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在111年1月1日以後投資,依規定可以在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之金額,應計入當年度個人基本所得額。 所以,如果個人自111年1月1日以後對於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之投資支出,並取得該公司之新發行股份,最快於113年持有期間達2年,在114年辦理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計入個人之基本所得額課稅。 由於個人基本所得額有670萬的免稅額可以減除,民眾可以看看同一申報戶,加計綜合所得淨額及其他的基本所得額金額後是否超過670萬元,評估可能之稅負影響。 因此個人股東如有調整投資架構之需求,為避免新法實施而考量在109年底前作股權移轉以減少最低稅負之際,股權交易仍應具備合理必要性,且宜同時考量稅務機關有可能會援引實質課稅來認定股權移轉事實之風險。 建議先分析在新舊稅制情況下,對基本所得稅、股利所得稅之可能影響,再決定合適的時機點及方式進行投資架構調整,以妥善管理稅務成本及稅務風險。 由於最低稅負之免稅額為670萬,且個人最低稅負採20%單一稅率,而綜合所得稅(簡稱一般所得稅)之最高稅率為40% (股利所得分開計稅之稅率為28%),如個人須繳納之一般所得稅額已大於基本稅額,則無須再繳納最低稅負。
另外,若是考慮到財產傳承,修法通過後,個人股東可以利用在不增加最低稅負的情形下,透過分年轉讓股份達到傳承之目的。 立院2020年底三讀通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案,將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恢復計入個人最低稅負課稅,即為個人「境內外」所得減除670萬免稅額後,適用20%稅率,惟成立五年內高風險新創企業可排除適用。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彰化分局表示,自110年1月1日起個人交易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所發行或私募之股票、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及表明其權利之證書(下稱未上市櫃股票),其交易所得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 但其發行或私募公司,屬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覈定之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且交易時該公司設立未滿5年者,交易該公司之股票所得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 在本次基本稅額恢復課徵前,屢見稽徵機關依據納稅者形式上股權出售之安排,認定應依經濟實質課稅之案例(例如:個人出售持有房屋之未上市櫃公司之股票,遭認定經濟實質上係出售房屋以規避綜所稅),然個人是否有租稅規避之意圖?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個人稅負上的影響
因此,近日財政部預告修法,強調為落實基本所得稅額條例,建立個人所得稅負擔對國家財政基本貢獻的立法目的,應恢復將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因此擬具修正草案,並辦理預告程序,未來將送立法院審議,若順利完成修法,預計自2021年1月1日施行。 另外,配合房地合一2.0 實施,110年7月1日起,如果民眾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國內外營利事業股份或出資額超過半數(以其交易日起算前一年內任一日認定,),該營利事業股權或出資額之價值50%以上係由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屋、土地(包含境內房屋、土地、房屋使用權、預售屋及其坐落基地之價值)所構成者。 此時,處分未上市、未上櫃或非興櫃股票之國內公司股票之股權交易,會被視同房屋、土地交易,此股權交易所適用的稅率,應依股權持有期間按房地合一稅制2.0規定所適用之稅率45%、35%、20%或15%等稅率課稅。 另外,申報期限應於股份或出資額交易日之次日起算30日內檢附相關資料,向國稅局辦理申報,與一般綜合所得稅之申報期間(5/1至5/31)不同。
臺灣指數公司今天公佈,臺灣50指數成分股新增遠東新(1402)同時刪除友達(2409),此外,最受關注的是,此次臺灣高股息指數新納入臺塑(1301)等26檔,刪除中鋼(2002)及陽明(2609)等5檔。 財政部將依據物價漲幅,檢視是否調整2023年綜所稅免稅額等;據試算,累計物價漲幅逼近、但未達3%的法定調整門檻,官員指出… 年關將近,企業舉辦年終尾牙餐會時,常會以自家產製或購買的商品作為摸彩獎品,無償移轉給員工或客戶,南區國稅局提醒,營業人要… 針對所屬年度,子法明訂以「交割日」為準,不過由於新法今年才上路,若交割日在今年元旦之後,但納稅人有辦法證明實際交易日是在去年底之前,則仍可免計入最低稅負制。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出售未上市櫃公司股份可分為「證券交易所得」或「財產交易所得」
國稅局呼籲,納稅人今年5月至6月報稅時,若未申報去年度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在未經檢舉、未經調查前,應儘速至戶籍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纔可免予處罰。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首先,若個人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則以實際成交價格的20%計算所得額;第二,若個人未能提供實際成交價格,則按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覈簽證的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並以75%為所得額。 (交割日前一年內無前開報告者,則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來推估每股淨值、推算該筆交易所得額,再按收入之75%計算所得額。
- 此外,若交易成立五年內的高風險新創未上市櫃股票,可免納入計稅,至於「高風險新創」定義,包含須向經濟部申請覈定,或登錄創櫃板、符合產創條例天使投資人條款規定等簡化認定方式,納稅人應留意相關規定。
- 94年制定相關條文時,考量未上市櫃股票未有公開市場交易,當時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所以個人出售該等股票所得需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徵基本稅額。
- 二季度葛蘭加倉創新藥產業鏈股票 看好醫藥生物板塊中長期投資機會 從葛蘭重倉股來看,截至二季度末,葛蘭旗下基金綜合持倉排名前十爲:愛爾眼科、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邁瑞醫療、凱萊英、通策醫療、片仔癀、九洲藥業、同仁堂。
- 最低稅負制2020年修正後,主要是把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的股票(簡稱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重新納入個人課稅項目;不過,為避免「殃及無辜」,放寬符合條件的高風險新創公司股票交易可排除適用。
立法院於民國(以下同)109年12月30日三讀通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草案,自110年1月1日起,恢復個人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以下簡稱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 以往家族企業經常運用非上市櫃的控股公司,搭配閉鎖性的控股公司架構來進行家族傳承,110年1月新法上路,個人轉讓未上市櫃股票之稅負成本恐將大幅增加,無形中也將對家族傳承計劃產生影響。 此外,由於有限公司並非股份有限公司,無發行及印製股票之規定,個人出售轉讓有限公司出資額之所得,屬於財產交易所得,而非證券交易所得,非屬本次預告修法所稱之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不受此次預告修法之影響。 個人股東甲在A公司累積鉅額盈餘及將分配前,將持有A公司股票出售予B公司,將應稅之28%股利所得,轉為免稅之證券交易所得,可節省股利所得應繳之稅負;如透過修法,其稅負差異為股利所得約當8%稅額,以落實租稅公平精神。 因應投機炒房,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所得稅額基本條例修正案,未上市櫃證券交易所得自2021年起再度列入基本稅負制範圍。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財政部及所屬機關
首頁 / 股票資訊/ 本週A股市場迎來8只上市新股,3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盤破發,分別爲北交所云裏物裏、創業板卡萊特、北交所倍益康,截止週五收盤,上述三隻股票均處在破發狀態,其中倍益康破發幅度達10.06%。 全球華人服務CSG 勤業眾信串聯Deloitte全球90+會員所華人服務網絡,成立一站式據點,為全世界每個角落以華語提供客戶優質服務。 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壓抑美股表現,亞股2日普遍拉回,臺股也承壓,終場失守萬五大關,權值股普遍熄火,改由中小尖兵掌旗,包括中興電(1513)、國巨(2327)等15檔,股本小於50億元個股,獲內外資齊按讚,股價逆勢收紅、氣勢高。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作家範疇將於今(4)日下午14時30分在臺北市信義誠品舉行「新書座談會」,暢談中國政權走向及未來投資佈局等議題,屆時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及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也都將親自與會。 臺股上週一度抵達萬五大關,全週上漲192點,收在14,970點,統一投顧分析師陳傑瑞認為,大盤連續放量上攻,留下多方跳空缺口14,879點,只要缺口不破,農曆年前看好能挑戰年線反壓;本週投資組合前兩大為富鼎(8261)、茂達(6138),再選入全新(2455)、怡利電(2497)與詮欣(6205)。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個性鮮明向來敢言,他多次提及少子化的議題,甚至語出驚人表示,如果日本高齡化的現象一直沒有改善,萬一沒辦法逆轉,讓出生率超過死亡率,未來日本終將不復存在。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財政部於2020年6月29日預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草案,預計自2021年1月1日起,恢復個人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以下簡稱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
倘於短期內無法一次移轉股權,個人亦可考慮各年度自身一般所得額,於無須多繳納最低稅負之情況下,分年出售未上市櫃股票,實現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 財政部於109年6月29日預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即最低稅負制)第12條、第18條修正草案,擬自110年1月1日起,恢復個人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簡稱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以健全稅制,維護租稅公平。 過去常有個人透過未上市櫃買下大量不動產,再透過股權交易、轉賣整間公司,表面上是賣公司、實質上是出脫不動產獲利。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如此一來,即可避開個人房地合一稅,同時還可適用證券交易所得免徵優惠,等於把財產交易所得轉化為證券交易所得、有效降低稅負。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國際與臺灣會計師CPA/CFP/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立法院12月30日三讀通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草案, 自110年1月1日起,個人交易「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所發行或私募之股票、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及表明其權利之證書(下稱未上市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之所得,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徵基本稅額。 該局說明,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之計算,係以交易時之成交價格,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含證券交易稅及手續費)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並應檢附買賣契約書、證券交易稅繳款書、收付款紀錄或其他證明文件,供稽徵機關查覈認定;個人如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則以實際成交價格之20%計算所得額。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2025 個人如未能提供實際成交價格,則按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覈簽證之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交割日前一年內無經會計師查覈簽證之財務報告者,則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再按該收入之75%計算其所得額。 家族企業經常以非上市櫃的控股公司來進行控股及傳承,不僅扮演轉投資其他家族企業或營運公司之角色,亦可能持有家族不動產等資產,所以家族控股公司承載了家族最有價值的資產,其淨值也是日積月累的增加。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110年1月1日起新法上路,勢必對家族個人未來轉讓未上市櫃股票增加稅負,建議除了持續關注本修法動態外,家族控股公司如本欲作調整股權結構,可以先行處理,亦應針對控股及傳承理念,充分諮詢專家商議,以全面掌握相關稅負成本。 另再提醒,如已在準備上市櫃公司之尚未上市櫃公司,亦應配合上市櫃時程規劃,掌控時間,作好股權分散及調整,以避免110年修法上路後可能要繳交最低稅負20%的稅負成本。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嘉畜 資產負債表
個人股東對於持股有調整投資架構之需求,為避免所得稅法新法實施而考量在109年底前作股權移轉以減少所得基本稅負之影響,股權交易仍應具備交易合理必要性,且宜同時考量稅務機關有可能會援引所得稅法第14條之3實質課稅規定來認定股權移轉事實之風險。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建議規劃前,個人股東可先分析在新舊稅制情況下,對所得基本稅額及股利所得稅之可能影響,再決定合適的時機點及方式進行投資架構調整,以妥善管理稅務成本及稅務風險。 該分局說明,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之計算,係以交易時之成交價格,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含證券交易稅及手續費)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並應檢附買賣契約書、證券交易稅繳款書、收付款紀錄或其他證明文件,供稽徵機關查覈認定;個人如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則以實際成交價格之20%計算所得額。 個人如未能提供實際成交價格,則按交割日前1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覈簽證之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計算收入;交割日前1年內無經會計師查覈簽證之財務報告者,則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再按該收入之75%計算其所得額。 未上市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於證券交易所得停徵期間,常有個人藉由將應稅之營利所得及財產交易所得轉換為免稅之證券交易所得而規避稅負之情事,故95年施行之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特別將前開股票交易所得納入課徵基本稅額之範圍,以防杜弊端。 惟102年度前開股票交易所得回歸所得稅之課徵而自基本稅額之課稅範圍排除,然於105年度再度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時,卻未同步恢復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致有租稅規劃之空間,遂於本次修法予以恢復課徵。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家族稅務辦公室- 11月 – FTX虛擬資產損失認列、民法成年年齡下修稅務影響、個人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注意事項
港交所最新公告顯示,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知名國貨美妝品牌的母公司上美集團於10月5日更新招股書,由中金公司、摩根大通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再次向港交所發出上市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上美集團第三次向IPO發起挑戰了,期間還經歷了從A股到港股的轉舵。 數字人民幣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數字人民幣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國都(300130.SZ)、拉卡拉(300773.SZ)、新大陸(000997.SZ)、恒生電子(600570.SH)、四方精創(300468.SZ)等。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
官員表示,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營利事業在計算每年度的基本所得額時,有50萬元免稅額,扣除免稅額的部分,則要依12%稅率計算課稅,相較於營所稅率20%而言,基本所得課稅會比較輕。 提早規劃家族傳承或股權控股化的家族企業,成立閉鎖性投資控股公司,運用特別股黃金否決權及複數表決權設計及傳承問題。 注意成立投資公司時點、公司組織型態、公司資本額、子女是否為投資公司股東、轉讓價格、是否印製股票等。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買賣未上市櫃股票 2021起課稅
K董持有甲公司100%股份,甲公司股本為5,000萬元,共發行500萬股,目前淨值約3億元。 K董決定先將甲公司改制為閉鎖性控股公司,並出售甲公司部分股份給2名子女(共計出售100萬股,價值6,000萬元)。 目前K董每年年薪約1,000萬元,甲公司為股份有限公司,且已依法簽證發行股票。 未上市櫃股票的價值,不像上市櫃股票一樣明確,官員表示,屆時民眾在申報時,可以透過四種方式來計算交易所得。
數位轉型服務 Digital 面對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的使命是協助臺灣企業掌握數位化的力量,在當今波動與挑戰不斷的時代中持續創新與茁壯,成為數位紀元的典範企業。 一名網友表示,父親給了一些第一金股票,加上自己陸續投資,已持有近300張,最近想賣一半改投資美金或臺積電,但父親不贊成。 通膨數據降溫,市場預期聯準會(Fed)12月放緩升息步調,然11月非農就業數據超乎預期,經濟學家憂Fed可能重談12月升息幅度。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家族稅務辦公室
關於未上市櫃公司股東轉讓股份,屬於「證券交易所得」或是屬「財產交易所得」,判斷標準係股東轉讓其所持有之股份是否有依公司法第162條規定辦理簽證,並完成法定發行手續,如未發行股票之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轉讓股份轉讓證書或股份過戶書等,其非屬證券交易稅之課徵範圍,轉讓時屬「財產交易所得」。 許多第一代家族成員考慮以出售家族企業股票之方式傳承予家族成員,須留意二親等以內親屬間之未上市櫃股票買賣,必須向稽徵機關申報此股票交易係屬二親等間買賣,並取得「非屬贈與財產同意移轉證明書」。 因此個人除先檢視是否有足夠之自有資金能購買股票外,亦須留意股票交易價格應與時價相符,且能提出已支付價款之確實證明,以免被視為以顯著不相當之代價讓與財產,而有課徵贈與稅之虞。 臺北國稅局近期查到一件2017年度營所稅申報案,甲公司當年度申報的課稅所得額為0元,引起國稅局關注。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仔細調查相關交易資訊後,發現甲公司當年其實是乙公司的大股東,因為處分乙公司的股票,相關證券交易所得高達4,460萬元,卻因為證交所得免稅,誤以為不用申報。 在損益計算方面,財政部表示,未上櫃股票應以交易時的成交價格,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後的餘額,作為所得額或損失額。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相關連結
需特別注意,有限公司並非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出售轉讓有限公司出資額的所得,屬於財產交易所得(同無簽證發行股票),非屬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 為防堵大戶利用未上市櫃投機炒房歪風,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所得稅額基本條例修正案,未上市櫃證券交易所得自110年起再度列入基本稅負制範圍。 舉例來說,A先生2021年無其他所得,但當年度有未上市櫃證交所得800萬元未申報。 依照所得稅額基本條例規定,A減除670萬元免稅額後,剩下130萬元適用20%基本稅負、應繳稅額為26萬元。 另外,如果是臺股投資人經常買賣國內的上市、上櫃、興櫃等股票並賺取價差所得,上市、上櫃、興櫃目前停徵證交所得,雖營利事業投資須計入最低稅負,惟我國個人投資人免計入基本稅額,等同免課稅,多數臺股投資人不會受影響。
《通訊》自2019年8月份推出《Deloitte Private》專欄,內容將包括國際間家族企業發展趨勢剖析、家族企業稅務及法務解析及家族企業的永續發展等,敬請收看。 情境三:民國109年陳某透過國外A公司持有鴻海股票,獲配現金股利1,000萬元,且A公司隔年股東會決議不分配盈餘。 Deloitte 亞太及其相關實體的成員,皆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提供來自100多個城市的服務,包括:奧克蘭、曼谷、北京、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墨爾本、大阪、首爾、上海、新加坡、雪梨、臺北和東京。 DTTL每一個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僅對其自身的作為和疏失負責,而不對其他的作為承擔責任。 若買賣的是上市櫃的股票,代徵人將會是受委託的證券商,證交稅會直接由券商在股票賣出時扣除,無需再另外報稅。
但官員指出,如果個人是投資非高風險新創公司、有未上市櫃公司證券交易所得情況,必須在5月申報所得稅時填寫「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申報基本稅額,而且要保存收款、付款紀錄、證券交易稅繳款書、買賣契約書或其他足資證明的文件,像是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等供國稅局查覈認定。 因應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所得稅額基本條例》修正案,未上市櫃企業的證券交易所得,再度列入基本稅負制範圍,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營運長陳彩凰提醒投資人,如果去年有出售未上市櫃或私募股票等賺取差價情況,今年一定要小心課稅地雷。 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自今年起恢復計入「最低稅負制」,財政部日前公佈相關子法,明訂損益計算方式、應檢附文件、所屬年度、未申報時稽徵機關覈算方式等四大重點。 我國證券交易所得自79年起停徵所得稅;考量未上市櫃股票無公開交易市場,因此自95年1月1日起施行「所得基本稅額條例」,遂將個人該等股票之交易所得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徵基本稅額,稅率20%。 嗣配合102年1月1日起實施個人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制度,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回歸所得稅法規定課徵所得稅,稅率5%–40%,故修法刪除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之規定。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104年12月2日修正公佈所得稅法部分條文,自105年1月1日起個人證券交易所得恢復停止課徵所得稅,惟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未同步恢復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FTX虛擬資產損失認列、民法成年年齡下修稅務影響、個人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注意事項 – 11月- 家族稅務辦公室
也就是說,原本一般所得稅額已經很高的個人,即使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所得超過670萬元,亦可能不須要多繳納最低稅負。 反之,如果一般所得稅額很低之個人打算出售未上市櫃股票,就要特別留意出售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對於最低稅負之影響,因為其基本所得額扣除670萬免稅額後,可能須繳納20%最低稅負。 惟自105年1月1日起,個人證券交易所得再度停止課徵所得稅,而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卻未同步恢復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財政部為落實個人所得稅負擔對財政基本貢獻之目的,擬修法重新將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
其中18家公司獲得超100家機構調研,中科創達成爲機構“寵兒”,合計有368家機構調研了該公司。 公司在接受調研時透露,公司爲智能汽車業務的客戶提供軟件服務和軟件許可、暢行智駕成功推出基於高通SA8540P平臺首款智能駕駛域控制器RazorDCXTakla。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之買賣應以贈與論,除非能提出已支付價款之確實證明,且該已支付之價款非由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者。 對於本出版物中資料之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陳述、保證或承諾(明示或暗示),DTTL、其會員所、相關實體、僱員或代理人均不對與依賴本出版物的任何人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責。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企業向個人買二手車 不能抵稅
國稅局表示,若個人2021年出售未上市櫃或私募股票等賺取差價,必須在2022年5月申報綜所稅基本稅額。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於今年1月27日修正公佈,將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恢復計入最低稅負制課稅,不再免稅;同時為了避免衝擊新創事業,特別訂定新創排除條款,將設立未滿五年的高風險新創排除適用。 因此,財政部近日預告修法,強調為落實基本所得稅額條例,建立個人所得稅負擔對國家財政基本貢獻的立法目的,應恢復將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因此擬具修正草案,並辦理預告程序,未來將送立法院審議,若順利完成修法,預計自2021年1月1日施行。
0.3%,但因為政府有意促進公司募資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所以在不同種類的證券及交易方式會有些為不同的作法。 第三,若交割日前一年內並無會計師簽證財報,則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同樣按75%計算所得。 近一週已披露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80家(上週爲185家),重點集中在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行業。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須計稅!相關法規「四重點」一次看
當一般所得稅額大於基本稅額,則依一般綜所稅繳納;若一般所得稅額小於基本稅額,另就兩者差額繳納稅最低稅負。 情境二:民國109年陳某透過國內投資公司持有鴻海股票,獲配現金股利1,000萬元,且甲公司隔年股東會決議不分配盈餘。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Tohmatsu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2025 未上市股票所得稅 Limited(簡稱“DTTL”)、其會員所或其相關實體的全球網路(統稱為“Deloitte組織”)均不透過本出版物提供專業建議或服務。
其中「成本」認定方面,依據未上市櫃股票取得方式而有所不同,例如購買取得,成本就是以成交價格為準;若繼承取得,則以遺贈稅法規定估定的時價為準;若是公司盈餘轉增資而取得,則以股票面額為準。 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所得,應計入最低稅負計稅,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若納稅人無法提供成交價格或取得成本,有三種推計方式;不過若國稅局查到實際所得較高,則會以查得資料為準。 直到2013年時,因政府推動復徵證所稅,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回歸所得稅法規定課徵所得稅,因此配套修法,刪除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的規定。 然而證所稅復徵後外界罵聲連連,因此於2016年立法院決議證所稅再次停徵,然而卻沒有同步恢復2013年時配套刪除的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