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險差別10大分析2025!(震驚真相)

每個月的保險成本和維護費用, 都是從投資帳戶內扣,萬一投資績效差,投資帳戶內錢不夠扣,不只是投資虧損,保單也可能會提早失效。 每月投資帳戶月結單,內容有投資標的、幣別、單位數、基金淨值、 匯率、外幣或臺幣結餘、帳戶總價值(臺幣)、保險成本和維護費用等訊息供參考。 要看懂對帳單,瞭解目前的投資績效,當繳不起保費或太貴不想繳時可估算保單「壽終正寢」的時間。 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間為終身,意思是投保後就享有壽險保障,通常是繳費20年,並以投保時的年齡來計算保費,保費較定期壽險高。 所以如果是不敢投資的定存族,看起來分配點退休金投保即期年金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至少這張保單讓你可以多撐幾年到90歲,只是上面段落計算出來「總提領對原保費」的135%或是124%倍數,看起來划算?

  • 終身還本險雖然有「身故保險金」或「祝壽金」,但是前者自己用不到,後者已經沒力氣用。
  • 不過,此類型商品因為利率太低,民眾購買意願不高,因此,大部分壽險業者都已宣佈停售,幾乎已快被其他兩種類型的保單遞延年金取代。
  • 但若以領取時間來劃分,年金險則可分成兩大類別,分別是即期年金及遞延年金。
  • 投資型年金險:因為連結多元標的,需要自負報酬盈虧,適合人生階段正在轉變、準備成家立業、規劃子女教育基金的你。
  • 投保壽險目的主要是預留給家人生活費、小孩教育費用,或是房貸車貸等龐大支出,以避免家中主要經濟者過世後,家人必須扛下經濟重擔的問題。

保單利率皆會包含了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兩種利率指標。 兩種利率指標在保單價值準備金,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總體而言,資產增值還是完全由宣告利率、保單各種費用率及危險保費所決定。 銀行理專推銷的「類定存」商品, 其實是利率變動型年金險(簡稱利變年金險)。 現在有愈來愈多保險公司推出沒有附加費用,存滿1年零解約費的利變年金險,由於壽險公司提供的宣告利率高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吸引大批保守族投保。

年金險差別: 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是什麼?退休理財該如何進行?退休理財商品與理財工具有那些?

簡單來說,對「退休」、「長壽」的生活有敏感度,希望保障退休生活品質的人都適合購買年金險。 在保險法中並無儲蓄險定義,實務中只要保險商品包含儲蓄性質,或在被保險人生存時可領到保險年金就可稱為儲蓄險。 定期壽險主要是規劃特定期間的保障,例如剛當新手父母、有房貸車貸等家庭,若家中主要經濟支柱過世,就能用這筆保險金幫活著的家人負擔龐大的經濟壓力。 附加費用為保險公司向保戶收取的手續費,用來支付保險公司的營業費用,包含內部作業成本,支付給業務或行銷通路的佣金,利潤等。 附加費用率即代表附加費用佔保費的比例,保戶的繳納的保費要扣除附加費用後,纔是純保費。

退休前,可以用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工具,例如個股、共同基金、ETF、變額年金險等,盡量累積資產。 年金險差別2025 這個時期因為還在工作,對風險有一定的承受力,理財決策可更積極。 她特別提醒,50歲以上的保戶購買壽險型的投資型保單,最好謹慎考慮。 例如,一位60歲男性投保100萬元保額的壽險,目前每萬元費率為127.422,每年須繳交1萬2,700元的保費。 將錢放銀行定存,行員沒有佣金,而且銀行還要支付我們利息! 但是,購買儲蓄險,金融業者與保險業務員都有佣金收入,也就可以賺到我們的錢。

年金險差別: 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

目前儲蓄險除了年金保險外,大多屬於生死合險的範疇,都會有身故保險的保額及保單價值準金兩個主要項目。 但要成為儲蓄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是『重儲蓄而輕保障』。 身故保險金減去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差值即為淨危險保額,淨危險保額越高,代表該保單的保險成本越高,越不利於儲蓄。 實際上,很多儲蓄型保單的保單現金價值在繳費期滿後幾年,幾乎是等於身故保險金給付的。

  • 退休後的生活年數越長,僅靠退休前的工作所得將無法支應未來長期的開銷,意味著長壽風險日趨增加,年金險商品也成為熱門選項之一。
  • 蒐羅更多生活消費時事,請上小花平臺》行政院統計,臺灣男、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去年已突破30大關,分別來到32.3歲與30.3歲,茂盛醫院院長、醫師李茂盛今憂心表示,晚婚會錯過最佳懷孕時間,等到年屆大齡想求子,恐落…
  • 利率變動型年金:穩定累積年金,適閤中老年期的消費者,將資金一筆直接存放或短期繳納,透過宣告的利率穩定累積年金報酬。
  • 另外請注意,這張和南山人壽的商品一樣,過了保證期間之後給付就會下降,並且和保證期間年金落差很大,這是目前臺灣即期年金的現況,詳情請看臺灣人壽這張商品的DM。
  • 對於很多不想受限於固定利率,但又害怕市場變動幅度太大的保戶而言,這種能夠適時反映市場利率的年金,相當有吸引力。
  • 保險費分期交付的年金保險,於繳費期間終了後,進入年金給付期間,稱之為遞延年金保險。
  • 這兩種保險的功能差異在於,壽險通常是為了保障家人的經濟安全,即便自己發生意外,也不用擔心家人會有生活上的困難。
  • 值得注意的是,為避免開始領年金的被保險人,在病危時才趕緊提出解約的道德危險,年金險保單條款規定,在進入年金給付期後,保戶就不能解約。

既然有「壽險」2字,「變額壽險」即代表有壽險保額,被保險人若身故,受益人即可領取身故保險金。 但因為多了「變額」2字,代表壽險保額,可以隨被保險人的需求變動,在年輕、家庭責任沉重時,可先拉高保額,等年紀大、責任減輕時,再向保險公司申請降低壽險保額。 出社會快三年的小敏致力存下人生第一桶金,常聽旁人說「想賺錢,就要用錢滾錢」,投資似乎是不二法門。 但是,小敏對理財只略懂皮毛,看到有數字的文件更是昏昏欲睡,何況最近她正逐步做保險規劃,可禁不起太大的投資風險。 年金險差別 有天她突然想到,「哎呀,不是還有投資型保單嘛!」但是,當她看到投資型保單又分壽險、年金險,類全委或自選標的這些字… 「屆退族可設想購買6~10年(累積期)之後,需要多少固定現金流,以此推算該購買何種年金商品,」陳維新也提醒,保戶在購買前要詳加註意各項費用,並動手試算,務實掌握退休後現金流量。

年金險差別: 「定期壽險」保費大不同?原來身體「健康程度」成關鍵!

遞延年金是指保戶在約定的遞延期間內,選擇以分期繳款或是躉繳的方式繳交保費,等到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後,則由保險公司開始給付年金,直到身故為止。 民眾只要將一筆錢交給保險公司,並約定在一定期間之後,依照約定的方式給付,一旦時間到了,民眾就可以按原先的規劃,定期領到一筆金額,直到身故為止,等於「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年金險差別2025 所以如果懂得利用年金險,更可以確保老年生活無虞。 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解釋:保證期的意義為,萬一保戶在年金給付保證期間死亡,如果保單價值的金額還有剩餘,那麼這筆相當於「沒領完」的年金,會歸還給保單上的受益人。 進一步解釋,保證期的長短為主要的影響,是每年年金領取的多寡。 4.一般終身年金:只要受領人尚未身故,就能終身領取年金。

年金險差別: 退休後可以刪掉同事電話 的4個理由,從這位日本人說起

你可以按照自己目前可以負擔的項目、需求的輕重緩急來選擇保單,但最重要的是在購買保單前,務必要與保險業務員討論自己的需求,並仔細研究投保內容,如此,纔可以確保能這些投保項目能為你帶來安心。 MoneySmart 針對單身族所需要面對意外、傷病、年老的情況,特別為單身族整理幾項必備保單,如果你想要無後顧之憂,那麼現在開始就該把下列保險納入規劃中。 年金險差別 這邊我沒有用臺灣人壽DM上的例子以保證期間為20年來做案例,我改採30年保證期間(60歲至89歲共30年),以便貼近南山保單的保證到「90歲」。 一樣的,如果我說的有和保險公司的DM有任何不同或是不足,一切請以保險公司DM及商品條款等文件為準😄。 大樹沒賣,往下看在少少幾家可選的保險公司公司當中,財務狀況和形象排名都比較前面的南山人壽和臺灣人壽的保單。 要買這種將下半輩子交出去的保單,當然優選是臺灣最大的大樹保險公司,可惜該公司沒有銷售,我早先買了大樹的股票,套牢領股利當中😌。

年金險差別: 躉繳6年期儲蓄險確定掰了!「保單零利率」引爆絕版搶買

傅先生表示希望可以每年領取20萬元,經過試算後,業務人員告訴傅先生,只要躉繳389萬9,800元,就可年領20萬元,直到身故,而且還有20年保證。 而保單紅利則會以「(三行庫定存利率平均值加1%-保單預定利率)X期中保單價值準備金」方式計算,與年金一併提領,紅利累積期間同樣也是到身故為止。 年金險差別2025 年金險依照約定的保證金額與保證期間為支付條件,保單價值準備金也高於定存,可以預估自己退休需求現金流進行規劃保費多寡,而且若受領人死亡,剩餘保費則其身故受益人可以領回。 保證金額是以給付日開始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依據當時預定利率與年金生命表,來計算的每期給付金額,如果身故時所累積領取之年金金額低於保證金額,一樣將會把差額部分一次給付給身故受益人。

年金險差別: 投資型保單分3種  小心壽險型保單活愈久繳愈多

若擔心50歲後購買醫療險的保費太高,可選擇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或重大疾病醫療險,保費會較終生型醫療保單稍低。 不過,現在大家所說的「儲蓄險」,其實是壽險的一種,而且是結合死亡險與生存險兩種功能的「生死合險」,保險名稱通常是「還本型養老保險」、「還本型終身壽險」與「增額還本保險」等。 買保險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像是保險公司業務、保經保代、銀行郵局、電話行銷、網路投保、電視購物……等,這些管道都可以購買保險,底下列出不同管道的優缺點。 產險公司旅平險則額外保障旅遊第三人責任險、不便險等項目。 年金險差別 壽險、產險公司皆可販售●壽險公司:保費較貴,著重在人身安全保障,主要以「人」來規劃保障。 利率變動型年金:穩定累積年金,適閤中老年期的消費者,將資金一筆直接存放或短期繳納,透過宣告的利率穩定累積年金報酬。

年金險差別: 年金險的缺點:

保證期間終身年金是,無論被保險人是否身故,保險公司皆會在約定的期間內持續給付;保證金額終身年金:不論被保險人是否身故,保險公司皆會給付至約定的總額。 身故後的給付方式,又可分為分期及現金即時償還兩種。 以「臺灣人壽鑽有利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為例,阿明(男性)在40歲那年躉繳100萬元保費,若宣告利率為2.6%,在第六年的保單年度末,保單價值準備金將累積近112.98萬元。 但若宣告利率為3.1%,保價金則會增至116.32萬元。 壽險強調身故後的風險,而年金保險是針對生存時的生活保障,像是退休後的生活費、養老費、看護費等。

年金險差別: 壽險、產險公司販售的產品差異

而遞延年金依照資金累積的方式又分為有連結投資的「變額年金」,以及隨著利率變動的「利率變動型年金」。 人身保險有四大險種,壽險是解決「死」的問題、傷害險是解決「殘」的問題、健康險是解決「病」的問題,至於「活」得太長,退休金準備不足的風險,就靠年金險來移轉。 在不確定自己未來是否會走入婚姻、有小孩的情況下,單身族可以利用「年金險」作為規劃未來退休生活的理財工具。 簡單來說,這有點像是每個月都會被政府要求繳交的勞工退休金,差別就在於,一個是有政府方面的強迫性,而年金險是你替自己年老時提前準備的一筆金額。 針對單身族,最怕的就是發生意外時,沒有人可以提供援助,這時候意外險就顯得格外重要。

年金險差別: 【上流老人教戰手冊01】 退休後存款不足?善用資產…

根據投資績效而決定帳戶價值的變額年金險,近年市場也推出「保證型」商品,標榜帳戶價值為零,契約仍持續有效。 定存若是提前解除,利息會打八折,但是本金可全部領回。 然而,年金商品過早解約會有解約費用,無法拿回全部保費,因此就算要解約也要留意保單條款,要看清楚哪一年解約才會沒有解約費。 第二個理由,則是市場波動影響壽險公司投資利得,宣告利率跟著愈來愈低;近來中央銀行連續四季都降息,更是一再壓低保單利率。 賴玉菁表示,若被保險人在保證期間過世,或還未領完保證金額,保險公司還是會依約將剩餘年金撥給身故受益人或其他應得之人。 年金險本來就是透過時間複利產生的利益,以達到未來可以持續供應穩定現金流的一種工具,所以只要有能力,都很適合提早為自己的退休生活進行規劃。

喬治將手中可動用的資金,幾乎都投入年金險,每年至少要繳100~300萬元不等的保費。 而他近兩年已經退休了,現在光靠年金險一年就有超過200萬元的現金流,每個月可領超過16萬元。 為了幫自己規劃一筆退休後的現金流,喬治42歲還在科技業上班時,就固定買進臺積電的股票,除了每年的存款之外,他也會將股票每年產生的股利一起拿來規劃年金險。 林維軒表示,年金險目前有許多變形,例如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能自選投資標的,或選擇「類全委」商品、委託專業代操。

年金險差別: 儲蓄險什麼時候解約比較划算?

在投保時,即告知保戶該保單的「預定利率」,而保險公司每年或每月會於官網公佈「宣告利率」,當宣告利率大於預定利率時,就按照兩者差距,乘以前一保單年度末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給付「增值回饋分享金」給保戶。 利變型終身壽險也包含利變還本型 & 利變增額型終身壽險,就字面上來說就是把 2 種商品優點結合在一起。 所以增額保單有很多變化型,第一種是增加保險金額,重的是保障,所以保險金額每年會隨著投保時間而增加。 第二種是純粹用於增加保單價值準備金,而不購買額外保障,第三種是上述兩者的複合型,部分用於購買保障部分用於增值,而絕大部份的增額保單都屬於這型。

年金險差別: 什麼是產險公司?

銀行/郵局主要販售套裝型產品、投資型保單,不需特別挑選組合,已配置好套裝內容。 如果是一個非利變的壽險,宣告利率就等同預定利率,也就是不會有宣告利率,只有預定利率。 年金險差別 下表以保額10萬元,躉繳保費96,950元為例,每年增值回饋分享金的給付式皆為購買增額繳清保險金額。 保單特色為保險金額自第一保單年度起,按基本保額每年單利20%逐年遞增至第10保單年度止,所以這保單也是增額型。 (6)附加費用率:保險公司營業費用及業務佣金相關的費用,就是附加費用;而附加費用佔保費的比率,就是附加費用率。

年金險差別: 年金保險是什麼?推薦關鍵5問,讓你退休試算、解約不煩惱!

年金險特色在於解決老年以後的生活金流,所以年金險要付多少保費,除卻保險公司設定的最低門檻以外,要繳多少保費要看自己未來退休、老年以後想要每個月有多少錢可以花用。 嬰幼兒沒有家庭責任要承擔,保險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出現疾病、意外甚至失能時,都能夠有充裕的保障來做最好的治療與復健,或是經濟上得到一定的彌補。 而這就需要結合幾項重要的健康保險以及傷害保險才能達到效果。 若被保險人屬於次標準體,有些保險公司推出弱體保單以有條件的方式承保。

年金險差別: 風險收益等級 RR3,

除了年金保險外,目前主流的儲蓄型保險皆為增額型的利變壽險,但有一些利變型壽險保單,並不沒有特別在保單名稱上,加上"增額"2個字。 利變是因為保單使用的主要是宣告利率,它是浮動的。 以富邦人壽富足e 生網路投保利率變動型養老保險為例,這張保單的條款中,包含了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二種利率。 其中,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可動態調整的,而預定利率則為固定利率。 利變型的壽險保單,一般都是屬於增額型的保險,增額是因利變而生。

年金險差別: 壽險的種類:死亡、生存、生死合險

而生死合險是由 生存保險 和 死亡保險 兩者組合而成,生存時,可領生存保險金(還本金)或在選擇一次領回,如發生死亡或全殘,則可領身故或全殘保險金。 根據壽險公會今年第1 季(1 ∼3月)統計,年金險新契約保費高達1113.2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將近1倍,這些保守資金看上的就是年金險比定存更高的報酬率。 銀行也看準這種心態,很多理專都會鼓勵客戶1年後解約,買宣告利率更高的年金險,一方面消化爛頭寸,一方面賺手續費,保險公司則是賺了附加費用,並衝高短期資金。 年金險與壽險恰好相反,壽險的給付條件為當被保險人在約定期間內死亡時,保險公司會給付理賠金給受益人;而年金則是當被保險人在約定期間屆滿時生存,保險公司會依契約所約定的金額及期間,定期支付年金。

以下面這張6年期繳的儲蓄險保單為例,在繳費期滿後,第8年度末的身故保險金=年度末解約金(現金價值)=409,387元。 這張保單第7年度起並無解約費用,所以年度末解約金(現金價值)等於年度末保單價值準備金,所以第8年度末後已無淨危險保額。 儲蓄險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只要符合儲蓄並具有資產增值效果的保單,皆可稱之為儲蓄險,其種類包含了年金保險,終身壽險及養老險。 但嚴格來說,這些儲蓄型保險皆屬於"生死合險"的範疇。

B.壽險公司—主要是保障「人身」的風險,像是父母在你小時候就幫你規劃購買,但你從來不知道有〝它〞存在的XX終身保險,另外大家常聽見的年金險、醫療險等也是屬於壽險的保險商品。 而年金險的功能在於保障個人的退休生活,也就是抵抗長壽風險。 年金險以類似強迫儲蓄的方式,讓保險公司幫你理財;而保險公司最後會把累積的本利和以年金的方式定期給付。 的金融商品(多半是基金或債券),透過經年累月的投資來累積帳戶的資產,藉以提高可以在未來支付給你的年金總額。

再者,對於預算較低的投資人而言,投資型保單是進入門檻較低的選擇。 年金險差別2025 例如,定期定額買國內共同基金,每月投入金額至少要3千元、海外基金則是最少5千元。 若是透過投資型保單,則可以用每月2千元的保費投資至少10支基金。 假使當年度投資表現不佳,帳戶內所剩的金額不到1萬2,700元,保費就必須補繳近8千元的保費,才能維持這張保單100萬元的保額。 如果不繼續繳錢,保單就會失效,即使身故也無法獲得原本希望的理賠金額。

年金險差別: 一張表讓你看懂,各種「退休必備保險」優缺點!(內含 年金、長照、醫療險等比較)

自從最新的勞保財務精算報告中提到,「勞保基金的破產年限,預估將從2027年,提前至2026年」,讓所有具勞保身份的民眾開始「人心惶惶」。 各大媒體也紛紛引自許多理財專家的建議,推薦民眾可以用年金險來創造一個「繳一陣子,領一輩子」的類年金現金流。 退休後的生活年數越長,僅靠退休前的工作所得將無法支應未來長期的開銷,意味著長壽風險日趨增加,年金險商品也成為熱門選項之一。

領取月退休金:將個人退休金專戶內累積本金及累積收益金額,依據年金生命表,以平均餘命、利率等因素計算每月應核發退休金金額,分期按季發給。 臺灣人愛存錢又愛買保險,不少人都有不只一張儲蓄險,但今 年 7 月保險新制後,導致儲蓄險風光不再。 為滿足客戶的需求,各家壽險公司紛紛祭出投資型保單強勢回歸,其中以變額年金險、變額萬能壽險堪稱今年下半年的最夯主流,不過兩種保單有何不同、該怎麼選,成了大課題。 指從約定之日期開始按期給付一定之金額,給付至一特定時期為終了或給付至某一被指定的人死亡為止。 保險費躉繳的年金保險,於保險費交付後即進入年金給付期間,稱之為即期年金保險。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