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所得稅8大優點

所以一般人比較相關的就是「薪資所得」跟「機會中獎贈與」這兩大部份。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 依財政部國稅局公佈的2019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計算方式來看,勞退主要有2種免稅額計算方式,一次領取者按服務年資分3段計算,而分期〈按月〉領取者全年免稅額則為78.1萬元。 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勞保的投保級距最高到45,800元;職保最高到72,800;健保為219,500;勞退則為150,000。 這四種社會保險的最高投保級距都不同,這也是大家常常忽略的細節。 請各位老闆、人資夥伴在進行調整投保級距,需務必牢記此差異,纔不至於投保錯誤,特別是勞、健保局每年都會與國稅局連線,進行資料查覈,如果因為投保不實,造成勞方的權益損失或是資方被開罰「高薪低報」,那就很冤枉了,所以公司在這方面不可不慎。

楊佳惠說,依規定得自當年度薪資所得總額中扣除自願提繳勞退金額,以月提繳工資上限15萬元的6%為限,即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得自當年度薪資所得總額扣除金額上限為10萬8000元(15萬元x6%x12個月)。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指出,薪資自願提繳的部分,可以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一直到請領退休金時才需併入所得課稅。 勞保局說明,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勞工在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因此,申請勞退自提,代表勞工每個月需要另外提繳1%至6%的薪水當作退休金。 勞退自提的好處包括儲蓄功能,也就是增加勞工退休金專戶的累積金額,強化退休生活保障,以及節稅功能,自願提繳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勞退自提所得稅: 勞動部:自提退休金不計入薪資所得

勞保局表示,如發現扣繳憑單薪資所得總額未扣除個人自願提繳金額或金額有誤,請勞工儘速通知事業單位向各所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申請更正,以免多繳稅款。 勞退自提所得稅2025 勞工要維護自身權益,報稅時可留意自願提繳金額是否已從當年度給付薪資總額中全額扣除,如果要確認當年度自願提繳金額,可使用「自然人憑證(插卡)」或「健保卡卡號+戶口名簿戶號(免插卡)」,上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查詢,或親持身分證明文件到勞保局各地辦事處臨櫃查詢。 勞退自提所得稅2025 而若是同樣領600萬元,但黃先生的年資有30年的話,他一次領退休金,免稅的部分為540萬元〈計算方式:18萬元X30年服務年資〉,超過的部分有60萬元,其中的一半,也就是30萬元要申報所得稅,比20年服務年資須申報的120萬元還少90萬元,相對較省稅。 經濟日報報導,以勞工每月工資5萬元為例,每月最多可自提6%,也就是每月提3,000元,一年自提金額為3.6萬元。

  • 小月提繳工資的級距落在4萬100元,如果每月自提6%,那一年就提繳2萬8872元(40100元 x 6% x 12個月)。
  • 《遠見》連續多年民調追蹤,發現「不夠有錢/手上資產不夠多」是勞工不願意自提的首要因素,其次為「不知道可以自願提撥」。
  • 若每月自提6%,等於一個月自行提撥9000元進勞退專戶;那麼,一年勞退自提的免稅額度,可達最高上限的10.8萬元(9000元 x 12個月)。
  • 大概是月薪34000以下的單身男女,基本上是不需要繳到稅款的喔!
  • 勞退自提有2大好處,除了可以強迫自己提早為退休多做準備,對於不擅投資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定存唷!
  • 喝水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白開水喝起來沒味道,讓很多人不愛喝水,因此造成身體一直處在缺水狀態…

年底接近,新的一年即將來了,臺股將迎來第一季的作夢行情,有哪些股票在明年第一季值得大家期待? 另外高股息ETF已經11檔了,經過篩選季配息、規模百億的有3檔,績效如何? 美股自10月中旬低點反彈,歷經一連7周的漲勢,市場一片樂觀看待通膨降溫及聯準會(Fed)放緩升息步調訊號,然進入12月後,標普500指數創下自2011年以來最長單月連跌,專家警告,一場風暴即將到來,只差在會有多嚴重及持續多久。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近年行事轉趨低調,近乎是神隱狀態,直到金融時報爆料,馬雲已在日本東京居住近6個月時間,外界才得知他的行蹤。 不少人好奇「馬雲沒有移民簽證,也沒有入籍日本,為何能合法居住東京半年之久?」事實上,馬雲以「聯合國特別顧問」身分獲得最高級別的「紅色特別通行證」,可以通行無礙去任何國家,即便大陸官方也不能阻攔他出境。 值得留意的是,針對勞退課稅部分,很多民眾都會有個誤解,就是勞退自提6%是不是不用繳稅,其實這說法不全然正確,因自提6%雖然具「遞延稅負」、「減稅」的效果,但並非是完全「免稅」。

勞退自提所得稅: 新制勞工基金將存進退休專戶 勞工退休金怎麼查詢?

若採按月領取,則依照全年領取金額適用全年免稅額78.1萬(2021年以前適用)或81.4萬(2022年起適用)。 勞退自提所得稅2025 回到上一段計算出的36432元為不需要課稅的部分,因此可以算出「36432 x 5%」,大約等於1822元,也就是勞工該年度可以節省1822元的稅賦。 沒關係,這些都已經有電腦包辦啦,只要登入國稅局報稅系統,他們會自動一一帶入相關的資料,讓你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完成報稅。 大概是月薪34000以下的單身男女,基本上是不需要繳到稅款的喔! 關於特別扣除額相關的文章介紹,可以參考此文,或是購買大是文化出版的好書《節稅的佈局》,你可以瞭解更多。

楊佳惠指出,根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的人數達86萬3185人,佔全體總數約11.92%;平均提繳比率為5.65%,雖然也有勞工僅自提1%、2%,但大多數都以6%為主。 此外,若是分期領取退休金的民眾,一年累計領取的退休金,若沒有超過78.1萬元〈約月領超過6.5萬元〉,是不會繳到稅的。 項次經常性給予科目非經常性給予科目1底薪紅利2各式加班費獎金:指年終獎金、競賽獎金、研究發明獎金、特殊功績獎金、久任獎金、節約燃料物料獎金及其他非經常性獎金。 民視新聞/呂彥頡 陳俐臻 高雄報導高雄一家新開幕影城,祭出週六看電影只要一元,限量一千名,讓不少電影迷清晨就來排隊領號碼牌,短短半小時內一千個名額已經搶購一空,業者希望活動拋磚引玉,讓大家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出門看電影。

勞退自提所得稅: 報稅了!稅務紓困優惠搶先看

這筆錢會由勞工自行負擔,等於勞工每個月最多可以存入薪資的12%進入退休金專戶,其中包括僱主至少負擔的6%,以及勞工最多可自提的6%。 根據勞基法規定,僱主需每月提繳勞工工資的6%作為勞工退休金,這筆錢會存入勞工的退休金個人專戶裡,等勞工年滿60歲即可請領。 只是呢,這筆錢會鎖在你的專戶中,直到你滿60歲才能申請提領。

勞退自提所得稅: 報稅季來囉!你知道勞退自提可以「三頭省稅」嗎?

僱主必須依法為員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的退休金,並存入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當勞工屆齡退休,就可以向勞保局請領個人專戶累積的本金及收益。 至於缺點則是勞工自提是自行負擔,也就是這筆錢會從勞工的每月薪資中扣除,不再由僱主負擔。 因此當勞工申請自提之後,每月的薪水將減少1%至6%匯入退休金個人專戶,生活上能夠運用的資金也就隨之減少。 為了鼓勵勞工參加個人自願提繳,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3項規定,勞工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的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勞退自提所得稅: 個人自願提繳金額不計入110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但是勞退部分,由公司每個月額外幫勞工提撥薪水的6%至勞退帳戶,為公司給付員工的退休金,當勞工請領這筆退休金時,依所得稅法規定屬於退職所得,是要申報「退職所得」並面臨稅賦的問題。 勞退自提所得稅2025 依勞退新制,僱主每月須幫勞工提撥6%薪資至「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勞工也可選擇自行提撥1%至6%。 身為社會新鮮人的他發文詢問大家「是否建議把這3000多元的退休金拿來每月定期定額存股?」,貼文一出後引起熱烈回應,對於要不要自提網友給出兩個判斷標準:繳稅的級距透過自提節稅劃不划算、有沒有理財的能力。 勞退自提有2大好處,除了可以強迫自己提早為退休多做準備,對於不擅投資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定存唷! 勞退新制已經上路將近15年了,但多數勞工通常會關心,僱主有沒有每月提撥6%薪資到個人退休金帳戶,卻很少人選擇再自提6%到帳戶。 而在僱主提繳之外,勞工其實也可以選擇「自提6%」,也就是自願申請另外提繳1%至6%的薪資放入退休金個人專戶裡,提繳的幅度可以自行選擇。

勞退自提所得稅: 服務

現在多數勞工都已適用勞退新制,勞工可在每月工資1%至6%範圍內自提,並享有節稅好處。 2021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即將於5月1日開始申報,勞動部提醒,在2021年度內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的勞工,報稅時須確認自願提繳之金額已自扣繳憑單薪資總額中全數扣除,以免多繳稅款。 勞退自提所得稅 依勞退金條例第14條規定,勞工在工資6%範圍內自提的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勞保局表示,108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於5月1日開始申報,108年度內有自願提繳退休金的人,報稅時請注意扣繳憑單薪資所得總額是否已扣除自願提繳金額,如果沒有扣除或金額有誤出入,都可洽事業單位,儘速向所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申請更正,以免多繳稅款。 勞動部勞保局今天舉辦記者會表示,5月起開始申報110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勞工如在當年度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請留意扣繳憑單薪資所得總額應扣除自願提繳金額。

勞退自提所得稅: 相關新聞

前述內容我們提到,若申請勞退自提,每個月最多有 6% 的薪資不會被政府課稅;但退休之後,我們領取的勞工退休金是要被課稅的。 2005 年勞退新制施行之後,我們可能記得僱主必須提撥不低於 6% 薪資至退休金專戶(僱主額外提列,不得從勞工薪水扣除,否則違法)。 但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14 條規定,勞工其實也可以在自提率 6% 上限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稱為「勞退自提」。 勞工自提薪資6%至勞退帳戶的部分,雖然可從當年度的個人綜所稅總額中全數扣除,但到了請領退休金時,還是會面臨稅賦的問題。

勞退自提所得稅: 相關文章

此外勞退自提也享有保證收益機制,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的累積運用收益,將享有不低於以當地銀行2年定存利率計算之累積收益保障。 勞退自提所得稅2025 5月起為報稅季,勞保局提醒,若勞工有自願提繳勞工退休金,可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勞工若受僱於多名僱主,且都有自提勞退,最多可扣除金額上限為新臺幣10萬8000元。 勞動部進一步舉例說明,一名勞工2021年每月薪資5萬元,全年薪資收入70萬元,當年自願提繳勞工退休金3萬6,432元(提繳工資5萬600元×6%×12個月),那麼扣繳憑單上的「給付總額」應是66萬3,568元(70萬元-3萬6,432元)。 勞動部福祉退休司長謝倩蒨強調,勞工參加自願提繳退休金除享有稅賦優惠,每年亦可參與勞退新制基金投資收益分配,請領退休金時享有最低保證收益,換言之,節稅的同時還可以累積退休儲蓄,讓老年退休經濟生活多一層保障。 勞退是政府為勞工訂定的退休金條例,也是勞工退休的基本保障。

同時在勞保條例施行細則第14條中,也明確指出所稱「月薪資總額」,以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之工資為準;其每月收入不固定者,以最近三個月收入之平均為準。 電信數據分析領導商「現觀科技」(6906),即將於12月15日登錄興櫃,最快明年7月申請上市。 現觀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邱大剛9日表示,現觀為100%純軟體公司,目前有8成營收來自海外市場,毛利率達80%,主要業務為協助電信公司強化網路服務品質,以及數位廣告和流量變現等,力拚成為繼沛星(Appier)後臺灣下一隻AI獨角獸。 昨天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截止日,財政部昨天公佈「一○九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覈定統計專冊」,統計發現,年所得超過五百萬元… 此外,勞工如有發現扣繳憑單給付總額未扣除自願提繳金額或金額有誤,請洽事業單位儘速向所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申請更正,以免出現溢繳稅款之情形。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勞工可以在6%範圍中自願提繳退休金;也就是說,可以自訂提撥比率,最高為6%。 在2005年施行的「勞退新制」之中,很多人只記得僱主必須提撥最低6%的勞工薪資至勞工的個人勞退帳戶,卻忘了,原來勞工也能自行提撥薪資至戶頭中。 勞退自提所得稅2025 勞退自提所得稅 勞退自提最大的好處就是保障勞工的老年生活,又因為能夠節稅的關係,所以當勞工的所得越高,申辦自提後能夠節省的稅額也就越高。

玉山金控表示,將持續聚焦海內外佈局、科技創新及風險管理,並將ESG結合金融本業,推動業務穩健發展。 源自英國老品牌MG被中國上汽集團併購後,中文品牌稱為「名爵」,今年正式重返臺灣市場,9月官網開放線上訂車,一開賣就破2500張訂單爆了,令外界跌破眼鏡。 有國產車經銷商認為「車子還不夠神,最神的是價格。」;對此被網友狂酸「鬼扯,MG比對岸貴快一倍了」、「MG賣89萬叫做神價?」、「MG上個月在中國銷量只排在第19名」、「英國血統,指的是前面那個車標吧」。

每年的基本工資調漲、勞健保投保級距的調整都算是企業的年度基本功課,但除此之外,應該考慮到未來因應企業目標所產生的人事佈局規畫及成本問題,加上缺工潮的來臨,人才的爭奪大戰,企業應將重點放在「誰該被調整?」來達到有效的留才策略。 當企業有實行績效考覈制度時,較容易做到賞優罰劣,針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薪資調整,這樣既能有效控制公司的人事成本,也能讓其他員工心服口服,甚至能創造其他員工積極進取的組織文化,對企業未來的目標達成,才會有真正的幫助。 至於如何判定是否為經常性或非經常性所得,勞工局還是會依據實際發放的原因來做判斷,而非只依照科目來做認列。 舉例來說,假設公司每個月的薪資條中都出現一個薪資科目叫做「醫療補助費」,且每個月的金額還都一樣,但卻沒有每個月都有醫療行為的事實,很容易會被勞工局認為是巧令名目來規避投保級距,甚至是加班費的計算,依舊是會據此開罰的,各位企業主和人資夥伴一定要多加註意。 勞動部表示,勞工若要確認當年度自願提繳金額,可使用自然人憑證(插卡)或健保卡卡號加戶口名簿戶號(免插卡)上勞保局網站「e 化服務系統」查詢,或親持身分證明文件到勞保局各地辦事處臨櫃查詢。

過去,總是有許多專家呼籲勞工自提,但自提比率卻總徘徊在低檔。 一直到勞退新制上路15年後,也就是2020年10月,勞退自提佔總提繳人數的比率才正式突破10%、自提人數達到71萬人。 很簡單,只要你知道你要繳的所得稅稅率是幾 % 就可以算出來囉。

官員也指出,未來在領取勞退新制退休金時,多數勞工皆適用免稅門檻。 勞退可分為一次領取與按月領取兩種,一次領取者免稅額為「18萬x服務年數」(2021年以前適用)或「18.8萬x服務年數」(2022年起適用)。 若以原先薪資所得78萬4,000元計算,(扣除每人免稅額88,000元、薪資扣除額200,000元、單身標準扣稅額120,000元,合計408,000元),則須繳交18800元的所得稅。 但若有自提6%,薪資給付總額則降為74萬2,384元,須繳交16719元的所得稅,兩者相差2081元。 依照財政部最新公告,分期請領退休年金者,全年免稅扣除額為78萬1000元,超過纔要繳稅。

勞動部指出,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受僱勞工、實際從事勞動的僱主、受委任工作者及自營作業者都可以自提退休金,在6% 範圍內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課稅。 勞退個人專戶,可以透過網站、APP、臨櫃、銀行ATM 查詢,用健保卡卡號+戶號在網站及APP查詢最方便且不用準備讀卡機。 詳細查詢方式可參考【新制勞工基金將存進退休專戶 勞工退休金怎麼查詢?】。 勞退自提所得稅 除了每個月自提、僱提的金額,每年的基金收益也會分成「自提收益」和「僱提收益」,讓你一目瞭然。 而當年度所得扣繳憑單「給付總額」則為66萬3,568元(70萬元-3萬6,432元),國稅局將依照公司給付總額認列個人綜合所得課稅,換言之,勞工提撥比率愈高,當年度免課稅金額也愈高。

勞退自提所得稅: 【退休規劃】勞退新制退休金「月領」比「一次領」划算?

假設小月當年度的所得總額為48萬1200元(40100元 x 12個月),但要扣掉2萬8872元之後的45萬2328元,才需納入綜合所得總額。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列入年度薪資所得課稅。』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自願提繳退休金,每個月最多有6%的薪資不會被政府課稅。 勞保局勞工退休金組組長楊佳惠說明,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勞工在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若是選擇一次領取退休金,一次領取的金額落在「18萬元乘上服務年資」以下的話,該所得免稅。 換言之,一次領取退休金的免稅額,為18萬元乘上服務年資所得的金額。

勞保局進一步說明,依規定得自當年度薪資所得總額中扣除之自願提繳金額,以月提繳工資上限15萬元之6%為限,即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得自當年度薪資所得總額扣除之金額以10萬8千元(15萬元 x 6% x 12個月)為上限。 勞工如受僱於2個以上僱主,均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則其得自年度薪資所得總額扣除之自提金額仍以10萬8千元為上限。 111年5月起將開始申報110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勞工朋友如在當年度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請留意扣繳憑單薪資所得總額應扣除自願提繳金額。 自5月1日起,個人綜合所得稅即將開始申報,勞動部今(20)日提醒民眾,若勞工有自提退休金,可不計入年度薪資所得課稅;僱主、自營作業者等非受僱勞工可依勞保局的繳費證明為憑,在申報時從薪資總額中扣除。 事業單位填報員工年度綜合所得稅時,記得將參加勞退新制勞工該年度內個人自願提繳之退休金金額,自給付總額中全數扣除,避免勞工多繳稅款。

近年臺灣房價高漲,不少人辛苦打拼工作,就是為了能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近日有網友表示自己好不容易買下位於新店的3000萬新成屋,但在聊天時卻聽到朋友問「總價有1000萬吧?」令他震驚朋友為何對房價這麼沒有概念。 根據勞保局資料,截至今年2月,自願提繳勞工總數共73萬651人,其中自營作業者約6500人、僱主約4萬5317人、委任工作者及不適用勞基法勞工合計4萬4290多人;較多是自提6%,約7、8成,其他5%、4%也都有。 在全球政治、經濟、戰爭影響下,人類文明和文化正面臨歷史轉折的困境,和平成了世人追求的最高價值,宗教更成了追求價值與啟示的重要橋梁。 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於「第一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指出,臺灣多元包容的宗教社會力,能展現慈悲、公義、和平的宗教理想境界,進而把宗教的理想世界實現出來,也強調信仰確實能為人類社會的繁榮與和平做出貢獻。 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臺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臺,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臺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例如,所得稅率5%者,提撥100元,因這100元當年度無須課稅,可省5元;但所得稅率為40%的資產族羣,每提撥100元就能節稅40元。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