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5年至1985年,65式軍服包括改良型71式軍服、74式軍服和78式軍服,整整實行了20年。 這20年間是我軍兵員最多的時期,累計應該有數千萬名解放軍官兵穿過65式軍服,而民間各種仿製的更數以億計。 解放帽和軍用挎包成了年輕人的時尚,綠軍裝形成了全球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服裝流行。 我軍65式軍服代表了一個時代,許多國家的軍服都曾借鑑了65式軍服的優點。 毋庸置疑,在世界軍服發展史上,中國的65式軍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中華民國總統登艦時,雙桅艦懸掛中華民國統帥旗於主桅頂,單桅艦懸於桅頂,乘汽艇或舢舨時,懸掛於汽艇或舢舨之首。
- 幹部、士兵樣式基本相同,但是人們從衣服口袋還可以區分幹部和士兵。
- 帥氣美觀的制服,的確對社會大眾與國軍內部,都有激勵的效果;不過軍便服的「實用」還是重要目的,兩者要如何兼顧?
- 2005年11月10日起,人民空軍常服顏色由上棕綠、下藏青統一改為藍灰色,其樣式、用料不變,這次空軍換裝的服裝被稱為05式空軍軍官、士兵常服。
- 且過去缺乏電訊通信能力,顯眼制服與旗號有助於指揮官從遠處辨識位置。
- 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實施軍銜制。
- 雖然沒有實行軍階制,但是軍官增加了肩章,士兵配發了新式領章。
1958年和1964年,先後對55式軍服用料、領章樣式、冬服結構等作了一些變動和改進。 海軍軍服 主要有:1958年將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平時戴解放帽,佩帶新式領章;各級軍官的夏常服和尉官的冬常服用料,均改用棉平布。 1964年,為部隊配發了由罩衣、緊身棉衣、絨衣等構成的多層次冬服,取代了以往的“老棉襖”。 2007年8月1日,全軍開始換髮07式軍服。 07系列服裝最初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服飾系列共四大類644個品種,是我軍軍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
海軍軍服: 中華民國軍服
11月7日,袁世凱頒行「海軍旗章條列」,明定五色旗為艦首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公佈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 海軍軍服 192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海軍投向國民革命軍,所轄各艦改懸青天白日旗幟為艦首旗。
越南人民軍空軍也於次年改換為全藍的軍服配色。 1974年八一節,海軍開始換裝「七四」式海軍服,廢除了六五式海軍服統一的藍灰色中山裝及解放帽的式樣,恢復了水兵服、水兵帽和幹部大檐帽。 1948年12月召開的全軍後勤會議,對統一軍服問題進行了研究。 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專門指示,如果軍服統一不起來,起碼全軍要統一軍帽。 海外駐軍專用臂章駐吉布地保障基地專用臂章圖案由國旗、橄欖枝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中英文名稱構成,寓意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部隊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 陸軍胸標:設計元素反映現代新型陸軍的機械化作戰裝備、陸航元素等。
海軍軍服: 商品推薦
最近,俄烏戰場上出現了一則非常有意思的新聞,那就是一名俄軍士兵拍視頻向中國防彈衣表示感謝。 這名俄軍士兵表示,自己從中國購買的一件防彈衣在俄烏戰場上一個月內先後救了自己兩次命。 1911年,中華民國海軍在九江首義時,即已換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各省代表會及臨時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取五族共和之意),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6月8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公佈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並頒佈海陸軍旗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臂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臂章1種,主要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體現國防部面向全國、面向國際社會的職能特點。
- 作訓服是指作戰和訓練中使用的服裝,民間習慣稱其為迷彩服,現在列裝的作訓服為07式作訓服,分為冬、夏兩季。
- 但這一說法僅是孤證,而且出於低層水兵的理解,是否可靠屬實,抑或是龍珠的顏色是否會與頂戴顏色一致,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 我國現行軍服的法源是「陸海空軍服制條例」,根據其條文,將軍服分為「軍常服」、「軍便服」、「野戰服」。
07式軍服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髮07式服裝。 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誌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 此次本軍換裝,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 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象徵中國國家形象和軍隊形象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誌服飾上。 97式軍服1993年起,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與國際先進軍服接軌的新一代軍服。 1997年5月1日起,97式軍服裝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採用了國際流行軍服的分類,按功能主要分為禮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絨)衣、大衣、作訓服、體能訓練服及其配套的軍帽、服飾和鞋(靴)等9部分。
海軍軍服: 作戰靴
它不僅為國家節省大量棉花,而且由於化學纖維機械性能優良、抗皺、抗黴蛀,使軍服牢度好、挺括保型、易於儲存,使冬夏服重量有一定程度的減輕,儲存安全性等有很大的改善。 78式服裝裝備全軍後,使單兵行軍負荷得到較大幅度減少,寒區減輕15.6%、溫區減輕12.6%、熱區減輕19.2%;夏季行軍負荷減輕了19.5%。 這期間,海軍的灰色軍服由於沒批准,而恢復了1955年的服裝樣式。 與棉布相比較,這種俗稱“的確良”的三元混紡布新式面料,挺括、不縮水、洗後易幹、顏色鮮豔、不易褪色,深受廣大指戰員的喜愛,這是我軍軍服面料一個質的飛躍。
海軍軍服: 【Superdry】女裝 長袖外套 軍裝夾克 ROOKIE BORG LINED(海軍藍)
海軍主要任務從面對對岸開始轉向為針對更多元化的新挑戰。 紅軍軍裝和小八角帽的設計者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趙品三,他是榆次最早的黨員之一。 第3次反“圍剿”後,趙品三調到中央紅軍學校任俱樂部主任,時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瑞金衞戍區司令、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的劉伯承,有感於紅校學員着裝的雜亂,把設計軍服的任務交給了他。 趙品三開始時仿照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上衣是緊口套頭的,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
海軍軍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50式軍服女裝引潮流
受65式軍服男女不分的影響,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一個較長的時期裏,中國婦女的服裝也不可避免地帶有男性化的特點,無論冬夏,女同志都一律穿長褲。 女兵軍服出現了裙子,自然引起了地方婦女的心動和眼紅,此後,女同志的裙子開始部分恢復。 海軍軍服2025 2017年8月1日,全軍開始統一換髮佩戴夏常服帽並取消貝雷帽,這是與夏常服配套的新式軍帽品種,設計上突出中國元素和我軍特色。 1997年5月1日,駐港部隊開始試穿新軍裝。
海軍軍服: 日本海軍 第二種 士官制服
外形為和平鴿與軍旗(解放軍)或國旗(武警)圖案,所有軍人均配發但只有士兵和學員佩戴於常服左胸兜上方,在軍人退役、轉業時允許保留作為紀念。 聯勤保障部隊胸標:2017年8月1日起,聯勤保障部隊統一佩戴。 圖案由軍徽、五星、長城垛口和託舉的雙手構成,寓意聯勤保障部隊的地位作用和使命任務。 現行為15式胸標,2016年起配發全軍,共8種。 每種胸標分為金屬胸標、軟胸標兩類,金屬胸標佩戴在禮服及春秋、冬常服上,軟胸標佩戴在夏常服和作訓服上,材料、工藝和07式金屬胸標、軟胸標相同,佩戴的服裝類型也完全一致。 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説,經濟實力仍在增長之中,軍事實力的提升速度依然迅猛,崛起勢不可擋。
海軍軍服: 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
1928年11月2日,國民政府第五次國務會議議決:制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以青天白日為國徽,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 12月17日公佈實施,海軍旗未變,仍與國旗同式。 1929年12月20日,國民政府明定海軍旗與國旗同式,艦首旗為青天白日旗至今。 三是海軍士兵章服圖說,包括呢帽、草帽、褲褂、肩章等,其中肩章列出三個等級,總共47類,諸如:信號兵、槍炮兵、魚雷兵、銅鐵匠等等,極為詳細。 另根據存世照片推測,在甲午戰爭前夕,為了進一步與西方海軍接軌,北洋海軍的軍銜標識又發生了變化。 在原先的龍紋軍銜符號之下,增加了完全西洋化的金線袖飾,即所謂的金槓。
海軍軍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07式軍服
其下的二級軍官用三中道,三級軍官用二中道間一窄道。 海軍軍服 海軍軍服 三等一級軍官袖口裝飾二中道金線,二級軍官用一中道,如果擔任有弁目長的職務,則在金線之下並列釘3個金色紐扣。 三等三級軍官用一窄道金線,如果擔任弁目職務,則不用金線,改用3個並列的金色紐扣,並在臂上裝飾區別工作崗位的臂章。 採用這種袖章制度時,除一些專業技能軍官外還需在金線之上加裝飾金色圓環。 專業技能軍官中,輪機軍官袖章上的金線裏要加入藍色線,軍醫加入紅色線,會計文書加入白色線。
海軍軍服: 禮服
國防部希望,官兵未來穿著制服在外,能藉著帥氣的新夾克,提振自己的榮譽,以及外界對軍人的肯定。 海軍軍服2025 「艾森豪夾克」是美國陸軍二次大戰時的制服,正式型號為M1944,是由M1943野戰夾克發展而來。 設計特色包括下襬只到腰部,並且收緊;採用大翻領,鈕釦藏在衣襟內,胸前有兩具大口袋。 1958年越南人民軍在中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決定採用55式軍服的設計,命名為58式軍服,成為越南人民軍第一套正式軍階制軍服,此款軍服一直使用至1982年停用。 1951年2月總參謀部確定,從當年開始,陸軍幹部、戰士的大檐帽陸續改為解放帽,女軍人改戴無檐軟帽,大檐帽留作禮帽用,陸軍軍服改回為黃綠色。
海軍軍服: 海軍文官・海軍警査等
另外,帽檐還很容易觸碰到艦船的各種儀器造成各種不便,所以後來海軍便將帽檐改為了硬檐圈。 此後,英國海軍為了紀念納爾遜,便在軍帽後面設計了兩條黑色飄帶。 後來隨着「日不落帝國」的崛起,這種海軍帽的樣式便流傳到了全世界。 很多人都認為海軍軍帽背後的兩條黑色飄帶設計既是為了美觀,也是為了體現出海軍的獨特,以便將其於陸軍和空軍分別出來。
下圖是40型鋼盔(35型鋼盔的簡化廉價品,1940年3月26日製式化。軍銜標誌同1。胸前的皮包內裝有無袖斗篷(雨衣)。 陸軍士兵通用的皮帶扣,上寫“COTTMITUNS”(與上帝同在)。 在軍隊之外,去掉帽徽領章的六五式軍服於文革時期也在民間大受歡迎,而身穿六五軍服頭戴解放帽的形象也一度成為外國人對中國人著裝的刻板印象之一。 南昌起義後,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沒有自己的統一的軍服。 部隊中有人穿著國民革命軍軍服、有的穿著自己縫製的衣服。
軍官的技術勤務官科和政戰官科,軍常服上可明顯看出官科圖章;海軍本軍專長,以國徽為官科圖章。 早在中華民國建立時,為了持續發展海軍,而成立中華民國海軍署。 1928年北伐勝利後,1928年12月1日,國民政府在國民政府行政院軍政部之下設立海軍署,任命陳紹寬中將為署長。 該署下置總務處和軍衡、軍務、艦械、教育、海政五司。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將海軍署擴建為國民政府海軍部,下設總務廳及軍衡、軍務、艦政、軍械、海政、軍學等六司,並開始培養海軍。
除了上述三處裝飾外,軍帽上還裝有黑色皮質風帶,無論職銜高低並無區別。 清末新建海軍的常服帽與禮帽略同,主要的區別是帽牆上沒有飾線,帽徽也改用圖案簡單的小帽徽,為圓形,由外至內分別是黃、藍、紅三色圈,三道色圈交接處各用金色勾邊。 一等軍官的帽牆上鑲一寬道金線,二等軍官鑲二中道金線,三等一二級軍官鑲一中道,三等三級軍官則無此殊榮。 為示區別,海軍中一些專業職能的軍官帽牆上的飾線採用了其他顏色,根據規定,輪機部門的軍官用藍色線,軍醫用紅色線,會計書記用銀色線。 海軍司令部強調,海軍「服裝研改小組」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態度,持續為滿足官兵實需,照顧官兵生活而努力。 但也因為納粹犯下的屠殺罪行,使得穿著德國軍服,在各國往往造成爭議。
海軍軍服: 德國傘兵下士
其中,女軍人的夏服和冬服——連衣裙、立翻領、套頭式、長袖、中腰有布制腰帶、裙子下襬長及膝蓋以下、雙排十粒扣、緊袖口、西式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了我國女性最流行的服裝樣式。 海軍軍服 1965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階制後,隨即廢止55式軍階服裝。 解放軍全體官兵都使用相同的綴紅五角星帽徽的解放帽以及紅領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