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畫廊詳細懶人包
《阿樹》或《盆栽》系列,他為不再具有生命的樹木賦予新靈魂,形式上,枝椏伸展成人與樹的共生體,內在的細微姿態中有著一股靜謐而強韌的生命力,吸引著觀者凝視,自其中尋找自然的詩意。 加力畫廊 陳熹出生於 1985 年,創作以繪畫與動畫實驗性地解構、剖析、重組社會價值觀。 動畫是 種無極限的敘事手法,撇開學術與哲學化的制式窠臼,身處其中有如對既有體制的逃避, 能夠自在地陶醉、迷失於真實與虛幻交織的樂園中。 本次展覽以無限大「∞」為概念,將 作品間交互作用作為佈展的組織形式,反映出陳熹創作過程中產生的特殊行為。 電腦由建 模至生成動畫往往需要數十小時運算,其中產生的閒置時間往往被挪用於其它作品繪製, 同時創作多件作品的奇特習慣與癖好,組成錯綜複雜的時間軸線,使得作品之間的關係如 同「∞」符號上相互反應、影響的兩個圈圈,扭扯出無限大的鬼馬幻境。 1991『身體印記』畫作與雕塑展,delle 加力畫廊 Arti藝廊,義大利,皮特拉桑塔市,La Compagnia。 1987年8月與妻子張金催女士偕同赴美,進入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藝術研究所,1989年獲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藝術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 陳熹出生於 1985 年,創作以繪畫與動畫實驗性地解構、剖析、重組社會價值觀。 特殊的畫廊空間營造出歷史紋理與當代藝術並置的趣味性。 該藝術家網站隸屬於北京雅昌藝術網有限公司,主要作爲藝術信息、藝術展示、藝術文化推廣的專業藝術網站。 ”及“非營利藝術機構、替代空間、和合作畫廊”爲1990年代臺灣新興的藝術行政領域帶入新視野。 此次“雙個展”意圖呈現兩位年輕藝術家運用不同思考路徑而發展出新的創作方式。 陳熹個展以無限大“∞”爲概念,將作品間交互作用作爲布展的組織形式,反映出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產生的特殊行爲。 彭奕軒個展“非永久性的標記”中,藝術家以一抹即逝的白板筆勾勒歷年的災難畫面,交織的影像聚合成個人影像歷史,更成爲深植於每個個體的共同經驗。 1975年畢業於花蓮高中,同年底於花蓮市民衆服務中心,舉行“告別十七 加力畫廊 ─ 十八歲個展”。 1977年國立藝專肄業,1981年自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 加力畫廊 該藝術家網站隸屬於北京雅昌藝術網有限公司,主要作爲藝術信息、藝術展示、藝術文化推廣的專業藝術網站。 加力畫廊: 藝術簡介 藝術家將自身置於白板的位置,觀看不屬於自身經驗 的影像,回溯往年災難場景並進行挪移,尋覓能投擲自身經驗的切入點,島國的不安定性 亦反復在畫面中隱隱作痛,但媒介的易逝特質舒緩瞭如影隨形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