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請鄧惠文醫師提供專家建議,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父母的育兒事。 通常我會跟媽咪說,若是你的宮縮是休息也無法改善、疼痛強度持續變強,時間也變得規律,這種狀況,我就會請媽咪提高警覺,立即就醫診視為妙。 懷孕大約8個月左右,會開始有假性宮縮,但感覺只是肚子「有一點緊緊的」,卻強度不夠強,不至於到「痛」的程度,而且頻率也不規律。 資深陪月黃坐月Hedy表示不論醫學上,還是一般大家定義上,懷孕到29週後至分娩都被稱為「孕晚期」。 而一般分娩是在39-40週進行,早於37週前生產稱為早產,41週後生產則是過期居留,稱為「過期妊娠」。
其他減輕腰痠背痛的方式包含選擇有椅背的椅子,減少腰背的負擔,以及視情況冰敷或熱敷疼痛部位,並避免穿有跟的鞋子,三不五時活動一下,不然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也容易造成痠痛。 懷孕後期不適症狀包含腰痠背痛、肚子痛和頻尿等等,如果妳在懷孕後期發現自己有明顯的陰道出血狀況,請至醫院檢查。 孕期適當的運動會減少假性宮縮的頻率,還有利於縮減開宮口和順產分娩的時間,減少疼痛感。 散步對於孕媽們來說是最佳的活動方式,不需要消耗太多的體力,還能保持穩定的情緒。 這樣做會給子宮施加壓力,刺激子宮之後會引起更大的不適,比如宮縮的疼痛感加劇。 由於處於孕後期,新生命即將到來,孕媽們會過於興奮或者焦慮。
懷孕後期宮縮: 懷孕後期出血原因?
其實女人只要一懷孕,子宮就會自然地出現零星而不規則的收縮,這樣子的收縮強度不強,使得孕媽咪通常感覺不太到,孕媽咪要感覺到宮縮,通常都在懷孕的中後期,而且變得比較頻繁都是懷孕七八個月以後。 如果沒有子宮收縮腹痛、沒有出血,如有哺乳需要,仍可哺乳。 懷孕後期宮縮2025 但要注意:由於刺激乳頭容易引起子宮收縮,建議「此時的哺乳以安撫為主,不是讓大寶喝飽,不要哺餵得太頻繁」。 由於生產後,建議至少1年以上再懷孕(理想狀況是等1年半至2年以後再懷孕),所以表示懷二寶時,大寶的年紀本來就不會像嬰兒時期那樣頻繁喝奶了,所以正好符合這裡所說的「安撫式的哺乳方式」。
- 平時應多休息,攝取均衡飲食,避免壓力和過勞,也應該減少激烈運動,孕後期建議減少性生活。
- 拿重物或抱小孩:會用到腰部以及下腹的力量,這些受外力的壓迫刺激容易造成宮縮,因盡量避免,非不得已的情況之下,請先蹲下彎腰,抱緊孩子或物品後再站起來舉腰。
- 睡前藉由腳部墊高與抬腿可以減輕下肢水腫;按摩腿部要由下往上按,從腳踝、小腿按到大腿,也可使用40℃溫水浸泡雙腿10~15分鐘,皆能有效改善水腫。
- 這樣做會給子宮施加壓力,刺激子宮之後會引起更大的不適,比如宮縮的疼痛感加劇。
- 一般來說,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大量走路都是安全的。
孕晚期後就是生產期了,媽媽們都會十分緊張,擔心在這最後時刻出什麼岔子。 很多媽媽們會發現孕晚期胎動有所減少,不確定這種情況是否正常。 到了中後期,就要了解一下“早產”的相關知識,因為我們怎麼也說不準寶寶會不會提前報到! 懷孕後期宮縮 現代的醫學,目前也有案例為700g依然可以搶救的回來,不過就要有心理準備,早產的寶寶會有比較多併發症的狀況發生。 恥骨聯合、韌帶拉扯:懷孕荷爾蒙會使骨盆腔鄰近的韌帶鬆開讓空間變大,以利生產,讓寶寶通過產道。 後期宮縮頻率可能會增加,加上肚子變大,子宮韌帶、恥骨受到牽扯產生疼痛都是正常的。
懷孕後期宮縮: 孕後期頻繁”宮縮”咋回事?孕媽遇上假性宮縮,這樣應對心不慌
康琳醫師表示,在臨牀上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孕媽咪身處忙碌而緊張的工作環境,因為規則宮縮而住院治療,住院後將工作壓力放下,宮縮就自然減少許多。 當孕婦走動較多、睡眠不足;或從事容易緊張、勞累的工作時,肚子就容易出現緊繃、腫脹的現象,這就是不舒服的宮縮。 然而,假如您有前置胎盤,也就是胎盤覆蓋子宮頸的問題,那就不妙了。 如果您有妊娠高血壓或屬於早產高風險羣,那也是不安全的。
重要聲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應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六個月內純餵哺母乳,並儘可能地持續。 惠氏S-26金幼兒樂、資兒樂3及惠兒樂3是專為1歲至3歲健康幼兒設計的成長專用配方,S-26金學兒樂、資兒樂4是專為3歲至7歲健康幼童設計的專用配方,並非母乳的替代品。 惠氏媽咪DHA藻油及親和孕哺膠囊為準備懷孕、懷孕及授乳期婦女的營養補充品,並不適合作為母乳代用品使用。 本網站版權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懷孕後期宮縮: 媽咪們可先了解造成肚硬的可能原因,再判斷是否需要就醫處理:
妳想得沒錯,既然寶寶會壓迫到膀胱,那腸道當然也不例外,這也是為什麼要保持多喝水的習慣,還有多喫蔬果補充纖維的原因。 到了懷孕晚期,明顯隆起的肚子會讓妳的行動愈來愈不便,不僅腰痠背痛的程度增加以外,其他不適症狀還有懷孕後期肚子悶痛,以及胃食道逆流等。 有些症狀會自行好轉,不過也因為懷孕後期同樣也是待產時期,媽媽應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懂得辨別哪些是異狀以及哪些是產兆。 在懷孕後期,胎兒會為出生做準備,胎頭會逐漸下降,同時也會引起子宮內部的不適,從而出現宮縮的反應。 懷孕後期宮縮 有時孕媽們在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後,由於缺乏活動,肚子長期處於靜止的狀態,會變硬影響到子宮,從而容易宮縮。 木生婦幼診所陳星佑副院長提醒:「只要出血,就是異常。只要出血,就必須去看醫生。」懷孕後期出血的可能原因包括: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早產跡象、或是要生產了的落紅出血(可能伴隨著黏液組織)。
懷孕後期宮縮: 假性宮縮、流產先兆、分娩預警
尤其是第一次懷寶寶的孕媽,缺乏經驗導致情緒過分焦慮,進而會影響到胎兒,使其產生一定的反應,出現宮縮。 胎動只會出現在子宮的局部,胎動位置也會跑來跑去不固定,一開始感覺像腸胃蠕動;但與子宮收縮不同,子宮收縮是肚子會整個一陣一陣緊繃。 激烈運動會刺激子宮,建議媽咪要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容易有宮縮的狀況,建議可以改做一些和緩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瑜珈等等。 到懷孕後期,孕媽媽會比較多進出洗手間,所以上落牀位置要比較寬敞,盡量請家人幫忙清理一下家中的雜物,以避免孕媽媽半夜如廁時的危險。 孕媽媽盡量重點是舒適透氣,特別是懷孕中、後期,孕媽媽一般都會體溫較高,所以吸汗全棉衣服會較會合適。 另外,注意孕媽媽不建議穿著緊身衫褲,除了會影響血液循環,間接也會影響BB氧氣的吸收。
懷孕後期宮縮: 健康 熱門新聞
穿鞋時大部分人對孕媽媽穿高跟鞋都會「指指點點」,其實如果孕媽媽一向有穿高跟鞋的習慣,行路時不會有跌到情況的話,其實就不需過份擔心,但反而要留意較多是鞋子設計對孕媽媽的脊椎和腰部會造成壓力。 子癇前症:子癇症所引起的腹痛大多是右上腹持續劇痛,常會合併視力模糊與全身性水腫等症狀,如果有血壓比較高或是醫生有提醒有子癲前症的隱患,必須要趕快去掛號看醫生。 她指出,出血跟落紅不同,若出現比月經量還多的「鮮血直流」,甚至伴隨血塊,可能代表胎盤早期剝離,此時胎兒跟產婦都可能有生命違憲,務必立刻就醫。
懷孕後期宮縮: 分享
胎盤剝離很難自己發現,但是什麼樣的人是高危險羣呢? 如果有羊水過多、多胞胎、早期破水、感染造成絨毛膜羊膜炎、抽菸、以及孕期高血壓或子癇前症就要注意會有胎盤早期剝離的現象。 對於寶寶來說,胎盤脫離非常危險,很容易胎死腹中,必須要趕快回診就醫。 懷孕後期宮縮 宮縮的頻率若規則,且每5~8分鐘就發生乙次,每次持續1~2分鐘,此情形若孕婦已經懷孕達37週,則可能是產兆(真性陣痛),需到醫院評估是否需入院待產;若未達37週,則可能早產(早產宮縮),應盡速就醫,因為可能需要安胎。 懷孕後期宮縮 孕婦跌倒,理論上胎兒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不論有無外傷或孕媽咪自己有無感覺到異狀,最好還是到醫院一趟,讓產科醫師檢查一下會比較安心。
懷孕後期宮縮: 孕期的健康須知
愈靠近懷孕後期,頻率會愈高,這種宮縮就像是產前子宮的練習,頻率不規則,無週期性,不會痛,孕婦本身不會感到不舒服,通常這種宮縮是會自動消失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懷孕,而且是懷孕初期,你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宮縮頻繁? 以下文字可以作為孕媽咪參考:平時子宮摸起來軟軟的,當宮縮嚴重而頻繁時,子宮就會變硬,會有腹部緊繃的感覺,甚至會痛。 接下來的這個月,您可能需要定期與醫師見面,先是2週1次,接著每週1次,直到分娩為止。 這個月將測量您的血壓和體重,也會問您有無任何徵兆和症狀,另會要求您描述寶寶的活動狀態和時間頻率,例如:寶寶何時運動、何時不運動,也會像往常一樣檢查子宮的大小。
懷孕後期宮縮: 【育兒日常】新手爸媽必學!如何正確幫寶寶拍嗝和排氣|新禾產後護理之家| 媽咪學苑 |
宮縮頻率是可以用來辨別是否即將臨盆的依據,在懷孕的過程中,其實會一直發生宮縮的現象,但宮縮的表現讓新手爸媽們充滿著緊張感,想說是不是已經要生了,一直跑醫院檢查,卻又一直被醫生退貨。 懷孕期間的性行為:懷孕期間是可以有性行為的,但在兩個時期應避免,一個是12周以前、一個是37周以後,為了確保孕媽咪及寶寶的安全,性行為的頻率切忌不可以密集及太激烈,以免刺激子宮頸造成宮縮。 懷孕後期宮縮2025 懷孕後期宮縮 懷孕後期宮縮 懷孕後期宮縮 假性宮縮特點是沒有時間的規律,程度時強時弱,在生產之前因為子宮下段受胎頭下降所致的牽拉刺激,假性宮縮的情況會越來越頻繁。
懷孕後期宮縮: 假性宮縮
孕媽媽除了可以進行一些下身的拉伸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外,每天補充充足水分,喝水時採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都能有助水腫情況。 要不要餵母乳其實因人而異,可以自己做選擇,我自己是喝配方奶長大的,也不覺得有比較不好! 但如果決定要餵母乳了,建議在懷孕7、8個月的時候,可以開始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促進神經傳遞、活化腦細胞、預防脂質堆積在血管、改善動脈硬化(可預防塞奶),如此之外還能改善壓力造成的精神疲勞。
通常懷孕至7個月後,媽咪們便能感受到子宮收縮導致的腹部發緊、腫脹感覺,但此情況一般會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後自動消失。 懷孕後期宮縮2025 然而若是在懷孕初期或中期感受到高頻率且規律的宮縮,並有腹痛、出血等現象,需懷疑是否為流產警示,應馬上就醫。 若是於懷孕後期,尤其是靠近預產期前幾週出現持續性宮縮(每10分鐘內宮縮1至3次不等),便要合理懷疑是寶寶已足月,需入院待產。 媽咪們懷孕後,肚痛或肚硬的現象會持續發生,到了孕後期更是會頻繁感覺肚子變得硬硬的,偶有痛感,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後,因此不免心慌慌,猶豫是不是胎兒有危險情況,應不應該就醫。
懷孕後期宮縮: 子宮圓韌帶拉扯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康琳表示,有感覺的宮縮通常發生在懷孕中後期;而孕婦宮縮要變得比較頻繁,通常已經是懷孕7、8個月以後。 「如果孕媽咪的宮縮發生時,頻率呈現不規則,而且很久纔出現一次,透過休息可以改善,那麼孕媽咪大可不必太擔心!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定期產檢。」康琳醫師進一步指出。 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所引起的腹痛大多為突發性持續劇烈下腹痛,輕壓子宮時會更痛,可能也會有子宮收縮的陣痛感和出血。
懷孕後期宮縮: 宮縮會有什麼影響嗎?
到了中後期,發現鞋子變小了,脫掉襪子都是被勒住的痕跡,尤其是穿了一整天的鞋子,晚上覺得更腫脹、穿不住。 您可能會感覺到子宮收縮(簡稱宮縮),這稱為佈雷希式收縮(Braxton Hicks contractions,也稱假性宮縮),通常在懷孕後期不規則地出現,通常會持續約30秒,此階段還不會常發生,而且無痛。 因此透過這篇文章,瞭解真性宮縮與假性宮縮之間的差別,讓新手爸媽可以第一時間先判斷是何種型態的宮縮,如果孕期未達37周就頻繁地出現真性宮縮的徵狀,記得要盡快就醫,避免發生早產的危機。 如果孕期超過37周就可以觀察宮縮的頻率,準備到醫院迎接小寶貝的誕生了。 準媽咪在產前短暫情緒低潮並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成長,但當產前持續性的焦慮、精神問題演變成產前憂鬱症狀時,就會增加產後憂鬱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