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俗稱為”二代勁戰”或者”新勁戰”,後雙筒避震改為三段可調式。 第一代勁戰在2002年上架,採用四氣閥設計的5TY引擎,結束山葉以自家開發的EV4 NPA引擎作為主力車種引擎時代,5TY引擎的機油潤滑方式改良自HONDA GY6引擎的曲軸潑濺式潤滑,汽缸採用鎳磷合金提高汽缸耐用程度,由於車體良好穩定性,在機車賽事上也帶起一鼓改車風潮。 Yamaha125級小綿羊Cygnus系列,英文名字雖然是天鵝,但臺灣和澳門常用名字是勁戰。 香港以前一直叫4V,直至其他同級綿羊引擎也開始採用4V設計後,香港人才追隨臺灣和澳門,叫它作勁戰。
2011年9月,臺灣山葉為紀念CYGNUS-X(勁戰)車系邁入第十年,推出New CYGNUS-X(新勁戰)帝黑紀念版,限量500臺。 全車顏色採消光黑與亮光黑交錯設計,大燈與尾燈反射面均採亮紫色電鍍設計。 新風光,約在2002年發售,外型同風光Deluxe,但方向燈改回黃色燈殼,也取消了第二LED煞車燈。 NPA風光Forte,約1999年發售,引擎更換為NPA版本EV4引擎,修改潤滑油道跟活塞環陽極處理,外觀配色及裝飾也有小變動。
勁戰重量: 傳動、排氣升級,加速性能up!
2006年,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設計師為一色知行先生,在臺灣以New CYGNUS-X新勁戰 125之名發售。 一般俗稱為”二代勁戰”或者”新勁戰”,後雙槍避震改為三段可調式。 化油與噴射版之間的差異為儀錶框與輪框是鈦色、車側兩旁的CygnusX金屬立體LOGO與定位燈是噴射版本專屬。 迅光150 Grand,引擎代號4MK,於1996年發售,引擎本體沿用迎光150的149cc排氣量半水冷式EV4引擎,雖然使用迅光的名字,但車體結構、外型和引擎部份都跟迅光125cc排氣量版本有很大的差別,理論上應為迎光150的後繼機種。 在ARTC送驗名單型號分別為 GQR125A(ABS) 與 GQR125C(UBS),最大馬力為9kw(12.2ps/8000rpm)最大扭力則是 11.2Nm(1.14kg/6,000rpm),相較上一代的Cygnus X提升了30%馬力以及17%扭力。 為了應付日益嚴格的七期環保標準,跟同門師兄弟NMAX 155一樣,在排氣方面採用雙觸媒設計讓排氣汙染降低。
- 雖然這臺由臺灣製造的車種在銷售上並不是很好,但在Majesty發售後依然可以看到CYGNUS GT在商品型錄上。
- 化油與噴射版之間的差異為儀錶框與輪框是鈦色、車側兩旁的CygnusX金屬立體LOGO與定位燈是噴射版本專屬。
- 外觀部分,前燈採用H17 35W雙鷹眼大燈,搭配車身俐落的線條、挺拔的車頭、上翹的車尾與分離式的後扶手營造出整輛車的運動感。
- 因其擁有優異的操控表現,以前深受年輕車迷重視,現在則被外送車手所追捧。
- 在動力上,引擎部份以新設計凸輪軸調整進排氣時間,從而提升扭力輸出,無論是在一般路面或是上斜坡,新版的引擎性能表現都比以往優越。
- 全新設計的菊花碟有更多簍空面積,以達到偷輕效果,而剎車皮也增加12%面積,配合更短掣動油管,目的是提升剎車效果。
代號為NXC-125SA(ABS版)與NXC-125S(一般版)。 並加上200mm後碟盤、35mm單一活塞卡鉗設計,代號為NXC-125R與NXC-125RA。 2012年6月26日,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設計師為王耀德先生,專案經理為曾啟信先生,以精鍊、操跑、美型為設計概念,運用消失線的手法呈現「創新、俐落」的立體構成,針對車體懸吊、制動進行最佳化,並調整引擎動力輸出區段。 再來是全新的加長曲軸傳動箱(同BWS 125),想要加大後輪尺寸不再是困擾。 煞車裝備方面,前掣動維持不變,配備245mm菊花碟配兩活塞煞車卡鉗,尾煞車碟卻由舊款200mm鑽孔碟升級至230mm鑽孔碟,單活塞煞車卡鉗維持不變,但活塞擺放位置卻後多。 而ABS版的防鎖死煞車系統與上一代相同,屬於第三代ABS系統,同樣應用在TMAX及MT-09身上。
勁戰重量: 改裝細項
但1995年進行整個大改款,正式型號改為XC125T(臺灣稱為迅光),到目前為止Cygnus全系列都是由臺灣當地法人公司臺灣山葉機車工業所生產,在日本則以代理的方式販售。 外觀設計上增加更多的圓弧線條,銷售也有顯著的上升,以往大幅降價求售的情況已經很稀少了。 首先帶著大家來細看兩車的加速成績,從稍早馬力機上的數據就可以預測JET SL能在加速成績上勝出,站長在實際測試中以GPS儀器80km/h速度作為設定目標進行連續五次測試。 排氣管則選擇外型低調看似原廠管、聲音沈穩不擾人的外銷版黑管,對應59缸的專屬設定,能有效提升低轉扭力及中、高轉延伸,讓愛車性能升級,外觀又不過度浮誇,且防燙機構包覆性全面,能有效避免騎士與乘客被燙傷的風險。
顯而易見,Cygnus-Gryphus是多項新科技加持的高檔次勁戰,緊守五位數的9.9萬售價顯然是底線。 近來三陽Jet SL從急起直追甚至超車,水冷125運動速克達市場不再是勁戰獨大。 10年是一種很玄的東西,邁入第三世代,勁戰回歸運動風格,分離式頭燈導入LED定位燈,車殼設計流暢洗練,遠看與第一代神韻極為近似(打臉二代?)。 以街道為取向的悠活版,在阻尼活塞與阻尼芯本體上採用流速較大的油道設計,並且選用搭配等線距彈簧的組合,提供舒適的騎乘感受。 千葉興業擁有20年以上產業經驗,為國內知名大廠,供應國內各大品牌機車改裝部品,以及外銷歐美、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區域,提供高性能、高品質機車零配件。
另外,針對個性化與實用性的部分,NCY裝備了多項部品,對這臺五代戰進行點綴,包含CNC掛鉤、CNC飛旋踏桿、國旗版透明握把套,以及碳纖維可調式拉桿等,騎在路上必定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同時CNC製成的各項部品也能改善原廠部品耐用度,可謂一兼二顧。 2006年全改款的第二代4V面世,而且全面行i,外型也較優閒,但隨著其他臺灣對手相繼堀起,這代4V面對嚴峻挑戰。 經過較長時間等待期,臺灣方面已流傳第3代4V推出的消息,而大量所謂新4V諜照成功引起網友注意,網上更議論紛紛。 特色配備:V.V.C.S可變汽門、浮動浪花碟盤、液壓成型車架、Noodoe車聯網科技、USB充電座。
勁戰重量: 臺灣的CYGNUS
2019年4月,臺灣山葉勁戰推出Moto GP配色ABS版,車身配色採用MotoGP廠隊的藍黑配色,車身上也有大量的魔爪和其他贊助商貼紙,僅車身配色改變,卡鉗為金色,後避震器彈簧為黃色,內裝與一般ABS版無異。 2009年,臺灣車手陳貿宏先生,騎乘New Cygnus-X新勁戰 125挑戰日本全日盃最高等級Open組,創下首次臺灣車手拿下優勝的紀錄,更是首次以速克達車種戰勝擋車的先例。 在大陸雅馬哈公司,Cygnus GT是大陸地區獨有賽鷹 125踏板車代號。 賽鷹 125採用Blue Core引擎,大陸雅馬哈公司宣傳稱其為創核科技。
勁戰重量: 六代勁戰價格: 勁戰六代 大燈 魚眼
)是日本山葉發動機公司製造販售的一款輕型速克達,型號是「XC」。 雖然以前所有的型號都是日本生產,但現在都是由臺灣山葉機車生產。 我覺得JET SL它整體還是維持了JET S跟JET SR這種過彎很靈活的特性,JET SL它這次改動了很多部分包含它的簧下重量,比起我原本的JET S是減輕不少,再加上換上了大家很期待的水冷引擎,我認為它除了過彎的表現更犀利之外,它也把原本JET S大家認為起步可能比較沒力的那種特性改善,所以我覺得它是一臺從JET S進化到SR再進化到SL是慢慢把原本的弱項補齊的車款。
勁戰重量: 2018 五代勁戰
2020年7月21日,臺灣山葉推出第六代勁戰,引擎代號為B8R,與之前幾代勁戰不同的是使用了Blue core水冷引擎與VVA可變汽門,捨棄了過往車架與引擎支架(俗稱狗骨頭),改採不對稱車架與牽引支架設計,散熱系統從原本的空氣冷卻改成水冷,後制動碟盤也從原本200mm升級到230mm。 ABS版售價為99800臺幣,UBS版售價為88300臺幣。 2011年8月16日,臺灣騎士精神發展運動協會 經由錦標賽選出莊政威、林柏丞、王聖欽、陳貿宏四位選手遠赴德國,參加歐洲Harz-Ring 24耐比賽,獲得速克達第一, S4組第一, 總成績第二的優異成績。 勁風光,官方英文為Breeze,約在2004年發售,採用曲軸潤滑設計修正的NPA EV4引擎與凹頂活塞、低壓縮比耐用設定,分為鼓煞版及DX單一卡鉗 碟煞版,大燈在斜板位置,使用55/60W H4規格燈座,方向燈則在龍頭位置,在設計上有特別考慮女性使用者而降低座椅高度。 2008年則增加大燈和方向燈都位在龍頭的勁風光版本,並在左右方向燈內增加定位燈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在斜板安裝菜籃增加便利性。 2009年勁風光全車系推出對應五期環保法規的噴射引擎版本。
勁戰重量: 四代勁戰雙碟版 深度剖析 -『 動力篇 』
LCD新錶板相當花俏,撻車時相當安靜的SMG智能啟動系統,都是吸引人的賣點。 當制動時煞車燈像伸出中指一樣告訴後方:”o拿,你咪隊埋呀”。 前叉內管的部分換上了N-17征服者前叉組,N-17征服者前叉組是NCY第一組自組裝的前叉產品,依照使用環境的不同,推出適合日常使用,較偏向舒適度的「COUNTRY-悠活版」,以及注重過彎性能,適合激烈操駕的「ADVENTURE-山海版」,本車所安裝的版本是「COUNTRY-悠活版」。 第二代勁戰在2006年出現: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並以New CYGNUS-X新勁戰 125之名發售。
勁戰重量: 四代勁戰雙碟版 深度剖析 -『 動力篇 』
在制動配備的部分,Racing S採用前單向雙活塞卡鉗加上240 mm浮動浪花碟,浮動碟盤讓煞車有更好的咬合效果,即使車重較重,在高速行駛時配備的煞車仍然相當有力且穩定。 勁戰重量2025 外觀部分,前燈採用H17 35W雙鷹眼大燈,搭配車身俐落的線條、挺拔的車頭、上翹的車尾與分離式的後扶手營造出整輛車的運動感。 雖然日本市場上CYGNUS-X有150cc的車種,但這些都是由車行自行進口並將引擎改裝的產品,並不在Yamaha官方保固範圍。 在臺灣將排氣量從100cc改為125cc、125cc改為150cc讓動力升級的人相當多,因為在市場上有許多廠商販賣排氣量升級套件,所以在改裝上相當容易。
勁戰重量: 傳動、排氣升級,加速性能up!
新車架的引擎吊架有新區隔,也縮短了平地臺,並在平地臺下方位置增加橫桿補強。 新車也採用更粗輪胎,前胎由110改為120,後胎是由120改為130。 第六代CYGNUS GRYPHUS的車頭燈改以雙鷹眼造型配以反射式LED燈組,但仍是大燈和高燈各佔一顆的設計,平時行車仍是隻亮一顆的單眼仔,感覺上削左少少。 勁戰重量 後期追加多款不同版本,包括在2008年,為了因應臺灣政府五期環保制度,推出搭載含氧感測器噴射引擎的版本,以CYGNUS-X新勁戰 勁戰重量 125 五期FI為名發售。 2010年,五期新勁戰進行小改款,多了浪花碟盤、飛旋踏板與側邊反光片,大燈分為燻黑(運動版)與玫瑰金(豪華版)兩種、尾燈反射面分為銀色電鍍(運動版)與紅色電鍍(豪華版),與稍微縮短車身軸距。 然後在2011年9月,臺灣山葉為紀念CYGNUS-X(勁戰)車系邁入第十年,推出New CYGNUS-X(新勁戰)帝黑紀念版,全車顏色採消光黑與亮光黑交錯設計,大燈與尾燈反射面均採亮紫色電鍍設計。
勁戰重量: 2018 五代勁戰
原本勁魅的車體則回饋給新風光使用,日本或歐洲的CYGNUS SV(引擎代號SE07J),約2001年開始販售,則以此車為基礎,後期針對早期NPA EV4引擎因潤滑油道設計問題,針對NPA EV4引擎再度改進。 卡鉗型式與上一代勁戰一樣,但變更至右邊,車側Logo變更為Gryphus,但在Gryphus Logo上方仍保留Cygnus貼紙。 採用類似超級跑車設計概念的全新雙碟版,車身在引擎、懸吊、外觀等都進行修改,以「Clean」、「Dynamic」、「Technology」為設計概念,並針對引擎常用轉數域的馬力與扭力提升15%(新設計凸輪軸、Loss軸承、進排氣最佳化)、簧下重量減輕、全新設計高剛性車架(較舊有車架減輕3kg),並加上200mm後碟盤、35mm單一活塞卡鉗設計,代號為NXC-125R。
Blue-Core SOHC水冷引擎,除了提升平均油耗達到48.9km/L外,還可產生12匹最大馬力,讓動力輸出達到比過去幾代較為充足的表現,同時也導入VVA可變汽門系統,也具備SMG智慧啟動馬達。 編者是第一代「CYGNUS」化油器版的用家,當年因為受12吋輪框及跑羊的外觀吸引而買她,大概是因為CYGNUS的發音好難,所以當時大部份騎士比較喜歡叫4V (即是單缸4汽門),之後就叫「勁戰」。 精心的改良增強了這新型號的起步加速和超車加速性能,但CYGNUS-X雙碟版很巧妙地以新增後碟煞所提升的制動力來平衡增強了的扭力和加速性能,且將前後煞車比例設定為兼顧安全性與運動性的7:3,來提升操控之安全。 實用性方面,座位下的大容量置物箱,可放置全罩式頭盔;腳踏空間更寬更廣,讓駕駛感覺更舒適。 勁戰系列,官方英文為CYGNUS-X,型號變更為NXC125開頭,於2002年發表,為頂級迅光的後繼車型,在車體、引擎上都有全新的設計,對臺灣的125cc速克達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並帶動臺灣125cc速克達朝向新世代發展,一般民間俗稱”天鵝”。 雖然臺灣市場的CYGNUS系列在1991年就開始在市場上販售,但初期都是使用中文名稱稱呼,在車殼上的英文名稱也不使用CYGNUS而另外命名,由於中文名稱都是以-光為命名,例如迎光、迅光、風光、頂級迅光、勁風光,故有人稱呼為光字號,一直到2002年臺灣山葉機車發表勁戰CYGNUS-X後,CYGNUS這個英文單字才正式出現在臺灣市場。
勁戰重量: 六代勁戰價格: 勁戰六代 大燈 魚眼
特色配備:五爪鋁合金輪圈、QC 勁戰重量2025 2.0快充、BOSCH ABS 10(ABS版限定)、45度大傾角、VGS可變幾何下懸吊。 Cygnus-X 勁戰重量2025 SR Evolution,外觀多了許多裝飾貼紙,在引擎方面則多了TPS(節流閥開度感應器)裝備。 接下來要跟Ken來聊一下這兩臺車的騎乘感,你自己兩臺車應該都有騎過了,而且在之前的勁戰六代發表的時候我們就有邀請你來騎乘,那你自己騎的比賽車現在是哪一臺跟大家介紹一下。 回頭想想,一部12吋、高座姿、手搖飲都無處可擺的125速克達根本沒有理由稱霸武林! 是勁戰改變了你我的觀念,讓騎車這件事從平庸通勤化為動感樂趣。
勁戰重量: 改裝細項
2017 Cygnus-X 125除了採用新顏色之外,排氣規制也由第五期升至第六期,排氣更潔淨。 現款Cygnus-X來自第4代的CYGNUS勁戰,在2015年推出時,擁有多項全新的設計:包括強化起步性能的強勁Fi引擎、光導式LED定位燈和尾燈 、前/後雙碟煞、輕量化輪框(重量減輕12%)。 因其擁有優異的操控表現,以前深受年輕車迷重視,現在則被外送車手所追捧。
勁戰重量: 臺灣的CYGNUS
而身為運動速克達界領頭羊的Cygnus Gryphus,本次改款或許將會重新打開小排量水冷引擎的市場,目前125c.c.運動速克達以氣冷單缸引擎配置為大宗,雖然PGO曾經推出過以油冷的ALPHAMAX,但簡單好修、好改的氣冷引擎仍較為主流,還要等Cygnus Gryphus上市後的消費者反應才能判斷未來市場走向。 不得不說Cygnus Graphus與Max車系相似之處還真不少,包含車頭設計、鷹眼式頭燈、三眼尾燈、兩側方向燈等都多少帶著點XMax車系的影子,且全車也都導入LED燈系;另外,Cygnus Graphus採用不對稱車架,Yamaha特別表示車輛因此提升25%剛性,再加上雙後避震器後都大幅提升騎乘穩定性。 Forte SV 125R,官方中文為勁魅,風光高階版,型號為XC125R開頭,大約於1998年發售,使用跟風光Forte相同的車體、引擎,但卻配備有碟煞及第二煞車燈,前方向燈有黑色外框,龍頭也附加黑色小風鏡,外觀配色以及貼紙裝飾也採用比較運動化的設計,前斜板進氣口則為橫置飛翼設計。 2000年小改款更換NPA版本的EV4引擎,配色為雙色(主色 + 黑色側導流殼),透明後方向燈殼,紅色避震器彈簧,也推出低價導向前輪股煞版本,但在市場定位上跟風光Forte太過接近而容易讓消費者搞混,最後則研發新車體SV-MAX作為勁魅系列的接班人。
再加上Variable Valve Actuation 勁戰重量 可變汽門正時技術,令新車級數再升多一格。 上一代CYGNUS的ABS版採用液晶LCD大儀錶板,標準版則採用傳統的指針式配小型液晶LCD屏幕儀錶,新款所有CYGNUS GRYPHUS清一色採用LCD大屏幕,資訊顯示也經過重新設計,儀錶還顯示VVA可變氣門英文字母。 說回新款CYGNUS GRYPHUS,有網友表示新車頭有FORCE 155的影子,而新款大燈更一改過去幾代的設計,採用鷹眼式LED雙頭燈設計風格,指揮燈則設置於鷹眼兩側,採用鹵素燈泡,而舊款指揮燈則設置在軑把上,新車更加入小風擋,而新款LED尾燈就有濃厚TMAX味道。 雖然如此,勁戰對於臺灣的貢獻仍無可取代,勁戰是臺灣製造、行銷世界的global scooter。 五代勁戰的頭燈從沿用四個世代的H4鹵素大燈改為反射式LED,燈具模組得以小型化,加上更流暢的車體線條與尾燈具,整體視覺更純熟洗練。
勁戰重量: 改裝細項
英文車名Cygnus-X天鵝座X轉變為Cygnus-Gryphus神鷹,沿用五個世代的氣冷5ML引擎到這裡宣告終止,全新的Blue Core引擎更環保、更省油、動力卻提升30%來到最大馬力12.24ps、最大扭力1.14kgm。 關鍵是水冷,再搭載VVA 可變汽門正時還有 SMG智能啟動。 動力方面,Cygnus Graphus搭載125c.c.
其實除了NMax之外,在16年越南山葉也發表了一款同樣配備BLUE CORE的14吋輪圈綿羊Jauns 125。 究竟CYGNUS GRYPHUS的Blue Core機器,是否照搬自Jauns 125呢? Blue Core技術的中心思想有三點:提高燃燒效益、減低動力流失和增加散熱效益。 講番ABS和UBS,第六代的ABS仍是Advics重車級雙迴路ABS系統。 UBS是前後煞車聯動系統,沒有ABS,所以重量也比ABS版輕了1kg。
勁戰重量: 傳動、排氣升級,加速性能up!
常說減簧上十公斤,不如簧下一公斤,這臺五代戰所改裝的NCY C款鍛造輪框,擁有如刀鋒一般的爪型設計,表面3D加工紋路立體感十足,另外,輕量化的設定,對於過彎靈活度的提升更是毋庸置疑。 三角臺採用五代ABS專用CNC三角臺,以6061 T6鋁合金製成,在強度上與重量上取得優異的平衡。 三角臺為一體銑成,尺寸精確,三角臺本體以鋁合金材質打造,與原廠三角臺相較之下更加輕量化,除了外觀亮眼,對於操控性也能帶來一定改善。 卡鉗的部分使用NCY CNC對四卡鉗,以高強度鍛造材料經由CNC精密加工而成,相較於鑄造卡鉗擁有更輕的重量以及更高的強度,使煞車在作動時,卡鉗本體不易因強度不足而變形進而造成煞車力道減弱,卡鉗內部的油道的特殊設計不僅能使煞車力道能更好的傳輸外,在安裝時更能高效率的排出空氣減少安裝時的時間。
編者第一臺玩的機車就是第一代的勁戰,但我們一般稱為4V,原因是使用單汽缸4氣門關係,由於車輛當時在街道上的曝光率極高,加上對機車認識不深,因此成為買車指標,至於甚麼12吋輪框或雙避震等等,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 勁戰重量 編者說Yamaha 勁戰重量 CYGNUS 勁戰重量2025 X勁戰是臺灣國寶級綿羊並不誇張,這款由臺灣人自家設計的機車,不論在全球賽道(指綿羊賽)及銷售市場均獲得空前成功。 6月份在臺彎舉行的第三代勁戰發佈日更引起鬨動,編者在Facebook也能感受到熱烈的氣氛,而首臺新車終於抵港,但據代理透露,暫時未能接受車迷預訂而感到抱歉。
迅光Fuzzy FX,為1993年與FR版本同時販售,型號為XC125S/S1/S2,引擎代號4JK,與上述可動版迅光的衍生產品,煞車為鼓煞設計,在外觀上採用無前輪擋泥板的斜版設計,大燈有雙燈泡(30w燈泡)及三燈泡版本(20w燈泡),後期還導入當時頗為豪華的第二LED煞車燈版本。 販售初期使用三燈泡車型,有分貨架版本(XC125S)與第二煞車燈(XC125S1)版本可選擇,1994年7月進行小改款使用雙燈泡車型,一律採用第二煞車燈版本(XC125S2)。 正式型號為XC125,引擎使用124cc排氣量,以圓弧曲線為設計特徵的車體外觀。 雖然並不是一臺很人氣的車種,但卻是販賣相當久的商品,1988年的小改款後,持續在日本市場販售了10年以上。 在這次測試之前我們編輯也規劃了來量兩臺車的前輪、後輪也就是簧下重量,那實際量測結果JET SL它在前輪部分是比六代戰輕了12公克,差異其實並不大看起來後輪的差距是比較大,但實際上我們在考慮後懸吊的簧下重量時,還要把整個引擎還有傳動箱的重量一起考慮進去,因此我們還必須要靠山路的實測來瞭解兩臺車的操控性上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就要進行道路上的實測。
看完操控性能的改裝,接著就是許多車友津津樂道的傳動與排氣改裝了,在此NCY選用經濟取向的N-20傳動套件組,普利盤專利集風口導流與飛盤手工輕量化設計,可降低普利珠工作溫度與有效提高轉速。 普利盤表面的耐磨、耐溫處理,也有降低摩擦,使普利珠移動更順暢的效果,能提升起、中速加速性能。 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以「操、跑」為設計概念,針對車體懸吊、制動進行最佳化,並調整引擎動力輸出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