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發行的定期刊物,包括慈濟月刊、英文季刊、日文月刊,以及1998 年8 月1 日創刊的經典雜誌,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靜思人文」所出版的各種音樂CD、DVD,以及英、日、德文、簡繁體字的慈濟書籍,在全球各分支會聯絡處都設有流通處,還有洋溢着書香與茶香的靜思書軒,提供忙碌的現代人心靈休憩的場所。 慈濟推動各項志業都以人為本,期待人人依循倫理,敬天愛地,培養內在品德,而儀表言行都能守分合宜,讓人歡喜。 譬如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是上人身心實踐而體會的智慧法語,也是他思想理念的結晶,《靜思語》已經翻譯超過十一種語言版本,由於內容與生活貼近,言淺意深,豐富且實用,普遍受到讀者喜愛,發行以超過三百四十五萬本,是現代人立身處世的智慧寶典。 慈濟人文志業,是守護道德的盤石,融合中華文化,肩負「為心靈淨化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癲狂慌亂作正念」的使命,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創造愛與善的循環。 出版雜誌、書籍、廣播、電視、因特網,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擔負「報真導正」之責任,彰顯人與人之間關懷互助的大愛情操,藉着有形的志業來淨化無形的心靈空間,進而提升社會的祥和美好。
- 上人說,人們能夠安然生活,衣食無缺,都要感恩許多人的心力付出而成就。
- 譬如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是上人身心實踐而體會的智慧法語,也是他思想理念的結晶,《靜思語》已經翻譯超過十一種語言版本,由於內容與生活貼近,言淺意深,豐富且實用,普遍受到讀者喜愛,發行以超過三百四十五萬本,是現代人立身處世的智慧寶典。
- 而遍佈各地的志工有如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主動發現需要幫助的病患,協助他們就醫或提報進行居家往診。
- 迄今,完成十梯次「住宅被害見舞金(慰問金)」大型發放,及郵寄等小型發放,總計嘉惠九萬六千七百七十六戶巖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災民;動員志工四千二百八十三人次。
1967年7月20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第二年,《慈濟雜誌》創刊。 慈濟基金會2025 1968年5月《慈濟雜誌》改為每月出版一次,此後改為《慈濟月刊》。
慈濟基金會: 慈善有愛;醫療救人; 教育安心;人文弘法。
同年中國大陸華東、華中水患,慈濟人於發起街頭募款,正式踏入大陸地區,開啟國際賑災之志業。 當時的兩岸關係仍屬緊張,此舉讓當時的臺灣民眾頗不諒解與諸多批評。 釋證嚴認為人道主義應超越於政治現況,期望以大愛弭平對立。 慈濟基金會 孩子是家庭與社會未來的希望,為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就學,慈濟基金會推出擴大助學關心社會家庭困頓方案,歡迎個人、社區、學校提報申請。 依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原則,對於受災國家,提供糧食、衣被、穀種、藥品的緊急援助外,還規劃中長期計劃如援建住屋和學校、協助開發水源等,關懷項目儘管有別,不分國界的人道救援精神始終如一。
迄今,完成十梯次「住宅被害見舞金(慰問金)」大型發放,及郵寄等小型發放,總計嘉惠九萬六千七百七十六戶巖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災民;動員志工四千二百八十三人次。 1980年10月19日,臺灣省主席林洋港拜訪精舍,詢問法師是否放棄建院想法,法師便向拿出帳冊向主席說,如果建院失敗,將會退還所募之款項,主席見言:從來沒有一間寺廟會將捐款退回。 便向蔣經國總統回報此事,三天後10月22日總統親臨精舍。 慈濟基金會 法師便向總統再度提出尋求建院用地的構想,總統允諾,指示花蓮縣府設法協助建院用地問題。 後歷經三次換地,兩次動土,終於在1984年4月正式興建。 當時我們才四、五十歲,挺拔有精神;經過歲月的流逝,我們已經變成髮白麪皺的老者。
慈濟基金會: 慈濟基金會
此外,由點而線而面,「慈濟醫療普遍化」透過義診下鄉,從城市到鄉村,在山之巔、水之涯,開展全臺醫療網絡。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1966年由證嚴上人創立於東臺灣的花蓮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裏,與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 慈濟基金會202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組織受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監督,根據《社會福利業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設置董事會監督基金會的運作,並在董事長之下分別設立12個處。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平面、立體的媒體傳播遍及全球,是淨化人心最好的媒介,為時代報真導正,見證好人好事,創造愛與善的循環。 慈濟基金會2025 證嚴上人謹遵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教誨,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帶領慈濟人走入人羣,將慈悲力量付諸於行動。 慈濟倡導“健康促進”,以醫療關懷對大病家庭予以救助,開展義檢衛教、普及公衛和健康知識等方面,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爲宗旨,善用醫療資源,關懷患病羣體。
慈濟基金會: 組織
也許是孝行動天,母親的病不必開刀,服藥而痊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 證嚴上人1937年生於臺灣臺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臺中縣豐原鎮。 生性穎慧又是長女的她,未滿二十歲便能為父親分勞家業,同時亦協助母親處理家務。 回應Dapheni Chen談「造神」與「封神」(之三).
慈濟基金會: 佛教慈濟基金會個人捐款查詢
海內外慈濟人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於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製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以臍帶血、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展望。 在慈濟志工全力倡導及熱烈參與下,許多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 每一對案例都是由慈濟志工一路勸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緣顯示臺灣的愛心密度之高,這些具備大愛胸懷的捐贈者所奉獻的,是清淨無染的大愛,證嚴上人説,這就是「清水之愛」。 慈濟基金會 為了讓慈濟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實,因此在全球推動社會人文教育,希望慈濟人文不僅在學校開枝散葉,更要在每一個有愛的地方開花結果,開設人文推廣課程,設立兒童精進班、青少年成長班等。
慈濟基金會: 華沙慈濟志工團隊與Future for Children 合作 愛心不分國界
因此所有的個案家訪,皆由慈濟訪視員執行,直接而涓滴不漏地把關懷和補助送到受助者手中。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選擇,小的抉擇影響一天,大的抉擇影響一生,一步錯千步差,所以每天都要用智慧做人生的抉擇。 慈濟是在人羣中修行,我們出錢佈施時就是在學習破貪,出力幫人時才會感恩自己是個有良能的人。 做慈濟最大的好處是,因為忙著做有意義的事,所以人生目標明確而不會懵懵懂懂。 慈濟基金會 慈濟人藉由志業活動體悟佛理,自淨其意、自覺覺他,從身、口、意改變自己的形象氣質,以實踐力行的方式,將佛陀的智慧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淨化自己、淨化人心。
慈濟基金會: 成立早期(1966年—2006年)
慈濟並不強調念經、做法會,不同的宗教人士也可以加入慈濟當志工,一起做造福人羣的工作。 慈濟基金會2025 比如各國的慈濟人醫會成員,有不少醫師是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印度教徒。 其實大部分慈濟志工都有自己的正職,但他們依然抽出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承擔服務人羣的工作。
慈濟基金會: 教育助學
在永久性住房及校園重建規劃的同時,協助災區先行搭設能夠使用三年以上的簡易教室、簡易寺廟,提供一個可以遮風、躲雨、驅寒、避熱之處,讓災民得以暫時先安身及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個緩衝地,並藉以鼓勵災民走出陰霾,並恢復生機。 緊接着慈濟將投入「希望工程」,目前已開工或進行規劃中的共計十三所學校。 在江蘇、安徽、甘肅、貴州、福建、廣東等二十七省市自治區,分別進行各種慈善工作,對洪災、雪災及震災地區的民眾發放民生物資,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小學,提供清寒獎助學金,援建水窖,移民遷村、冬令發放糧衣被等。 慈濟基金會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國務院批准通過於大陸成立基金會,成為大陸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非營利組織所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並於2010年8月20日於蘇州靜思書院舉行掛牌典禮。 慈濟每年花數億元善款,於母親節在全世界辦浴佛節,設立幾千尊仿證嚴法師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