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詳細介紹

臺藝大為全面提升教學品質與行政服務空間聚落化,近年來持續投入空間場域的調整與美化。

  • 如此強烈的視覺感,透過動物、宗教、文化圖騰所構成不同的型態,讓不銹鋼骨架彷彿有了生命,頓時飛躍起來。
  • 1992年「南臺灣,新風格」雙年展的基調,仍然延續著這種辯證的人文特色,葉竹盛、陳榮發、顏頂生、黃宏德及林鴻文所表現的不妥協仍是一貫的,尤其是葉竹盛的作品,直接以藝術文類的書頁作為畫材,將顏料潑灑或抹塗於其上,構成強烈的嘲謔及否定的意味,從根本上藐視既有的藝術理論和批評。
  • 表演藝術學院目前包含四個系所合一的學系及一個博碩士班:戲劇學系與碩士班、音樂學系與碩士班、中國音樂學系與碩士班、舞蹈學系與碩士班及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博碩士班。
  • 席時斌的作品廣受時尚產業喜愛,嚴謹清晰的創作內涵更受到許多博物館、美術館肯定。
  •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考察「新北地區藝文建設」,前往鶯歌區視察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等藝文建設。

1930年10月,霧社爆發了日本統治殖民史上最嚴重的原住民反抗事件,對原住民有深刻感情的鹽月桃甫,創作了多件以霧社為題材的作品,表達對原住民的關懷,及對統治者殘暴行為的矛盾心情和沉痛的反省。 師範學校或師範專科學校皆以培養小學師資為主,中等學校師資的培養則以省立師範學院負責。 臺灣藝術2025 師範專科學校為五年制教育,學生在第四年之後依個人志願進行分組,各地的師範學校大多設有體育、音樂、美勞、輔導、行政、特殊教育、幼兒等教學分組以培養各專業領域之師資,同時亦有部分師專採獨立成科的方式,如臺東師專設有當時全國唯一的國校體育師資科,臺中師專亦曾在1946年開辦過僅招收一屆的音樂師範科及美術師範科。 省立師院亦在1948年成立四年制的音樂學系、藝術學系,專責培養中等學校音樂、美術師資。 臺灣自古以來社會中的藝術成份基本上充滿南島語族的風味,深具藝術張力,大多以雕刻、陶藝、織品等方式呈現,其中雕刻及陶藝以排灣族最為傑出,而織布以泰雅族最著名,隨著東亞地區的到來,一些手工藝隨著漢人的移居逐漸落腳於臺灣,例如寺廟、雕刻、活字、算命、歌仔戲、婚喪喜慶、辦桌文化、等等。 加上臺灣原住民意識抬頭,增添不少色彩,使美術發展綻放出多采多姿的面貌。

臺灣藝術: 表演藝術學院 (表演/音樂)

「死亡進行式」蒐羅來自國際攝影中心館藏的七十五件攝影原作及當年相關印刷品與書信,重新檢視攝影集的製作和內容。 李明維〈光之屋〉永久典藏雪梨新南威爾斯美術館 歷經六年籌備與建造,雪梨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臺灣藝術 New South 臺灣藝術2025 Wales)新館於當地時間12月3日上午10時正式對外開放,由佈局於新館園區室內外的九件委託創作和開館典藏特展迎賓面世。 92位博物館館長針對環保團體抗議行動提出連署聲明 環保人士於博物館、美術館,透過將身體部位黏於畫框、朝作品潑灑液體等方式的抗議行動愈演愈烈,英國、德國、澳洲、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地博物館均傳出類似事件,許多抗議人士也因此遭警方拘捕。 畫價查詢(單位:臺幣) 輸入關鍵字即可查詢藝術創作者的作品市場行情價格,僅提供可單位計價的平面作品價格,不可單位計價的作品如:立體、錄像及裝置等作品,暫不在服務的範圍內。

  • 同時擁有建築與金工的專業背景,郭思敏將之鎔鑄在其深具極簡造型美感的金屬雕塑作品當中,讓觀者得以遊走在虛實呼應的精神場域;有著類似的取徑,陳建榮則往往在畫面中描繪出他憑空杜撰的類建築結構,草圖似地自混沌中一分一寸地浮現、塗抹或消逝,藉此詩意地揭櫫人與空間二者的關係流變。
  • 不過他的作品在國外比在國內受歡迎的多了,這說來有些吊詭,但大概也是我們太習慣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怪事,陳界仁的作品反倒提醒我們這點。
  • 「2023高雄春天藝術節」籌畫35檔、超過70場次精彩節目,除了臺灣在地團隊外,更久違見到來自日、韓、英、德、瑞典、澳、加拿大、拉託維亞等演出團體。
  • 村上春樹這裡所提及的「故事」,若果以「藝術」代入時想來亦無不可——尤其是隻透過顏色、筆觸與構圖等,純粹注入創作者的個人情感與意念,而不憑藉內容來表達敘事的抽象藝術,似乎更為適切。

如果你認為藝術家沒日沒夜,瘋狂創作的行徑跟瘋子沒什麼區別,那你大概只說對了一半。 曾經有位行為藝術家,為了探討生命存在和時間流逝的議題,把自己關在閣樓一個六平方米不到的籠子裡整整一年,不與人交談也不接觸任何跟外界連結的事物,可說是另類的慢性自殺! 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今出席2022臺灣藝術博覽會前,被問到國民黨將黃珊珊抹綠成「小英女孩」,是操作藍軍歸隊;陳時中說,「請他們操作,如果他們做得好,他有能力,那自然就會歸隊」。 「赫聲行」創辦人暨「赫聲藝術現場」總製作人劉盈希,向來擁有許多藝術經營的創意。

臺灣藝術: 臺北當代藝術館公佈年度展覽計劃,多具焦於新媒體藝術與跨領域嘗試,並延續推出新生代策展人系列展

他的創作主題多半都圍繞在這些被社會俗稱邊緣地區和邊緣人的內容,因為他年輕時就曾在工廠裡打工。 「2023高雄春天藝術節」籌畫35檔、超過70場次精彩節目,除了臺灣在地團隊外,更久違見到來自日、韓、英、德、瑞典、澳、加拿大、拉託維亞等演出團體。 今年演出場地為衛武營、高雄文化中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正港小劇場等,並增加臺灣眷村文化園區、鳳儀書院等場域。 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今年9月出席活動創作的一幅人像砂畫,遭到媒體揭露,竟被同黨立委何志偉棄置在立法院走廊。 何志偉今天(27日)回應表示,「這種造謠破壞黨內團結的行為不但荒誕而且充滿想像力」,並澄清畫作很清楚是以裝置藝術放置在走廊上展演,並不是放在回收區,質疑原本媒體放出的是假消息,不排除按鈴,保留法律追訴權。 18、臺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臺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臺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

6、臺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4、當你在臺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 你在臺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因應視覺藝術發展趨勢,加強藝術研究兼及發展藝術雲端,聚合藝術創作能量,以更積極服務的角色帶動藝術發展;同時支持新銳創作,維護文化多樣性,打造每個人能平等參與的多元文化環境。 為強化藝術產業體質,增加競爭力,並提供年輕藝術家發展平臺,自94年起,每年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合作辦理「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鼓勵國內畫廊參加國際性藝術博覽會,參展地區遍及亞洲、歐洲及美洲各重要城市,如紐約、邁阿密、倫敦、香港、上海、科隆、馬德里等。 為扶植協力青年藝術發展,給予青年藝術創作舞臺及曝光機會,培養開拓青年參與藝術文化,以落實青年文化平權,針對20歲至40歲之青年或相關藝文團隊,補助辦理青年藝術發展之國內相關計畫,每年支持30至50組個人或團體提案,鼓勵與協力青年藝術創作與職涯發展之需求。

臺灣藝術: 到處都是「國際級藝博會」!盤點亞洲藝術的版圖與趨勢:臺灣藝術產業然後呢?

這不但顯示「南臺灣,新風格」對當前臺灣藝壇的立場,另一方面更彰明瞭臺灣藝術的語言系統、價值體系、思想體系的分歧和多元,已發展到了非同類的美學觀不但不再互相參照,甚至還互相排斥的地步。 臺灣藝術 以「南臺灣,新風格」多年來常用的創作形式;裝置藝術來說,它僅是後現代藝術的各種表達方式之一,其他如新幾何主義、新表現主義、新抽象、新形象⋯⋯等,也各領風騷,誰是主流,誰非正統,本不應成為爭議或互為拒斥。 臺灣藝術2025 如何在眾多藝術主張中尋求共識,避免美感價值迷失的深化,可能是從反面思考「南臺灣,新風格」所得到的一個啟示。 整體來說,臺灣的藝術趨勢,在這兩年間不但沒有改變,而且有更加強的傾向,市場取向及本土意識仍主導著藝術家的創作方向。

臺灣藝術: 藝術家介紹

僑志資本有限公司今年在臺創立當代藝術空間EAGLE 臺灣藝術2025 ART SPACE,於16日至18日在臺北文華東方酒店B1展廳舉辦「遇見不朽:當代藝術」特展,展出高達60件當代藝術作品,其中由最為吸睛的「杭州三傑」之一朱德羣經典之作《深淵中的希望》領銜,攜手Mr. Doodle《吻》、及有「奈良美智接班人」稱號的療癒藝術家山本麻友香《大耳狐男孩》、《小白熊男孩》等作品。 另於107年舉辦世界咖啡館活動,邀集歷屆MIT新人藝術家分享藝術職涯經驗,並協助建立資源網絡。 依據「文化部視覺藝術類補助作業要點」輔導補助視覺藝術界辦理各項展覽、教育推廣、培育當代視覺藝術專業人才,以利穩定發展,強化政策性國際性、實驗性、紮根性,維護文化多樣性。 視覺藝術業務將透過鼓勵籌辦藝術展覽活動、出版美術評論及專書、培育藝術創作人才、提升公共藝術執行力、藝術產業等領域之扶植與政策推廣,以促進臺灣視覺藝術蓬勃發展。

臺灣藝術: 文化新聞

2004年她創立了「赫聲藝術現場」,集合了十多位的藝術大師,推廣藝術教育、發掘藝術優秀人才為職志,精心製作藝術影像教學視頻,細心呵護臺灣藝術茁壯。 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9月9日出席臺灣藝術博覽會開幕式,現場製作了一幅人像,被媒體揭露遭同黨立委何志偉「棄置」;陳時中今受訪表示,「如果是要送自己的話,就盡快拿回競總」。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遭爆料,將民進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9月創作的一幅人像砂畫,棄置在立法院走廊。

臺灣藝術: 藝術品拍賣

10、向代表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8、在以下的情況下,臺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5、臺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臺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臺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臺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夥伴與臺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展覽將於 11 月 5 日開 幕,持續至 2023 年 1 月 14 日。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為全臺灣唯一以風之名成就的藝術盛典,2022年以「未來.風動」為題,指出一切因風而起,不僅是島國南方季節的號召,也是藝術家的挑戰與追尋,也串起了旅客的驅動與停留。

臺灣藝術: 表演與展覽

設計學院目前包含三個系所合一的學系及一個博士班: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與碩士班、工藝設計學系與碩士班、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與碩士班及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 2022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古典芭蕾舞劇《舞姬》La Bayadère於12月10、11日在臺藝表演… 2022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壓軸節目《單身租隊友2》,於12月23至25日在臺藝表演廳共帶來四場次演出… 進軍亞洲將屆50年 蘇富比多元耕耘新世代藏家 臺灣藝術2025 當香港仍作為亞洲首要拍賣中心,中國大陸市場實力無法小覷,然近幾個月來,蘇富比於新加坡舉辦睽違15年的實體拍賣會,在越南籌畫第一場非交易展覽、於東京成立新辦公室,均可見蘇富比多元拓展事業版圖,欲培養新世代藏家的亞洲策略。 像是將月光視為思想演化的過程,又或者是超新星在短暫的爆發後四處飛散至宇宙深處的巨大能量……楊仁明的創作總有自成一格的詩意相隨。 此次展出的「想法與說法」系列作品正是試圖討論繪畫與語言之間擁有並共享著任意性的歧異。

臺灣藝術: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何27日澄清,畫作是以裝置藝術放置在走廊上展演,並不是放在回收區。 對此,媒體人羅旺哲替何志偉抱屈,並認為選戰倒數一個月,各陣營都在團結衝刺時,綠營反而在黨內「獵巫、找戰犯」。 回顧臺灣的80年代,在當時的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領域相互交織,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學者黃建宏共同策展的《狂80: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由檔案、藝術作品,帶觀眾反思臺灣曾在什麼狀態下而有此連動性。 17、當臺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6、臺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 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

臺灣藝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文化園區

展出作品《直角》不走大鳴大放路線,當你以為走進空無一物的展間,透過開關門,會接收到不同的光和聲音效果,用內斂而沉靜的方式,帶著觀者一同感受「私密」與「敞開」之間的微妙拉扯。 陽明大學牙醫研究所畢業出身的他,毅然決然轉向藝術創作,勇敢斜槓只求人生不留遺憾。 他是「美的科學家」,把科學和藝術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作了意想不到的結合,更大膽挑戰社會爭議問題並提出質疑,例如基因改造、中藥傳統文化與動物保育的衝突…等,宛若銀色外星異形般的《變態的正常,正常的變態》系列則讓大家反思對性正常/變態的定義,更希望藉此打破大眾對性的刻板認知。 現場展出各地特色植物如阿開木、豬籠草、血藤、扁果珍珠茅以及夢幻臺灣原生植物如細葉捲丹等百幅作品,另外還有3D植物學藝術展覽專區,介紹珍貴的黏土仿生植物藝術作品以及精品級臺灣原生植物與鳥類創作名品,非常豐富。 延續上篇臺灣現代經典藝術家,這次要介紹的當代藝術家分別是:林壽宇、謝德慶、陳界仁、席時斌以及徐瑞憲。

席時斌的作品廣受時尚產業喜愛,嚴謹清晰的創作內涵更受到許多博物館、美術館肯定。 這樣富有神話想像、文學詩意以及科技感的雕塑美學創作,不僅風格強烈,在臺灣更屬獨一無二,素有夢獸鑄造師之稱。 林壽宇純粹的藝術風格受到國際矚目,作品曾在國外各大城市展出,並且被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萊斯特美術館(Leicester Museum & Art Gallery)、海牙給門特博物館(Gemeentemuseum Den Haag)等知名美術館與博物館典藏。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壽宇過世後,其遺孀將33件作品交給高雄美術館收藏,因此高雄美術館是臺灣目前擁有最多林壽宇作品的公立美術機構。 《中國時報》與臺北市關渡宮共同舉辦的「大專西畫新秀獎」,今年邁入第6屆,經激烈初、複審評選出「新秀獎」,2日頒獎典禮,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生葉庭羽以作品《飛簷斗拱上凌霄》奪下首獎,抱回15萬獎金。 評審團隊一致認為,葉庭羽使用粉紅色創新手法,讓主題有張力、很吸睛。

行政院長蘇貞昌受邀參觀畫展時指出,大家應該要好好認識臺灣的藝術大師,彰顯對臺灣這塊土地上情懷。 推動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辦理古蹟修復再利用工程及攝影相關研究及推廣、人才培育、作品典藏工作等軟體建置工作,自104 年起已陸續完成臺灣攝影史綱內容撰寫、臺灣攝影家口述影音拍攝、臺灣及國際攝影產業發展調查與分析研究、攝影文化資源調查、攝影資產入藏及數位化、攝影主題展覽等活動推廣。 透過當代視野與觀點,鼓勵當代社會重新發現臺灣豐富的在地文化資產,從梳理地方歷史記憶,聯結地方藝術文史記憶,建立臺灣主體史觀。 推動「臺灣藝術史料蒐集、保存與研究出版」、「臺灣近現代美術代表性藝術家重要作品」等臺灣經典藝術作品的典藏、研究、詮釋、教育推廣及展示。 因藝術商品化及傳媒感染效應所導致之藝術家個人創造內在自主性的薄弱,以及因臺灣之發現所激發之整體藝術界本土自主意識的成熟,既矛盾又契合的並陳於當前臺灣的藝術表現中。 這正是後現代藝術共有的面貌,亦即建立反映自我本土體系與美學價值分歧所導致的多元但卻無共識,並存於藝術的創作領域中。

注重傳統精神與現代發展趨勢,融會古今中外之學術精華,以培育優質之藝術理論、創作人才。 葉子奇個展 「行雲・流水」 別古藏 2022年12月10日~2023年2月11日 睽違將近10年,藝術家葉子奇終於回到臺北別古藏舉辦個展「行雲‧流水」,呈獻其對生活、自然、人間事物與歲月奔流不息的體認與回應,作品從內造到外化的微觀與宏觀,營造出一個屬於他個人與這個世代、可小可大的世界。 ONE ART Taipei 2023 藝術臺北 疫情逐漸趨緩之下各國邊境大開,促使國際間的實體交流活動熱絡,積壓的藝術能量也正猶如活水般豐沛地流動,於此同時,自2019年開始舉辦的「ONE ART Taipei 藝術臺北」正式宣佈第五屆將於2023年1月13日至15日在「JR 東日本大飯店 臺北」舉辦。 吳修銘〈河流演奏會〉受邀參展SIGGRAPH ASIA 以「繽紛世界」做為本屆主題的「2022亞洲電腦圖形及互動技術展覽會」於12月6日至9日在韓國大邱舉行,臺灣藝術家吳修銘以〈河流演奏會〉受邀於藝術特區展出。

推動藝術銀行,102年起透過購買臺灣藝術家作品,鼓勵各界以租賃方式展示藝術品,讓藝術品走進公共空間及日常生活,培植全民美學素養。 臺灣藝術 為營造藝術創作環境,扶植國內藝術村之營運與發展,於97年開始辦理「補助藝術村改善設備及設施專案」,後於102年修訂為「補助藝術村營運扶植計畫」,透過對國內藝術村之補助機制,扶植藝術村相關團體辦理年度營運及空間發展計畫,協助空間及專業資源提升,促進藝術村多面向發展,增加藝術家駐村交流創作機會。 為拓展臺灣文化人才到國外參加國際藝術村駐村機會,創造臺灣文化相關人才的海外聯結,文化部持續辦理「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

臺灣藝術: 臺灣藝術

他們與上篇現代藝術家最大的差別,除了在於多元媒材的使用之外,現代藝術過去強調與古典主義的對抗,而當代藝術則多元的處理當今全球化爆炸性的議題,更深入的以創作者角度詮釋社會樣貌。 邁入第14年的高雄春天藝術節,每年都以全新設計風貌主視覺跟觀眾見面,在節目方面也更趨多元化,包含諸多面向與新創舉的跨界和跨領域的各種可能。 新年度主視覺邀請2022臺灣設計展〈登入大港〉展覽-為高雄港史館創作出6幅令人印象深刻又飽含啟發的插畫家陳怡庭Hanna Chen進行創作繪製。 3、臺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臺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臺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臺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萊恩獲2022泰納獎 當代藝術極具指標性的英國泰納獎,12月7日於泰德利物浦美術館(Tate Liverpool)揭曉本屆得主,雕塑家薇洛妮卡. 2014年Harbor for the Arts藝術節的維吉尼亞實驗電影節目於8月16日(六)晚間於Cape Charles鎮的歷史皇宮劇院舉辦首映會,隨後於8月20日(三)移師至紐約市,與美國舞蹈電影協會及臺北文化中心聯合舉辦放映座談會,將播放10支新出爐的舞蹈電影短片,並邀請創作團隊交流座談,免費入場。 全臺規模最大,最具國際化的「植物紀實2022-現代植物學繪畫藝術展」,近日在永靖鄉成美藝廊展出,主辦單位「臺灣植物學藝術協會」引進國內外共109件植物學藝術作品,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協辦,即日起至2月28日免費參觀。 大型金屬感鹿角矗立在臺北松山菸廠的文創大樓前,那是一件與建築結合,名為《野性的預言》的公共藝術作品,是由雕塑藝術家席時斌所作。 高質感的質地與充滿神話故事色彩的風格,使他成為藝術界與時尚界矚目的焦點。 不管是畫面或是內容,其實從看作品,我們大概可以瞭解藝術家是怎麼樣的人,因為關心這些事情,所以才創造出那樣的作品。

臺灣藝術: 美術館內的隱藏空間

06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 這是一個以工藝為主體,由時間的概念、觀看、感知,直入臺灣工藝的展覽,希望透過百年的梳理,看見臺灣工藝滾動、累積並自我再生的特質。 基金會表示,植物學繪畫透過藝術家的寫實筆觸,精確地描繪植物的形態特徵,即使照相技術不斷進步,植物學藝術仍呈現科技無法取代的溫潤質感。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位在彰化永靖的辦公大樓一樓,提供各界藝術工作者和團體辦理藝文展覽,累計觀展人次達16萬,此次展期即日起至2月28日,開放免費參觀。 當年為了偷渡到美國,他搭著一艘貨船,在經過費城附近時,縱身一跳,成為美籍臺裔行為藝術家。 或許,很多人對於行為藝術抱持很大的疑惑,質疑這樣殘忍,有時甚至不人道的方式是否能夠叫做藝術? 他自述:「我只是想說藝術可以是什麼,藝術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能量或力量,讓你得到一條存在之路。」也許,真正身體力行的震撼感,更為直接、更血淋淋吧。

臺灣藝術: 臺灣藝術治療學會

1980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音樂學研究所並設置有音樂教育組,乃臺灣第一個音樂教育碩士。 1987年,當時全臺九間師範專科學校,全數升格為師範學院,原有的國校師資科或普通科等改制為四年制的初等教育學系,而師專時期的教學分組亦逐年獨立成單一學系,如就在九間師專升格為師院的當年,臺北師院、臺北市立師院都成立了音樂教育學系;新竹師院則成立了臺灣第一個美勞教育學系,往後數年內各師範院校漸次成立音樂教育學系或美術教育學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亦在1993年各自成立美術學系;次年,高師大再成立了音樂學系。 而200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了美術教育博士班,乃臺灣第一個藝術教育的博士學位。 教學主軸以視覺造形藝術為核心,設有美術學系、書畫藝術學系、雕塑學系、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等四學系,各學系均已係所合一,除了雕塑學系與古蹟藝術修護學系設有日間學士班與日間碩士班外,美術與書畫學系亦設進修學士班、在職專班及碩士在職專班。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