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我們邀請花東偏遠地區國中小及高中生參加不同主題的營隊,一方面激發學習動機、發掘個人潛能、建立生活基本技能並拓展視野、培養勇氣與想像力;另一方面以扎實的志工培訓,培養青年實作,並透過與企業合作導師制度,協助青年與NPO夥伴提升工作效能。 讓這羣對教育懷抱熱情、對在地議題有使命的未來領袖持續關注並改造偏鄉教育。 臺基金會2025 隨著科技發展,教育的形式也產生了變化,過去因資源不均造成城鄉差距的問題,也有機會可以彌平。 基金會希望運用現今科技,活化老師教學方式,運用數位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激發潛能,匯聚成為改變世界的動能。 有感於全球暖化下大環境的脆弱、物種瀕危、資源耗竭等世紀危機,基金會逐步將環境保護列為首要任務,關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尋求文明發展與自然永續的平衡關係。 父親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從中我們學到要有國際視野、做事情要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出發。
- 將臺灣特色深藏之文化價值及故事性予以包裝,透過國際性的創意行銷計畫,傳播到全世界,讓更多國外人士知道臺灣的美好,進而期待到臺灣旅遊,深度體驗在地文化與人文交流。
- 獨樹依織 Unique Tapa,由具臺灣阿美族血統的林戎依創辦,自2011年接觸樹皮布,致力於臺灣原住民族樹皮布文化與當代織物美學創新結合。
- 臺積電的偏鄉「技職培力計畫」,免費提供弱勢學生培訓,期望他們把這份關心與愛,回饋給在地其他弱勢機構,如同張淑芬一再期盼的願景理想,為社會建構「善的循環」。
- 「但人家哪知道臺積電要做甚麼、可以相信嗎?」莊子壽笑說,他於是領著團隊,挨家挨戶敲門,也請裏長幫忙,詢問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
- 「公益綠能計畫」部分,基金會啟動「公益綠能計畫」,攜手政府單位、科技大學來協助社福機構及偏鄉學校更換節能電器、架設太陽能板,不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減輕其營運負擔,亦可透過躉售臺電來獲得每月營運費用之補貼,與一般太陽能企業迥然不同的是分文未取,全數回饋給該機構。
- 我們認為臺灣適合發展精緻服務產業,除了臺灣人有基本特質之外,也因為臺灣產業已有近70%以上屬於服務業,在這基礎上導入融合人文、科技、創新的方式來建立一個精緻服務產業,相對比建立其他產業更有利基。
臺積電慈善基金會的偏鄉「技職培力計畫」,提供弱勢學生的培訓皆不收取任何費用,唯一希望他們把這份關心與愛,回饋給在地其他弱勢機構,如同張淑芬一再期盼的願景理想,為社會建構「善的循環」。 歲末年終佳節將至,財團法人臺肥基金會送愛心到花蓮,二十九日捐贈花蓮縣政府五百箱海藻米乖乖,提供社會處社會福利使用,以關懷有需求之家戶。 活動由臺肥公司花蓮廠廠長黃永達代表捐贈,花蓮縣副縣長顏新章回贈感謝狀,肯定臺肥基金會以民間慈善力量關心花蓮縣民、回饋社會。
臺基金會: 臺灣癌症基金會-FCF
「孩子不一定要很會唸書,也不一定要懂ABCD,但應該找到自己的天賦特質。」瞭解最頂級的菁英教育,也觀察到最匱乏的偏鄉教育,踏遍臺灣各縣市的張淑芬觀察說道,不擅長「學科」的學生,即便選擇技職教育,亦不一定能跟產業順利對接。 即日起至2023年1月31日,於RéVive百貨專櫃及官網購買『光采再生活膚霜75ml-美無限藝術加大版』,RéVive即捐出商品銷售所得5%支持陽光基金會「臉部平權希望工程」。 志工們還是堅持要走到第一線,去感受問題,去碰觸受助者真正的需求。 臺基金會2025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今(3)日一早宣佈,決定對「臺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臺灣民主基金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採取懲戒措施。 不過,根據臺灣民主基金會官網,國民黨籍的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立委陳以信、前副祕書長黃奎博、前法務部長葉金鳳,都是基金會董監事。
- 基金會延續這株「樹木也樹人」的小苗,於疫情期間與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島內散步合作,為長期服務的導讀學校推出線上環境教育。
- 不過,根據臺灣民主基金會官網,國民黨籍的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立委陳以信、前副祕書長黃奎博、前法務部長葉金鳳,都是基金會董監事。
- 基金會是此片的主要贊助者,與齊柏林攝影師合作的「鳥目臺灣」環境短片亦於2013年發行。
- 此外,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地緣政治變化,新加坡企業認為臺灣應發揮其「技術研發」與「高階產品製造」的角色,與新加坡密切合作,共同推進「高階技術人才交流與培育」、「建立與強化供應鏈韌性」與「維持區域穩定安全」。
動員全臺灣天主教志工協助九二一大地震、桃芝風災、八八水災等災區救援工作,為受災戶募款,成立志工大隊定期服務安養中心、探訪醫院病友,關懷監獄更生人。 支持神父與修女們的公益服務工作,為天主教修會老人安養院、啟智中心與療養院等社會福利機構募集物資,為急難救助經費募款,支援國外貧童教育工作。 專業課輔師資培訓與教學認證,培訓超過 2萬多人次師資;串連全臺14所大專院校,提供課輔老師專業教學指導諮詢。
臺基金會: 公益使命
發掘各地獨特風土民情及文化環境,進而串連各地的風格特點成為臺灣獨有的文化產業鏈,用以展現臺灣豐富的文化底蘊,希望藉由濃厚多元的文化創造觀光產業的附加價值。 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和王永在先生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首先於1998年推動「人工電子耳捐助計畫」,並鑑於三歲前為發展遲緩兒之黃金療育期,自2006年推動「早療專業服務成效提升計畫」。 兩項計畫均對收容人施予醫療衛教、心理輔導、技職訓練課程,以及出獄追蹤,協助收容人出獄後回歸家庭及社會。 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及李寶珠女士個人及其家族個人更捐贈成立「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慶寶勤勞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公益信託王長庚社會福利基金」、「公益信託王詹樣社會福利基金」及「公益信託慶寶社會福利基金」,投入各項公益事業。
郭董為軍公教請命,警消救助不分日夜,但常常耳聞裝備不足,郭董不僅要為軍公教找回尊嚴,同時也用實際行動,保護這些保衛家園的英雄們一個安全的環境,永齡和鴻海自2010年以來捐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義勇消防總會、財團法人消防發展基金會與多起警消罹難人員撫卹金,超過8千萬。 透過示範性的探路,希望在大量開發和商業組織進入前,讓更多人瞭解花東土地和文化保存價值。 雲林縣教育處長邱孝文相當肯定「技職培力計畫」,即將畢業或已畢業高職生,透過學習一個新技能,能找到就業的方向,是讓孩子「找到對的位置」。
臺基金會: 教材版權 公益釋出
對於臺灣民眾自我防衛的決心,調查顯示,若因「臺灣宣佈獨立」導致中國攻打,63.8%受訪者表達願為捍衛臺灣而戰,27.8%受訪者表達不願意。 臺基金會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臺北30日電)臺灣民主基金會今天發布一份民調,顯示若因「臺灣宣佈獨立」,導致中國攻打臺灣,有63.8%受訪者願為保衛臺灣而戰,若是中國「為了統一」對臺動武,有71.9%受訪者願為保衛臺灣而戰。 ─ 舉辦「當適性教學遇上DeltaMOOCx」記者會,分享以優質線上課程及SPOC互動教學方式,提供個人化適性教學。 臺基金會2025 溫泰鈞先生接掌會務後,將本會英文名稱定為iSee Taiwan Foundation,除了保有認識、瞭解臺灣之意,更能取其諧音iSee「愛惜」,強化「珍視美麗寶島」的印象與意涵。
臺基金會: 成立緣起
楊孟泰、陳禎宜與邱奕家所成立的「何烈磐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著基督徒的愛以及愛臺灣這片土地的心意,從原本經營建築化工材料43年的企業中,另外成立公司,一路上著手開發對於環境更為友善的商品,期許能從日… 老師是改變教育的關鍵,老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與學生一同學習、研究的引導者。 自許為探路的領頭羊,搭建平臺,串聯眾人之力,盼保存花東壯麗的大自然和豐富的文化藝術資產。 此外,我們更進一步的期待是,邀請家長跳脫對孩子單一的目標期許,鼓勵師長們對未來生活職業型態有更多的理解,一起從傾聽開始,瞭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陪伴他們自我探索、發揮天賦,找到生命的價值。 DAKS 2022 聖誕傳愛慈善活動 助偏鄉學童翻轉未來 為讓偏鄉弱勢地區學童,不因資源缺乏而喪失自信、被迫放棄夢想… 新竹啟照中心 助身心障礙者藉藝術創作傳遞想法 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於1月5日至18日,假新竹巨城二樓廊道舉辦…
臺基金會: 基金會及公益信託兩者有何不同?
臺灣有20萬名學童,因為環境問題遭遇學習挫折,永齡臺灣希望小學用關懷與陪伴,走入學童家庭與成長環境,以專業課輔幫助學童克服學習落差,發展適性教育、鼓勵多元學習成就,擴大公共參與發揮社會影響力,公益釋出教材版權,致力教育平等普及。 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我們協助花東復原工作,由培訓從業人員、點亮觀光潛力據點,爾後於旁助跑,陪伴具潛質的產業與人才成長、找到發展方向。 我們持續接引關鍵影響力人士到花東,喚起大眾珍惜花東價值;搭建原住民跨族羣交流平臺並促進和其他國家原住民學習、交流,共同為自己的土地打造永續的未來。
臺基金會: 用共享汽車解救城市壅塞? 臺灣如何學習荷蘭經驗
基金會延續這株「樹木也樹人」的小苗,於疫情期間與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島內散步合作,為長期服務的導讀學校推出線上環境教育。 由於環境文化基金會隸屬於環保署管轄,在基金會擴大從事其他公益工作時,為能多面向造福社會大眾及青年學子,故以『為充實人民藝術素養,美化身心靈,創造祥和的社會』為宗旨,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籌設財團法人旺臺文化教育基金會。 2011年永齡慈善基金會開啟「自助人助」計畫,總共支持86個兒少、青少年、婦女、老人、身障、病友等不同社福團體所提的創新方案,實質贊助1億2000萬餘元,三年下來累計贊助5億元。 基金會希望用不同力量共同努力提升服務品質,讓被服務者感受更優質的照顧。
臺基金會: 基金會使命
「永齡」二字取自郭創辦人父母的名字各一字,以表飲水思源,百善孝為先的中華民族傳統。 失親兒基金會與小王子的愛塗鴉徵件比賽,已經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了!! 2022年主題為「LOVE&PEACE 愛與和平」,參賽者使用指定圖稿進行繪畫,以藝術傳達愛與和平的精神。。 「我最遺憾的就是,家裡沒有全家福」,佟佟媽媽在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先生就因病過世,卻在孩子身上看見先生的音樂才華、還有自己的繪畫天份,本次採訪兩位失親媽媽、兩個家庭,兩個感動的經歷,一起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臺灣有一羣外籍漁工,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長期在海上或岸邊作業,由於工作關係較少接觸人羣,他們個性純樸極易遇到各種困難。 歷年來,在臺灣的災難現場,永齡慈善基金會都會即刻伸出援手,出錢出力,與臺灣並肩同行面對災變,包含臺灣921大地震、莫拉克風災、 高雄氣爆、八仙塵暴、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等。
臺基金會: 志工服務
那是因為當服務可以打破距離時,市場就不會侷限於區域的狹隘定義上。 香港定位為金融中心,提供全球金融服務,人在香港可以提供遠至歐美任何地點、任何對象金融服務,自然香港的市場就不會侷限於香港或亞洲。 所以我們從2008年起,決定全力投入協助打造臺灣的第二核心產業,也將這個融合人文、科技、創新的產業稱為「新服務產業」。 並於2012年更明確定義新服務產業為「精緻服務產業」,意指具備「高品質、高價值、國際化的知識密集服務產業」。
梁大使在致詞時指出, 臺灣與新加坡於 2013 年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是臺灣與東協國家所簽署的首個 FTA。 此項里程碑帶來了顯著的成效,在新冠疫情高峯期間,臺星貿易金額仍達 379 億美元;在投資方面,新加坡也是臺灣第一大投資目的國。 梁大使表示,期望透過新加坡在新南向夥伴國家中扮演國家樞紐、金融中心的優勢,臺星企業和組織未來可更緊密往來。 穩踏學習的月臺 補救教學助偏鄉縮短學習落差 「我們不只是要孩子平安地長大,更要平等地走入社會的機會」臺積電慈善基金會於11月將補救教學課程帶到臺中溪尾國小,在臺積志工陪伴下嘗試用有趣的方式增加對基礎學科的理解力,接軌自主學習時代。 張淑芬董事長也在12月10日率團隊第一線關心志工陪伴孩童的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習狀況。
設立於臺灣偏鄉與都市邊緣地區,照顧來自弱勢家庭或具有學習與情緒障礙的孩童,透過課業協助、營養餐點、才藝課程,與寒暑假營隊等活動,培育弱勢家庭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臺基金會 透過適性教育啟發孩子們的多元學習力、驅動未來教育,因此我們與青年夥伴合作,引進「STEAM、邏輯思考、新世代人格」三大學習方向,提升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考和人格教育養成,期望他們在未來能成為對社會環境有關懷,並且能善用自身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我們將藝術融入教學、接引專業師資與志工入校服務,發掘孩子的藝術潛能。 我們同時自許成為藝術家幕後的推手,協助行政推廣相關事務,並連結企業資源,以促成更多的參與,共同推動臺灣走向人文素養的生活。
儘管大家有共識要加強環保,阻止地球繼續暖化,但我們總是說的很多,落實到執行面時卻不夠積極,不夠用心去處理這個急迫的問題。 整合全臺文化及觀光資源,結合政府組織與民間團體,匯聚在地獨特之特色元素、行程與通路,並協同內容提供者提供全方位遊賞訊息,以達資源整合的最大效益。 關於玉山論壇 臺亞基金會於每年十月份主辦「玉山論壇:亞洲進步與創新對話」,以建立亞洲區域對話平臺…… 在臺東縣、屏東縣、雲林縣等15個縣市偏遠地區,結合當地社福團體、殷實的廠商、職能治療師、社工及縣市政府社會局(處)等各界力量,至案家實地訪視和估價,並經審核通過後據以施工,改善許多老人的住家環境,提升居家安全,減少意外發生。 隨著疫情趨緩,國人開始旅遊,但臺灣部分飯店價格卻高得嚇人,讓人決定選擇出國。 陳明堂以自身參與國際科學合作的經驗指出,臺灣在基礎科學方面的優勢在於靈巧、富有彈性,能跟不同機構…
臺基金會: 最新消息
因此要先培養孩子一技之長,靠自己技術獲得收入,才能翻轉貧窮且獲得更重要的尊嚴。 身陷苦海的人,渴望有一雙手拉他上岸;匯聚螢火星光,也能照亮世界。 募您一念善心,為社會暗角點一盞燈,讓受困的人找到方向,重拾身心安頓與邁步向前的力量。 回頭獲張忠謀授權「救災金額無上限」,臺積電重建團隊隔日就進駐災區。 「但人家哪知道臺積電要做甚麼、可以相信嗎?」莊子壽笑說,他於是領著團隊,挨家挨戶敲門,也請裏長幫忙,詢問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
臺基金會: 愛心支持
為因應疫情、美中角力加 上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風險與經貿局勢變化的挑戰,新加坡企業人士認為兩國應 該在「高階技術人才交流與培育」、「建立與強化供應鏈韌性」、「維持區域穩定安 全」及「放寬邊境限制」等面向加強合作。 最後,新加坡預計未來十年內更快達 到淨零碳排放,加速國家永續發展,徐遵慈亦建議,臺灣企業應積極提升ESG企業永續及環境保護之國家品牌形象。 臺亞基金會兼任資深研究員暨本調查計畫主持人徐遵慈表示,本次調查成果反映出受訪者對臺灣與臺商企業有著的正面的形象。 超過八成以上受訪者對臺灣的印象是「整體形象佳」及「友善」的;而對臺商企業則有「注重信用」、「創新」、 「遵守法規」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累計前15大直接投資(FDI)來源地中,臺灣國家形象排名第三,僅次於瑞士和日本。 此外,臺灣對新加坡的 FDI 雖未排列前十,但國家形象高於 FDI 排行第一的美國和第十的中國,主要原因來自於臺灣文化與社會人際往來等「軟實力」層面的良好印象。
初期在太陽能板建置的部分與臺南市政府及成大合作,並由政府單位媒合社福機構及學校,引介臺積電廠務組織及協力廠商評估其用電需求及環境優化可行性,同時結合成大電資學院學生開發的公益綠能管理平臺,於太陽能板架設後持續監測發電效益、維護管理。 民主基金會表示,今年也調查民眾對假消息影響的看法,結果顯示,90.5%受訪者認為假訊息對臺灣民主政治發展會有危害,認為幾乎沒有危害的比率僅4.3%。 ─ 引進美國K-12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計劃,與國內的環境教育單位合作,製成本土化的能源教育教案,並將這套教材推廣到臺灣的中小學。 ─ 與臺灣阿布電影公司、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合作「飛閱臺灣─空拍環境影像展」,為首次由基金會自行策畫之環境展覽。 基金會是此片的主要贊助者,與齊柏林攝影師合作的「鳥目臺灣」環境短片亦於2013年發行。 也惟有找出臺灣在地文化保留原味,精緻地整合與包裝加值,並適當行銷,才更能讓臺灣這塊動人的土地上,具有溫度的民情風俗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呈現給國際友人,讓其充分感受到精緻美好的臺灣。
臺基金會: 透過音樂的力量打造兒童節歡欣氛圍
籌備會議於民國103年10月6日舉行,會中聘請蔡紹仁先生、吳依潔小姐、王秀杞先生、薛映東先生、陳秋夫先生擔任董事,並由董事們推舉蔡紹仁先生為董事長。 103年11月5日獲得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核發證書,財團法人旺臺文化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 永齡慈善基金會是創辦人自2000年創辦的第一個基金會,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初心,希望用社會影響力幫助人人可活出價值、希望前進未來。 基金會於2013年初舉辦的青年造就計畫,鼓勵18-35歲年輕人站上第一線,並給予最高新臺幣20萬元的出國經費,針對有興趣的社會課題,提出自我學習計畫,赴國外觀察與學習。
臺基金會: 企業最愛畢業生出爐 輔大重回私校寶座
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先生經營企業成功,王家第二代成員們傳承其父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經營精神,展現了臺塑企業對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無限關懷,且涵蓋社會各層面。 僅以此紀實影片,獻給每一位辛苦的醫護、每一個努力的您,也感謝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與民間人士高小姐的同心協力。 於2018年4月成立的小宅作,是臺灣原創的家居飾品自有品牌,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為理念,期望帶給人們更有溫度的居家時光。 因熱愛臺灣,也熱愛居家生活的每一刻,因此希望從生活的感受出發,用臺灣在地事物為… 永齡基金會自西元2000年創立,創辦人為鴻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先生,為其個人捐贈成立之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