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若要保人是父親或母親,帶著當被保險人的小孩自殺,依上述規定就不賠;若父親是要保人,母親是受益人,母親帶小孩自殺,則保險公司會賠付。 若從保險費率角度來看,男女也大有學問,淡江大學保險經營研究所教授林麗銖表示,從憂鬱症的核保角度來看,醫療險女性保費比男性貴,主要是女性因有生產因素所以罹患疾病機率比男性高;反之若是死亡險的部分,男性因平均壽命比女性低,也就是死亡率較高,因此男性保費便會比女性貴。 小廖是位工程師,一直以來因為工時過長、壓力太大的關係,導致晚上睡眠品質變差,甚至失眠,加上2個小孩升學考試需要補習、母親身體也不好需要人照料,小廖的壓力愈來愈大,嚴重到情緒不穩,疑似罹患憂鬱症,這讓他不得不求助精神科醫師。 除了政府政策性的全民健保與勞保之外,自行購買的個人保單,重大傷病、住院醫療、傷害險等,都能在限制條件下給予保障。 陳小姐如果仍在治療中,症狀尚未固定時,不要申請失能給付,若經醫生評定失能狀態符合「終身無工作能力」之給付項目,再來領取。
- 雖然憂鬱症患者有可能無法通過覈保,但仍是有其他資源能提供補助,例如健保給付,另外,若該病症使患者工作能力衰退、影響上班日常,經評估、通過身心障礙手冊申請者,還可以請領勞保失能給付,減輕醫療費、生活費的負擔。
- 臺中市南屯區寶山五街今(27)日上午10時許驚傳墜樓案,62歲張男從5樓住處墜落,當場頭部破裂明顯死亡,未送醫。
- 如果是五年內曾經被醫師診斷有憂鬱症,在健康告知書上都須要詳細描述,原則上能覈保的機會不高,所以建議還是等治癒後,停藥滿五年再投保。
- 繼藝人倪敏然自殺後,前一陣子精神科醫師陳國華因憂鬱症自殺的消息一傳開,大眾更是為之譁然。
黃維儀說明,若以「醫療險」來說,患者可透過「住院日額型」申請,但前提是,必須出示「住院事實」,保險公司會評估是否有辦理住院手續、經醫師診斷為因疾病或是意外事故必須住院、確實在醫院接受治療等多項因素評估後,再依實際住院天數給付保險金。 若是有罹憂鬱症才投保保單,保險公司恐不予承保,但若買了保單後,才罹患重鬱症,住院日額型醫療險是可以理賠的,但必須有「住院事實」纔可以按照住院的天數申請,必須符合「經醫師診斷被保險人因疾病或傷害必須入住醫院」、「正式辦理住院手續」、「確實在醫院接受診療」三大要件評估。 因理賠天數每家保險公司都會設有上限,且須注意有無「理賠除外事項」,像是有些保險公司會將精神診療病房區分出來。
憂鬱症保險理賠: 申請重大傷病證明之病因,「慢性精神病」排名第二
王軍硯則建議,倘若還是有定期回診的人,暫時先不要買新保單,等到情況好轉且停藥 憂鬱症保險理賠 5 年後再投保。 至於理賠,則得視情況而定,因為憂鬱症為疾病,其實不符合意外傷害險理賠意外事故的規定,所以治療憂鬱症的「門診費」及「住院療養費」無法獲得理賠;但若是投保後因非故意的行為造成的意外,像是「意外事故之傷害醫療」及「殘廢」則可以獲得理賠。 但要注意的是,「自殺」屬故意行為,因此不論自殺或自殺未遂均不得理賠。 精神病列為世界前三大疾病,而 2020 年臺灣共有 205 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
- 2月底板橋一名患憂鬱症的王姓男子,因病發徒手打死80歲母親。
- 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多被保險公司認為是不確定性高、風險高的族羣,因此一旦被認定是精神疾病者,未來要再投保新的保險,將可能會面臨保險公司「拒保」的問題,保險業者建議,民眾若有家族病史可以即早規劃,若已被認定相關疾病者投保時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會針對病情評估,仍有機會覈保。
- 在憂鬱症確診前就投保的保單,住院醫療險必須注意「保單是否會賠日間住院」?
- 2014 年 5 月 1 日修法後,多數住院醫療險已經將「日間住院」不予理賠;至於之前所買的長天期終身住院醫療險,必要性住院為前提,會進行理賠。
- 而重度憂鬱症就是屬於全民健康保險的重大傷病範圍所定第六項「慢性精神病」規定當中的「情感性疾患」的一種,若有「治療 6 個月以上」、「影響工作、社交功能」、「併有精神病症狀」等條件,即可申請重大傷病卡。
- 根據健保署最新公佈資料顯示,截至去(2020)年 12 月底為止,申請重大傷病證明有效領證數達 97 萬 2,078 張,其中因為「慢性精神病」領證者逾 19.9 萬人,僅次於癌症。
日前「理財保險大家談」的電視節目即針對此議題邀請醫學與保險專家來探討。 早期大部分保險公司的醫療險保單將精神疾病列為除外不保項目,直到民國87年1月主管機關公佈實施「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單示範條款」將精神疾病從除外不保項目中刪除、列入承保範圍,也就是87年之後精神疾病可以申請醫療險理賠。 不過壽險業者指出,若是輕度憂鬱的人,經過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後,若工作與日常生活都可正常運作,保險公司有滿大機率依正常人投保。 如果是憂鬱程度較重者,可提供診斷病歷,讓保險公司根據身心健康情形與整體情況進行承保評估,可能會以加高保費承保。 重度憂鬱症的勞工可以申請勞保理賠,必須提出是因為憂鬱症的原因導致無法工作或影響正常就業能力,申請到殘障手冊之後,就可以請領勞保的「失能給付」。 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多被保險公司認為是不確定性高、風險高的族羣,因此一旦被認定是精神疾病者,未來要再投保新的保險,將可能會面臨保險公司「拒保」的問題,保險業者建議,民眾若有家族病史可以即早規劃,若已被認定相關疾病者投保時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會針對病情評估,仍有機會覈保。
憂鬱症保險理賠: 憂鬱症患者的保險問題怎麼解?
因近年醫療的進步,大多數的精神疾病患者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都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若要接受非健保給付的治療,如:心理諮商,或是有需要住院、請看護等,長期花費也相當可觀,若是靠保險理賠補足醫療生活開銷也是方法之一。 憂鬱症保險理賠 黃維儀最後提醒,民眾投保時,必須誠實告知保險業務病情,坦白不隱匿;其次則是完整提供病歷,讓保險公司針對病情進行評估,因為一旦被保險人日後申請憂鬱症理賠時,在保單生效內出險,卻被發現帶病投保或投保後患病的事實時,壽險公司可以拒絕理賠保險金,並解除契約、不退還任何保費。 至於理賠,則得視情況而定,因為憂鬱症為疾病,其實不符合意外傷害險理賠意外事故的規定,所以治療憂鬱症的「門診費」及「住院療養費」無法獲得理賠。
根據衛福部公告,重大傷病項目包含需要長期積極治療的癌症、慢性精神疾病等 30 種大項,只要患者經醫療院所診斷為重大傷病患者即可申重大傷病卡,除先天性疾病與職業病等為保險公司除外不保項目外,其餘皆能向保險公司申請重大傷病險理賠,同時也可免除自行部分負擔的醫療費用。 2020 年世界衛生組織 將精神病列為世界前三大疾病,而 2020 年臺灣共有 205 萬人因情緒問題就醫。 臺灣成人常見的精神疾病,如: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失智症等;幼童常見精神疾病,如: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其他廣泛性發展障礙等。 因醫療的進步,目前大多數的精神疾病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透過藥物、心理治療等,都是有機會恢復一般正常人的生活,並回歸社會。 另外,錠嵂保經臺北營業處主任王軍硯補充,民眾就診時,向醫師告知的症狀(也就是主訴)、醫師診察後寫下的病歷、申請保險理賠而開立的診斷證明,這 3 者的內容可能不盡相同。 陳芳琪建議,如果曾經有失眠問題而初診者,日後若症狀緩解、也無失眠的困擾,可以試著再回診請醫師重新診斷、填寫證明,或許有機會提高新保單覈保率。
憂鬱症保險理賠: 公公住院愛上護士結婚 12億遺產沒有留下遺囑…我們能繼承多少?
臺灣憂鬱人口逾百萬,心理健康卻常被忽視,主要是因為國人對憂鬱症汙名化,心理生病時多半不願意尋求治療。 如果之前有過憂鬱症的門診治療紀錄,後來想要再投保醫療險的話,可能會面臨被要求加費或是暫時拒保的窘境。 保險公司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態度是,只要申請人目前還持續門診治療中,就會要求延期承保。 以請領成功的個案為例,憂鬱症對照勞保局殘廢標準表,屬於精神神經系列的第4項,精神遺存顯著障害,終身只能從事輕便工作,殘廢等級算第7級,可領440天的平均投保薪資。 周建旭表示,如果可以提出是因工作造成憂鬱症,給付額度還可提高50%,請領到92萬4,000元。
憂鬱症保險理賠: 重大傷病險
對此張家銘解釋,自殺的原因很多,雖並非全然歸因於憂鬱症,但可以肯定的是憂鬱症患者自殺率較一般人高,據統計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是死於自殺,而自殺死亡者有87%生前已達憂鬱症狀態。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憂鬱症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產生,一般人遭遇挫折,情緒上的低潮與鬱悶難免,但只要經過一些方式來移轉情緒,如大睡一覺或找人談天抒發後便可恢復,但若是嚴重且長期的憂鬱,就得小心是「憂鬱症」上身。 若只是近日壓力大,造成失眠、焦慮等原因,建議還是請醫師寫清楚診斷書,覈保的機會才會比較高,但Maggie也送過失眠患者仍被拒保,另有朋友有精神官能症,有核保過但是要加費承保。 如果是五年內曾經被醫師診斷有憂鬱症,在健康告知書上都須要詳細描述,原則上能覈保的機會不高,所以建議還是等治癒後,停藥滿五年再投保。 日前韓國明星燒炭自殺「被憂鬱吞噬」,年僅27歲徒留家人與歌迷許多問號和遺憾……,讓人驚覺到憂鬱症與自殺率有極高的相關性;根據衛福部一項最新研究調查指出,國內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狀,其中重度憂…
憂鬱症保險理賠: 憂鬱症自殺,算是疾病死亡嗎?能買保險嗎?
2014 年 5 月 1 日修法後,多數住院醫療險已經將「日間住院」不予理賠;至於之前所買的長天期終身住院醫療險,必要性住院為前提,會進行理賠。 原因一:保險公司提出健保未納入日間住院,保險公司的保費精算產生不公平的現象,若是理賠則對所有的保戶不公平。 最後張家銘呼籲大家,憂鬱症是可以痊癒的疾病,患者應該撇開羞於啟齒的心理障礙,積極且正面的尋求醫療協助,而有憂鬱症患者的家屬應該用同理心多給予關心和陪伴,因為陪伴與關心是憂鬱症患者最強有力的後援。 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94年自殺成功人數比93年多了800多位,這是否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保險理賠: 社會保險
陳芳琪解釋,一般而言,因失眠問題求診時,醫師可能會開立安眠藥物以協助解決患者失眠的困擾,由於該處方須符合健保規定使用,因此可能以輕鬱症等病名申報,大部分民眾不一定知道醫師寫的病歷內容,投保時誠實告知健康狀況以及就診過程就非常重要。 或者在投保前,民眾也可以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 申請帳號密碼,點選「健康存摺」查詢自己的就診紀錄。 此外,重度憂鬱症屬於全民健保的重大傷病範圍、慢性精神病規定「情感性疾患」的一種,若有「治療6個月以上」、「影響工作、社交功能」、「併有精神病症狀」等條件,就可申請重大傷病卡,若有投保結合健保重大傷病的重大傷病險便可申請理賠,而往後在就醫時,也可以免健保部分負擔的費用。 為減輕罹患癌症、尿毒症、慢性精神疾病等需長期治療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依全民健康保險相關法令規定,罹患符合公告「重大傷病」範圍的人,可申請重大傷病卡,以免除自行部分負擔之醫療費用。
憂鬱症保險理賠: 全民健保提供 30 類重大傷病保障,「慢性精神病」屬第六大類。 圖/買保險 資料照片
然而根據2014年以前的保險條款並沒有明文規定及區分「日間住院」以及「非日間住院」。 既然沒修正,就需要依照條款規定,且男子有符合「經醫師診斷評估」以及「辦理住院手續」並「接受住院治療」等行為。 憂鬱症保險理賠 憂鬱症保險理賠 當年一名男子因重度憂鬱接受日間住院治療,事後向保險公司申請住院理賠金額200天,接近160萬元的保險理賠,但保險公司認為男子每天日間住院只接受4小時的療程,不可以算是住院,因而拒賠。
憂鬱症保險理賠: 相關新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統計發現,超過5成以上自殺者有憂鬱症傾向,問及:「如果自殺身亡,保險會理賠?」相信保險公司會回以「否定」的答案。 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16至2018年國內憂鬱症人數逐年緩步成長,從38.3萬人增至40.1萬人,因憂鬱症而就醫的人數也上升。 憂鬱症患者雖在投保上有一定困難,不過保障對他們來說,依然重要。
一般來說,如果被保險人在投保前向保險公司隱瞞病情,當下雖然順利通過覈保,但是等到日後要申請憂鬱症理賠時,在保單生效2年內出險且一旦被保險公司發現是「帶病投保」,保險公司可以拒絕理賠並解除契約,同時不退還任何保費。 憂鬱症保險理賠 為了避免個人權益受損,建議憂鬱症患者在投保前,需特別注意2項投保要點:不隱瞞病情、提供完整病歷資料。 重度憂鬱症要符合重大傷病,需要有「治療 6 個月以上」、「影響工作、社交功能」、「併有精神病症狀」等條件,就可以申請重大傷病卡。
除此之外,黃維儀說明,除了醫療險,若勞工因憂鬱症導致無法工作或影響正常就業能力,申請到殘障手冊後,可依照失能等級給付標準,請領勞保「失能給付」。 目前可以請領理賠的險種,就是住院醫療險與終身醫療險2種,只要保戶有住院事實,就可以依照住院天數申請理賠。 近年來提出憂鬱症理賠申請的案件有增加趨勢,且憂鬱症的住院天數通常會超過1個月以上,以過去的理賠經驗來看,一般都會給付到50~100天左右。 該網頁在點選約18個問題選項後,會跳出記分網頁,依照你的憂鬱指數,建議你是否應該求助門診治療,並有臺灣省各縣市的醫院憂鬱症門診的聯絡電話,有需要者可以直接打電話到最方便就診的醫療院所詢問。 據官方統計,憂鬱症近幾年來已經竄升為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9名,原因是在自殺的人口中,有約45~60%的人曾經罹患憂鬱症。
憂鬱症保險理賠: 相關貼文
憂鬱症的議題,不會只是個人的財務或心理問題,更該從關照周遭人事物開始著手,讓社會形成一個更健全的防護網,守住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 黃維儀以申請人最多可請領金額為例,假設申請人6個月平均月最高投保薪資45800元÷30天=平均日投保薪資為1527元,如果請領第一級殘,給付金額為1527×1200=183萬2400元。 另外,若同時具備請領「失能給付」及「老年給付」條件者,可以擇一請領;如果因「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領取失能年金給付者,另一次發給20個月職業傷病失能補償一次金。 因為老闆必須按照勞基法,提出主觀與客觀的不適任理由,給付資遣費。 憂鬱症保險理賠2025 如果已經被資遣,記得要在1年內提出勞保「殘廢給付」申請,因為老闆幫你退保後,勞保「殘廢給付」請領資格有效期只有1年。
一般來說,憂鬱症被認為治療困難重重的原因在於,通常患者的社交能力很差,自我情緒控管能力也不好,與他人相處時經常會惹怒對方,「自然交不到朋友」,沒有朋友代表缺乏適當的社會支持與認同,只會讓憂鬱症患者的病情加重! 憂鬱已為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問題,無論男女、任何年齡層或是貧富高低,也絕非單純的外在物質條件好就能避免。 憂鬱症保險理賠 其中,青少年及憂鬱症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是冰山底下亟需重視的高危險羣,希望透過此次會議內容呼籲重要議題,讓社會大眾聽見青少年以及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聲,並從社區照護的場域凸顯憂鬱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癒的重要性,以便使政府民間共同連結相關資源、拉起憂鬱症照顧網絡的點線面。
憂鬱症保險理賠: 臺灣低生育率NO.1:35以下女性1╱6不易懷孕,生育率拉警報!
衛福部表示,去年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挹注下,希望在114年完成全國71處據點布建並配置專業心理衛生人員,讓有憂鬱症或情緒困擾民眾,都能就近獲得優質服務。 本站現已與臺灣癌症基金會合作,提供癌症病友發生保險理賠疑義時的免費諮詢服務,歡迎癌友及家屬多加利用。 不過,醫療險只理賠住院的費用支出與日額補貼,並不給付門診治療費用與諮詢費用,除非是重度憂鬱症須住院治療,否則一般的憂鬱症患者若沒有住院的話,也是無法請領醫療險理賠的。 但若是投保後,因非故意的行為造成的意外,例如,若是服用相關藥物,而導致被保險人心神恍惚而發生意外、身故,意外險是有可能會理賠。 以目前各項保險商品中,可以提供憂鬱症患者相關保障的險種包括:住院醫療險、重大傷病險及意外險等 3 種。
勞保給付項目很多種,與罹病相關給付有「傷病給付」與「職災醫療給付」,但是勞工要以憂鬱症名義請領,有實務困難。 這項費用不在健保給付內容中,民眾必須自費,心理諮商的費用1小時約1,000~2,000元,嚴重患者需密集治療,1周4次,等於1周要花幾千元。 如果是由精神科醫師諮商,單次費用則是1,500元起跳,如果是找憂鬱症名醫,費用還要貴個幾成。 心理輔導:約有80%的憂鬱症患者服用藥物後,情況會好轉,然而有20%的人需要再透過心理治療才能改善,這時候就需要接受醫院心理諮商師或是專業醫生的會談,說出壓力與心結,進而改善病情。 保險是定型化契約,保險公司具有單方面決定保單內容以及變更的權利,根據保險法第54條規定「契約內容的解釋應該要做有利被保險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