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中,也時而聞到草香與泥土的味道,大自然是這麼貼近我們,只要用心體會,原來世界就在我們周圍,天地時時與我們合一,共生共長共榮,同享朝山的法喜。 「道者,路也」,上人期許:「要記得這一刻,回歸佛的本性。大家合心齊步,這樣的紀律、這樣的韻律、這樣的步驟,這樣的記憶一定會永遠存在。」凡走過必留痕跡,路上風光,唯有自己心靈體會。 上人期盼人人都知「道」,因為這一條路就是「道」──菩薩道,是大家生生世世的方向。
在武術館內不僅認識武術館的起源,還學了一套利落有神的六式連環拳。 在法師悉心的指導下,同學們透過數息觀平息了散亂心,同時也在法師深入淺出的開示中,對佛法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新竹精舍2025 同學們在這一動一靜間,充分地體悟「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道理。
新竹精舍: 真如 2022 最新單曲〈度母咒 1〉慈悲發行
希望全球信眾都能參與響應,一同祈請諸佛菩薩護佑眾生,順利度過疫情;相信每一顆安定祝福的心,都是平安的力量。 多年來,僧團依循老和尚的引導,再加上接班真如老師的諄諄教誨,感召了海內外許多男眾加入學習行列,僧團規模也逐年快速的成長,至今已超過八百人。 2015 年,在三寶加持與廣論同學義工護持下,比丘僧團順利進駐雲林的湖山分院,2016 年 1 月開始舉辦法會活動,正式成為修行弘法的新據點。
- 這兩天的行程,實在太感謝普親精舍的兩位法師,還有幾位社長及活動幹部們爲我們準備衣服、水杯,帶領大家參觀博物館、禪坐、做活動等等。
- 法師雖然沒有接任淨業院,因惦念師恩且淨業院並無常住寺眾,先後在淨業院旁成立「永修精舍」與「慈心幼稚園」以紀念兩位恩師,並就近協助看顧淨業院內事務,維護百年老寺的基業。
- 第一天我們先參觀了佛殿,沒想到有這麼多的佛像和中西合併建築,從印度起源開始到各種佛像,還有各種塔寺。
-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到中臺禪寺,每一次到訪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並留下不同的美好回憶。
- 宗大師、師父及真如老師都是每日誦,也祈請大家不要間斷誦《般若經》。
在四川的實習過程中,看到師父心靈環保理念的萌芽與在地落實;看到當地菩薩在困境中所展現的生命韌性,我所遇見的人、事、景物,都有著濃濃的「法鼓味」,讓我覺得像是回到另一個家。 在秀水一小,我看到心靈環保的種子,在師生的心裡發芽了,對師父重視教育的理念,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新竹精舍 七月一日起,法鼓山社大將以「三門淡墨」為主題,於臺大醫院金山分院展出三個速寫班師生的精彩作品,包括速寫法鼓山園區三門、法華鐘樓、天南寺牌樓、農禪寺入慈悲門等。
新竹精舍: 學習《廣論》是一個發現之旅──為臺灣心靈提升營前行開示
今年是慈濟五十五週年,精舍於三月十九日啟動朝山,截至四月二十七日,共有十七梯次,六千多人參與。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人人戴著口罩,除了抬頭懺悔、低頭感恩,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念─虔誠祈願新冠肺炎疫情早日消弭,天下無災無難,讓世界恢復往常的日子。 精舍大殿前的七里香、龍柏樹籬笆已經五十年了,仍堅固屹立,當年是用一塊塊的石頭,以特殊工法砌成,除了上人與常住師父,還有師媽(上人的俗家母親王沈月桂)也一同打造、付出。 新竹精舍2025 當時剛好有個因緣,心聖法師等四位尼師願意把新竹鳳山寺供養給老和尚,尼師們則搬到屏東南海寺尼僧團繼續修行。
- 在山上的這段期間,我看見山上的所有陳設都是一塵不染。
- 故最能體現麗水畫派風格特質的,莫過於將新與舊、工筆與寫意、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融為一體,一種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美的組合,進而達到天衣無縫的境界。
- 中午的午餐素齋也很好喫,下午我們聽了一支香的講座,裏面有豐富的智慧,也體驗了禪定,晚上的拜鍾感覺也讓身心清淨許多。
- 五月一日上午,關懷院監院常綽法師帶領桃園、中壢等地區一百二十六位信眾前往御奠園,與殉職消防員的家屬和同僚一起誦念《阿彌陀經》,以安定攝受的法會共修,撫慰眾人的心,祝福救火英雄蒙佛接引,往生淨土。
- 學習〈止觀〉,最重要的就是前行的基礎;而這個基礎,最主要的就是要修習暇滿、無常,然後皈依、業果。
- 第一天先到武術館參訪,第一次到這裏,每樣東西都吸引着我,同時師父也教導我們武術基本動作。
有句話說:「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不管是與佛教的古文物、師父、導覽員或者是社員,我們能夠相遇相識都是一種緣分。 新竹精舍 這次的禪風體驗營行程十分豐富,從武術館到中臺一支香,在每個活動都有所體悟,也發現中臺在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完善。 這次也是第一次到金頂體驗聲音的震撼,彷彿聽到十方世界的聲響,體會到中臺的用心良苦和慈悲來度脫一切眾生,讓這次的禪風體驗營更加有一層心境上的提升,阿彌陀佛。 此次活動有動有靜,希望透過動靜間的轉換,能讓大家在這之中找到那不二的覺性。 一項活動必須要有大眾的成就,這次活動很感謝中臺禪寺師父以及師兄們的協助,讓這次的活動能夠圓滿成功,讓菩提心燈向外傳,燈燈相傳,光光相照。 一百零七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六日,普親精舍與普宏精舍舉辦四校聯合「新竹區大專院校聯合禪風體驗營」,共六十四人參加。
新竹精舍: 真如老師開示精彩輯錄
我覺得很神奇,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讓我想起,原來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讓人得到快樂平靜的,原來我的忙碌是有意義的。 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回山了,當我再次看到中臺主體,再度踏入的時候,一股莫名地歡喜與感動充斥著整個胸口。 最記得的是一支香的時候,自從普臺畢業以來,我已經很久沒有認認真真地靜坐過了,所以一開始時非常焦躁,必須一直努力地剋制自己不要晃動,盡力忽視掉痠麻的雙腿。 但到後來,我卻獲得了大學以來,最大的快樂與寧靜,甚至當引磬聲響起,我都捨不得睜開雙眼。
新竹精舍: 真如老師給武漢同學的一封信!(暨福智共業計畫)
1993 新竹精舍2025 年 9 月,老和尚率福智比丘僧團駐錫新竹鳳山寺,此時也是老和尚向外拓展教法的階段。 十七年前,中臺山以萬鈞之勢興於埔里;十七年後,我有幸能以謙卑之姿臨於中臺。 禪風體驗營雖以體驗名之,但帶給我的感受卻遠遠超出體驗。 兩日的營隊,不僅僅讓我對佛法有更嶄新的體悟,也使我在面對自身時能更澄澈透明。
新竹精舍: 活動查詢
於新竹法源講寺禮覺心法師出家,覺心法師為斌宗法師徒弟,也是與楊英風大師相識三十多年的摯友,承襲著恩師及父親雙方的善緣促成之下,寬謙法師踏上了弘揚佛教藝術之路。 陳正治遵從胡氏囑付,當技法熟練後則必須深入學術研究,自2008年起相繼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碩士論文即是以「傳承與轉化」為題,載明以傳統為底蘊,轉化為方向,開啟蛻變之路。 除彩墨外,陳正治更在創作中融入巖彩、矽砂、水乾甚至壓克力等媒材,或拓印或潑灑、渲染等方式構築抽象底圖,再於其上加入細部描繪。 飛瀑景色的摹寫是陳正治令人折服的題材之一,奔流直下的湍流和氤氳水霧,在他精湛的水墨皴法與創新的噴墨技巧之下,翻湧而出的水珠彷彿穿透紙張朝觀者飛濺而出。 同時善用科技輔佐,借攝影鏡頭捕捉動態瞬間,來豐富創作時的思維想像。 從廣闊山河到其中萬物,他以筆為犁,墨便是秧苗種子,在白紙上耕耘出臺灣藝術承先啟後的悠長歲月。
新竹精舍: 21 樂齡活力在風城 新竹精舍學禪尚「青」
中臺世界博物館裏面每尊佛像都很莊嚴,保存得很久也很完整。 新竹精舍2025 聽着導覽解說員敘說每尊佛像的歷史由來,讓我更能瞭解佛像的歷史故事。 我很尊敬這裏的每一尊佛像,希望自己也能像佛像一樣莊嚴。 這兩天的社遊,我學習了很多,也認識中臺的一景一物,希望下次到中臺又能體驗不一樣的事物。 這次的禪風體驗營行程十分豐富,從武術館到中臺一支香,在每個活動都有所體悟,也發現中臺在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完善。
新竹精舍: 活動預告
當傳統不能滿足他的創作慾望時,他毅然放棄優遊於臺灣藝林的歲月,出國考察美國的近現代藝術,七0年代正是美國現代藝術瘋狂的年代,他竟日竟夜地留連於紐約藝廊,如飢似渴地吸納眾長。 新竹精舍 或沉思冥想,終日不發一語;或高談闊論,暢述所見所思。 除了一些嘗試性的作品,幾乎停止作畫,這個時期,正是麗水畫派由舊轉新,由傳統進入現代,由東西方的碰撞到融合的時期。 故最能體現麗水畫派風格特質的,莫過於將新與舊、工筆與寫意、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融為一體,一種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美的組合,進而達到天衣無縫的境界。 麗水畫派在臺灣耕耘,已超過半個世紀,知道該畫派的人也許不多,但提起該畫派創始人胡念祖大師,臺灣的藝術界可說是家喻戶曉,桃李滿天下,他畢生從事繪畫藝術創作及教學,歷盡艱辛,畫風一變再變,但萬變不離其宗的追求中國水墨畫的新境界。 新竹精舍2025 有形的朝山步道是蜿蜒,但無形的是人人精進的心,精進的心宅裏都住著「菩提心」,念念懺悔、念念感恩,步步精進、步步踏實,邁向慧命的菩提大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