失能險停售15大著數2025!專家建議咁做…
失能保險金 360,000 元 因疾病導致失能時,依失能等級表理賠一次性保險金,展開細項可以查看各等級理賠金。 失能險停售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臺灣保險業者自己的惡性競爭。 保費愈收愈少、理賠條件愈開愈好,保險公司的成本與風險就越來越高。 昨天在一個餐會上,一位曾擔任過副縣長的大學教授侃侃而談地告訴與會來賓,因為主管機關擔心失能險未來高額的理賠黑洞,一定會造成保險公司財務不堪負荷而倒閉,所以現在已經購買的客戶,將來一定會被強制更改理賠條件。 失能險停售 每個人所需的保障內容不同,透過檢視自身需求,評估保費支出能力;保單無好壞,找出最合適自己的保單纔是正確之道。 目前市面上的失能險僅剩不到10張,還沒有相關失能險的人,為防範意外,建議先試算勞保失能給付;如果是勞保開辦前已有年資的人,就能從失能一次金與失能年金中,挑選較佳的給付方式,不足的部分,日後可再視情況投保,讓保障更完善。 如新光人壽、臺灣人壽、遠雄人壽都已陸續停售舊有保證給付的失能扶助險,換上新款保單,中壽則是要在7月中停售無保證給付的失能扶助險,全球人壽是8月要停售無保證給付的失能險主約、及有保證給付的附約,宏泰人壽則是不再接受次標準體,同時提高最低保額。 錠嵂保險經紀人表示,未來保單內容對保戶有利的條件將慢慢調整,商品調整是必定趨勢,那麼在保險選擇減少的情況下,或許也可以思考「還本型終身失能險」。 他預估停售後保險公司新推的失能扶助險,一定會拿掉「保證給付」的理賠項目,甚至可能會增加保費,或轉1年期或定期的險種為主,以增加保費、降低保障填補高理賠率產生的損失。 「具備保證給付且時間夠長」、「投保體況和扶助金啟動條件較寬」和「保費可豁免」都是對保戶非常有利的保障。 取消「免體檢」優惠覈保條件並限制投保職業等級(例如:僅限職業等級1至4級投保或是1至6級失能豁免保險費)。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布聲明指出,伯克級神盾驅逐艦「鍾雲號」,5號例行性通過臺海,並強調這是在符合國際法情況下進行的公海航行 ,而這也是美軍今年首次公開通過臺海的紀錄。 《今週刊》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 專注掌握國內外財經脈動、深度報導產業趨勢、推動臺灣進步,備受各界肯定。 失能險停售 最新的名稱是「嚴重特定傷病險」,保障多項重病,由於包含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跟失智、失能有關的疾病,所以又被稱為「類長照險」,若有預算,也可以考慮投保。 失能險停售: 賠到底 理賠月數提高 長照險方面,保險局公佈2020年6月底的長照險關鍵數據報告,一是今年上半年長照險新契約件數近5.24萬件,比去年同期或去年下半年都成長50%以上,新契約保費15.4億元,則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5.6%。 即時中心/劉芳妤報導政府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行政院長蘇貞昌今(4)日宣佈,開春後每人普發6000現金。 由前內政部長徐國勇主持的民視政論節目《全國第一勇》中,徐國勇點出執政黨在此政策上的決定速度不夠快、論述也不夠清楚,所以讓國民黨的人說是政府搶人民的錢,好事變壞事。 時事評論員溫朗東也說,會有超徵的錢是因為經濟發展好、政府執政績效不錯,執政團隊在發錢的過程應說明清楚。 桃園市長張善政兌現選前承諾,將老年市民三節禮金及重陽敬老金,從2000元調高至2500元,而且不排富,今年預計有36萬人符合請領資格,每人每年將可領到1萬元禮金。 市府社會局指出,今年首波春節禮金預計16日撥款入帳,民眾記得刷存摺領錢。 每當保險公司推出商品,媒體開始報導,再透過民眾口碑傳遞,短時間就能造就銷量;從白領菁英到市場主婦,人手一紙就怕唯我獨漏。 許多人未必完全明白失能險的定義和涵蓋範圍,卻已經保了失能險。 長照和失能不同 『長照和失能不同』,學保險的陳銘正對於本意和初衷很堅持。 陳銘正表示,臺灣現代人多數不指望子女會在久病牀前當孝子,就會以為自己已經購買到了老後被照顧的保障。 事實上購買保險要慎選適合自己的險種,釐清自己需要的是甚麼,而非一窩蜂跟隨風潮搶購,如果擔心老後子女無暇照顧需要被照顧的自己,應該買的是長照險。 失能險理賠的前提必須要是符合保單條款上所條列失能項目纔可獲得理賠、長照險為需要被長期看護照顧所設計的商品。 失能險停售: 失能險停售不意外!專家剖析箇中原因,長照和失能不同,呼籲民眾慎選正確險種! 9天後熱賣多年的高CP值商品「失能險」即將退出市場,具長年期、保證給付、歲滿期特性的失能保單將絕跡,未來還能買到的失能險,大多僅為須依附在主約下的定期附約,之後要再找到這類高CP值的失能保單,可謂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