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詳細攻略

(二)、依照103年1月17日修正生效之勞工退休金條例第7條第1項、第8條之1規定,受僱且適用勞基法之外籍配偶、陸港澳地區配偶(以下簡稱陸港澳配偶)及99年7月1日後取得本國籍勞工,已納入強制提繳對象。 勞退自提 勞工保險局呼籲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分紅的祕訣:持續工作、受僱勞工自願(加)提退休金1-6%,加速累積勞退帳戶的金額。 每位勞工朋友都有一個勞退個人專屬帳戶,裡面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僱主出資。 政府法令規定,小明的僱主每個月必須提供6%的月薪薪資到小明的勞退個人專屬帳戶,這是一種由僱主每個月幫勞工朋友累積退休金的方式。 勞退個人專戶,可以透過網站、APP、臨櫃、銀行ATM 查詢,用健保卡卡號+戶號在網站及APP查詢最方便且不用準備讀卡機。 詳細查詢方式可參考【新制勞工基金將存進退休專戶 勞工退休金怎麼查詢?】。

至於缺點是每月薪資的1%至6%存入退休金專戶裡,因此當下可運用的收入減少。 依照財政部最新公告,分期請領退休年金者,全年免稅扣除額為78萬1000元,超過纔要繳稅。 舉例來說,若一個人在職時的所得稅率為12%,等於自提部分的薪資可在當年度免扣12%,等到退休時,這部分的薪資才需課稅。 再以月薪15萬元來計算,年所得為180萬元,所得稅繳納級距為20%;那麼,上述勞退自提額度的10.8萬元,將能為小華在該繳稅年度省下2.16萬元稅金,效益顯著。 勞工局舉例,小明提繳工資的級距落在4萬100元,如果他每月自提6%,那一年就提繳2萬8872元(40100元 x 勞退自提2025 6% x 12個月)。 「會自行提撥者,大多是薪資較高的族羣!」勞保局曾指出,以參加勞退新制者的提撥工資級距來計算,平均薪資為臺幣3萬7000多元(經常性薪資),但自願提撥者的平均薪資卻超過6萬元,比一般平均值高出近一倍。

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6%該如何申請?該如何申請更改?

有人說,「不認為勞退能打敗市值型ETF,退休要靠自己、不要靠政府」、「不管薪水多少都別自提,就怕通貨膨脹會把錢喫光光」,但也有人說,如果不會理財,提撥是最好的選擇。 而實際上街詢問民眾,有人說自己投資的獲利可能會比較高,但也有人認為,提撥可以為自己未來退休留一點保障。 每個月拿到的薪水,除了扣除勞健保費用,不少人還要提撥勞工退休金。 有一名女網友在社羣平臺發問,她的月薪約5萬元,入職時勾勞退自提6%,約3千多元,大家建議把這筆錢拿去定期定額存股嗎? 應與所僱用之勞工併同辦理,由單位於其自願提繳之日,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送勞保局辦理(如屬外籍配偶、陸港澳地區配偶及永久居留之外籍人士,應檢附居留證影本)。 所得稅根據年收入的不同,需要繳納的級距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有網友給出實質建議,提醒原PO先去上網計算一下所得稅的級距差多少,如果自提比較划算再來做自提。

  • 試算的結果為每個月可以領到13200元,要注意的是,勞工實際上領到的退休金則是季發的,也就是每年的2、5、8、11月才會一次入帳39600元。
  • 除了僱主提繳的6%退休金外,勞工也可選擇另外再提繳1%~6%的退休金,若中途改變主意,可隨時透過僱主向勞保局申報停止自願提繳退休金。
  • 他坦言因為《綜藝3國智》節目喊停,加上又沒有戲拍,讓要月扛8萬房貸和生活費的他,決定把手中股票賣掉,也盼能從直播市場另尋出路。
  • 勞工保險局平日常呼籲勞工自願加提,以充實個人退休金專戶的餘額增加;但勞工豈會不明白此道理?
  • 勞退新制上路14年,但參加勞退自提人數始終不多,以致各方爭取勞退自提自選投資方案力道愈來愈大。
  • 假如50歲就退休,在沒有退休年金可提領的情況下,假設65歲才能請領政府年金,約15年需靠自己準備的退休金支應每月的生活支出,總共約需準備600萬。

陳志愷說,綜合評估下來,中低所得者〈所得級距低於20%〉自提6%,整體的省稅效果最高,因為除了每月自提的金額,可從當年度綜所稅總額中扣除,達到減稅的效果之外,到了請領退休金時,基本上都可以達到免稅的門檻。 而若一次領的退休金,超過免稅額〈18萬元乘以服務年資〉,但未達36.2萬元乘以服務年資的話,超過的部分採取半數課稅;若一次領的金額超過36.2萬元乘以服務年資的話,則超過的部分,全數都要列為所得課稅。 多種類型退休投資商品可造成市場競爭,並可讓勞工分散投資風險,也可提供更專業的專人投資理財服務,以有效推廣退休理財教育,並協助勞工作適當的基金之資產配置。 開放勞工投資選擇後,以公民營並存方式的投資選擇平臺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勞工之退休需求,勞工可依個人不同的風險偏好、年齡與退休需求作投資選擇,並可藉以分散風險,提升投資績效。 此外,平臺上也有保證型基金,可以保障固定投資收益。

勞退自提: 最新文章

◎參加勞退自提的三大理由:一、每年可以參加勞退新制基金投資收益分配,即使虧損,政府保證兩年定存利率,穩賺不賠;二、每月自提薪資可以免稅;三、強迫儲蓄。 另一個勞工阿昌今年45歲,他已參加勞退新制12年,每月除了僱主提撥6%,他每月皆自提6%,等於每月提撥薪資12%,若以薪資55,000元計算到60歲時,勞退新制帳戶總金額有4,765,345元,若以平均餘命20年計算,可月領26,363元。 易言之,勞工退休金月提繳金額24,000元勞工,其薪資所得只能供其自身生活(或家庭)開支,絕無能力儲存多餘餘額用之於加提退休金,對於退休金加提也只能望薪興嘆。

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 勞退自提2025 投資人於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經理公司備有近12個月內由本金支付配息之相關資料於經理公司官網供查詢。 基金如為被動式管理基金,投資績效表現將視所追蹤標的指數的走勢而定,當標的指數的成分股價格波動劇烈或下跌時,基金之淨資產價值將有大幅波動的風險。

勞退自提: 月薪4.7萬、工作30年,一張表試算「勞退自提幾%最划算」?一個小動作,讓退休金變2倍

現階段有一羣人因為投保年資長、投保薪資高,再加上勞退新制有參加勞工自提6%,兩者月領超過5萬元,成為讓人羨慕的一羣。 首先你必須瞭解勞退自提的好處有以下幾項:可以遞延稅賦(自提的金額免稅)、享有經理人操盤成效以及最低2年期定存利率的收益、強迫儲蓄的一種方式。 喝水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白開水喝起來沒味道,讓很多人不愛喝水,因此造成身體一直處在缺水狀態… 當小明瞭解勞退新制的基本概念後,決定採用勞退自提6%。 而當他工作30年之後,將會面臨一個重要決策的問題:我該一次領還是月退領?

勞退自提: 最新理財文章

專家認為股市動盪,勞退自提能多一分保障,建議無論勞退自提或自己理財投資,雙管齊下才能替未來的退休生活提前鋪路。 兩者差距15萬元,亞洲投顧副總張甄薇解釋,3千多塊自提可以為退休金做一個保障,但她建議應該另外再去擠出3千塊做相關投資,同時也為自己加薪。 值得注意的是,勞退自提的年化報酬率不會因月薪多寡而改變,只跟基金預期報酬相關,就像是放入一百元跟一千元定存,報酬率是相同的概念。 試算的結果為每個月可以領到13200元,要注意的是,勞工實際上領到的退休金則是季發的,也就是每年的2、5、8、11月才會一次入帳39600元。

勞退自提: 退休金理財第一站

根據勞基法規定,僱主需每月提繳勞工工資的6%作為勞工退休金,這筆錢會存入勞工的退休金個人專戶裡,等勞工年滿60歲即可請領。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指出,薪資自願提繳的部分,可以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一直到請領退休金時才需併入所得課稅。 同時在勞保條例施行細則第14條中,也明確指出所稱「月薪資總額」,以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之工資為準;其每月收入不固定者,以最近三個月收入之平均為準。 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勞保的投保級距最高到45,800元;職保最高到72,800;健保為219,500;勞退則為150,000。 這四種社會保險的最高投保級距都不同,這也是大家常常忽略的細節。

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有什麼好處?該如何評估是否勞退自提?

A:員工勞退自提金額,公司帳務以「代收款」項目處理,只是多了代收的立帳及沖轉分錄而已,不影響公司薪資費用金額。 但就自提退休金的員工而言,其自提金可免納綜所稅,於扣繳申報時得自其薪資所得當中扣除。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表示,很多人不理解勞退基金的運作模式,是僱主提撥6%後,勞工自行決定是否提撥1~6%,勞退基金把錢放到市場投資,不過因為政府把關,所以風險必須降低。

勞退自提: 相關

有些人會覺得「那我定期定額0050或其他ETF就好了,收益比較高」,但是即使是0050也不一定能保證年年都獲利。 而且勞退自提要等屆齡退休時才能請領,等同於由政府幫你強制儲蓄,不會發生那種投資有了一些成果,加碼買進後虧到血本無歸的狀態。 電信數據分析領導商「現觀科技」(6906),即將於12月15日登錄興櫃,最快明年7月申請上市。 現觀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邱大剛9日表示,現觀為100%純軟體公司,目前有8成營收來自海外市場,毛利率達80%,主要業務為協助電信公司強化網路服務品質,以及數位廣告和流量變現等,力拚成為繼沛星(Appier)後臺灣下一隻AI獨角獸。

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6%划算嗎? 專家建議「雙管齊下」

政府有提供最低保證(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平均數),避免萬一自己操作失利折損退休金。 勞退自提2025 項次經常性給予科目非經常性給予科目1底薪紅利2各式加班費獎金:指年終獎金、競賽獎金、研究發明獎金、特殊功績獎金、久任獎金、節約燃料物料獎金及其他非經常性獎金。 6伙食津貼婚喪喜慶由僱主致送之賀禮、慰問金或奠儀等。

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是什麼?有哪些好處?不想自提要怎麼做? |羣益投信

經理公司所作任何投資意見與市場分析資料,係依據資料製作當時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經理公司已力求資訊之正確與完整,惟文中之數據、預測或意見恐有疏漏或錯誤之處,或因市場環境變化而變更,投資標的價格與收益亦將隨時變動,恕不保證其完整性。 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簡式公開說明書。 基金並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基金投資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投資人須自負盈虧。

根據勞動部最新公告,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規模5兆5579億元,評價後收益數大幅虧損5124.6億元,收益率為-9.87%,累計虧損再創新高,讓許多準退族心驚膽戰。 先前許多專家建議,想要退休後過好生活,除了勞退僱主提撥6%之外,最好自己再加碼自提6%,不過也有專家提不同看法。 勞退自提 ※小傑沒有自提,因此到60歲時,只有僱主提撥的6%,勞退新制帳戶總數為264萬8,035元,如果他也選擇按月領,若以平均餘命20年計算,每月可領1萬4,649元。

因為「退休金所得」除了扣掉退休金免稅額,還得再減掉一般免稅額與扣除額,纔是繳稅稅基:「綜合所得淨額」。 他若每月自提6%,就等於一個月自行提撥9000元進勞退專戶;那麼,一年勞退自提的免稅額度,可達最高上限的10.8萬元(9000元 x 12個月)。 112年起,最低基本工資為26,400元,隨著基本工資調漲,民國112年的社會保險的投保級距表已經出爐,如下列表格。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說,有些人配置保守,會選擇投報率大約3%的工具,雖然報酬率差不多,但資金有彈性;有些人有創業個性,對自己投資很有自信,就可以自行運用這些資金積極投資。 如果薪資3萬元,在薪資不漲的條件下,到65歲勞保年金大約可月領14089元,大約就能算出勞保加勞退的退休金,不自提大約可領19910元(5821元+14089元),有自提大約月領25731元(11642元+14089元)。 此外,自提的錢到60歲之前都不能領,即使碰到想買房、買車都不行提用,如果本身對這方面有些疑慮,《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提醒,有一些報酬率不會差太多,但彈性更大的投資方式可以替代,像是零存整付、優存及保險。

勞退自提: 最新消息

假設小月當年度的所得總額為48萬1200元(40100元 x 勞退自提2025 12個月),但要扣掉2萬8872元之後的45萬2328元,才需納入綜合所得總額。 目前只能透過受僱公司向勞保局進行申請,還沒開放個人勞退自提線上申請,採書面表單申請方式,向人資單位提出申請。 也就是說,全年度的退職所得扣除額度是78萬1000元,等於一個月的退休金大約6.5萬元,但能領到這額度退休金的人很少,因此大部分退休者都課不到稅。 此外,若是分期領取退休金的民眾,一年累計領取的退休金,若沒有超過78.1萬元〈約月領超過6.5萬元〉,是不會繳到稅的。 開放民營基金與保險商品,可藉由目前金融機構現有的行政管理系統部分取代勞保局為建構的新帳戶管理之人力與電腦作業系統成本。 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說,目前勞退自提比率約只有六%至七%,顯然大多數民眾,不瞭解自己的退休金有嚴重缺口,而忽略勞退新制長期累積退休金的效益。

一名網友在Dcard上以「大家建議自提6%嗎」為題發文,原PO表示自己月薪近五萬元,入職時他勾了要自提6%後來領薪水時發現被扣掉所得稅、勞健保,還有自提的三千多塊,一個月實領剩四萬出。 除了自提的6%,她目前每月會投5000元買0050。 小明採用勞退自提6%加上僱主的6%,每個月將有5640元進入到勞退個人帳戶,搭配目前勞退收益率3.09%,他在60歲的時候將可以領到 元,只要將累積金額 元以及60歲分別填入表格試算,就可以得到月退金的答案。 然而,一般的勞工退休金來源其實可分為勞工保險金(勞保)以及勞工新制退休金(勞退新制)的兩大區塊,儘管勞保有破產的疑慮,但「 勞退新制」可就完全沒有這種困擾,詳細的差異可在先前的文章「勞保勞退有什麼不一樣」得知。

勞退自提: 自己試算 勞退自提 節稅 金額有多少

從基金委外績效的4%可領將近193萬至最低二年期定存所獲得的114萬,勞退新制的退休金差距就將近80萬,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勞退自提 因此,讀者將可以發現影響勞退新制的重大因素就是勞退基金的績效。 希望勞退基金經理人可以發揮所長將勞工朋友的退休金放大再放大才好。 而在今日的文章,則是要闡述在未來勞保面臨越領越少、甚至破產的情況下,勞工朋友該如何看待新制勞工退休金的機制,幫自己累積退休資產。 近期傳出勞保年改的修正消息,令許多勞工朋友擔憂,未來勞工的退休金是否即將變成繳越多領越少,甚至領不到的窘境。 如果你選擇一次領的話,那 18萬 × 年資 會是你免稅額,超過部份到36.2萬×年資 是半額列入收入,再更多的話就是全額列入了。

提繳規定:僱主必須先為勞工提繳退休金,勞工始得於每月工資6%範圍內,個人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 依勞退新制,僱主每月須幫勞工提撥6%薪資至「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勞工也可選擇自行提撥1%至6%。 勞退自提2025 假設勞工的每月薪資為5萬元,則依照「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勞工每月的月提繳工資為50600元。 當勞工申請自提6%,則依照月提繳工資50600元、且提繳12個月計算,則勞工1年共提繳了「50600 x 6% x 12」,共36432元進入退休金個人專戶。

衛福部社保司今天公佈,自明年1月1日起,國民年金保險費率調整為10%、月投保金額調整為新臺幣1萬9761元,預估受影響人數約271萬人,每人每月自付保險費將增加72元至144元。 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依據111年9月完成的國保財務精算結果,因精算評價日110年10月1日基金餘額(4656億元),不足以支付未來20年保險給付(9593億元),故保險費率將自112年1月1日依法調整為10%。 因為勞工退休金的法規內明定,最少的收益是2年期的定存利率,如果投資有賺錢的話每年還可以拿到更多的收益,賠錢的話最少都有2年期定存收益的保證。

圖/臺視新聞但若以同樣月薪,不論未來薪資是否成長,每個月都拿出3千元自行投資,若以證券公會2年前發布,上市公司過去10年整體搭配股息殖利率近5%來計算,工作30年後,可存下成本加獲利大約245萬元。 辦理勞、就、職、健保及勞工退休金加保及提繳手續者,請視需加保之保險別,填寫合一加保申報表,如涉及健保則1式2份,一併寄送健保署各區業務組辦理(臺北業務組轄區則請寄勞保局)。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瞭解月退領是如何計算,根據勞保局勞工退休金月退金試算網頁,只要填入勞退個人專戶累積的金額以及預估請領的年齡就可以估算月退金。 綜合以上分析,讀者可以考慮自身的財務以及投資狀況來評估是否勞退自提,但如果讀者為上述提到的高所得級距的朋友,不妨可以考慮使用勞退自提來節省稅金又可以累積退休金。 但是投入的資金並不是單純的存款而已,此勞退帳戶的資產成長方式是委外經理人操盤的收益獲取,然而當經理人操盤不佳的時候,還能享有最低二年期保證年收益率。

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不自提差多少?一次搞懂

他坦言因為《綜藝3國智》節目喊停,加上又沒有戲拍,讓要月扛8萬房貸和生活費的他,決定把手中股票賣掉,也盼能從直播市場另尋出路。 勞退自提2025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若基金有配息,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 內容涉及新興市場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此外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價值變動。

勞退自提: 【退休規劃】勞退新制退休金「月領」比「一次領」划算?

不過,據勞工保險局統計:退休金月提繳薪資與勞工自願(加)提成反比;而「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分為11組,第11組54級退休金月提繳金額111,101元,同組第61級月提繳金額150,000元;但第4組第20級以下皆月提繳金額在24,000元。 而且當退休金自願(加)提的%數越高,可抵繳薪資所得愈高,其節稅的效果愈明顯;同理所得稅之級距愈高者,其節稅之實質效益隨之水漲船高。 勞工保險局平日常呼籲勞工自願加提,以充實個人退休金專戶的餘額增加;但勞工豈會不明白此道理? 該局也發現:較低月提繳薪資水準勞工居多,俗諺說:「生喫都不夠,哪來剩餘的可以曬乾(儲備)?」,非不為、實不能也。 勞工退休金自勞工到職之日(申報開始提繳日)起計算至離職當日止,不分大小月份,每個月以30日計算,退休金金額以元為單位,角以下4捨5入。

勞退自提: 勞退自提有哪些好處?

依規定得扣除之金額,扣繳義務人免予扣繳,亦免列入員工薪資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之「給付總額」計算。 勞退是政府為勞工訂定的退休金條例,也是勞工退休的基本保障。 僱主必須依法為員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的退休金,並存入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當勞工屆齡退休,就可以向勞保局請領個人專戶累積的本金及收益。 本資訊僅供參考,基金每日每受益權單位之實際淨值,以經理公司次一營業日公告為準。 本單元資料僅供參考並非投資依據,請勿視為買賣基金或其他任何投資之建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