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10大優點2025!(小編推薦)
曾仕強是中國管理學學者、文化學者,向全球華人提倡「中國式管理」,2007年至2009年時曾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述《易經與人生》、《胡雪巖的啟示》及《易經的奧祕》。 另外,他曾被列在中國生產力中心2010年「臺灣最受企業界歡迎的十大講師」名單之一。 除此之外,曾仕強在人際關係管理、教育領域也有一番個人見解,著有《做個有世界觀的臺灣人》、《21世紀的易經管理法》、《中國人,你心裡在想什麼?》、《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 曾仕強(1935年10月20日-2018年11月11日),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 這裡將陸續摘錄曾老師的語言實錄,以傳遞國學智慧。 據訊息:2018年11月11日19:54,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曾先生反感「西方管理學」,覺得西方人就事論事、黑白分明、講究規則是很淺薄的、不解人性的職業化弊端,故而要抬起「中國式智慧」的大旗。 但是他搞得這些東西,再想想,其實都是過去三教九流的東西,都是我們拋棄的暗黑的什物,雖然他也說了「動機要純正」,但是動機這東西如何可以讓商業人士始終「純正」,確實又是他拿不出藥方的。 可以說,圓滑世故的「傳統智慧」,並沒有讓中國誕生出現代文明,中國人恰缺的是明辨是非,而不是「圓融通喫」。 說白了,他的這些東西,百姓聽個樂乎,屌絲免費取點發財麻醉劑,而一些精明的企業家會樂此不疲,無非是覺得拿錢去泡夜總會,還不如聽這個老頭聊幾句文化,特別是順便還能結實一票有錢人,連個人脈。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就將神學與科學區分開來,世界幾百年的科學進步,改變了幾千年落後的面貌。 曾仕強 儒釋道和「易經、周易」它們是玄學,玄學就是神學,中國人將神學與科學混淆在一起,將神學當科學,弄得人落後無知。 曾仕強: 福建文旅:全省聯動共同推動冬季文旅市場復甦回暖 有能力到處標新立異,處處讓人家看不順眼,這個人遲早是個闖禍的人。 曾仕強 有能力還要尊重別人,讓別人有面子,他就會支持你。 曾仕強 因為情緒激昂會導致偏向行動,不能好好處理自己的言詞。 今天敢質疑否定曾教授、南大師一類的人也絕對是少數,同樣也會遭到許多人的圍攻謾罵。 據訊息:2018年11月11日19:54,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拍馬屁的哲學,讓別人不易察覺則可盡力去拍,人人皆看得出則不可為之。 儒釋道和「易經、周易」它們是玄學,玄學就是神學,中國人將神學與科學混淆在一起,將神學當科學,弄得人落後無知。 雖然講的是「國學」,但他在學界,給人的觀感,和饒宗頤等先生是不一樣的,而更近南懷瑾先生一路,是為文化界「江湖術士」。 中國人的事情記住六個字:兩難,兼顧,合理。 很多人以爲,大師曾仕強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其實並不是。 113、 分工是一種罪惡,是一種陰謀,因為不分工的時候大家做事非常有樂趣,一分工就完全沒有樂趣了。 但組織能使沒有技術的工人生產出很非常技術的東西。 所以今天不能單打獨鬥,所以組織是必要的分工。 一個人憂的時候,你要抓住他的弱點,他的言詞這時候往往很閉塞,不暢通。 因為他很憂慮,憂慮這件事可能會起變化,會導致他站在弱勢的一方。 曾仕強: 曾仕強研究方向 這有太多的案例可以證明,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懂這個道理。 曾仕強(1935年10月20日-2018年11月11日),生於福建漳州,臺灣管理學學者、文化學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畢業,先後前往美國與英國進修碩士與博士學位。 自1980年代起提倡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曾名列中國生產力中心調查臺灣最受企業界歡迎的十大講師之一。 2007年至2009年在CCTV《百家講壇》講述〈易經與人生〉、〈胡雪巖的啟示〉及〈易經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