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是一本幾乎只刊登圖像的前衛雜誌,雖然只堅持了三年(1991年)便停刊,但是,人們依然不難從這裏看出川久保玲對視覺創作的前瞻性和癡迷。 1969年, 川久保玲開創品牌,1973年成立Comme des Garçons(中文意思:像男孩一樣)公司。 這一季她講鬼影的聚會,繼承上季的妝髮型態,這季更沉重與散漫,搭上「彷彿承受了全世界的重量」的服裝,加上最後模特兒圍成圈的謝幕方式,猶如神祕且集體進行的怪奇儀式。
早期獲得的面料專業知識使她對不尋常的面料有種特殊的興趣,不久她便成為一名自由款式設計師。 1973年,川久保玲憑藉她過人的勇氣,決定開一家自己的公司,並取名為COMMEDES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樣”。 實際上,她只是很喜歡這幾個單詞的發音,而並非媒體後來根據這個著名品牌的意思作出的可能是女性主義的猜測,毫無疑問,她被認為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川久保玲是“Comme des Garçons”這個品牌的主要設計師,並有12間分店,以及大約200專櫃或精品店遍及全世界,據媒體報導,川久保玲的這個服飾品牌年營利約爲150萬美金。 川久保玲從創立品牌以來,始終堅持著特立獨行打破常規的創作理念,從1981年開始,他季季推出充滿爭議性的服裝,破敗、怪異、令人不安的服裝,愛他的人視他做神,卻也少不了詆毀和批評。 「我從不認為這些衣服可以成為日常服裝,但COMME des GARÇONS應該永遠充滿新鮮感與刺激,誰說服裝的終極目的只能被穿著?」這番回答完全體現了川久將服裝作為藝術載體的核心概念。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服裝概念
2019年適逢川久保玲品牌五十週年,當時也獲得紐約野口勇博物館所頒發的Isamu Noguchi大獎, 挑選一位以創新方式融合東西方文化及觀點的設計師或藝術家,杉本博司與安藤忠雄都曾經獲得此獎項的殊榮,而川久保玲則是首位獲得此獎項的服裝設計師。 1983年,川久保玲獲得每日新聞時尚設計獎(Mainichi Fashion Award),1987年,獲得美國時尚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榮譽學位。 1967年,她畢業之後,到一家服裝布料公司上班,並在1969年正式獨立成服裝設計師,1973年她成立了一個服飾品牌,名稱為「Comme des Garçons」。 那些破洞、鉤裂、無結構的前衛感,曾在極致的顛覆與空洞的無趣之間徘徊。 1980 年代以來,關於 Comme des Garçons 的評價始終存在着褒貶不一的界定,而更多的時刻,我們其實不必在意是否能夠參透川久保玲的設計,不要嘗試理解,而是去感受和體驗。 由日本版《Elle》前總編輯、作家南谷繪里子(Eriko Minamitani)主筆的《The study of Comme des Garçons》,正式出版於 2004 年。
- 這一季她講鬼影的聚會,繼承上季的妝髮型態,這季更沉重與散漫,搭上「彷彿承受了全世界的重量」的服裝,加上最後模特兒圍成圈的謝幕方式,猶如神祕且集體進行的怪奇儀式。
- 在這50年裏,川久保玲很少接受採訪,甚至連2017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爲她舉辦的展覽都不想出席。
- 馮亞敏 這些藏著在穿衣風格上無限默契的有趣碰面,讓原本只洽談PLAY BOX的馮亞敏,成為了川久保玲12個line的代理商,她思索著如何有一個空間可以容納進play box的盒子和12…
- COMME des GARÇONS旗下的街頭品牌play誕生於2002年,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川久保玲本來就粉絲衆多,但她的品牌價格不菲且風格獨特,大衆沒機會花錢支持,這個時候play來了,簡單可愛的logo加上簡單的款式,Play成爲很賺錢的副線。
- 丹佛街-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初期設計以單色為主調,此舉令她大大提高了對衣服的款式及形態上的要求,令Comme des Garçons的時裝更見實力,亦令川久保玲一直追求的設計更臻…
- 由波蘭設計師帕高爾斯基設計,此作品一上市,即在潮流界引起極大反響。
- 作爲時尚界最受爭議和最受崇拜的設計師,從噓聲到掌聲,她的理念獨排衆議帶領世人走了50年。
其中最具知名的不外乎是「優秀畢業生」阿部千登勢(Chitose Abe) 川久保玲 與「萬年學徒」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 事實上 Dover Street Market 川久保玲 的靈感來源於倫敦的 Kensington Market,那是倫敦當地販售平價服飾的市集,不過這地方會如此吸引川久保玲的原因是那裡聚集的許多「次文化」。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大學就讀於東京慶應大學哲學系,那時候的日本正接受著美國的經濟援助,不過除了經濟利益,美國還順道帶來了當年新潮的思想— 女權(Feminism)。 川久保玲曾在自傳中提到她對於「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狀十分反感,因此在大學時期參加了許多平權運動,並且之後也稱這股反抗社會的力量化為了她設計的動力之一。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那些盡得真傳的弟子們
一貫保持創意自由的風格,得到世人的高度評價,不夠前衛的設計就不叫川久保玲了,或許,就像她說的那樣,服裝設計並非是強調身體,其最終目的是要人能夠做自己。 自此,川久保玲在設計上的天賦表現的更加出彩,更加出衆,先後推出了多款經典款式。 川久保玲 更是推出了多條基於CDG的子線路,其中最爲衆人熟識的PLAY,也就是開頭我們所提到的心形logo。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知道了川久保玲並不是這個logo的品牌名,而是它的“媽媽”。 1975年,川久保玲於東京創建“CommedesGarcons”公司,並於1975年,在東京建立了她的第一家精品時裝店。 除了時裝和配飾,川久保玲還花費很大精力投入到視覺設計藝術,廣告和店面裝潢設計的領域。
川久保玲:我的設計不從屬任何一種被認同的時尚美學範疇 二十世紀日本誕生了兩位國寶級設計師,除了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山本耀司,另一位便是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背後有一個男人,他就是COMME des GARÇONS 的品牌總裁 Adrian Joffe,同時他也是川久保玲的丈夫, 兩人相識於1987年,後來在法國巴黎結婚,一個負責設計一個負責經營,才讓品牌一步步發展到現在。 無論是從快閃活動還是品牌副線,都可以看出Adrian Joffe是非常出色的品牌總裁。 兩人互相成就,川久保玲也成了伊夫聖羅蘭之後第二個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展覽的設計師。 2014年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在2014年推出「向傳奇Monogram致敬」系列包款,邀請不同領域設計師參與設計,川久保玲參與其中設計了”破洞包“,在LV老花提包兩面各開了三個超級大洞,另起外爲了實用增加了內袋。 這種“破壞“性的設計,得到了消費者的瘋狂購買,如今二手網站上的價格已經賣到售價的4倍以上。
川久保玲: 作品賞析
還收錄了川久保玲歷年來的採訪集合,近10萬字的體量,足以讓你細細品讀川久保玲的美學、設計理念和品牌構建歷程。 隨書贈送由Paolo Roversi拍攝的海報,這位被稱作“爲時裝注入生命”的攝影師,將川久保玲的“二維”與“看不見的衣服”系列捕捉爲瞬時的影像。 除了將近10萬字的文字,我們在書中還可以看到包括時裝攝影、手繪圖稿、畫像作品等200多張珍貴的影像圖片,瞭解川久保玲建立品牌風格的每一個細節。 在展覽中,人們回顧了川久保玲職業生涯中那些毫無束縛的標誌性作品。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 t恤
Andrew Bolton 遵照了展覽的呈現方式,一系列二元對立的主題構成了本書的章節,諸如時尚/反時尚、設計/無設計這樣直觀的表達,又或是自我/他者,客體/主體這樣偏概念性的傳遞。 在他與川久保玲開篇的那場對話,談到了關於主題「In-Between」(邊界之間)究竟是何意義。 川久保玲本人認爲,主題是關於傳統二分法的,而 Bolton 則解釋到,它是着眼於設計師如何打破傳統二分法,並揭示川久保玲作品如何在挑戰二元意義的同時,溶解和重塑它們,每一個主題中間加入的「/」符號,相當於二分法之間的隔牆,也指向了邊界之間代表的含義。 她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一家服裝布料公司,之後獨立成爲服裝設計師,併成立了一個服飾品牌“Comme des Garcons”,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 她是日本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並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川久保玲: 身為日本人,她卻能在國際服飾界掀起一場「黑色革命」!千變萬化的黑魂大師—川久保玲
以前爲大家介紹過藤原浩、村上隆這些日本設計師,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時尚人物,同樣也來自日本,她就是川久保玲。 1992年,未完成的服裝和紙樣,貼著藝術家權威的“解構”郵票,在時裝界發起解構主義運動。 這一靈感,影響了整整一代時裝設計師…… “我不喜歡顯現體型的服裝。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邊界之間的藝術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2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 的Career path有點像徐小鳳——如果你知道小鳳姐在70 年代的地位,就是從海城唱到啟德遊樂場,幾乎就是跟劉鳳屏、舒雅頌、鍾珍妮、鍾安妮這些跑場歌星「同呢」。 但後來她漸漸聲望日隆,最終成為金針獎得主和紅館紀錄保持者,大抵是因為有一點態度上的分別罷? 大家今天熟悉的玲姐,想起的都是 Comme des Garçons 那些裝置藝術時裝,但其實在整個1970 年代,她完全並不是那一回事的。 服裝四處突起,該做出曲線的部分過度凹陷,該平整的部位過分突起,而這不堪入目的「腫瘤」衣似乎是川久保玲提醒著世人們:女人的價值不在於前凸後翹,若男女服裝不得平等,她便會直接挑戰並且改變女性服裝的本質。 1980、1990、2000、2010,四個年代,四本書籍,一篇訪談,它們分別對應着川久保玲與 COMME des GARÇONS 發展的各個時期,像一部以人物爲主線,情節不斷推動的文學作品,幫助我們完成了一次記錄的儀式,提供了一個進入的窗口。 50 年,無論對人生還是品牌來說,皆是一段漫長的征程,這期間,周遭的一切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Comme des Garçons 與川久保玲概不例外。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雙愛心」增量不增價!COMME des GARÇONS PLAY「FAMILY GUYS」膠囊系列正式發佈!
在2005年,川久保玲首次推出了一系列非常傳統而又非常規的古董靈感婚紗和用紙花製成的頭飾。 它被稱爲“殘破的新娘”系列,以維多利亞時代的象牙色連衣裙爲特色,讓人回想起哈維森小姐(Havisham)小姐般的纏身氛圍。 完全顛覆了傳統意義中對新娘 ” 純潔 ” 的描述,寓意着舊觀念的破碎,新秩序的開始。 這場名爲《場景》的合作演出於1997年10月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首演,舞者的動作在一個全白的舞臺上進行,並用熒光燈照亮。 川久保玲的服裝並沒有延續對完美身材的刻板印象,它挑戰了舞者的虛榮心和觀衆的目光。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永遠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
這顆來自波蘭設計師Filip Pagowski所繪的心,被川久保玲印在了純色的T恤上。 川久保玲將日式美學中的不對稱和不規則應用到了“小紅心”的設計中,這個圖案幹瞪着眼,邊緣也不齊,古怪中透露出些許可愛。 這顆小紅心屬於川久保玲品牌王國中的PLAY系列,風靡全球,被摹仿無數。 川久保玲,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她讓我們發現了許多遮蓋在高級時裝流行外衣之外的許多東西。 儘管可能被大家諷刺譏笑,但經過時光的磨洗,我們不得不收起愚蠢的高姿態,細細品味她帶來的無窮魅力。 這位1942年出生的東京慶應大學教授的女兒,最初是女承父業,從美學專業畢業。
對材料的分離、拼貼、重組,她的創造沒有定式,有的只是對常規的不斷打破。 2017年,時尚大會Met Gala以川久保玲爲主題舉辦大展。 她是紐約大都會展覽歷史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在世設計師,也是首位來自亞洲的設計師。 1983年到1993年,爲了更好地烘托出服飾,川久保玲一直在爲自己的店鋪設計傢俱。 川久保玲2025 川久保玲 這些傢俱被她稱爲“次要傢俱”,既不是藝術品,也不是真正的實用傢俱。 提起川久保玲,許多人的印象是她幾十年不變的標誌性短髮、黑色的服裝造型,以及她的各類帶有“叛逆精神”的設計。
川久保玲: 時裝時刻
她那些寬鬆、不對稱、充滿破洞的“乞丐裝”在當時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被罵“褻瀆美的標準、強暴了時裝該有的斯文得體”。 但隨着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開場,一衆發如枯草、渾身破洞、烏漆麻黑的模特們魚貫而出時,“藏”了一路的桀驁和叛逆,瞬間暴露無遺。 1996年,一個名爲“Dress meets Body”的發佈會引發了巨大爭議:服裝裏縫製了凸出的不對稱填充物,看起來就像是模特身上長出的瘤塊。
國內最大企業福利網PayEasy今天宣佈轉型為臺灣第一家封閉式會員電商平臺,即日起PayEasy商品訂價全面達成優於市場的特談優惠價;… 1988年,Comme des Garçons推出“襯衫系列”(SHIRT),該系列的campaign海報瞬間風靡。 同年,川久保玲宣佈《Six》雜誌以半年刊的形式開始發行。
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產品系列
對於他們來說 cdg 不僅僅是服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另類的精神信仰。 因此DSM在當時便決定在店內販售這位年輕設計師的系列作品。 在他的論述中,Comme des Garçons 的作品與現代主義先驅 Le Corbusier 的創作有着跨時代、跨領域的契合度。 川久保玲在初登巴黎的那一時期曾說過,「我對裸露身體的服裝不感興趣,我喜歡包裹的構思。我不是在做適合任何特定身體的東西,我考慮的是另一回事—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