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白晝之夜2025詳細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將起源於美國紐約 Harlem 士林白晝之夜 的搖擺舞帶到白晝之夜,在街頭上帶領大家一起歡樂搖擺,讓今晚的白晝,成為 1920 年代復古大舞廳。 今年預計號召千人,以復古的dress code上街共舞、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士林分局呼籲想要來士林參加白晝之夜的市民朋友,請多多利用捷運前往,可於士林站及劍潭站抵達活動地點,捷運淡水線當日延長營運至2日凌晨2時。 因基河路、文林路、中山北路等路段假日車流量較大,且周遭停車場空間有限,省下尋找停車位時間。 同時籲請用路人隨時收聽警察廣播電臺路況插播,若有重要行程或活動,請提前避開活動路段或改道,並遵守各路口執勤員警及義交人員指揮及疏導。

再加上,白晝之夜的安排很多,多數參觀者很難一次看完所有東西,所以我們把線上體驗帶進來,網站在10/1當天重新改版,裡面就有直播節目啦、所有作品的介紹啦,我們還訂製了一個RGB的任務。 我想描述這種感覺:如果士林到處都有表演廳、如果到處都有表演者,或是說如果我們也變成了表演者,那我們要怎麼體會它? 對我來說,「戲院的感覺」是進到戲院的時候,我們的感官會被聲光影像給包圍,去感受故事劇情、跟著它走。 國民政府來臺後,士林被視為風水寶地,作為政治基地之一;一直到後來大學進駐成為文教區,與近年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士林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很長的故事,一個「匯聚感」很強的地方,有很多的故事值得大家去探索。 但大家對於現在的士林其實是陌生的,我就在想,白晝之夜是不是能用一個晚上,以行走的方式去召喚這個場域的重新被看見。 受到疫情影響,士林夜市附近的觀光人潮大幅減少,但昨晚所舉辦的白晝之夜,卻再次看見人潮復甦,大街小巷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各種藝術充斥其中。

士林白晝之夜: 臺北隱世小山城的光影藝術盛事!2022 年寶藏巖光節「未來在此發生」以藝術裝置轉化當代社會

⑤「Swing Dance」今年預計號召千人dress code上街打破金氏世界紀錄,零舞蹈基礎也能輕鬆上手的社交舞,跟著上百位穿著復古的可愛人們,一起優雅又帥氣的大跳搖擺舞,讓街頭成為 1920 年代復古大舞廳。 ①臺灣專業雜技表演團體「臺灣特技團」,將在約直徑四米高的球體中展現一連串超高特技技巧,結合LED亮點穿戴裝置,無論站在任何角度欣賞均有不同感受。 ③「登曼波」帶來攝影創作,以Drag Queen的戲劇舞臺演出,讓寫實的生活場景出現一種魔幻寫實的超現實80年代電影Cyber Punk邪典霓虹風格。 ④《Still in Taipei》在北藝中心開館期間,多名合作表演者將隨機出沒場館一樓、二樓公共空間,與經過的民眾形成多處偶然表演的狀態,在舞蹈裡聊天,也在交談中舞蹈。 利用劇院建築概念引發未來夢想的象徵,以RGB色彩染亮建築,走進內外迴廊,以士林在地紋理為考據的戲劇、當代舞蹈以及互動光電。 香港藝術家餘美華及法國編舞家薩維耶・勒華為北藝中心開幕量身打造的《Still (life) in Taipei》,將於開館營業時段裡,在場館內部與周延公共空間隨機與觀眾相遇。

由匿名藝術團體所創作的「空白扇頁」,以光作為原始材料,黑暗做為畫布,創作者想展現的是一面空白巨牆,並邀請所有參加者一同上前,寫下曾經的悲傷、驚嚇、喜悅和思緒,並將所有匿名的情緒結合成一片巨型的拼貼牆,豎立士林圓環。 2016 白晝之夜初次舉辦在熱鬧的臺北,便以「好啊,大家都不要睡」為主題號招所有市民一同參與盛宴,隨著知名度愈大,參加人數也從一開始的 20 萬人逐漸增加,呼應巴黎白晝之夜的精神,希望來自各地的朋友都能夠化身為白晝之夜最亮的星,「一個人熬夜,不如大家一起白晝之夜」。 因文林路道路封閉,故陽明戲院、小北街、士林分局站暫停使用,民眾需提前於捷運士林站(中正)、士林國中站、劍潭站(北藝中心)鄰近站點下車。

士林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是什麼?10/1登場 6大QA、4個展區報你知

白晝之夜官網共有4大線上藝術企劃——「白晝夜談」、「夜夢影院」、「藝術即送」、「網紅直播」,線上直播零時差放送現場演出,觀眾還能在聊天室跟其它參與者互動。 7樓的《Action Scene》,由「銘傳大學建築研究所」以光電元素、動力元素、數位程式設計三者交織而成的整合設計,呈現起承轉合與如電影畫面般的律動感,同樓層的臺北數位藝術節以「真相碎片FAKE IT REAL」為主題,帶來最前衛的數位藝術表現。 《參觀迴路沉浸式互動體驗》邀請民眾探訪劇院隱藏空間,從不一樣的角度接觸劇場創作,揭開劇院的神祕面紗。 以光影和常民料理為主打,結合影像、燈光與聲音,設計打造出劇場般的真實場景,邀請觀者進入電影般的實時體驗,參與和攪和在一系列叫賣、書寫和身份虛擬化的事件。 3.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傍晚6時到凌晨12時的科教館轉身成為「大人系」的科學實驗室。

  • 2.法國藝術家「Julien Nonnon」作品《城市旅遊》將在士林街頭進行「街頭光雕投影」,巨型都市動物人光影,以半人半獸型態呈現,並以城市建築為創作基礎,邀請觀眾前來發掘其數位壁畫。
  • 文化局指出,動線規劃部分,白晝之夜採分散式展場設計,並透過現場工作人員、指標系統、宣傳摺頁及網站數位地圖等,帶領民眾在遊走間重新觀看、認識城市各個空間角落。
  • 不過有上班族抽到大獎,卻因不在現場被迫「棄權」,而獎品去向曝光更是引發眾怒。
  • 「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創始於法國巴黎,是全球性的夜間城市藝術節,也訴諸公民城市自主權,擁有「跨夜舉辦」「公民賦權」「免費參與」的3大特色。

專案另外包含「CNN唯一推薦臺北必喫自助式早餐」,房客可於活動結束後回到飯店,享用新鮮現做的元氣早餐,並恣意享受晚上九點前才需退房的自由時光。 2022臺北白晝之夜舉辦時間為10月1日晚上6點至10月2日早上6點,從粉專分享的照片來看,活動直至凌晨5點時仍有不少民眾共襄盛舉,一同觀賞最華麗的表演,「迎向魚肚白」。 這很有意思,這裡本來都是車流,我們用一個晚上讓大家看見這個場域步行、以人為主的可能性。 文林路很小條,所以它有機會變成像是一種很包覆式的百老匯的感覺,在那個sann-kak-thang(三角窗)可以做大型的屏幕、廣告看板可以去讓這個地方出現各式各樣的表演,所以這次白晝之夜我們邀了各式各樣的表演作品出現在這上面,去體驗。 而士林夜市的美食是北市重要文化特質之一,為鼓勵民眾再一次認識夜市美食,特別推出白晝之夜限量消費抵用券,持券可到士林夜市超過260家合作商家消費。 文化局表示,活動一開始就吸引大批人潮在士林街區穿梭遊逛,除了觀賞精彩藝術創作,民眾也享受夜市在地美食,豐富心靈同時填飽肚子,還有店家反映生意太好了,食物供不應求。

士林白晝之夜: 士林夜市展區

其他網友紛紛回覆,「完全同意!這屆到底發生什麼事」、「唉…這次真的超爛,好懷念2017那次,辦得最好的一屆」、「住在附近,覺得相當困擾」、「人太多品質就下降」。 7樓的《Action 士林白晝之夜 Scene》,由「銘傳大學建築研究所」以光電元素、動力元素、數位程式設計三者交織而成的整合設計,呈現起承轉合與如電影畫面般的律動感。 ⑤「深夜放電所」以強烈且帶有電⼦感的視覺美學,試圖帶領觀者脫離現實的感受,以獨特的語彙處理當代⽣活經驗和性別議題,直播主水兒將透過直播、遊戲等方式,尋找偶遇愛情的機會,找到對的人,他們很可能一起放聲合唱對的歌,或者就給一瓶結冰水。 響應這次法國的白晝之夜,法國DJ迪文斯挑選了比較chill的法式曲風French touch作為開場,再慢慢導入EDM曲風帶動大家舞動起來,並加入些科學元素,有機會可以聽到獨家的法文演唱。 2022年以「士林夢天使」之姿,帶著新創立的「水果之王 King of Fruits」品牌,以複合式大型水果攤的移動車體舞臺,從曾經紅極一時的國際觀光景點士林夜市出發,巡禮三館一園,帶您在享用新鮮果物的同時,帶你遙想士林夜市過往的高光時刻。

士林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萬人齊聚 士林化身不夜城(政大校園記者投稿)

以裝置藝術及整夜接連不斷的街頭表演為看點的「2022臺北白晝之夜」,在10/1強勢回歸! 今年選擇在擁有美食小喫聚集的士林夜市登場,與開幕不久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周邊商圈為主場,用三大玩法帶大家走遊士林、享受這場夜間限定的藝術饗宴。 文化局表示,今年白晝之夜為邀請民眾走入士林街頭,規畫四大展區,民眾非常熱情、參與踴躍,不論是開放性空間或是室內場館都出現相當多的人潮,推估應是疫情過後及活動品牌累積的效應。 今年臺北白晝之夜「士林大戲院」共劃分四大展區,各展區以跨域作品及表演活動結合在地文化故事,藝術亮點不間斷。 臺北白晝之夜活動當晚將亮相四件作品及多項表演節目與活動,其中包含透過三原色染亮建築,重新賦予北藝中心銀色大球新意義的《召喚士林》,以及讓民眾探訪劇院隱藏空間,揭開劇院神祕面紗的《參觀迴路沉浸式互動體驗特展》。 北藝大舞蹈所學生、科技乩童舞者陳羣翰表示,因應白晝之夜戶外場地的特性,原先的演出內容,必須在場面調度上作出調整,「會變成用表演去帶動觀眾的視線。」但他也認為,相對於在學院裡面對態度較嚴肅的觀眾,白晝之夜的這場演出比較「ㄎㄧㄤ 」,可以與讓大眾一起同樂。

士林白晝之夜: 士林夜市  巨型兔子光雕投影

源自法國巴黎城市夜間藝術節「白晝之夜」以跨夜舉辦、公眾場域、自由參加為三大特色,以藝術喚醒民眾的城市空間自主權,至今全球有50幾個城市參與。 臺北市自2016年起加入白晝之夜行列,今年邁入第七回,每年約吸引20萬人次參與體驗。 帶領民眾親臨士林四大展區,漫遊在一夜限定的藝術世界中,還可現場與藝術作品交織互動,以感官沉浸在白晝之夜的獨特體驗中。

士林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點亮士林!很有趣、動線糟回饋兩極 北市府回應了

臺北市推出「白晝消費券」,於活動當天前往白晝之夜的現場5個服務站,就可透過臺北通或悠遊付APP於現場掃描,下載一張100元的折價券,可在超過260家士林夜市店家或胖卡嘉年華攤車消費使用。 為響應此一大型的城市行銷活動,臺北晶華酒店攜手2022臺北白晝之夜四大展區之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出「白晝藝文假期」住房專案,專案提供「白晝專車」接駁服務及「30小時住宿禮遇」,房客可以搭乘專車前往展區自由參觀,回到酒店後還有足夠的補眠時光。 士林白晝之夜 專案兩人成行、週六入住每人每晚3,240元起,再贈「北藝中心會員12個月會籍」,加購高鐵車票享75折優惠。

士林白晝之夜: 邊境開放》士林「白晝之夜」聚人氣 西門町空置率也下降 商圈復活露曙光

藝術家「404.NF」透過裝置在場域捕捉其中細微的感知與動態,並重新定義⼈與空間裝置的關係,試圖喚醒觀者們的身體經驗與感知,創造獨特感官世界。 此外,今年展品較為分散不易尋找,歷屆會在路上和藝術裝置及演出不期而遇,或是有明確的地點標示展出位置讓人主動前往,但今年反而想看還不一定找的到,士林夜市的攤位也幾乎大排長龍,不僅沒辦法看展,連想喫個美食也要排上許久,整體規劃讓人有點失望,希望明年能夠改進。 故宮為響應活動也延長開園時間,捷運淡水線也行駛至凌晨2時,然而,今年活動卻引來批評聲浪,以人潮湧擠及動線規劃不良最令人詬病;有網友於PTT提及,走3個小時,從劍潭到士林再到士林官邸,根本沒看到什麼東西,館內爆滿預約的也進不去 ,三個小時都在看人的頭,而且展品也比想像中少。 2.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者組成的「大人管到底」不定時出沒在你身邊,整潔魔人將提醒你,夜市的乾淨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引出消費與環境議題。 1.臺灣專業雜技表演團體「臺灣特技團」,將在約直徑四米高的球體中展現一連串超高特技技巧,結合LED亮點穿戴裝置,無論站在任何角度欣賞均有不同感受。 4.「李育昇與拚場藝術撞擊」以跨領域的藝術創作,透過現代語彙演繹傳統文化,在士林百年廟宇慈諴宮,展現新的在地藝術與庶民文化美學。

士林白晝之夜: 人潮擁擠、動線規畫差…白晝之夜遭批「最爛的一屆」 北市府回應了

對我來說,北藝中心是朝向未來的地方,所以我們給了他一個「未來」的主題。 作為表演場域,它的表演不是殿堂級的,而是「實驗級」的,意思是它歡迎很多的新創者、年輕人或一些實驗性作品在這裡發表,是「Open for all」的精神,連建築本身都有「參觀迴路」可以走過前臺與後臺,這是創舉,我覺得非常棒。 北藝中心的下方,有一個畸零地團隊的「古蹟燒」與國立歷史文物館打造的「廟埕月臺」是展現當地文史的作品;在中庭、迴廊、表演平臺則分別有展現未來概念的作品。 林:我們對每一個場域都提出一個想像,所有的作品都是因為場域的想像、都是因為研究士林而產生出來的—這次的表演團總共有43團、表演86場,視覺作品有20件。 幾乎每年都會參與活動的楊小姐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北藝球劇場由於外觀奇特被嘲諷為「貢丸」,昨日卻將這個批評實體化為「貢丸人」,與民眾一起跳舞、搖擺、自拍,以自嘲展現最高境界的幽默,並體現出藝術的包容性與多元性。

更吸睛的是,日前在日本造成轟動的3D廣告,士林夜市也能見到,「一隻睡得正香的可愛小老虎,還吐出舌頭,結果下一秒突然驚醒,左看看右看看,吼叫了幾聲,一根烤玉米立刻出現在眼前,讓小老虎好興奮」。 「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今年是第6年舉辦,昨(1日)晚在士林區盛大展開,前來共襄盛舉的人源源不絕,各處都是滿滿的人們無論是大人小孩還是青少年,連續12小時嗨炸士林,再見疫情前的人潮,士林商圈被擠爆的現象,也讓網友直呼「人潮多到瞬間以為來到東京澀谷」。 「歪樓烏託邦」、「城市愛撫」、「參觀迴路」、「Nike 放瘋社集合」、「Swing the Night」需報名預約(前兩個已額滿),其他表演節目和視覺作品都是開放自由免費參觀,作品總表可在官網查詢。 七樓展出銘傳大學建築研究所作品《Action Scene》,其為光電元素、動力元素、數位程式設計三者交織而成的整合設計,呈現如電影畫面般的律動感;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屋頂,特別自凌晨12點開放至清晨6點,歡迎不眠的靈魂在此相遇臺北的夜與晝。

士林白晝之夜: 國際咖啡日10家整理包!大美式28元「無限期」:10杯寄爆

④「李育昇與拚場藝術撞擊」在士林百年廟宇慈諴宮,帶來可靜可動的神偶裝置,展現新的在地藝術與庶民文化美學。 走入現場,同時登入白晝之夜LINE官方帳號,其將即時推播任務引導,讓每件作品觸動一則任務,帶參與者一邊探索士林,一邊完成個人與羣體的遊歷任務;同時,每小時準點推播「晝夜站長」訊息,描繪士林的過去與未來。 「本劇場」作品《我不好,你也不會好,大家都不好》,創作取材於漳泉械鬥發生在 18 世紀中到 19 世紀末的臺灣,為祖籍福建的兩大族羣間的衝突。 2022 白晝之夜主視覺將圓形解構重組,將城市符碼、街道意象、時間與虛實元素都融入其中,像是月球表面、相機鏡頭、時鐘等等,在這顆時鐘的圓當中,象徵我們可以在這 12 小時之內探索的多重宇宙。 1樓的廣場大廳將帶來「科學大舞廳」,由法國DJ 狄文斯Divyns 融合臺灣生活經驗,將日常中的各種背景音融入電子舞曲中,這次將加入科學教育館常設展「生物多樣性」的元素。

士林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明登場!士林周邊道路封閉 活動交通資訊一次看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2022年甫開幕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銀灰色球體打造充滿科幻感的造型,突破過往劇場的標準樣貌,成為匯聚藝文能量的新地標,因此今年2022白晝之夜將場景訂於士林周邊,引領觀眾進入空間、穿越建築與未來劇場之間身歷其境。 ① 西班牙藝術團體「Luzinterruptus」帶來《空白扉頁》作品,以「光」為原始材料、黑暗為畫布,邀請民眾在這些筆記本頁面上,寫下在這段長期隔離和疏離的時間中,曾經浮現的感受、恐懼、喜悅和思緒,共同創作出一片紀念性的巨大拼貼,形成士林圓環的記憶光牆。 士林白晝之夜 臺北市兒童新樂園:臺灣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之一,深受大小朋友們喜愛,響應白晝之夜舉辦「兒樂好 chill 白晝 fun不停-演唱會」,自下午 4 時起,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12時。 來自西班牙的匿名藝術團體「Luzinterruptus」帶來《空白扉頁》作品,以「光」為原始材料,以黑暗為畫布,邀請民眾在這些筆記本頁面上,寫下在這段長期隔離和疏離的時間中,曾經浮現的感受、恐懼、喜悅和思緒,共同創作出一片紀念性的巨大拼貼,形成士林圓環的記憶光牆。 自 2016 年臺灣開辦白晝之夜開始,每一年都吸引無數人朝聖城市藝術,而今年則鎖定擁有不少古蹟、藝術 / 科學館的士林區域,並以「士林大戲院」主題,在白晝之夜這兩天,讓你漫遊在士林區的巷弄裡時,每個轉身都能遇見電影般的場景。

我們在晚上把文林街封了、在晚上把士林官邸變成暗黑童話,這都是一個特色型的想像——我們從晚上去想白天,然後用白天來回應我們晚上的需求。 我認為不論放到市府層級去思考都市、思考文化的演進,或是如何策略產業把一個地方再復興,都應該可以具有這種探索,而不是我們獨斷地期待政府給予更多經濟的資源,或是開發更多的東西。 我們要想得更多的應該是,那個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要怎麼把它再轉換出來。

士林白晝之夜: 臺北路口「堆3層」垃圾聖誕樹 她目睹傻眼

除了今年八月剛開幕的北藝中心外,白晝之夜的活動範圍橫跨了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 和士林官邸等四個園區,吸引了40多萬人湧進士林。 從傍晚六點到隔天凌晨六點,各式藝文活動在士林周邊的四大活動園區輪番上演。 其中,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下稱北藝大舞蹈所)和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合作帶來的「超!虛!真!—科技乩童展示現場」,以臺灣傳統民間信仰為主題,結合舞蹈與科技技術,穿梭在圍觀人羣中,帶來吸睛的創作演出。 林:我是第三年舉辦白晝之夜,我相信不同的藝術總監在每年都會想挑戰一些新形式,所以籌辦白晝之夜是非常具有實驗性的。 2020年在南港的時候,我們帶入遊擊式的表演,拉回了一種包圍感、沉浸感——明明是一個城市怎麼像迪士尼樂園? 2021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就把它轉變成線上,去討論現場感跟線上感之間的關係,它怎麼連動?

士林白晝之夜: Vogue去哪玩/2022 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五大亮點搶先看!60 組藝術家、全新沉浸式藝術體驗、四大新舊地標展區帶你遊訪城市軌跡

除了精彩的藝術品,其餘像是「臺灣特技團」展現高超技巧的街頭特技表演、神出鬼沒的「Mess-age」帶來流動式街頭塗鴉賞、預計號召千人dress code的復古大舞廳「Swing Dance」等精彩街頭活動,都邀請你來一起加入,讓臺北這一晚越夜越美、越玩越瘋。 擁有傳統風格庭院的士林官邸公園極具歷史意義,而此次白晝之夜系列活動也是士林官邸首次進行夜間開放。 由邱承宏《漁光》揭開夜晚的帷幕,並將平權議題等等以具象藝術表現出來。 「白晝之夜」(La Nuit Blanche)創始於法國巴黎,是全球性的夜間城市藝術節,也訴諸公民城市自主權,擁有「跨夜舉辦」「公民賦權」「免費參與」的3大特色。 從具有政令宣導的歷史故居演變為如今的大眾觀光庭園,白天明朗典雅的士林官邸公園將在夜晚化身為大人的童話奇幻世界。

「白晝之夜」城市活動在今(10月1日)日晚間6時展開,將徹夜舉辦12小時、直至隔日早上6點鐘。 2022臺北版「白晝之夜」主題為「士林大戲院」,共分4大展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士林夜市、士林官邸、科學藝術中心。 自 10 月 1 日傍晚 6 時起,將啟動連續 12 小時的藝術共演場域。

白晝之夜最開始從法國引進的時候,是回應巴黎「利用當代藝術在夜晚重新閱讀一座城市」,但為什麼需要? 所以我們的白晝之夜就開始轉變,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性——也有可能是缺點,但對我來說是個優點——它是一個「遊牧型的節慶」,例如南港那年的發展,有個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要開幕了,我們就用一個節慶把這個地方打開。 臺北有12區,12年就會輪過一輪把每個地方都打開一遍,那麼白晝之夜在12年後可能會重回士林,形成一個循環,成為一個很好的都市紀錄。 2022臺北白晝之夜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將於10月1日傍晚6時展開12小時的奇幻之旅。

「李育昇與拚場藝術撞擊」在士林百年廟宇慈諴宮,帶來可靜可動的神偶裝置,呈現在地藝術與庶民文化美學。 士林全盛時期有5家戲院,到士林看電影再到士林夜市逛街喫小喫,是不少人心中共有的經驗與回憶。 今年白晝之夜故以「士林大戲院Welcome to the Grand Shilin 士林白晝之夜2025 士林白晝之夜2025 Theater」為年度主題。 士林作為常民生活的核心,還有夜市文化,夜生活本就精彩,記憶中的視野變化從年歲過百的廟宇文化、士林官邸、已退役的陽明戲院、兒童新樂園到新迎來的北藝中心,還有天文館宇宙劇場、科教館多媒體劇場、傳統戲曲中心,從戲劇到電影,其實是表演藝術文化可以厚植的沃土。 林昆穎談到,士林除了喫、喝、娛樂文化盛行,加上週邊有豐富的劇場空間,希望士林未來真的有一天,可以真正變成臺北的百老匯。 今年白晝之夜移師士林,選在正式亮相不久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4大展區除了北藝,還有士林夜市、士林官邸公園和臺北科學藝術園區,超過95組展演作品,讓民眾12小時體驗藝術不斷電的魅力。

同時因疫情不確定因素,今年活動整合現場與線上體驗,無法到現場的觀眾也可在線上體驗精彩活動;所有有關民眾的建議,文化局都會繼續改善精進。 想到士林夜市,肯定是熱鬧滾滾、生氣蓬勃的印象,與藝術家曼波登以 Drag Queen 的戲劇舞臺演出,交融魔幻寫實與超現實的 Cyber Punk 邪典霓虹風格相呼應。 可別忘了抬頭,尋找曾在紐約時代廣場、法國白晝之夜展出過的光雕投影,由法國藝術家 Julien Nonnon 在士林街頭演譯巨型都市動物人光影,半人半獸的型態超吸睛! 同樣來自歐洲的西班牙匿名藝術團體「Luzinterruptus」作品《空白扉頁》也在此區可以看到,透過於筆記本上寫下隔離期間的感受,拼貼出巨大的紀念性光牆。 藝術家李育昇與拚場藝術撞擊,在士林百年的廟宇慈誠宮帶來可動可靜的神偶裝置,以現代語彙轉化庶民文化。

士林白晝之夜: 士林夜市全是人!「白晝之夜」嗨翻

作為臺灣最聲譽卓著的指揮家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藝術總監,簡文彬經常穿著T-shirt,並且帶著非常親切,甚至可愛的笑容。 夜的意思是「平常看不到的」,平常看不到的,我們去幻想、去打開,透過當代藝術去把它連接起來,透過夜晚讓它被看見。 林:對,而且它很有意思,在年輕的受眾當中它有一股特別的呼聲和魔力。 這個魔力是連老人或平常不是受眾的人,他都很有可能願意來走一下,這就會是很重要的切入點。 我覺得舉辦一個這樣的特色型活動,它更重要的是宣揚那個「觀念」,所以我接手之後其實還蠻努力要把這樣的觀念去推出來,不過要慢慢地透過一屆一屆的累進,纔可以變成一個真正很漂亮的論述核心,這是我的感覺。 林昆穎(以下簡稱林):從在臺北讀研究所開始,我已在士林住了二十幾年,對士林的脈動算是滿熟悉的。

①臺北市兒童新樂園:舉辦「兒樂好chill 士林白晝之夜2025 白晝fun不停-演唱會」,自下午4時起,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12時。 透過緩緩升降的裝置,表現出浮游的姿態,並以士林官邸中花的品種,為燈光配色之參考。 四大展區之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位於捷運劍潭站旁,是顛覆世界、圓球設計的建築,其科技感十足的巨大球體造型,不但突破傳統劇場的樣貌,更顯現出藝術背後的獨特與多元性,同時也展露出藝術世界的包容性。 另一位參觀民眾李祐緯也坦言:「其實(演出活動)都看不太到,因為人有點太多了。」 白晝之夜活動結束後,雖有民眾反映動線規劃標示不明,導致觀賞體驗不如預期。

②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響應白晝之夜活動,傍晚6時到凌晨12時免費入館,開放常設展與特展、宇宙劇場,與天文望遠鏡觀測室,邀請大家在這一夜置身銀河星系,感受天文之美,在最接近宇宙的地方,發掘太空的奧祕。。 ) 在他的任期內決定將白晝節的概念引進巴黎,並訂定「每年十月的第一個禮拜六」,召集當代藝術與城市之美做結合,並以晚間至隔天清晨作為活動時間,取名「 白晝之夜 ( Nuit Blanche )」,邀請各地參加者一同參與這項盛宴。 「公民參與」、「徹夜進行」等重要的活動精神,便是從巴黎開始蔓延開來,20 多年來,白晝之夜已經遍足世界各大城市,例如羅馬、布魯塞爾、首爾以及臺灣的首都—臺北。 親至現場共襄盛舉的旅客,可加入白晝之夜 LINE 官方帳號(@nb.taipei),接下任務與藝術作品互動。 官網今年還特別推出「我的行程」功能,只要點選收藏喜愛的藝術品,官網就會自動為你規劃最佳觀展行程。 若想宅在家,透過電腦登入互動營網站,也能在雲端走訪展區、欣賞藝術作品。

臺北市自2016年加入白晝之夜活動串聯以來,至今已跨入第七年,今年以士林為主角,一夜限定的主題為「士林大戲院」,以文林路為軸心串聯四大展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士林夜市、士林官邸、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含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及臺北市兒童新樂園)。 色彩計畫描繪日落至日升時段,在天色的魔幻多彩與士林的繁華光景互映之下,詮釋今年白晝之夜穿梭於天造與人造之間的場域個性。 字體設計以 Nuit Blanche 為基礎轉換成各式代表今年主題的符碼,期待透過解讀的過程立體化白晝之夜在士林的想像。 這次主視覺擔任整合應用角色,在文宣、網頁體驗以及現場公共工程系統創造更整體的虛實體驗感受,​讓虛實介面於不同載體透過視覺引導更為多樣豐富。 今年的白晝之夜的主場域選定在新舊交融、富有魅力的「士林」,並將主題設定為「士林大戲院」,以劇場沈浸感,召喚士林,想像近未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