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懸邊15大分析2025!(震驚真相)
有時候我們會使用「喇叭單體」這個名詞,來特別單指某一種音頻單體所製造的喇叭,例如重低音單體,而其實也可稱為重低音揚聲器或重低音喇叭,這也導致實務上用語有時候會將揚聲器和單體混用,不過一般來說,揚聲器就是指喇叭。 低頻對於看電影跟遊戲時,顯得更為重要,由其是火車、爆炸等聲光特效,要感受到震撼,就是依靠重低音來呈現。 高級的設計中,甚至會獨立一個超重低音來負責更低頻率的聲音部分,低音單體多數會負責 200Hz 至 80Hz 以下,直到 20Hz 甚至更低的頻段。 低音單體喇叭通常尺寸較大,通常愈大尺寸的單體,就愈有能力展現更低頻的頻段,5 吋、6 吋都是常見的尺寸,甚至大到 10 吋以上都有。 盆體材質有:複合紙盆、PP盆、金屬盆、蠶絲亞麻、樹脂或其他纖維等等。 振膜的圓邊與框架不是直接接觸的,而是經由懸邊與框架相連。 懸邊的式樣和質料有很多種,對頻率響應也有不同的影響,它必須像是阻尼特性很好的彈簧。 懸邊主要用於支撐錐盆的振動系統,並提供順性恢復力和阻尼作用。 早期的喇叭都是使用ALNICO磁鐵(阿尼可),是由鋁、鎳和鈷組合而成,缺點是功率較小,頻率範圍也較窄,堅硬而且很脆,加工不方便。 喇叭懸邊: M內磁喇叭 4歐 3瓦 16芯雙磁加懸邊藍牙音響喇叭 揚聲器54MM 當電流(從放大器出來的音頻訊號)通過線圈產生電磁場,磁場的方向為右手法則。 假設播放C調,其頻率為256Hz,即每秒振動256次,則輸出256Hz的交流電,每秒256次電流改變,發出C調頻率。 當電流通過線圈,線圈即隨著電流的頻率振動,而和線圈相連的振膜當然也就跟著振動。 磁鐵和音圈常被稱為驅動器(Driver,與單體同名但其實不同)。 它是以永久磁鐵產生強而有力的磁場,它圍繞著音圈,而音圈又和振模的頸部連接。 以目前常見的喇叭來看,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採用動圈式(Moving Coil)單體,也稱為電磁式喇叭。 動圈式喇叭最早是在1887年由Cathoreus和Reading(美國人)以及Ernest Verner(德國人)所發明,為錐形喇叭。 彈波主要是避免音圈在移近磁隙時和外極磁片及軛鐵發生接觸,同時當音圈靜止時使它回復到原來位置,為振動系統的平衡提供支撐作用和控制振動系統的順性(柔順性)。 彈波的材質則棉布、化纖、蠶絲、CONEX、聚脂類等。 喇叭懸邊: 鼴鼠的個人惡趣味日誌 錐形喇叭的圓錐形振膜必然會產生氣室,這個氣室會造成共振使得效能變壞。 平板揚聲器也是一種電動式揚聲器,它的振膜是平面的,以整體振動直接向外輻射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