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己懺悔力量的大小,以及有沒有持續懺悔,來決定業障淨除的層次。 果受 如果我們恆常以四力來懺悔,而且懺悔時心力具大勢力,那就可以把所有的業障徹底消除,使不感果。 但如果懺悔的時候力量並非強大,那苦果由大化中、由中化小、由小化無,都是有可能的。
加行故者,謂由猛利三毒,或由猛利無彼三毒,發起諸業。 串習故者,謂於長夜親近修習,若多修習善惡二業。 自性故者,謂屬身語七支,前前重於後後;屬意三支,後後重於前前。
果受: 咳嗽Q&A/金桔枇杷 止咳化痰良物?
初中分八:一、壽量圓滿者,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二、形色圓滿者,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三、族姓圓滿者,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四、自在圓滿者,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 四是有謀略心,想要如何地去傷害他,不能說是一種計畫,藏語直接翻譯過來應該是:如果他被捶打的話有多好呀,為什麼不能呢?
- 《攝抉擇分》亦說四句:一作殺生而非增長。
- 粗惡語者,謂其地所多諸株杌,刺石礫瓦,枯槁無潤,無有池沼,河流泉湧,幹地鹵田,丘陵坑險,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 非處所者,謂諸尊重所集會處,若塔廟處,若大眾前,若於其境有妨害處,謂地高下及堅硬等。
- 總之,原本應該長時間受報的,現在變成短期受報,甚至完全不受報,這就是惡業淨除的法理。
- 雖則如是,然其悔罪並非是沒有意義。
由其事故重離間語者,謂破壞他長時親愛,及善知識父母男女,若能破僧,若能引發身三重業,所有離間語。 由其事故重粗惡語者,謂於父母等及餘尊長說粗惡語,若以非真非實妄語說粗惡語,現前毀罵,訶責於他。 由其事故重綺語者,妄語等三,所有綺語,輕重如前。 若諸依於鬥訟諍競所有綺語,若以染心,於外典籍,而讀誦等。 若於父母親屬尊重,調弄輕笑,現作語言,不近道理。
果受: 咳嗽Q&A/咳個不停,碰到開會等場合,含喉糖有效嗎?
三緣為:心清淨、加行清淨和三田清淨。 緣自力的因有二,一是將善力迴向給無上菩提,這樣我們就不會有要獲得果報的想法,佈施他人不是希望後世得到更大的財富,而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 二是由純厚意而來修行,就是在修行的時候猛利提起心力。 緣他力的因有二,一是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勤修隨喜。 二是如果沒有辦法做到,至少也要讓自己的內心往這方面去相應,反復地去思惟觀察緣上嫉妒、緣中比較以及緣下輕毀的過患。 自己要長時間地殷重學習,對他人“謂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恆無間作、不棄舍作”。
- 經文中有說到,根據不同的儀軌、不同的學處及違犯的內涵,說到不同的淨治,可是整體來講的話,如果具有四力去做懺悔,是可以圓滿對治一切罪障的。
- 乍看之下,造作惡業好象會給自己安樂,可是惡業感果的時候,我們得非常無奈地去忍受種種的痛苦。
- 遠離殺生的善業,事是他有情;意樂,是看到殺業的過患而想要去遠離殺業;加行者,是平息殺業;究竟者,是完全地防護,決定不殺。
- 諸邪見者,謂器世間所有第一勝妙生源悉皆隱沒,諸不淨物乍似清淨,諸苦惱物乍似安樂,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歸依所。
- 但是如果有了戒體可是卻不清淨的話,明知故犯,不僅不會帶來利益還會造更大的惡業,所行善業也會被破壞。
- 所以宗喀巴大師說:“心善,道地則善;心惡,道地則惡。
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為資具故,雖殺無罪,諸如是等,依止邪見而行殺害。 由事故重者,謂若殺害大身傍生,人或人相,父母兄弟,尊長委信,有學菩薩,羅漢獨覺,及知如來不能殺害,而以噁心出其身血。 有上述四相及五心相,才得圓滿嗔恚。
果受: 菩提道次第廣論 第三部分 共下士道 深信業果
其實放棄對於今世的貪著,並不是叫我們對今世完全不要去理睬,絕對不是這一回事。 而是比較今世和後世哪個更重要之後,以後世為主、今世為次的方式去修行,不只同時可以成辦後世的利益,今世也可以一起兼顧到,這就是斷除對於今世貪著的意思。 如果我們大部分是以今世為主,後世幾乎就沒有去想,或者即使有想也是以後世為次,那這樣的話對自己的長久利益是有損害的。 既然我們不只是要今世的快樂,也要後世的快樂,那就應該以後世為主、今世為次,以這種的方式來學習、修行,纔有辦法真正相應於法。
果受: 咳嗽時,哪些水果可以喫哪些不可以?
依名號者,謂聽聞受持諸佛名號,諸大佛子所有名號。 此等唯是《集學論》中已宣說者,餘尚眾多。 果受2025 《日藏經》說: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殺生等門,三門業障,諸煩惱障及正法障。 《毗奈耶廣釋》中說: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 《阿笈摩》中是故於此密意問雲:「後防護否?」故防護心後不更作,至為切要。 此中總之,勝者為初發業,雖說種種諍惡之門,然具四力,即是圓滿一切對治。
果受: 咳嗽Q&A/咳個不停,碰到開會等場合,含喉糖有效嗎?
加行體者,謂若力劫若暗竊盜,任何悉同,此複若於債及寄存,以諸矯詐欺惑方便,不與而取,或為自義,或為他義,或為令他耗損等故,所作悉同成不與取。 如是不能於一屍羅,數修防護而善守護,反自說雲:我是大乘者,極應呵責。 愛、取、有乃至生老死,這不合理,因為一重因果已經宣說圓滿,後面又加五支(愛、取、有乃至生、老死),犯了重複的過失。 佛經和《毘奈耶》都提到:「縱然經過千百劫,業也不會消失。」這是指不修四力對治的結果而言;若是依照前面所說,如法淨修四力對治,即使是必定受的業也能懺除清淨。 平常我們講識田,這地方講業田,我想大家不會有什麼疑問,文字就是用來表達我們要表達的東西,使得對方認識;或者透過文字認識它要表達的內涵,它是可以轉變的。 我另外聽見一位藏系的老師講,以前藏地格魯派一個最有成就的前輩帕繃喀大師,他的講法就跟這裡不太一樣。
果受: 菩提道次第廣論 第三部分 共下士道 深信業果
究竟者,謂他領解,《俱舍釋》說若他未解,僅成綺語,離間粗語,亦皆同此。 果受2025 邪淫之事有四種,“謂所不應行、非支、非處及以非時。 ”所不應行者,包括一切不應作為行淫物件的婦女、一切男人以及非男、非女。
果受: 咳嗽Q&A/金桔枇杷 止咳化痰良物?
但如果在殺生的物件死之前,自己已經先死了,那就不會圓滿殺業,這是“前”的意思;“等”的意思是說,殺的物件和自己一起死亡,這也不會圓滿殺業。 “前等死無本”,“無本”就是不會破根本罪的意思,因為殺生的人都已經轉世了。 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眾緣亦不感果,內外因果,多是如是。 故雖勤修眾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說。
果受: 咳嗽時,哪些水果可以喫哪些不可以?
究竟者,只要對方聽得懂我們所要表達的內涵,就算究竟粗惡語。 加行者,謂以若實,若非實語,或依種過,或依身過,或依業過,或依戒過,或依現行所有過失,說非愛語。 究竟者,《攝分》中說:「究竟者謂呵罵彼。」《俱舍釋》說:須所說境,解所說義。 等起者,和順有情樂乖離欲,不和有情樂不合欲。 加行者,隨以實語,若非實語,隨說所說,若美不美,隨其所求,為自為他而有陳說。 究竟者,《攝分》中雲:「究竟者,謂所破領解。」謂他瞭解所說離言。
因為自己的心清淨了,意樂上清淨了,加行上也清淨,那我們的功德田自然就會清淨。 果受 先講初,業決定理者,就是善業所感的絕對是好的果,惡業所感的絕對是壞的果,雜染業所感的絕對是雜染果。 果受 下至地獄的眾生投生於地獄,是由於壞果,可是在地獄的時候,偶爾還是會吹起涼風,獲得一點點的快樂感受,這也是由之前的善業所引發的。
如果僅是想要傷害別人的心裡話:他對我不仁,所以怪不得我對他不義,我要以牙還牙去報復他,“願他現法喪失親屬、資財及善法等,及願後法往惡趣中”,這種想法,只是一般的損害心。 十惡業中的嗔恚力量,是比如此的損心來得更強大的。 意樂分想、煩惱和等起,想和煩惱如前所說,動機是想要罵粗話。 加行者,無論所說是不是實際的狀況,由煩惱相應的情況下,想要去罵他人,說一些不好聽的言語。
果受: 咳嗽Q&A/金桔枇杷 止咳化痰良物?
但若要圓滿十惡業裡面的貪欲,除了需要事、意樂、加行及究竟外,還需要具五種的煩惱:一是耽著心,對自己的財產有貪著。 二是貪婪心,自己雖已累積了許多財產但不知足。 三是饕餮心,真心喜歡別人的資財,想要得到別人的財產。
沒有善的引業也沒有善的滿業,如在無間地獄裏面受苦的眾生,兩者皆非。 縱使我們獲得了增上生,但是如果沒有具足八種異熟功德,在修行的道路上會遇到困難,沒有辦法很順利地來成辦解脫之道或成佛之道。 所以為了確保後世能夠很順利地走上解脫成佛之道,我們必須要圓滿一切的因緣。
果受: 咳嗽Q&A/咳個不停,碰到開會等場合,含喉糖有效嗎?
也就是說,這個東西只要離開它本來該在的地方,就成究竟。 不過這裡的解說,有很多不同的爭議。 果受2025 比如偷田、偷房地產的問題,房地產或者田地並不會移動啊,偷盜究竟也是可安立的啊。
果受: 咳嗽Q&A/金桔枇杷 止咳化痰良物?
若有清淨的戒體,那我們所行的善業的力量就變得非常強大,積福報非常地快,而且惡業不太能幹擾我們,縱使造惡,惡業的力量也是非常微薄的。 因為你懂得如何去對治或者是防護惡業,所以縱使被惡業給感染或是犯了惡業,會很輕易地去淨除惡業。 如果你都不知道如何去防護惡業、如何去累積善行,那你花很大力氣好不容易形成的善業也容易被惡業摧毀。 “究竟者,《攝分》中說:‘移離本處’”。
總攝來說,就是由四力來做懺悔。 果受 果受2025 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 透過四力,一切的罪障都能夠淨除。
把沒有的認為是有,叫做增益;把有的看成是沒有,叫做減損。 這裡的邪見,是指減損因果等的顛倒執。 要圓滿這個邪見,需要很多條件,包括事、意樂、加行、究竟四者及五心。 究竟者,“說於彼事定期屬己,謂念其財等願成我有”,就是說自己已經決定得到想要獲得的東西。
果受: 菩提道次第廣論 第三部分 共下士道 深信業果
“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已作又增長的是定罪,如果定業都能夠被懺除,更何況是不定業呢? 所以,我們應當精進地通過四力懺悔方式來懺悔自己所作的惡業。 第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者,如是勵力,雖欲令其惡行不染,然由放逸,煩惱盛等增上力故,設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須勵力修,大悲大師所說,還出方便。
果受: 咳嗽Q&A/咳個不停,碰到開會等場合,含喉糖有效嗎?
由離間語,感得地處丘坑間隔、險阻難行,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果受 由粗惡語,感得所在地多諸株杌、刺石礫瓦,枯槁無潤,無有池沼、河流泉湧,幹地鹵田,丘陵坑險,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由諸綺語,感諸果樹不結果實,非時結實,時不結實,未熟似熟,根不堅牢,勢不久停,園林池沼可樂極少,饒諸怖畏、恐懼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