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年10月立法會文件指出,M+最終成本高過原有59.4億元合約金額,但由於西九管理局仍要與新昌清盤人解決合約爭議,目前未能提供最終成本,變相超支金額未明。 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今日重開,館方更換了部分展品,當中包括至少3幅涉及隱喻六四的作品,事件引起關注。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回應時,證實 m+ 展品2025 M+博物館共輪換了9件展品,重申 M+所有展覽均以藝術角度策展,M+董事局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層均沒有參與策展決定。 另外,M+在2014年曾以1500萬元公帑買下一個「壽司吧」,成為M+博物館內最大型展品,而這個壽司吧其實就是一家東京壽司店的舊裝修。 M+大樓坐落在機場鐵路西區沉管隧道之上,地底沿著鐵路隧道的輪廓挖掘而成為大型而寬敞的潛空間,建築師以斜型的天井打通地下樓層和地面,為訪客提供了一個跨越三個樓層的開放區域,並讓其可以從不同視點觀看展示的作品[5]。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西九龍是欣賞維多利亞港天際線美景的絕佳地點,從白天到黑夜,風景隨時光變換。 而除了美景外,香港最新、規模最大的藝術文化中心——西九文化區也坐落於此,擁有各類博物館、藝術館,是當之無愧的文藝新地標。 除了傳統中式風格,西九龍也不乏中西結合的建築,如坐落於佐敦道4號的九龍佑寧堂,完美融合了哥特風格與中式金字瓦頂,是香港最早的跨宗派教會之一。 而位於柯士甸道西88號的戲曲中心,則是一座專爲傳統戲曲而設的世界級現代藝術建築,是香港新文化藝術的地標性場館,在此徜徉古今,聽戲品茗,可盡情體驗戲曲藝術的大千世界。 館內有十餘場展覽正在進行中,其中,一件場域特定裝置作品鄭重賓《萬年景》出現在建築外立面上的玻璃幕牆,是藝術家爲紀念香港藝術館成立60週年特別定製的。 除外還有書法展、漢字展、外銷藝術展、嘉靖皇帝的御瓷展等等。
m+ 展品: 香港故宮必睇展覽 3. 凝土為器 ― 故宮珍藏陶瓷
打開扇子後,一面印有酒店裏所有餐廳和酒吧的資料;翻轉到背面,你會看到一幅畫作的複本,是那種在當時很受歡迎的油畫,是18世紀末廣州這個通商港口生產的外銷畫。 m+ 展品2025 這是一幅有點虛幻的作品,你可以看看這裏,它看似布料,但其實是畫上去的。 他寫上了自己的姓氏,還有此作的創作日期「1992–93」。 接着,當你沿着布面觀看,你會看到他加上了一根樹枝,還有一塊布料。 這些手繪的部分看起來如此真實,你要走到這幅畫的跟前,才能意識到這是一幅鬼斧神工的大師作品。
- 佔地約6.5萬平方米的M+,樓高18層,博物館羣建築物呈T字型,以一縱一橫的結構建設而成。
- 2006年,蘇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假若口頭提倡「多元文化」,實則產生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那是不合適的。
- 都說“十年磨一劍”,它在10年前建設動工時,就朝着“亞洲第一座世界級視覺文化博物館”這樣的大方向奔去。
- 屬綜合性和多元化博物館的M+,展品來自香港、內地、亞洲以至全世界,當中涵蓋繪畫、雕塑、流動影像、建築和設計等元素,館內除了三十三個展廳外,還設有三間戲院、多媒體中心、書店和天台花園等。
- 另一個展覽「物件.空間.互動」展出過去七十年來在亞洲製造及受其影響的500多件傢俱、建築、平面藝術及其他設計作品。
大樓同時設有大小不一的多用途空間,當中包括可以靈活地舉辦各種節目的「大臺階」,可欣賞維多利亞港景緻的教學空間「學舍」等。 館內亦設有3間戲院、多媒體中心、研究中心和商店餐廳等設施。 m+ 展品 而遊人可利用旋轉樓梯往平臺的天台花園,可以飽覽香港島和西九公園景緻[10]。 當代文化生產經常橫跨或牽涉不同領域,現今不少藝術實踐,都是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視覺藝術的創意等領域交叉孕育的成果。 跨領域實踐是全球趨勢,但在香港以至亞洲地區,協作與跨界合作更見蓬勃,創作更有活力,因而情況更為明顯。
m+ 展品: 香港博物館14大推介一覽!開放時間+免費/收費入場+博物館通行證
這組無與倫比的收藏共有1,510件作品,涵蓋極爲廣泛的藝術風格和媒介形式,包括繪畫、版畫、雕塑、表演、攝影和數碼藝術。 其中部分早期作品來自於無名畫會”和“星星畫會”,這些地下藝術團體被視爲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驅。 m+ 展品2025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 M+ 博物館開幕禮致辭時提到,「羅馬非一日建成」,認為「香港新未來」不應侷限於發展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大有條件」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將傳承千載的優秀中華文化帶向世界,展示國家軟實力。 M+主要收藏20及21世紀的藝術和設計作品,展出 m+ 展品2025 M+ 由2012年開始收藏的「M+藏品系列」內的視覺藝術創作、流動影像作品、設計及建築、檔案藏品。
- 館內有16座經保育活化的歷史建築,包括警署、司署、洗衣場臺階、域多利監獄,建築上,殖民時期的歐式風格與現代風格的細節互相碰撞,令人遐想聯翩。
- 聽他介紹大師Finn Juhl設計的邊櫃,面板黃與白的用色活潑,以幼腳支撐營造懸浮的輕盈感覺,而且並非「得個殼」,內裏多層抽屜非常實用。
- 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今日重開,館方更換了部分展品,當中包括至少3幅涉及隱喻六四的作品,事件引起關注。
博物館的外觀設計擷取了中國古代藝術文物造形的精髓,設計亮點之一是在空間上回應了紫禁城建築的一大特色——中軸線之概念。 7月份藝壇盛事必然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了,早已讓人翹首以待! m+ 展品2025 m+ 展品 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外觀建築擷取了中國古代藝術文物造形的精髓,氣勢磅礡。 而館內共有9個展廳,展出共超過900件故宮珍藏,絕對是年度最值得朝聖。 陳先生亦是最早入場的一批人士,表示無特別最有興趣的作品,對於艾未未向天安門舉中指的展品《透視研究:天安門》未有展出有何看法,「呢方面就唔講太多」。
m+ 展品: 香港故宮必睇常設展覽區
觀眾能從任何角度、距離和照明條件下,清晰欣賞M+藏品和數碼作品。 M+作為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館藏規模龐大。 m+ 展品 截至2021年,「M+藏品系列」及專門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M+希克藏品」,合共有藏品超過8,000件,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位於西九文化區的當代藝術博物館「M+」將於今年底開幕,惟近日屢被發現其中的藏品帶有「反中」及醜化國家的訊息,事件引起社會各界譁然。 就此,香港文匯報仔細查閱「M+」網上作品,發現除了有「反中」及醜化國家的藏品外,部分涉有裸露成分的藏品卻未有劃分等級,令包括未成年人士在內的任何人可隨意查閱。 多名政界和教育界人士就此認為,西九及「M+」管理層應盡早制定機制、堵塞漏洞,不能容許相關「反中」藏品在開幕後展出,同時檢討現行購藏的機制,以及把現時網上公開的藏品資料,分等級限制查閱。
m+ 展品: M+ 博物館門票預約
目前已開放予公眾的設施包括香港故宮博物館、戲曲中心、自由空間和藝術公園,正在興建的主要項目則有計劃於2024年開放的演藝綜合劇場。 這個計劃為港灣道辦公室和酒店大樓,是美國建築師保羅. 魯道夫的作品,也是展廳中兩個沒有建成的項目之一;另一個是扎哈. 魯道夫知道他所設計的場地空間非常有限,地點其實就是今天位於灣仔的中環廣場。 這個項目的發展商是信和置業,當時以比賽形式向幾位建築師徵集想法。
m+ 展品: 香港博物館推介|7. 香港太空館
怡和大廈在七十年代剛剛落成的時候,是香港和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當時名為康樂大廈。 它由巴馬丹拿的建築師木下一設計,這個標誌性圓窗可以分散外牆的壓力,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連接大廈和中環其餘部分的天橋,現在已經成為大型行人天橋網絡的一部分,行人毋須走到地面,都可以安全、自由地在鬧市中穿梭。 觀眾在M+戲院能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動人故事,與不同藝術範疇及創作者連繫,感受作品的溫度。 M+戲院由3間分別設有180、60和40個座位的影院組成,配備數碼及菲林(膠卷)類比放映設備及音響系統,盡量以電影的原始格式放映,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m+ 展品2025 M+戲院與M+內其他流動影像空間,例如「大臺階」、M+幕牆和多媒體中心相輔相成,讓觀眾能在M+接觸更全面的當代視覺文化,感受多元化觀影體驗。
m+ 展品: 香港博物館推介|2. M+
M+大樓的外觀設計簡約,內部格局安排卻極之複雜,充分運用空間使設施發揮最大功能。 基座平臺有17,000平方米的超大展覽空間,還有三間電影院、學舍、博物館商店、咖啡廳、多媒體中心,天台花園更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 m+ 展品2025 平臺上蓋的大樓則設有博物館研究中心、辦公室和各種餐廳等。 M+將會重點展出20世紀至21世紀的藝術、設計與建築和影像,打造爲世界上最具規模的視覺藝術博物館。
m+ 展品: 西九 M+ 視覺文化博物館前日(12日)開放,錄得連續兩日入場人數破萬。今次共展出1539件展品,佔M+藏品總數約20%,當中亦不乏爭議性作品。
自2021年11月開館以來,M+就成爲了中國乃至整個亞洲藝術圈關注的“風暴眼”。 都說“十年磨一劍”,它在10年前建設動工時,就朝着“亞洲第一座世界級視覺文化博物館”這樣的大方向奔去。 展品時間跨越“中國上下五千年”,種類涵蓋了書畫、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琺琅、玉器等25個門類,部分展品甚至在此之前從未向公衆展示過,用館長吳志華的話說,“野心很大”。
m+ 展品: 作品推介:舊式電視
第三,文物藏品展示的藝術性原則,即注意文物藏品與背景空間之間的美學關係,以形成富有藝術性的展示效果。 m+ 展品 第一,文物藏品展示的安全性是首要問題,陳列時要注意對文物藏品的保護,不能觸碰的文物藏品要做好防護工作。 第二類是指記錄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各種音頻、錄像資料等影音資料,屬於動態資料。 這類展品能夠更加直觀地呈現自然、社會生活環境,以及歷史人物和事件的關係。 這類展項的展示方法主要是通過數字技術與多媒體設備向觀衆展示。 例如,位於美國紐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休息通道中的一段歷史資料,通過視頻投影在碎片式的牆面去喚起大家的記憶(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