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動的文藝復興 沉浸式光影藝術展】受到疫情影響延冗半年之後終於在1月22日開展了! 內容以數位藝術科技展示文藝復興時期24位大師200多幅鉅作,極盡聲光之美,將是全家最佳假日出遊的選擇。 集結文藝復興時期300年最代表性的畫作,包括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優美三女神」,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最後審判」,波提且利的「雅典娜和半人馬」、「維納斯的誕生」、「春」,卡拉瓦喬的「梅杜莎」、「年輕的酒神」,提香的「女人與鏡子」與杜勒的「祈禱的雙手」等。 長達50公尺的長廊兩側,依據「肖像」、「宗教」與「神話」三大主題,以燈箱展示近百幅文藝復興不同時期、國家地區的畫作,輕鬆有趣的拆解畫作背後的歷史文化、視覺語言及哲學思想,讓觀眾漫步在歷史名畫與現代科技相互輝映的場景中,感受不一樣的藝術恆久之美。 走進展場,彷彿回到600年前文藝復興時光走廊,選取文藝復興從早期至晚期代表畫作,以「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為首的畫家畫作,加上影片、圖表、原寸複製畫及場景重現的展示手法,展出20位大師的藝術風采與傳世經典。
家族四代傳承,憑藉嫻熟的技巧和深厚的知識,屢獲國際葡萄酒競賽大獎,證明口碑佳釀,越沉越香。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10日更新,請至隱私權頁面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點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除了皇后住宅外,同樣為瓊斯設計的倫敦懷特霍爾宮﹝Palace of Whitehall﹞的宴會之屋﹝Banqueting House﹞及柯芬園﹝Covent Garden﹞聖保羅教堂也都其有文藝復興古典精神。
文藝復興名畫: 一次欣賞30家博物館! 文藝復興名畫動起來 百花大教堂穹頂濕壁畫登臺
展覽最大焦點是將百花大教堂穹頂濕壁畫從義大利佛羅倫斯「搬」到臺灣來,這是全球第一個與世界著名教堂合作的創舉,觀眾可以透過數位多媒體的方式10公尺近距離欣賞百花大教堂紅磚大圓拱頂的壯麗宏偉,以及濕壁畫「末日審判」構圖繁複精細,採用透視法讓穹頂無限伸延的視覺震撼。 今年夏天不必出國,就可以一次看到30家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的文藝復興時期20位大師200幅名畫,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 全球首展「會動的文藝復興」藝術大展,一次看到36家世界級博物館及美術館的文藝復興時期24位藝術大師200幅名畫,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 不必出國,就可以一次看到30家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的文藝復興時期20位大師200幅名畫,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 主辦單位與義大利SM集團合作,登上50公尺高的穹頂拍攝壁畫實景,全球獨家取得高解析度底片授權,再以數位動畫科技重新演繹畫作,並結合最新的充氣巨蛋和穹頂投影技術,將教堂穹頂結構和濕壁畫原汁原味「搬」到臺灣,讓觀眾不必遠渡重洋即可目睹栩栩如生的天堂和地獄的場景,遨遊於世間善惡及經典藝術的無垠空間。
- 【會動的文藝復興 沉浸式光影藝術展】受到疫情影響延冗半年之後終於在1月22日開展了!
- 由三立集團投資,翡冷翠文創策畫的「會動的文藝復興」將於6月25日至9月21日,在臺北花博流行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同時展出,將以科技結合藝術的沉浸式展覽,引領大家神遊重返文藝復興時期。
- 也正因為他在這一領域的專注與成就,後世的許多藝術大師都推崇拉斐爾為繪畫史上的集大成者。
- 他晚年的風格越來越自由,無論在構圖、光線處理、人物的動態表現等, 都為當時的繪畫預示巴洛克﹝Baroque﹞風格的即將來臨。
- 家族四代傳承,憑藉嫻熟的技巧和深厚的知識,屢獲國際葡萄酒競賽大獎,證明口碑佳釀,越沉越香。
1506年,達文西回米蘭,在1513年至1516年間,達文西住在羅馬,當時著名的畫家像拉斐爾及米開朗基羅在羅馬很活躍,不過達文西並沒與這些藝術家經常接觸。 達文西的主要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作品。 達文西的作品運用自己獨創的薄霧法,表達空間結構,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不關注顏色和形狀,而強調明暗關係。 此外,貝里尼更在 文藝復興名畫 1470 年間的作品向世人展現了他更寬廣的繪畫視野和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他的個人風格則成為文藝復興後期中威尼斯繪畫的基本特性。 在 1475 年,貝里尼從法蘭德斯的油畫中,領悟了使用「油性媒界」﹝Oil Medium﹞的畫法。 此後他就它拿來代替蛋彩畫法,這個改變使他在用色上能夠呈現更深濃的顏色,而且他發現在描繪顏色、光、空氣、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上,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文藝復興名畫: 臺北旅遊|公共浴場變身博物館 走入北投泉鄉感受昔日溫泉文化
翡冷翠文創原訂暑假期間要舉辦《會動的文藝復興》展覽,蒐羅了眾多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裡文藝復興時期的20位大師200幅名畫,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藉由科技方式呈現,打造以「文藝復興」為焦點的沉浸式體驗。 主辦單位也將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壁畫「末日審判」從義大利佛羅倫斯「搬」到臺灣;翡冷翠文創表示,這是全球第一個與世界著名教堂合作的創舉,也是臺灣特展第一次運用穹頂投影技術,讓觀眾在9公尺高的充氣巨蛋內,近距離欣賞百花大教堂紅磚大圓拱頂的壯麗宏偉,以及壁畫「末日審判」構圖繁瑣精細,感受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 其中,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壁畫〈末日審判〉將從義大利佛羅倫斯「搬」到臺灣來,主辦單位表示,這是全球第一個與世界著名教堂合作的創舉,觀眾可以透過數位多媒體的方式近距離欣賞百花大教堂紅磚大圓拱頂的壯麗宏偉,以及濕壁畫「末日審判」構圖的繁瑣精細,感受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 另一焦點是將百花大教堂穹頂濕壁畫從義大利佛羅倫斯「搬」到臺灣,策展單位表示,這是全球第一個與世界著名教堂合作的創舉,觀眾可以透過數位多媒體的方式,近距離欣賞百花大教堂紅磚大圓拱頂的壯麗宏偉,以及濕壁畫《末日審判》構圖繁複精細,採用透視法讓穹頂無限伸延的視覺震撼。 「會動的文藝復興」展覽門票原價490元,早鳥票特價300元,即日起至4月30日販售。
- 迎接即將到來元旦假期、農曆過年,因應不同聚會與對象所需要的穿搭造型,你都準備好了嗎?
- 〔記者凌美雪/臺北報導〕萬人敲碗的沉浸式藝術展「會動的文藝復興」,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延期,經數月縝密協調和審慎安排,全新巡展檔期敲定,將自2022年從臺北出發,1月22日至5月2日在臺北花博流行館、6月3日至9月11日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
- 如今歷史彷彿重演,COVID-19新冠肺炎又讓人類面臨死亡的恐懼,也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文藝復興再度引起世人關注,因此與臺灣、義大利、美國數位藝術、音樂及聲效專家組成跨國團隊,以科技結合藝術的方式策劃展覽。
- 內容以數位藝術科技展示文藝復興時期24位大師200多幅鉅作,極盡聲光之美,在春節、寒假不能出國之際,將是全家最佳出遊選擇。
- 文藝復興美術最初發源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隨後逐漸向歐洲各地傳播,在意大利和德國、尼德蘭尤甚,在這些地區都產生自己傑出的藝術家。
- 畫家:老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l525 ~1569﹞ 老布勒哲爾以生動筆觸描繪農民生活,也是法蘭德斯繪畫的偉大繼承者。
- 全球首展「會動的文藝復興」藝術大展,一次看到36家世界級博物館及美術館的文藝復興時期24位藝術大師200幅名畫,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
請勿於拍賣網站或是其他非KKTIX正式授權售票之通路、網站購票,除可能衍生詐騙案件或交易糾紛外,以免影響自身權益,若發生演出現場無法入場或是其他問題,主辦單位及KKTIX概不負責。 展覽營業時間及規定若有所異動,請依現場或官方粉絲團公告為準,上述事項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活動之解釋權利。 主辦單位也呼籲觀眾配合落實實名制、入場前測量體溫、消毒雙手、觀展時全程配戴口罩,盡量利用平日觀展,分散人流,觀展品質相對更佳。 臺南市文化局賣限定商品賣出心得,年底再推出壓軸的「熱蘭遮堡薯條&脆薯」,這次包裝上特別印上17世紀著名的荷蘭畫家維梅爾繪製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及《倒牛奶的女僕》,以呼應熱蘭遮堡(安平古堡)建城即將滿400年。 為顧及參與民眾健康及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入場敬請配戴口罩,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測量額溫、酒精消毒雙手,如有咳嗽、發燒(≧5 °C)等症狀,主辦單位有權要求離場,恕不退還或補償門票費用。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名畫動起來 ! 全球首展今夏必看,早鳥票限時搶購開跑~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今日安平古堡所在地興建熱蘭遮堡,成為當時臺灣的行政、軍事與貿易中心,也是17世紀大航海時代在東亞的重要貿易據點,開啟了臺灣邁向世界貿易與經濟體系的舞臺。 文化局表示,「熱蘭遮堡薯條&脆薯」以臺南400年為主題開發,再度攜手「聯華食品」跨界合作,別出心裁的包裝,帶領民眾領略17世紀時大員市鎮及熱蘭遮堡的繁華風貌。 黃偉哲表示,熱蘭遮城在2024年建城滿400年,文化局推出這項商品,讓大家一邊喫著薯條、脆薯,有更多的機會認識熱蘭遮堡與臺南的歷史,相當有意義。 說明:透過以上3種任一方式預約完成後,於參觀日當天到美術館3號窗口出示預約號碼和姓名,接著領票繳費後,到1號入口安檢,即可進入。
文藝復興名畫: 義大利聯合政府瀕瓦解 內外因素一次看
古戎對美的理解和對美的追求,在當時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且對以後幾個世紀法國雕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最能代表古戎最高藝術成就的是它的浮雕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為了《無辜者之泉》﹝Fountain of the Innocents﹞所作的《仙女》﹝Nymphs﹞浮雕。 西方美術的傳統,從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角度來看,大都集中在謳歌希臘諸神和基督教的聖賢,甚少以平民百姓做為繪畫的主題。 雖然老布勒哲爾有部分的畫作和波希相近,以「失樂園」或「天使墮落」為主題,畫出人性異變的超現實夢魘,但是他主要還是以「人」作為主題,並且刻意避開貴族豪商的形象,而選擇在土地中生活最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為主題。
文藝復興名畫: 展覽推薦
他把吉奧喬尼因早逝而未竟的理想發揮完成,使威尼斯畫派得以和佛羅倫斯相抗衡。 現場更呈現teamLab因疫情所推出的期間限定作品「Flower 文藝復興名畫 Bombing」,當民眾因為疫情不得不待在家的時候,可使用這項裝置,讓自己所畫的花朵透過網路,與世界各地人所畫的花朵匯聚並描繪出全新圖案。 「teamLab未來遊樂園& 與花共生的動物們」將於6月11日起至10月11日,在臺北士林科教館舉行,以挑高空間打造9大互動空間,透過科技、藝術、互動等元素交織,建構出佔地近700坪的超大型沉浸式夢幻世界。 受到疫情影響而延冗半年之久的「會動的文藝復興 沉浸式光影藝術展」21日提前在媒體前曝光,就連副總統賴清德都出席感受這一場藝術視覺盛宴。 注意事項:本站所介紹之軟體、設定或網站服務,經實際安裝測試並通過防毒軟體掃毒。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情侶潮T|蒙娜麗莎
不僅口味都是當天限定的,就連數量也是賣完就沒了,許多客人們都是喫過一次直接一試成主顧呢! 今天編輯要來跟大家推薦TOP 7必喫的口味,大家快來看看…閱讀更多…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名畫動起來!2022年元月臺北首展,百花聖殿穹頂壁畫搬到臺灣!科技解密世界文化遺產,不必出國飽覽300年藝術精華,寒假最佳出遊選擇
由於米開朗基羅的名聲和影響力巨大,也使得Cangiante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以致後期此法一直被沿用下來,並形成了一種藝術風格,在色彩上給予一定程度的誇張表達。 後來的畫家,如風格主義(maniérisme,或譯「矯飾主義」)和楓丹白露畫派的作品中也時常看到此技法留下的痕跡。 雙層的傘面,透過精細的工藝設計,完美呈現百花大教堂濕壁畫,讓您深入義大利文藝氛圍之中。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壁畫是文藝復興的標誌,表現當時人們勇於開創的偉大精神,成為舉世驚嘆的世界文化遺產。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IETCPO)代表紀大為表示,文藝復興發源於義大利,為人類文明帶來曙光,影響遍及藝術、建築、文學、經濟、宗教等領域,此次展覽充份展現美可以激發想像、引領思想,特別在疫情流行當下,能夠欣賞到文藝復興藝術精華,彌足珍貴。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藝術
以義大利為中心的16世紀早期文藝復興盛期是初期時藝術革命的頂點,用天賦才華在歷史上形成巨大的轉變,有三位顯著的藝術家達文西LeonardodaVinci,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Buonarroti,和拉斐爾Raphael。 文化局表示,兩幅名畫都是由國外博物館開放其著作權,歡迎全球各界運用,文化局將其修改之後,作為產品包裝圖樣,這個也是目前全球藝術界的共識,將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圖像著作權開放,以「公共財」的概念,歡迎各界運用,讓藝術品能夠更廣為人知,目前國內像是歷史博物館、故宮的,也都開放大量的著作權。 提香集威尼斯畫派之大成,成為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他的代表作品《烏爾比諾的維納斯》﹝Venus of Urbino﹞,奠定了「臥姿維納斯」的不朽形態,直到近代都還是藝術家們描寫女子嫵媚姿態的理想形式。
因此,使他後來的畫作能夠將固體和空間之間的區別加以模糊,空氣成為兩者之間的中介;表現輪廓的線條也就在他的畫中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光和陰影的交替。 Francis in Ecstacy﹞表現出這個過程中的早期變化。 而這個過程的成熟表現,則是由 1487 年的《小樹與聖母像》﹝Madonna degli Alberetti﹞這幅畫中可以看出。 主辦單位翡冷翠文創表示,展覽原訂去年夏天在臺北和高雄雙城聯展,但受疫情影響延後至今,謝謝觀眾諒解和配合,首展臺北站在臺北花博公園流行館,展期從1月22日到5月2日,第二站6月3日到9月11日移展到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名畫動起來 |2022年元月臺北首展回來啦!
哥特式建築在意大利的影響不大,有着古羅馬和古希臘藝術底蘊的意大利和歐洲其他地方有着差異,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後,意大利的建築師開始在吸收古代建築的特色,諸如柱式、浮雕等。 同時,他們也不斷創造新的形式,如增加窗戶數目等方法,並應用到新的建築設計上。 文藝復興名畫2025 聖母百花聖殿的是文藝復興建築在佛羅倫薩的代表作,多名藝術家參與了該教堂的建造,喬託、布魯內萊斯基,特別是由布魯內萊斯基設計的聖母百花聖殿大圓頂,16世紀,文藝復興建築的輝煌在羅馬展開,由於教廷的支持下,藝術家們開始使用文藝復興的風格裝點羅馬城。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名畫在家免費看 ! 限定週邊精品吸睛好入手
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換色法)、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Sfumato(暈塗法)和Unione(統合法)這四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技法被後世廣為流傳,許多藝術巨匠都曾經出神入化地運用它們創造出輝煌而美麗的藝術珍品。 文藝復興名畫 比如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三傑在世時,米開朗基羅的繪畫作品中常常採用Cangiante;達芬奇喜歡使用Sfumato;而拉斐爾則能完美地運用Unione。 接下來就是眾所期待的沉浸式展區了,結合臺灣、義大利、美國跨國團隊攜手策辦,打造540°環景展間,將名畫的高解析影像製成動畫投影在四周的5公尺高巨幕及地上,配合現場磅礡的音樂,營造出氣至壯闊的獨特體驗,並能看見被放大後的畫作那細膩的筆觸及歲月的痕跡,結合動畫的有趣設計,讓畫面更加生動有趣。
文藝復興名畫: 第四展區:磅礡輝煌的百花大教堂穹頂「末日審判」
翡冷翠文創即日起推出「文藝復興」系列線上畫展,讓藝文愛好者稍解遺憾。 吸睛特色:在長達50公尺的光之藝廊長廊兩側,依據「肖像」、「宗教」、「神話」三大主題,以燈箱展示近百幅文藝復興不同時期、國家、地區的畫作,漫步在歷史名畫與現代科技輝映的場域中,領略各異其趣的永恆藝術。 其作品取材於宗教故事,描繪有一對雙翼的天使來朝拜年輕的聖母瑪利亞,預告她懷孕了,而救苦救難的基督即將要出生。 文藝復興時期,位於義大利半島東北部的威尼斯,商業繁榮,生活富裕,這種生活趨向反映在當時藝術表現上則有明朗華麗、色彩豐富等特色,在作品中大多充滿了樂觀主義的色彩;另外,威尼斯人比較重視宗教情感,因此繪畫表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與神祕思想。
法蘭斯瓦一世之後,經過歷代法國國王的營造結果,於十七世紀後半完成了東正面,成為法國古典主義的建築代表。 有幾幅雪景圖《雪中獵人》﹝The 文藝復興名畫2025 Hunters in the Snow﹞,描繪雪地上的獵戶。 在白皚皚的雪地行走,一片枯林,大地荒寒,人與獵犬,似乎都在凝結的空氣中寂無聲息。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文藝復興名畫2025 15世紀下半葉出生的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相繼進入了他們的創作期,除了這三個著名的人物外,還有諸多畫家在這個時代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16世紀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宗教改革運動對繪畫的衝擊,由於宗教改革提倡反對偶像崇拜,在歐洲北部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繪畫一度趨於消沉。
文藝復興名畫: 文藝復興潮流T
當時,在威尼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畫家包括了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吉奧喬尼﹝Giorgione﹞和提香﹝Titian﹞等人。 主辦單位也呼籲觀眾配合落實實名制、入場前測量體溫、消毒雙手、觀展時全程配戴口罩,儘量利用平日觀展,分散人流,觀展品質相對更佳。 TeamLab除了掀起全球媒體爭相報導與民眾高度評價,CNN更盛讚「具有魔性,來自外星球的作品」,知名Designboom還推薦其為「全球十大必看藝術展」,目前已開始售票。 此次首度在臺展出的重點作品之一「與花共生的動物們Ⅱ」,可以靜靜看著身上長滿了絢爛花朵的動物們,悠遊自在的行走,花朵會在動物身上出生、綻放然後凋零。 而「塗鴉自然:迷失、沉浸與重生」是由觀眾與裡面的生物共同創造出生態圈,裡面各式生物都會與你畫的動物產生關聯,生長、死亡、繁衍、循環,每一刻都是不同面貌。 根據《衛報》報導,環保團體「最後一代」(Ultima Generazione)抗議人士22日出現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有一男一女各自把右手黏在波提且利的名畫《春》的保護玻璃上,旁邊另一名女性協助他們拿出抗議布條,上頭寫著「最後一代,不要天然氣,不要碳」,後來遭到館方人員阻止。
主辦單位與義大利SM集團合作,爬上50公尺高的穹頂拍攝濕壁畫實景,全球獨家取得高解析度底片授權,再以數位動畫科技重新演繹畫作,並結合最新的充氣巨蛋和穹頂投影技術,將教堂穹頂結構和濕壁畫原汁原味「搬」到臺灣,讓觀眾不必遠渡重洋即可目睹栩栩如生的天堂和地獄的場景,遨遊於世間善惡及經典藝術的無垠空間。 三立集團攜手文創公司,集結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經典作品,透過科技結合藝術,打造世界級沈浸式展覽,跨國團隊也真實還原百花大教堂「穹頂濕壁畫」帶來視覺震撼,要讓民眾不用搭飛機出國就能大飽眼福。 團隊精選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及波提且利、卡拉瓦喬等五位藝術巨擘的百餘張畫作,投影在高5米的環場巨幕以及地面,搭配音樂與聲光效果創造前所未有的540°環場沉浸體驗。 在光影交織之下感受數位藝術的詩意情懷,跟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與沒落而感動。
文藝復興名畫: 佛羅倫斯好玩行程&機場接送
此外並提供相當方便的目錄分類與搜尋功能,讓我們可以依照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家瀏覽各自的偉大作品。 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是翁布利亞畫派(École ombrienne)的代表畫家,以能出色地運用透明罩染技法而聞名,而拉斐爾早在20歲以前就完全掌握了這門技法。 當他學會了達芬奇的Sfumato後,就把這兩種技術綜合了起來,在減少疊色罩染次數的同時略微增加了每層透明色的厚度,這也是為了配合他那遠厚於達芬奇的中間色層的厚度——為了體現神聖正義的力量,拉斐爾習慣於使用較厚的底層色彩和明確的筆觸作畫。 雖然今日我們可以大量從媒體印刷看到拉斐爾畫作的複製品;但只有原作能體現出畫家的創作過程。 如果從拉斐爾原作的側面對著光看去時,透過起伏不平的深厚筆法可以清晰地體會到畫家作畫時的力度與信心。
走進展場,彷彿回到600年前文藝復興時光走廊,策展單位選取文藝復興從早期至晚期代表畫作,梳理不同時期畫作的特點,並折射對應東西方背景歷史,加上影片、圖表、原寸複製畫及場景重現的展示手法,讓觀眾回到文藝復興時期,領略「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及喬託、提香等20位大師的藝術風采與傳世經典。 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奪走7500萬條性命,卻催生了人類偉大的變革──文藝復興。 如今歷史彷彿重演,COVID-19新冠肺炎又讓人類面臨死亡的恐懼,也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文藝復興再度引起世人關注,因此策展單位與臺灣、義大利、美國數位藝術、音樂及聲效專家組成跨國團隊,以科技結合藝術的方式策劃「會動的文藝復興」沉浸式展覽,引領大家重返文藝復興,揮別陰霾苦悶,追尋善真美。 翡冷翠文創表示,6百多年前黑死病奪走7500萬條性命,催生了人類偉大的變革—文藝復興,如今歷史彷彿重演,COVID-19新冠肺炎改變人類生活,讓出國旅遊受到限制,這個展覽用科技手法讓觀眾跨越時空,回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在臺灣就可以鉅細靡遺欣賞名畫,將是獻給國人最佳的「偽出國」行程。 翡冷翠文創表示,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奪走無數性命,卻催生了人類偉大的變革──文藝復興;如今新冠肺炎又讓人類面臨死亡的恐懼,也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因此,策展單位與臺灣、義大利、美國數位藝術、音樂及聲效專家組成跨國團隊,策畫出「會動的文藝復興」沉浸式展覽,要讓民眾揮別陰霾苦悶,追尋善真美。
文藝復興名畫: 藝術精品
文藝復興美術在南歐和北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作爲文藝復興美術中心的意大利,成爲後來幾個世紀裏,歐洲藝術家們的朝聖地。 這個時期,藝術人才輩出,特別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被譽爲文藝復興三傑。 人們總能看到拉斐爾畫面上那些紅黃藍綠等純正而透明的色彩,卻又被從淺色底層那裡「來自內部的光」和諧地統一著。 人物的皮膚,即使是陰影部分也有足夠的明度和微妙漸變的色彩,在古典靜謐平衡的構圖中盡顯優美。 從拉斐爾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大師技法的影子,這些技法風格甚至都是互相對立的,然而集大成的拉斐爾卻能完美地把它們統一在同一幅畫中。 以散發光芒的色彩展現神,柔和的過渡表現純善,有力的筆觸表達正義,統一的色調體現理性,這就是拉斐爾的Unione——統合法。
展覽資訊
杜勒主動說他先工作,但他的朋友認為年輕的杜勒比較有才華,堅持他先讀書和繪畫。 往南發展到義大利佛羅倫斯,演變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往北則發展到現今的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地區成為北方哥德式風格,進而演變成為北方文藝復興運動。 所謂「北方」是泛指當義大利為歐洲文化中心時,以北的地區,包括日爾曼地區、尼德蘭地區﹝當時尚未建國的比利時、荷蘭,和一部分的法國﹞。
原本已經購票的觀眾,一樣可以選擇臺北或高雄看展,即日起也開始在各大通路開 史販售2022年展覽票券。 臺北站1月22日~5月2日在臺北花博流行館,高雄站6月3日~9月11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烏菲茲美術館興建於1560年,最早是由梅迪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委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和建築師打造市政司法機構辦公室(Uffizi在義大利語是「辦公室」的意思),最後整個龐大的宮殿式建築到了1581年才完工。 提香的作品具有劃時代的突破,有的提供新的發展方向,有的以新方法來解決基本的問題,有的又呈現出新的技巧、或新的視野,使後人能得到無數的啟發。 文藝復興名畫 《聖母昇天圖》﹝Assumption of the Virgin﹞就是這麼一幅揭開繪畫新天地的作品。 畫家:提香﹝Titian, 1484 ~ 1576﹞ 提香不僅是文藝復興的代表畫家,也是西方藝術史中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
文藝復興名畫: 畫家總覽
因此拉斐爾很早就掌握了各大流派的繪畫技藝,在本已異乎尋常的天賦下又經過不斷地苦心鑽研及反覆實踐,終能達到融匯貫通於一身。 有研究指出,達芬奇的顏料是用自己發明的機器研磨出來的,所以比同時代畫家用手工研磨出來的顏料要更加細膩。 達芬奇對於高品質繪畫的追求使他作畫時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小心仔細地反復刻畫和渲染,這讓他的很多作品完全看不見下筆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