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力新10大優點2025!(持續更新)

致力於電感全方位解決方案,產品線囊括EMI、Power、RF領域,具備完整的產品線以及專業技術支援能力,滿足客戶one-stop shopping的產品需求,為全球少數幾家有能力提供全系列電感元件的製造商之一。 國巨為全球領先的晶片電阻、鉭質電容、陶瓷電容服務供應商,近年透過國際性併購及內部產品組合優化調整後,著重在高階規格產品佈局,整合產品、技術及通路,以符合客戶優化供應鏈的需求,並持續聚焦於車用、工業、醫療、航太、 5G/IoT 等高階利基市場;奇力新為電感元件專業製造商,主要市場以大中華區消費性電子、行動裝置及通訊應用為主。 5G 相較於 4G 的最大變化在於高頻與高速的傳輸,機體需要更多電子零組件支援以提升功效。 無論是在 5G 電子產品、5G 基地臺或是電動車,被動元件需求均較以往成長許多。 在此趨勢下,目前被動元件廠產能多處於滿載,而其中奇力新(2456)營運相對穩健,且 2021 年將擴大資本支出計畫,可望使營收與獲利持續提升。 如果看好未來 5G 帶動被動元件需求持續成長,身為被動元件大廠的奇力新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奇力新公司成立於1972年,爲電感元件專業製造與服務供應商,生產與銷售服務據點涵蓋中國、中國臺灣地區、亞洲、歐洲與美國等地區。
  • 2020年公司產品營收比重為:晶片電感及功率電感62.78%、電阻21.93%、磁性材料及粉末10.48%、其他3.36%、傳統線圈1.40%、鐵芯0.05%。
  • 另一方面,相關美國訴訟已經進行約3年7個月,雙方訴訟攻防共牽涉到4篇美國專利,且訴訟程序進行到完成陪審團審理;筆者保守估計乾坤科技支付給美國律師的相關費用,應該也在US$400萬以上。
  • 如果看好未來 5G 帶動被動元件需求持續成長,身為被動元件大廠的奇力新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時報-臺北電】奇力新併購動作再起,預計斥資3.15億人民幣(約當新臺幣13.5億元)入股大陸信源科技,取得100%股權,強化線圈自製能力,此也是奇力新入股向華科技之後,第二樁併購陸資廠的代表作,此舉有助於推升奇力新線圈自製比重,大尺寸微型電感可望坐收降低成本之效。
  • 一、奇力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因依企業併購法規定轉換股份予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號:2327),並成為國巨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已訂定股份轉換基準日為 111 年 1 月 5 日,核有本公司營業細則第 53 條之 11 終止上市之情事,業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其有價證券停止買賣暨終止上市。

一、奇力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因依企業併購法規定轉換股份予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號:2327),並成為國巨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已訂定股份轉換基準日為 111 年 1 月 5 日,核有本公司營業細則第 53 條之 11 終止上市之情事,業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其有價證券停止買賣暨終止上市。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國巨今日舉行股東臨時會,聚焦與奇力新合併一案,會中順利通過與奇力新股份轉換案,擬以發行新股進行股份轉換,取得奇力新100%股權,暫定股份轉換基準日為2021年12月30日,奇力新將於股份轉換完成後依相關規定終止上市交易。 國巨集團此次股份轉換案換股比例為以每1股奇力新普通股換發0.2002股國巨普通股,新發行股份約當新公司股份8.8%。 此外,矽創往年配息率皆高達70%~75%,法人認為,就算今年獲利衰退,目前殖利率仍相當高。 目前所有均線皆呈上揚,惟年線仍呈下彎,上檔壓力區為先前長黑K位置200~213元。 美國政府以國安為由對大陸晶片業發動制裁,並拉攏日本、荷蘭等盟國加入出口管制的行列,企圖封鎖大陸提升晶片技術的機會,達成削弱高科技、軍事與經濟實力的最終目標,然而,有專家提醒,半導體產業依賴高度跨國合作,美國過於堅持在地生產將破壞全球化,想要達成晶片自給自足是一種幻想。

奇力新: 奇力新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如此雖然實質的和解金或賠償金收入可能對公司獲利助益有限,但彰顯乾坤科技堅強的研發與專利實力效益,也不是單純金錢所能衡量的。 因此就不難理解合併的理由,專精於製造電感奇力新,對國巨而言,猶如被動元件所有產品組閤中,最後一塊拼圖。 從國巨角度來看,合併之後,產品線齊備,三大被動元件:電阻、電容、電感一應俱全,則能帶來一站式購足的服務優勢。 具體方案是由奇力新的每一股換發0.2002股國巨普通股,以前一個交易日計算,等以10.01%的溢價娶進奇力新,對奇力新原有的股東而言,並不算虧。 合併後的新國巨,將有8.8%股份、15%的營收來自於奇力新,預計在12月30日股份轉換基準日之後,奇力新也將退市。

近年公司積極拓展新應用市場,佈局低溫共燒陶瓷(LTCC)元件,朝手機、5G相關應用、遊戲機、模組發展;2020年下半年LTCC目前一個月出貨僅約2,000-3,000萬顆,但跨入手機、模組後,數量將大幅翻倍,現階段LTCC設備月產能可達1億顆,隨著出貨逐步拉抬,也會逐步擴產至2億顆。 2020年公司產品營收比重為:晶片電感及功率電感62.78%、電阻21.93%、磁性材料及粉末10.48%、其他3.36%、傳統線圈1.40%、鐵芯0.05%。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7 奇力新 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會中順利通過發行新股交換取得奇力新 100% 股權案,預計 12 月 30 日為股份換股基準日,屆時奇力新將會下市。

奇力新: ( 奇力新 三大法人買賣 投信進出

奇力新為電感元件專業製造與服務供應商,專注於電感及繞線技術的研發與製造,並朝向全球第一大電感元件廠目標邁進,而帛漢專注於網路變壓器繞線技術的開發與生產,未來奇力新將帛漢納入旗下後,將更有效率整合繞線技術的研發資源並擴大生產製造規模,提供客戶更完整的產品解決方案。 【時報記者郭鴻慧臺北報導】臺泥今日起實施庫藏股制,預計買回2萬張,股價開高走高,盤中漲幅逼近3%。 近年來臺泥積極投入能源事業動力,2022年前3季的非水泥事業營收比例,由2021年同期的16%成長到29%,預期2022年全年度非水泥事業營收佔比將逼近3成,目標希望能在2025年擴增至5成的水準。 臺泥旗下的能元科技2022年前3季獲利衝至4.17億元,未來隨著產能逐漸的擴增,獲利可望更上一層樓,臺泥未來在能源事業績效將成為營運新的動能。 臺泥臨時董事會決議執行庫藏股,以23.45元至50.99元區間價格,自1月5日起至3月3日買回2萬張,最高總金額10.19億元,若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

至於凱美則具有標準型大量生產與即時性製造管理的產業優勢,與旺詮的產業特性及產品應用相輔相成,兩者的結合將使銷售通路及生產管理達到最佳綜效,並透過產品與客戶的互補效益,進一步擴大營運 規模 。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臺北30日電)國巨和關聯企業奇力新雙方董事會通過股份轉換案,國巨取得奇力新100%股權,轉換溢價幅度約10.01%,預計12月30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屆時奇力新將下市。 針對 ‘580 專利:奇力新同意不製造、使用或銷售包含被告核心外形(Accused Core Shape)產品;同意不對 ‘580 專利的有效性提出質疑。 雙方同意法院作出有利於乾坤科技的侵權成立判決;各自負擔就’580專利訴訟程序相關的成本和費用。 子錦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現已成爲一家專業代理國內外知名電子元器件品牌的企業。 代理產品覆蓋網絡通訊、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電源設備、安防監控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奇力新: 奇力新:公告本公司與國巨股份有限公司於股份轉換基準日後,本公司發行之國內第六次無擔保公司債請求轉換程序

三大法人指的是「外資」、「投信」、「自營商」,因為資金較雄厚、操作策略不同,會對交易市場產生影響力,不少投資人都會留意三大法人在股市買賣的動向,以此作為參考值。 股票股利又稱「股利」或「配股」或「以股代息」,是指股份公司向股東以贈送新的股份方式代替支付現金股利。 當日股票收盤行情,昨日股票收盤行情漲跌比較,提供「成交價」、「漲跌幅」、「成交筆數」、「成交均張」等資訊供參考。 政府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等替代能源,不過今日驚傳由天豐新能源開發的允能風場,近期向銀行團求援,盼減降債務達上百億元,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證實,有8家本國銀行、12家外銀曝險高達667億元,不過他強調「目前案子有一些波折」,但繳息均還正常,還在協商中,而且「六成都有ECA等信用保證機構保證」。

奇力新: 奇力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新竹縣)

由於聯準會採取激烈升息對抗高通膨,許多華爾街專家都預測今年將出現經濟衰退,整體景氣相當低迷,但一向樂觀的學者Jeremy 奇力新 Siegel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美股在上半年就會上漲2成,走勢可能會跟多數人預測的完全相反。 丹麥的國民素質、治安和低犯罪率都是全球數一數二,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更是連一起銀行搶案都沒有發生,除了警報系統改進和監視器普及外,現金使用量和銀行人工作業的減少,也讓劫匪無從下手。 法人看好奇力新與美磊合併將發揮綜效,法人預估,奇力新集團今年合併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15%,其中奇力新今年營運可望較去年成長20%,飛磁預估可以年增10%到15%,旺詮可望年成長10%到20%,合併美磊後,可望明顯挹注奇力新營收及獲利。 新奇力新將穩居全球電感“坐四望三”的地位,擠進領先羣,居TDK、Murata和Taiyo等三大日廠之後,目標一至兩年內躋身前三大。 法人認爲,這次合併案溢價幅度在合理範圍內,新奇力新藉此將可擴大市佔與客戶羣,算是樁好交易。

奇力新: 奇力新 2020Q4 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營運維持穩健

臺積電積極佈局全球,除了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投入5奈米製程外,未來也將開闢3奈米產線,預計2026年量產,等於目前臺積電最頂尖技術的部份產能將移往美國,引發技術外流的擔憂,但知名學者米勒(Chris Miller)則認為這些擔憂被誇大了,美國無法複製臺積電在臺灣的成就。 中資企業「向華科技」為繞線設備製造商,享有大陸企業優惠,具生產優勢,公司將藉由向華科技的成本效益及自有設備製造技術,有效提升競爭力。 其餘產品方面,公司的整合式被動元件 無線充電模組,也打進知名品牌的無線鍵盤及無線充電模組;另外,為因應DDR 5規格制定,也已在跟美系、韓系客戶,共同設計新一代電感規格。

奇力新: LTN經濟通》DRAM價巨跌 全球風暴捲土重來?

2018年公司積極佈局在5G方面的應用,首重射頻相關元件,包括THPQ(高頻高Q小型化電感產品)、LTCC(低溫共燒陶瓷技術) 以及Antenna(天線)。 奇力新一直以來是國巨的關聯企業並保持獨立營運,這次與國巨百分之百的股權轉換,將可加強雙方更緊密的運作來提高綜效。 透過本次的整併,將使國巨的產品組合更加完整,同時奇力新亦可透過國巨的全球通路,進入歐美及日本等高端市場,以及汽車、工規、醫療、航太與5G/IoT等高階應用,為彼此的客戶、股東與員工創造更高價值

奇力新: 相關

另外,帛漢與奇力新彼此在繞線產品的研發技術也可以進行整合,減少營業費用支出,提升整體獲利能力。 基於業務結構調整,帛漢年營收約較旺詮少 22 億元,我們將奇力新 2021 年營收由原先預期的 189.2 億元下修至 164.4 億元,YoY -5.7%;稅後淨利由原先預期的 22.2 億元下修至 19.9 億元,YoY +5.3%,EPS 由原先預期的 8.66 元下修至 7.71元。 奇力新公司於2001年於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多年來持續以快速的經營成長滿足我們的客戶,以卓越的經營績效回饋我們的股東,近年更積極的擴充產能規模,快速經營成長,持續往世界級的電感元件大廠挺進,且持續投入研發各項新產品,以因應市場對產品規格的輕薄及節能需求。 成立於1972年,提供全系列磁性材料以及電感元件的製造廠商,國巨轉投資公司,持有約10%股權,為臺灣最大電感製造廠,全球市佔率約5%。

奇力新: 奇力新8月營收15.65億元 看好未來出貨動能持續

此外,日商太陽誘電因颱風的停工效應超過預期,奇力新也傳取得華為轉單,擔綱未來一季華為手機用微型一體成形電感(mini molding choke)出貨量達三分之一,打破陸廠順絡、日商太陽誘電壟斷華為手機訂單的慣例,未來一季,奇力新微型一體成形電感能見度無虞。 【時報-臺北電】奇力新併購動作再起,預計斥資3.15億人民幣(約當新臺幣13.5億元)入股大陸信源科技,取得100%股權,強化線圈自製能力,此也是奇力新入股向華科技之後,第二樁併購陸資廠的代表作,此舉有助於推升奇力新線圈自製比重,大尺寸微型電感可望坐收降低成本之效。 過去國巨的成長,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來自於攻下日本市場逐漸放手的低階MLCC,轉單效應,衝出量與市場規模。 奇力新2025 當時市場曾懷疑,國巨只是在既有的規模下喫到訂單,如今,國巨兵募齊了,有能力劍指世界第一的日本大廠。

奇力新: 奇力新在 2021 年搭上 5G 行情,營運規模的成長幅度將擴大

結果顯示,排名前幾名的學校包括臺大、成大、臺科大幾乎都擁有大量理工人才,反應當前產業趨勢,人力銀行發言人更指出,若想進入科技業,有4大名校血統勢必是優勢。 全球經濟和股市面臨通膨、升息壓力,臺股2022年走了一整年的空頭格局,讓許多少年股神一夕間走下神壇,甚至傳出有人在短短1年暴賺2億元,卻在3個月內全部輸光的案例。 奇力新 奇力新2025 臺股近期在14300點關卡陷入震盪,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回顧臺股行情,去年的今天,全球股市都在元月5日這一天先後創下歷史最高點,臺股也漲到18619點的新高,當時臺股上看2萬點,臺積電目標價喊到1000元,但後來行情反轉向下跌了一年,驗證了「行情在樂觀中毀滅」的這句名言。

2018年1月3日,公司為擴大營運規模,宣佈將合併電感廠「美磊」,並以發行新股的股份轉換方式取得美磊100%股權,股份轉換基準日暫訂2018年7月1日,轉換完成後,「美磊」將會成為公司100%持股的子公司,並於股份轉換基準日後終止上櫃和撤銷公開發行。 2013年公司取得美國被動元件大廠Vishay技術授權模壓技術生產「微型化一體成型電感Mini Molding Choke」,2013年底月產能已達6千萬顆,生產良率近六成,2014年Mini Molding Choke產能將逐季提升至1億顆;此外,已切入聯發科新款四核心、八核心AP的QRD設計公板。 國巨與奇力新宣佈,雙方預計於今年9月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該議案,並經相關主管機關覈准及換股作業完成後,暫定12月30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

奇力新一直以來是國巨的關聯企業,並保持獨立營運,這次與國巨百分之百的股權轉換,將可加強雙方更緊密的運作來提高綜效,並透過整併使國巨的產品組合更加完整,同時奇力新也可透過國巨的全球通路,進入歐美及日本等高端市場。 宋志翔指出,雙方預計將在 9 月 7 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該議案,並經相關主管機關覈准及換股作業完成後,暫定 2021 年 12 月 30 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待股份轉換完成後,奇力新將成為國巨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並在股份轉換基準日終止上市及撤銷公開發行。 2018年6月20日,公司宣佈將以股份轉換方式取得「美桀」100%股份,換股比例為每1股美桀普通股換發奇力新0.503股普通股,雙方預計2018年8月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該議案,經主管機關覈准及換股作業完成後,暫訂11月30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未來美桀將成為奇力新100%持股子公司,並於股份轉換基準日終止上市、撤銷公開發行。

信源科技為大陸非上市公司,奇力新係透過旗下旺詮(崑山)啟動這樁股權收購案,總計投入新臺幣13.5億元,取得信源科技100%股權,奇力新表示,過去與信源科技就有採購關係,雙方往來已久,這次併購主要著眼於成本效益,擴大線圈的自製比重及經濟規模,未來線圈對外的採購比重也可望降低。 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臺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臺,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臺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經過這些年併購學的洗禮,這回拿下奇力新,對人稱「併購天王」的陳泰銘而言,不只是喫到奶油,也是蛋糕一塊(a piece of cake)那般輕而易舉。 綜觀被動元件的全球供應鏈,陳泰銘預估,新國巨的全球對手僅剩村田Murata、東電化TDK與利特Littelfuse等四家業者,能與之匹敵。 陳泰銘解釋,在消費性產品的供應鏈,過去RfQ(Request for Quotation,即詢價)是每季一報,汽車產業是一至三年議約,在航太領域,則是3年起跳,打進高端應用市場,等於保證了長期的獲益的空間,不至於受到景氣波動。

1.創始人曾德祿於61年創立奇立新,63年開始生產鐵蕊供應內銷,66年開始生產線圈,拓展海外市場。 73年TRW(美商精密電子)提供壓模設備與技術,成立MOLDED(抗流)線圈廠,77年完成第一個國人設計晶片式電感廠,開始生產繞線型與積層型之晶片電感。 3.95年營收約17億(合併21億),約佔國內電感產值12%,爲國內最大電感製造廠。

股份轉換完成後,奇力新將成為國巨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並於股份轉換基準日終止上市及撤銷公開發行。 在此趨勢下,奇力新也積極進行產能擴充,2020 年將一體成型電感由年初的 7 億顆擴充至 9 億顆,2021 年在擴大資本支出下,產能上看 12 億顆;2021 年電感的營收可望成長至 122.4 億元,YoY +5.1%。 而以奇力新角度而言,在併入國巨集團後可藉國巨的全球通路,打入高階市場及產品,公司預估未來每年光在高階產品營收將有10-15%成長,將帶動奇力新在高階市場快速成長,毛利率也可望隨之提升。 臺股和美股 7000+ 家公司,財報狗個股頁提供你: 7 種進出場參考指標、9 種安全性指標、22 種獲利性指標、13 種成長性指標, 幫助你一眼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避開地雷股。

換股比例是奇力新以每普通股0.73股換髮美磊普通股1股,奇力新將增資發行新股共計約6823萬股給美磊持股股東,雙方預計今年3月1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此案,暫定7月1日爲股份轉換基準日。 股份轉換完成後,美磊將成爲奇力新100%持股子公司,並在股份轉換基準日終止上櫃,後續將撤銷公開發行。 2017年1月,公司宣佈以1.33億歐元現金收購國巨旗下孫公司磁性材料廠「飛磁」;以股份轉換方式,取得國巨旗下「旺詮」100%股權(換股比例為旺詮1股取得0.78股奇力新股份),合併後旺詮將下市;此外,並透過孫公司以現金入資方式入主「湖南沅陵向華科技」49.9%股權。

奇力新: 奇力新(2456)與凱美(2375)子公司股權互換評價合理,奇力新在產能擴充下將持續成長

每股盈餘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獲利情形,以股本10億的公司來看,其每股盈餘10元表示公司稅後盈餘10億,即所謂的賺了一個股本。 去年底發行第五張個人創作專輯《DEEP AWAKENING/見過深淵的人》的邱鋒澤,近日釋出第二波主打歌〈浮木〉MV,邀請曾合唱〈年輕有為〉的「MIRROR」成員呂爵安客串演出,帶給歌迷新年驚喜。 此外,國巨 (2327-TW) 董事長陳泰銘去年 8 月親自回鍋,接掌總經理及兼任執行長,陸續找來前佳世達 (2352-TW) 財務長王淡如出任營運長,以及前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張嵐菁出任財務長一職,被視為為近期併購基美 、強化財務結構所做的人事佈局。 凱美副董事長張維祖與奇力新專案經理陳凱鵬表示,為持續聚焦自身核心技術,以強化企業競爭力,以每股約44.92元、總計共28億元,將帛漢賣給奇力新;而以每股60元、總計交易金額達50億元取得旺詮百分之百股權。 針對 ‘641 奇力新 專利:鑑於法院對專利範圍中“磁性材料”和“樹脂”的解釋(claim construction),雙方同意:乾坤科技無法證明奇力新侵犯其主張的任何 ‘641專利權利範圍。

回顧國巨洋洋灑灑「併購史」,幾乎是公司有什麼資源就all-in投入,2019年11月,宣佈收購通路排名第4的基美(Kemet)、2018年5月通路排名第8的普思(Pulse)、4月收購保護元件廠君耀,這些都讓國巨邁向全球第一的經銷商。 貞光科技消息,國巨昨(30)日宣佈,將以換股方式,取得原持股11%的關聯企業電感廠奇力新所有股權。 許正源表示,該公司去年在崑山廠進行擴充,但不受限排的限令,預估第三季初落成,產能可望持續拉大。 鍾世英也指出,近來包括油墨和包材等材料都上漲,加上崑山限排措施影響供給,奇力新因而發動漲價,以反映成本。 其中,奇力新旗下芯片電阻廠旺詮昨日已向經銷商發出漲價通知,多種規格產品要漲15%。

奇力新: 「奇力新」訂於 2022.01.05下市

2020年下半年其月產能方面,大顆 Molding Choke(微型一體成型電感)為2.8億顆,小顆 Molding Choke (微型一體成型電感)逾5億顆,LTCC filter 為1億顆。 另外在2015年動土之越南廠部份,其中越南二廠將於2017年9月正式完工,主要用於擴大微型一體成型扼流器的產能,2017年底前該產品的產能將由2億顆/月,擴大至4億顆/月。 近年隨行動裝置市場擴大, 電感需求走向微型化、低阻抗、耐大電流等,逐步改以合金材料取代鐵芯材料的趨勢。 證父所指出,奇力新(2456)因將與國巨(2327)進行股份轉換,其有價證券自今(110)年12月29日起停止買賣,明年1月5日起終止上市。 雙方預計在9月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此項議案,並經相關主管機關覈准及換股作業完成後,暫定12月30日爲股份轉換基準日。

奇力新營運長郭耀井指出,“奇力新總部有一個倒數的計時板,距離2019年成爲前三名的目標,還有723天。 ”將美磊納入奇力新後,與前3大電感大廠領先羣差距縮小,在可預期的時間內,達到全球前3名可期。 鍾世英表示,奇力新與美磊結合後,可以組成國家隊打世界盃,加速奇力新朝全球電感組件市場前3名邁進。 ”鍾世英指出,目前奇力新在全球市佔約7%,排名第五,目標是擠進世界前三,挑戰日廠TDK、MURATA以及太陽誘電。 這是奇力新自2017年1月宣佈購併飛磁、旺詮以及湖南向華以來再次出擊,購併後年營收達新臺幣90億元,讓現已是全球第四大的奇力新規模有望直追全球電感產業前三大日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