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胎動頻繁8大分析2025!(震驚真相)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震宇表示,由於懷孕後期肚子快速的變大,所以身體不舒服的症狀也會一一的找上門,像是覺得肚子好重、腰痠背痛、水腫明顯、更容易覺得疲累等,此時,身體不舒服的現象主要以下肢為主。 陳醫師建議,如果覺得腰痠背痛可以使用孕婦專用託腹帶,此乃採用物理式的支撐方式,目的在於減輕腹部的重量,減緩脊柱彎曲的角度,但如果使用上反而覺得更不舒服,則不要使用。 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多休息、減少過度勞累;不要久坐久站、彎腰駝背、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並且穿著舒適的平底鞋為宜。 基本上,依照平常測量胎動的時間來觀察,如果胎動太少或整天沒有動,最好就醫檢查較妥。 如果可以忍受些許的刺激和疼痛,刺激乳頭可能對子宮收縮有用。 等待的過程中,您不僅會感到沮喪、激動、焦慮不安,同時也十分害怕和疲倦。 一些婦女在懷孕41週時也可能有落紅,這並非分娩的真正跡象,而是身體正在預作準備。 懷孕20週時,嬰兒的眼瞼保持閉合,但已經可以區別明暗。 在快要生產時,您的寶寶將開始睜開眼睛,練習更多出生後需要熟悉的技巧,適應這個對他來說還很陌生的世界。 有時孕媽媽的負面情緒來自於您的丈夫,由於生理上的因素,孕媽媽和寶寶的距離比起爸爸來說要來得親近許多。 其實,爸爸對於寶寶的瞭解全來自於您的轉述,缺乏親身經歷的經驗讓他快速融入爸爸這個角色。 請您放寬心,多給他一點時間參與您產檢的過程,或者一起購買寶寶的用品,給他一點時間來建立自己與嬰兒的關係,不要站在對立面指責他。 您的情緒對於寶寶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研究顯示,如果孕媽媽的脾氣不穩,時常發脾氣,可能會讓血壓升高,阻礙胎盤的血液循環。 後期胎動頻繁: 孕期7個月,固定記錄胎動 喫飯以後: 喫飯以後,孕媽咪體內血糖含量增加,寶寶也“喫飽喝足”有力氣了,所以胎動會變得比飯前要較頻繁一些。 洗澡的時候: 可能是因為在洗澡時孕媽咪會覺得比較放鬆,這種情緒會傳達給寶寶,TA就比較有精神。 對着肚子說話的時候: 爸是準媽們都表示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寶寶會有回應,用胎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覺。 聽音樂的時候: 受到音樂的刺激,胎寶寶會變得喜歡動,這也是傳達情緒的一種方法。 但是喫漢堡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動個不停,感覺每次喫飯後寶寶胎動都會增加,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胎動是胎兒正常的身體活動,一般在孕16-20周的時候,孕婦可以感覺到胎兒的活動。 5、在妊娠28周後,胎動部位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現小腹下部。 如果小腹下部經常出現胎動,則可視為異常,表明胎位不正常,多為臀位或橫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難,應及時就診。 後期胎動頻繁 孕28周以後,胎動部位大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現小腹下部。 如果小腹下部經常出現胎動,可能是胎位不正常,比如臀位或者橫位,會影響順產,需要及時就醫查看,然後調整胎位。 後期胎動頻繁: 媽媽教室 建議您可以在剛起牀時喝杯溫水,促進腸胃蠕動,非不得已,也可以請婦產科醫師開軟便劑給您,這有助於改善您的排便問題。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長痔瘡,短期目標以舒緩疼痛為主,因為痔瘡問題在生產之後可能會改善,如果要做手術治療最好等到生產完情況穩定後再考慮進行。 如果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則為異常;少於10次,則表明胎兒有危險,在子宮內有缺氧現象;如果在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無間歇地躁動,也是宮內缺氧的表現。 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 後期胎動頻繁 胎動在飯後會特別明顯,因此您可以選在飯後進行胎動測量。 快到預產期了,孕婦身體有這4種表現,就是要生了,別大意以前有新聞說,一位孕媽得了產前綜合徵,一旦有任何肚痛和不舒服,便立刻趕到醫院待產,其實是正常的胎動而已,這種緊張的情緒,讓人一笑的同時,也深感孕婦的不容易。 所以對於孕婦來說,要提前掌握一些孕產知識,避免草木皆兵的恐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給孕媽媽們科普一下,身體有這四種表現,其實就意味着你快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