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豪是一臺為了通勤而生的車,我們就以通勤者的使用狀態體驗這臺車,發動引擎發現待速設定相當低,起步轉速拉昇的震動稍微明顯,但整體引擎運轉質感細膩平穩,讓騎乘感受依然滑順舒適。 完成了這個三天的環臺活動,YAMAHA AXIS Z 勁豪125他的油耗表現以及置物空間表現真的是令人刮目相看。 對於動力或是懸吊屬於代步車取向的勁豪125這或許不是他的強項。 但是在市區騎乘綽綽有餘,偏軟的懸吊也剛好適合市區的路況也有較舒適的騎乘感。 在制動部分具有線性的制動配置搭配勁豪125整體相當融洽,不會有過強或是過軟的現象而且勁豪125原廠在煞車時還會有如改裝制動的蟬叫聲,這個聲音深深地吸引著我。
本次全新迪爵一共推出了四種顏色供消費者做選擇,分別為鈦金棕、極地白、星湛藍以及曜石灰。 Axis Z 勁豪 125 共有鼓煞與碟煞兩種版本,外觀造型上也利用些許差別造就不同的風格。 鼓煞版本的新車利用與烤漆同色的前側殼、銀色輪框、銀色時速錶飾板等,所呈現的即是現代簡潔的風格;而碟煞則是採用黑色霧面烤漆前側殼、黑色輪框、黑色時速錶飾板等,打造出較豐富的活力風格。 車頭部分造型相當類似 Yamaha 暢銷小車 RS Z,不過大燈造型更大、也較為圓滑。 車尾大面積的且下斜的尾燈造型,辨識度極高,也造就了勁豪 125 相當獨特的車尾造型。
勁豪車廂: 【現貨免運✅免鑽孔】yamaha jog 125 LIMI 125 勁豪 置物袋 車廂收納袋 機車置物袋 機車收納袋
同級車最大的 37.5 公升車廂,可以輕鬆放入兩頂 3/4 罩安全帽,另外由於試駕地點的關係,主辦單位更買了十八王公肉糉,讓我們有一種實際的參考方式,來體會勁豪 125 的車廂大小。 以筆者多年的經驗來說,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省油、操駕輕巧、大置物空間、成本低廉。 而 Yamaha 臺灣山葉機車在 2016 年 7 月底所發表的全新車款:Axis Z 勁豪 125,就具備這樣的條件。 的確,在CUXI 115的引擎上就有使用機油冷卻器,但因為引擎設定不同,噴油量與頻率也不同,CUXI 115的引擎設定偏向全轉速域的設定,而勁豪125則較為著重低轉速的動力輸出,在轉6,500轉即可輸出最大馬力。 勁豪125雖然是款定價較為經濟的車款,但在引擎內部的偵測器一個都沒少,但因為族羣設定的不同,引擎與供油的設定也有所不同,勁豪125是一臺以闔家使用的車款,在動力輸出的設定上不宜太過敏感、暴力,因此以溫和飽滿的動力輸出為設定取向。 同行的達人有小老婆、Moto7、Mobile01、MotoBuy、老貓。
另外為了提升引擎效率,新引擎採用包括 Diasil 高矽鋁合金汽缸、鍛造活塞、並且採用活塞冷卻器來降低燃燒室溫度。 這個活塞冷卻器的技術早在 CUXi 115 時已經使用,其原理是在曲軸箱內有一噴嘴,將機油對著活塞噴濺,利用溫度差幫助燃燒室維持較低的溫度,同時也能強化潤滑汽缸壁,提升耐久度。 Axis Z 勁豪 125 的引擎採用 Blue 勁豪車廂2025 Core 125cc 勁豪車廂 單缸氣冷引擎,這也是臺灣 Yamaha 首輛採用 Blue Core 概念的自製引擎。 所謂的 Blue Core 其實是 Yamaha 提出的新概念,所主打的即是環保與駕馭樂趣,針對每種不同取向的車款,會有不同的設計。 時速錶部分,Axis Z 勁豪 125 採用傳統的指針式時速錶與油表,搭配各項指示燈號,所有資訊都能夠輕鬆的在這款車上得知。 本次 U-CAR 試車組應臺灣山葉機車邀請,來到萬裏愛琴海溫泉會館,來詳細的體驗這款全新的代步車款。
勁豪車廂: 油博士 快速出貨 YAMAHA AxisZ 勁豪 125 車廂內置物袋/雨衣袋/收納袋/巧納袋「完美收納,增加置物空間」
這樣的動態輸出特性,自然無法滿足追求速度和運動性的年輕玩家,但對於將機車視為單純交通工具,沒有特殊動力需求的使用者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還有一公升可行駛56.8公里的油耗表現,AXIS Z 勁豪125等於是直接用引擎動力反應,提供使用者最直接的區隔化設定,要快還是省油? 針對國民車族羣所在意的油耗表現、設計的便利性、置物機能,SYM全新開發搭載雙火星塞技術(EnMIS)來創造更好的油耗表現,同時不犧牲動力,更宣稱有著能源局一級油耗63.9km/L的優異實力。 Moto7為了驗證油耗數據是否真的如此漂亮,以及各項實用機能的改動。
- 而省力中柱及全新輕量化的車架,在停車及移車時,更可提供了方便、輕巧的使用體驗。
- 這顆新引擎搭配輕量化的車身設計,讓油耗表現來到每公升 56.8 公里(經濟部能源局數據),如果是以時速 50 定速行駛,油耗更能來到每公升 68.6 公里。
-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 同級車最大的 37.5 公升車廂,可以輕鬆放入兩頂 3/4 罩安全帽,另外由於試駕地點的關係,主辦單位更買了十八王公肉糉,讓我們有一種實際的參考方式,來體會勁豪 125 的車廂大小。
首先,新名流的前置物空間除了手搖杯會些微擠壓放入,保溫瓶及寶特瓶皆可輕鬆放入;而勁豪的測試結果就比較可惜,手搖飲基本上擠壓程度已不建議放入,保溫瓶直接卡在洞口,寶特瓶則放置得非常緊實;最後測試的全新迪爵,則是三者皆可以順利放入,手搖杯也沒有變形的情況。 煞車的部分,本次我們所試駕的,是前碟煞後鼓煞的版本,雖然效果肯定比起前後鼓煞更好,但是前面直徑 180 mm 的碟盤搭配單活塞卡鉗,煞車力道還是偏弱,雖然有著易於控制的效果,但是遇到突發狀況時還是可能會有煞不住的狀況。 不過筆者還是建議網友選購這輛車的時候,還是選擇碟煞的版本,對於自身安全還是會比較好。 後座的部分,仰賴新車大坐墊的設計,讓後座有著非常不錯的舒適度。 而特殊規劃的後腳踏位置,雙載停車時也不會干擾前座的腳,整體使用上非常的貼心。 講究舒適代步取向的勁豪 125,無論是坐墊長度、寬度、還是椅墊厚度都有著同級車最大的水準,讓其乘坐感極為舒適,不過停車時,相對起來兩腳就比較難平踩在地了。
勁豪車廂: 【現貨免運🔥直上免鑽】YAMAHA 車廂置物袋 勁豪置物袋 勁豪機車收納袋 機車置物袋 勁豪改裝 勁豪 125 車廂袋
但須注意的是,AXIS Z 勁豪125的車廂空間是屬於長寬型的設計,一般3/4安全帽在收納時並沒有問題,甚至可多放一頂瓜皮式的半罩安全帽,但面對體積較高的全罩式安全帽,並不一定能完整收納。 可見勁豪相對新名流而言,雖然擁有較長的坐墊長度,但椅墊的外型設計、泡棉材質及傾斜程度,也是影響乘坐舒適性及實際後座空間的重要因素。 而全新迪爵在後座評比中,不僅在數據上擁有最長的座墊長度,同時在椅墊設計也平易近人,能夠充分發揮座墊較長的優勢。 YAMAHA昨日方纔發表的勁豪125,今日即於太平洋翡翠灣舉辦試乘活動,讓我們更進一步體驗這臺新世代國民車。 勁豪125是臺灣YAMAHA首臺導入Blue Core設計理念的車款,主打節能環保且兼顧實用機能,主要針對有雙載需求(接送小朋友)的上班族所設計。 車廂空間的評比分為乒乓球顆數測試、3/4安全帽放置測試以及筆電後揹包放置測試。
勁豪車廂: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現場直擊,看新創如何應用 AI 與創新思維協助改善環境與日常生活體驗
本次主辦單位所購買的,是單價 15 元的小肉糉,而經過測試後,可以擺下整整 200 顆肉糉,這樣的車廂容量在實際使用上來說,自然是非常方便的。 勁豪 125 在外觀上,不同於以往平價車種僅使用簡單線條來構築車身造型,新車以時尚活力的訴求,利用全新的線條構築獨特的造型感受。 從車身來看,可以看到前斜板與側殼的輪廓,以上斜的姿態帶出一種活力的感受,並且搭配波浪面的設計,呈現一種現代主流新車的感受。
勁豪車廂: 【現貨】YAMAHA AxisZ 勁豪 125 車廂內置物袋/雨衣袋/收納袋/巧納袋「完美收納,增加置物空間」
若是以運動車款的角度來看,這臺車煞車不夠、避震太軟、加速太溫和,但以一臺通勤車來看,這臺車棒極了,能夠放下兩頂3/4安全帽的車廂、柔順平穩的動力、軟Q的避震就算是雙載依然相當舒適。 如果你是一個熱血分子,油門一拜傾腳一拜,那這臺車不太適合你;但如果你是每天接送小朋友上下學,接送老婆上下班的好爸爸好老公,為了生活精打細算的小資一族,勁豪125會是你不錯的選擇。 全新迪爵125搭載了新的動力系統,採用全新雙火星塞技術「EnMIS」,並表示該技術的導入,除了兼顧了馬力及扭力的輸出,最大馬力可達9.4ps,扭力也有10.39Nm。 更主要是為了將燃油效率提高,並可將油耗降低了14%,讓迪爵有著63.9km/L的一級油耗。
勁豪車廂: 【現貨 直上免鑽孔】YAMAHA jog125 車廂置物袋 機車收納袋 勁豪 LIMI CUXI 機車置物袋 收納袋
此外,也一併優化了散熱系統以及汙染排放,讓騎乘、持有更無負擔。 而油耗的部分,我們將在文章的最後為各位揭曉我們的160km實測結果。 本次 U-CAR 試車組所戴的安全帽,是由 Exustar 所提供的 LS2 FF396-16,帽體內建內墨片與內襯充氣功能,在平日代步來說相當的實用。
勁豪車廂: 【GOGOBIZ】巧格袋 YAMAHA AXIS Z/Zii 勁豪125 車廂內襯置物袋 GGB-SB-AXS-S25
內墨片的設計在白天可將墨片拉下、但晚上又能升起,不需要換鏡片或配戴太陽眼鏡,可說極為實用。 這頂全碳纖維帽體,即使搭載內墨片與兩頰充氣,重量也僅有 1,400 g,對於脖子的負擔也是相當輕微的。 YAMAHA AXIS Z 勁豪125環島測試活動第二天開始,今天我們將由知本繞過臺灣的最南端經過高雄等景點,目的地在臺南旅館。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AXIS Z 勁豪125考量到通勤族羣較常有雙載和長時間使用需求,因此特別設使用長達657mm的椅墊設計,讓使用者獲得更舒服的乘坐感,以及更寬裕的雙人乘坐空間。
勁豪車廂: 全新EnMIS雙火星塞技術
筆者的身高為 170 公分,停車時,雙腳踏到地上後,還是需要墊腳,對於身材較矮小的女生可能就會更辛苦一點。 不過勁豪 125 勁豪車廂 的車重相當輕巧,乾燥重量(扣除電瓶、機油、汽油)僅有 95 公斤,即使加上載物重量,也頂多 110 公斤,搭配低重心的車輛設計,其實壓力不會很大。 稍微比較可惜的地方是,由於勁豪 125 對於坐墊舒適度也有所要求,因此壓縮了車廂深度,經 U-CAR 試車組實際測試,一般大小帽體的全罩式安全帽,是無法放進去並且蓋上坐墊的。
勁豪車廂: 實用機能三車評比:全新迪爵vs.新名流vs.勁豪
動力上,七期環保節能「 BLUE 勁豪車廂2025 CORE 引擎」與「智能起動系統 」的低噪音、低振動,為你帶來更舒適的騎乘感受。 2021年式「勁豪 125」在機能上配置了大容量的置物空間,能夠裝載更多物品,盡情享受出遊樂趣;超長舒適坐墊,長時間騎乘也不易疲憊。 首批AXIS Z 勁豪125,依照制動版本的不同,共計推出八款車色,分別是鼓煞版的黑、白、紅、藍、灰等五色,以及碟煞版的藍、紅、灰等三色,讓使用者可以依照實際的使用需求和喜好,選擇自己所愛的車色。 AXIS Z 勁豪125,承襲了YAMAHA平價車代表-勁風光的車款DNA,在外型上以簡約、狹長,以及低車身等元素作為視覺主軸,搭配重新設計的車體線條和空力套件概念,使其擁有更俐落的車體視覺,並兼具通勤車款所需的成熟感,以及年輕族羣喜愛的現代感。 前面直徑 180 mm 的碟盤搭配單活塞卡鉗,煞車力道還是偏弱,雖然有著易於控制的效果,但是遇到突發狀況時還是可能會有煞不住的狀況。 Axis Z 勁豪 125 在懸吊設定上,主要以舒適為主,前後懸吊行程分別有 90 mm 與 72 mm,雖然前叉僅有 26mm,但是吸震的效果更好,搭配低重心的車架設定,在經過減速塊這類彈跳路面時,勁豪 125 能有效的吸收震動,操控感也極佳。
勁豪車廂: 現貨✅機車置物袋 Vinoora配件 cuxi limi125 勁豪 rs neo 車廂置物袋 jog125 機車收納袋
長期以來,通勤型車款都是速克達市場上最大宗,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族羣,因為他的外型、配備,乃至於動態性能,相較於華麗炫目的旗艦型車款,或是充滿話題的運動型車款而言,都相對較為平淡、無聊,也難以吸引媒體和專業玩家的目光。 基於銷售考量,首波AXIS Z 勁豪125宣傳主打鼓煞版的59,800元,但實際販售應該還是以碟煞版為主力。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 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這款訴求為平價代步車的全新車款,搭載了臺灣 Yamaha 第一顆 Blue Core 引擎,再加上同級車最大置物空間,以及平價車款少見的新概念外觀,其目標客羣不像主流機種瞄準 25 歲以下年輕人,而是 30 歲以上的代步族羣。 勁豪 125 鼓煞版本新車售價為 59,800 元起,碟煞版本則為 62,800 元。 到了最南端我們即將往北走,在路途中經過了車城福安宮這是一座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 建立於1662年歷史相當悠久,也可以藉由這個具有歷史的建築外觀中看出這座寺廟的香火鼎盛。 北迴歸線地標,這是北緯23.5度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正好經過臺灣本島,這也是亞熱帶和熱帶的分界。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而高達 26.5 度的前叉前傾角,讓龍頭轉向手感極輕,勁豪 125 在整個騎乘感上面,可以用極輕鬆省力的方式來操控這輛車。 除了活塞冷卻器以外,Axis Z 勁豪 125 引擎外部亦有製作大型導風罩,利用電盤風扇將冷空氣強制吹拂汽缸散熱片,以增加冷卻效果,這些冷卻方式,幫助這顆新引擎提升冷卻效率高達 15%,讓新車即使在長途行駛時,都能有效維持引擎效能。 2012 SUPERMOTO8 超級摩托幫 正式成立, 我們除了愛車成癡,更想給所有人不一樣的資訊,一個具精采度‧迅速正確‧並且有品味的資訊平臺。 8並不只是數字而是一個符號,一個毫無界線‧無極限,不停擴張散佈的意念。
勁豪車廂: 【專用直上】機車置物袋 機車收納袋 vinoora 125 limi125 jog125 勁豪 125 車廂 收納 改裝
是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油耗,我們將勁豪125的怠速做了調降,並且在ISC怠速控制器做了提升,使其擁有更好的學習能力,不論在冷車還是熱車都能夠更精準的將怠速維持在1,300轉。 現代社會中省荷包為首要前提,全新的引擎配置據官方測量YAMAHA AXIS Z 勁豪125擁有56.8Km/L的驚人油耗。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尾燈部分,則為本次全新迪爵外觀的一大亮點,與偏向實用取向的車頭大燈風格不同,採用上下分離式,車尾看去極具高辨識度。 這顆新引擎搭配輕量化的車身設計,讓油耗表現來到每公升 56.8 公里(經濟部能源局數據),如果是以時速 50 定速行駛,油耗更能來到每公升 68.6 公里。 首先說到便利機能性大家就可以簡單聯想到他的車廂空間,YAMAHA AXIS Z 勁豪125具備了37.5公升大置物箱,足以放入兩頂3/4安全帽以及眾多的物品,不論是上班通勤族或是家人買菜YAMAHA AXIS Z 勁豪125都擁有不錯的車廂空間機能表現。 但這次YAMAHA特別導入多項新技術與新設計,打造出追求通勤表現的AXIS Z 勁豪125,除了希望搶攻這塊重要的市場,獲得更好的市佔率之外,也宣告了未來的通勤車市場,將走向更注重節能、更重視配備表現的新層次,讓重視實用性和便利性的使用者,也能擁有更多、更好的新選擇。 本次前置物空間選擇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較常放置的物品進行評比,分別使用700c.c.手搖杯、常見大小的保溫瓶、600c.c.寶特瓶測試。
首先,乒乓球顆數測試的部分,新名流可以容納約527顆乒乓球、勁豪約504顆、全新迪爵則為570顆。 勁豪雖然在官方數據上擁有與全新迪爵並列的最大容積,但由於車廂形狀設計、車廂開口斜度等因素,導致測試結果與數據想像上有所不同,最主要是坐墊下的上挖空間所造成的差異。 勁豪125的族羣定位在,30-40歲有通勤需求的爸爸們,主打實用機能大空間,Blue 勁豪車廂 Core引擎技術環保省油低消耗,全車大幅度減重,輕巧靈活好操控,也特別著重雙載通勤時前後座的空間分配與乘坐品質。 雖然是經濟型車款,在車體設計上還是保有應有的質感,使用動感的車身線條與帶有折線設計的曲面,營造出跑車般的精緻感。 另一項令人注目的特點,則在於37.5公升的大容量置物車廂,過去一般125cc級距的車款,只要車廂容量能突破30公升,就已被視作為大容量車廂空間,這次AXIS Z 勁豪125能創造出37.5公升的收納空間,確實是相當大的突破,對於追求實用性的消費者而言,是相當大的誘因。
勁豪車廂: 使用 Facebook 留言
而省力中柱及全新輕量化的車架,在停車及移車時,更可提供了方便、輕巧的使用體驗。 整體來說,Axis Z 勁豪 125 的操駕設定,的確高度符合一輛代步用速克達所有應該具備的條件,平順的動力、輕巧靈活的轉向特性,搭配不輸休旅型速克達舒適度的長行程避震,讓這輛車的確非常適合擔任在市區代步、接送的任務。 勁豪車廂 這樣的新引擎,在操控上,Yamaha 所設定的是平順的加速感。 相較於主打運動性能的設定,起步可以更加平順,這樣的設定讓勁豪 125 非常易於操控。 而 Blue Core 所設計的引擎,在怠速時擁有極低的轉速,也有效的減少了停紅綠燈時的震動感。
考慮到都會停放車輛時經常會有立中柱的需求,新名流與全新迪爵皆有配備省力中柱,整體駐車都蠻輕鬆的,並不會有力氣不足難立的狀況。 USB充電部分,僅有新名流有原廠標配,位於鎖頭下方,全新迪爵與勁豪都無出廠配備,需要靠消費者自行去加裝。 雖然定位為國民車款,但全新迪爵125在配備上一點也不馬虎,除搭載了SYM招牌的零後仰懸吊系統A.L.E.H.,可使得車身動態更穩定,更標配CBS2.0連動剎車系統讓全家人都能騎得安全。
搭載新一代Blue Core引擎的車款,並以都市通勤需求為開發目標。 這句全新引擎屬於單缸CVT引擎,高燃燒效率、高冷卻性能以及低耗損為Blue Core引擎的最大特點三大特點。 也是YAMAHA以環保節能為訴求,所開發的新一代的高性能小排氣量引擎,比起2008年的同級車款,油耗增加了23%。 勁豪車廂 至於在其他配備上,2021年式則無變化,維持了原本的 BlueCore 引擎,平均油耗 56.5km/l。 而透過UBS連動煞車,可以讓前後輪一起煞車,縮短煞車距離。
我們除了進行全新迪爵 125的油耗測試外,針對實用機能的部分,也找來了同樣身為國產經濟車款的KYMCO新名流 125及YAMAHA勁豪 125進行評比,讓讀者們能直觀的感受三車的差異。 YAMAHA臺灣山葉在今年七月底發表全新車款-AXIS Z 勁豪125,主打省油節能表現、大容量置物空間、舒適乘坐感等特點,搭配全新設計的年輕造型,為廣大的通勤族羣,提供一款更實用、更方便的新選擇。 本次測試先以皮尺實際測量三車坐墊的頭尾長度,對比的部分則採用編輯駕駛、亞亞擔任後座的方式測試,並以亞亞主觀感受為主,分為後座舒適度以及後座空間兩個部分進行評比。 腳踏空間不僅攸關舒適度,也兼顧了載物機能,對於國民車款來說更是重要的機能之一。 本次測試由身高170cm、鞋子尺寸為US10.5(28.5cm)的編輯實際演示,基本上置腳性三車都非常餘裕,皆具備一定的前後移動空間與前伸休息踏板空間,僅勁豪面積較小,其餘全新迪爵與新名流差異不大。 雖全新迪爵因為下方側殼的造型,看起來腳踏板平面有收束,但實際置物能力三者並無太大的差異,皆屬不錯,使用上也自由度高。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