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類型可以被觀測時,補貼通常不必要,且最優稅率隨企業研發成功率的提高而提高。 引入不對稱信息後,我們發現激勵相容的最優稅率將隨企業研發成功率的提高而降低。 我們通過數值模擬分析了不同因素對最優政策的影響,表明信息不對稱降低了政府和所有企業的期望收益。 本文通過構建可檢驗的理論模型和嚴謹的實證分析,基於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報告數據,分析了最低工資制度強化對最低工資水平與企業職工健康間關係的影響。 我們發現,2004年最低工資制度強化後,最低工資水平提高對企業職工生病或受傷概率變化的影響在均值的基礎上增加了6.87%。
據2019年12月2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經濟學(季刊)》載文量爲592篇,基金論文量爲429篇。 《經濟學(季刊)》是經濟學綜合性刊物,接受來自經濟學各領域的學術研究稿件。 2013年,《經濟學(季刊)》得到Jackstädt博士基金會進一步支持,自2014年起,“Werner Jackstädt博士中國經濟和商業研究最佳論文獎”的獎金增加到4萬元人民幣。 期刊週期短的可不一定發表的快,審稿週期不是固定的,根據具體雜誌社而言的,論文發表是需要審覈的,審覈週期與期刊級別、編輯人數、論文內容等都有關。 有審稿1個月,也有2-3個月的,審稿週期完畢確定文章錄用情況,下一步是排版印刷出刊見刊。
季刊: 經濟學(季刊)
同時對研究近代以來蘇州地區中學教育情況的開展情況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輔證材料。 季刊屬於期刊的一個週期,當然還有月刊、雙月刊、年刊、半年刊等,學術期刊週期的意思的在一定時間內安排排版發表,季刊就是每一個季度安排一次排版也就是見刊。 截至2021年10月,《經濟學(季刊)》有主編1人、執行主編1人、副主編7人,學術委員會委員42人。 “評論”一欄中的文章大多篇幅較長,文章題材方面大多是議論文或政論性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都爲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進行點評,尤其是和教育文化相關的內容,更是被該刊的編者所重視。 季刊 “科學”中所選取的文章,主要偏向於理工科,側重於對物理,化學,生物,建築等方面問題的探討。
- 但是,收入增長主要是來自政府轉移性收入的增加,而非農戶自身生產能力的提升所帶來的市場收入的增加。
- 據2019年12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經濟學(季刊)》總下載量 次,總被引量7926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6.779、綜合影響因子4.662。
- 同時對研究近代以來蘇州地區中學教育情況的開展情況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輔證材料。
- 本文利用世界銀行提供的中國企業調查數據,考察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非生產性支出的影響及其機制。
研究發現,企業縱向一體化水平與疫情窗口期內的累計超額收益率顯著正相關,且當疫情導致的不確定性衝擊對外部交易成本的提升較高或對企業內部管控成本的提升較低時,上述影響更加顯著。 結果表明縱向一體化可以有效規避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進而提升企業價值,爲交易費用經濟學中關於不確定性與縱向一體化的相關理論提供了經驗證據。 電子商務發展不僅可能提升電商經營戶的收入,也可能對非電商經營戶產生溢出效應,進而提升總體收入水平。 基於2017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本文發現農村電商發展能夠顯著提升農戶收入。 對相關機制的分析表明,電商發展能夠提升創業水平、增加非農就業以及提高土地流轉的概率。
季刊: 經濟學(季刊)出版發行
本文研究不僅豐富了政府公共治理和企業股價崩盤風險這兩個領域的文獻積累,而且對於探索新常態下如何轉化政府職能、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季刊 基於Baker et al. 的報紙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構造了2001—2018年的月度中國房地產政策不確定性指數。 在政府出臺重要調控政策及調控態度、調控工具發生轉變時,REPU指數均明顯上升。 REPU指數與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CEPU)指數、國房景氣指數的相關係數分別爲0.44與-0.34。 VAR模型結果表明,REPU的上升預示商品住宅開發投資、銷售面積與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的下降。 該指數的構建有助於拓展對政策不確定性的理解,爲進一步研究REPU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奠定基礎。
文章通過將反映不平衡程度的泰爾指數對數字普惠金融以及其他控制變量的迴歸,評估數字普惠金融對省內地級市間和地級市內不平衡的影響,並對數字普惠金融重塑省內經濟差異的效果在南北地區、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差異多方位進行考察。 最後,基於省內經濟差異、省內地級市間經濟差異和地級市內經濟差異多個維度,從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兩個方而考察數字普惠金融重塑經濟差異的影響機制。 季刊2025 季刊2025 本文首次嘗試構建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分析框架,打開全要素生產率“黑箱”,系統重估中國1978—2017年間的生產函數變遷,分析各時期的增長源泉並釐清其驅動機制。 研究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總量生產函數形式不斷變遷,要素質量和規模經濟持續增強,要素無關型和要素嵌入型TFP增長分別在前20年和後20年發揮了主要作用,科技創新和基礎設施持續發揮積極作用,國際貿易和產業轉型則在不同時期和地區表現差異較大。 內在機制檢驗表明,政府施政風格通過影響地區法制建設和信息透明度以及企業信息披露行爲進而作用於企業股價崩盤風險。
季刊: 相關鏈接
本文應用多維家庭人口預測模型等方法研究發現,至21世紀中葉中國五大區域殘障老人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將大幅上升,高齡與空巢老人是照料需求高發羣體。 東中部地區主要面臨殘障老人“大規模”引發的照料負擔加劇;西北及東北則更多面臨殘障老人“快速”增長對相對薄弱的養老保障體系的衝擊。 季刊2025 鑑於此,需要建立地區性老年家庭照料需求監測與差異化干預機制,在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體系擴容的同時,加快補齊落後地區養老財富儲備短板。 本文分析了在研發結果不確定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政府如何最優地採用研發補貼和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來激勵創新並減少政府失靈問題。
季刊: 經濟學(季刊)文化傳統
所以,發表SCI期刊不必過分關注期刊的出版週期,把主要注意力放在SCI論文的寫作上,文章質量過關發表就會順利很多,更何況,很多SCI期刊的審稿效率很高,只要是好文章相信都是可以儘快見刊的。 據2019年12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經濟學(季刊)》總下載量 次,總被引量7926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6.779、綜合影響因子4.662。 2015年1月1日起,《經濟學(季刊)》授權北京大學人文社科期刊網(PKU-OAJ)刊載全文,並在法律框架的支持下,提供開放獲取的全文。 該刊雖然持續發刊時間較短,且每期內容量較少,但其中所發表出的文章質量較高,可讀性很強,深受讀者喜愛。
季刊: 發表評論
雖然題材較爲枯燥,但是語言生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向讀者解釋生活中晦澀難懂的科學常識,代表性文章有《手照攝影術》。 其中,以新體詩居多,舊體詩數量較少,但總體的詩歌質量較高,文筆細膩,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季刊》1923年創刊於江蘇蘇州,季刊,由江蘇吳江中學甲子級學友會負責該刊的編輯出版與發行的工作。 具體的停刊時間及停刊原因不詳,館藏僅存有1923年6月至1924年1月期間刊行的第六期,第七期和第八期,共計三期內容。 本文將Samuelson的貿易模型推廣到技術進步內生化,研究了在兩國相對勞動力稟賦不同時後發國家技術進步路徑的選擇問題。 論文發表審覈是必經的過程,審覈階段分爲初審、複審以及終審,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專家對作者的文章進行審覈,初審審的是文章方向和重複率是否符合雜誌社的要求,初審沒有通過的話後面就沒有機會了。
季刊: 季刊是什麼?一般什麼時候出刊?
據2019年12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經濟學(季刊)》出版文獻量1343篇,總下載量 次,總被引量7926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6.779、綜合影響因子4.662。 據2019年12月2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經濟學(季刊)》載文量爲592篇,基金論文量爲429篇,被引量爲10229次,下載量爲15535次;2017年影響因子爲4.02。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國A股市場內部人交易數據,研究“國家隊”持股這一典型的政府幹預行爲對內部人交易的影響。 結果表明,“國家隊”進入後,內部人交易的超額收益顯著提高;內部人基於信息優勢的策略性交易是“國家隊”持股影響其交易收益的主要原因,“國家隊”持股對內部人收益的影響在信息環境較差的公司中更強。 進一步分析發現,“國家隊”持股同時推動了行業和公司層面的股價上漲,顯著提高了內部人交易的成功率和獲利水平。 2017年12月9日,爲了促進關於互聯網經濟和金融的討論,《經濟學(季刊)》編輯部聯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學舉行“互聯網經濟”專題研討會。
季刊: 出版物
發表了題爲《數字普惠金融與區域經濟不平衡》的論文(第22卷第5期,2022年9月,1805—1828頁),研究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經濟不平衡的影響及傳導機制。 論文的合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李彥龍。 本文基於“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改革,研究了司法機構獨立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季刊: 季刊辦刊條件
2002年起,爲了鼓勵規範的經濟學研究,《經濟學(季刊)》特設立年度最佳論文獎,每年度從《經濟學季刊》發表的文章中評選出最佳論文一篇,獎金爲人民幣5000元。 文章從貿易成本、生產技術和消費需求三個方面區分了影響貿易和就業的衝擊性因素。 我們發現:相比貿易成本和生產技術,消費需求衝擊更好地擬合了中美貿易失衡的實際變動。 中國貿易衝擊和美國消費衝擊對2000—2010年美國製造業就業減少的貢獻比例分別約爲20%和36%。 因此,雙邊貿易成本變動並非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國衝擊對美國製造業就業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與西方國家由市場主導演進的城市化不同,中國的城市化帶有政府主導和“跨越式”的特徵。 本文以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爲樣本,實證檢驗了“撤縣設區”這一政府推動型城市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研究發現,撤縣設區對企業的創新活動具有正向的促進效應;機制檢驗表明,撤縣設區通過提升域內經濟的“集聚效應”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渠道促進企業的創新活動;並且這種促進效應在非國有企業、高外部融資依賴度行業和東部地區的改革樣本中更爲明顯。 《經濟學》(季刊)創刊於2001年10月,是由北京大學主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學綜合性刊物。 季刊2025 該刊發表原創性的理論、經驗、綜述和評論性的中文經濟學論文,是經濟學領域的核心期刊之一,2021年複合影響因子爲8.466。 季刊2025 利用新冠疫情的外生衝擊,本文考察了當不確定性提高時,縱向一體化能否爲企業創造價值。
研究結果表明:第一,數字普惠金融顯著縮小了省內、地級市間和地級市內的經濟差距,該結論在工具變量估計、刪除直轄市、替換估算模型、變更不平衡測算方法等穩健性檢驗後依然成立。 季刊 第三,傳導機制方面,數字普惠金融通過促進創新和推動轉型升級助力緩解區域不平衡。 第四,微觀基礎方面,數字普惠金融顯著縮小了落後城市和發達城市上市公司的人均產出和創新產出差距。
投稿選擇期刊要看好雜誌社的收稿方向,保證自己文章質量經得住專家審稿,所以要提前準備論文,多參考已發表過的文章,來達到完善自己文章,觀點鮮明,研究新穎,雜誌社喜歡收稿的類型。 季刊是每個季度出刊一次,相關的內容跟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希望對您投稿有一些幫助。 通常來說,作者把稿件投到雜誌社後,雜誌社的編輯或者執行編輯就會對稿件進行初步的評估來篩選出質量好的或者合適的稿件,如果你的文章很快被雜誌社拒稿了,那樣就是沒有被送出去外審,如果稿件通過了最初的評估,那就可以被送出去外審了。 《經濟學(季刊)》發表原創性的理論、經驗、綜述和評論性的中文經濟學論文,倡導規範嚴謹的研究方法,鼓勵理論和經驗研究相結合的學術取向,提倡學術批評和交鋒。 季刊2025 《經濟學(季刊)》的宗旨是爲中國經濟學家的研究提供一個高水平的發表平臺,爲中國經濟學界的交流提供一個聚焦點,爲中國經濟學科的發展走向世界鋪路搭橋。
季刊: 經濟學季刊
研究發現,地方司法體制改革能顯著提高企業在行政訴訟案件中的勝訴率和法院案件審理能力,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投資。 機制分析表明,地方司法體制改革會促進金融發展和改善企業融資,減少企業賄賂支出並促進長期投資和研發支出增長,這表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可以實現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同步推進。 本文利用世界銀行提供的中國企業調查數據,考察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非生產性支出的影響及其機制。 研究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非生產性支出有顯著正向影響,但這一影響對大型企業和非國有企業而言更弱。 同時,較高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強化企業構建政府關係網絡的動機,這是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企業非生產性支出的重要機制。 本文拓展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企業行爲的文獻研究,爲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政策借鑑。
此外,對於不同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和社會關係的農戶,電商發展的作用並不存在顯著差異,這意味着電商發展具有較好的包容性。 作者指出,文章爲客觀認識數字普惠金融的總體經濟效應提供實證證據;將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差異的影響效果的研究進一步推進到縣級層面;從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等角度研究其影響區域不平衡的具體機制。 基於上述發現,文章建議要提升監管科技水平、加大對落後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投入,從而讓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地區平衡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漲對低受教育程度者以及非國有企業職工的健康的不利影響更加明顯。 本文利用1999—2007年我國地方政府財政和官員變遷數據,實證分析了地方官員個人效應對稅收努力的影響。 我們發現地方官員個人效應能夠顯著影響稅收努力程度,而出於稅權配置、徵收策略等原因,其對地方稅稅收努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共享稅和中央稅稅收努力則影響較小,甚至有負向影響。 本文重新審視了稅收實踐中“人的因素”,並建議引入更合理的激勵機制,既充分發揮地方官員的積極影響,也防止官員個人過度影響地方財政和經濟運行。 本文利用2006—2010年農村貧困監測的家庭面板數據評估了中國第一個21世紀扶貧綱要時期到戶扶貧資金的政策效果,基於雙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結果表明,到戶扶貧資金顯著提高了農戶的收入和支出水平。 但是,收入增長主要是來自政府轉移性收入的增加,而非農戶自身生產能力的提升所帶來的市場收入的增加。
選擇投稿月刊,不到一個月就收到錄用通知了,這種情況說明這本雜誌審覈週期比較快,自然發表就比較快。 但是同樣的雜誌發表論文,可能有三個月甚至一年的審稿時間,提前瞭解好審稿進度在安排投稿事半功倍。 該刊中所選取的文章,題材豐富,內容不限,常設有固定的欄目載文,評論,科學,雜俎,課作,文苑等。 一般來說,審稿週期與雜誌的收稿量有直接相關,原則上收稿量大的雜誌,審稿較快,最快的2周左右,如BBRC,JBC等。 季刊2025 審稿慢的多在三個月左右,當然也有更長的,一般超過三個月後,就可以催稿了,如果不催稿,有的長達6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