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鄉位於花東縱谷南段,西側緊鄰中央山脈,東側則是海岸山脈,另有人稱中間這段地區為池上平原。 「池上」這名字取的非常詩意,清光緒年間被稱為「新開園」,為「新開闢的田園」之意。 現代池上的原意指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故稱此地為「池上」。 池上之所以迷人,是當地的風景會隨著四季更迭變幻出迷人的風景色彩,使得許多人願意再次重訪,找回在城市中遺失的什麼。 這次跟著我一起走在池上的季節稜線,本篇介紹池上一日遊:景點、美食、交通,我們一起閱讀池上景點之外的風景,感受人與風土之間的故事,這是我的池上旅行地圖。
- 國民健康局表示,癌症的威脅雖難以避免,但多數癌症可以透過篩檢,及早發現預防,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在池上駐留訪問的日子,我詢問每一位受訪者:「池上最美的地方是哪裡?」原以為答案是名氣響亮、替池上帶來如織遊客的伯朗大道,不過,幾乎每一位池上鄉親都沒有猶豫,這麼回答我:「大坡池」。
- 站在一處直筆的大道,放眼望去,無盡稻田美景揮灑入眼,這才發現竟無一根遮住視線的電線桿,原來這就是知名的「伯朗大道」。
- 本村多為阿美族人,其餘少數居民為客家人和閩南人,客籍移民始自日治末期的竹苗地區湧入。
走過池上車站穿廊層,檢票口出站又是另外一種風景。 挑高的圓弧造型柱子撐起屋頂,玻璃帷幕當作車站外牆,引進了大量日光,車站呈現出寬闊的空間,視覺上相當令人驚艷,空間營造的非常迷人。 池上鄉大坡池2025 數年後重回池上,原本披上雪白外觀的池上車站,從方正的盒子蛻變成充滿溫潤氣質的新車站。
池上鄉大坡池: 池上大坡山居莊園提供什麼樣的早餐?
居民多務農,日出而作,日落則息,農產規劃為雜作區。 大坡村位於池上鄉的東北角,東臨海岸山脈,北鄰花蓮富里鄉,西接慶豐村、錦園村。 海拔高度約在286~340公尺之間,多屬丘陵地,由東向西傾斜。 本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為清末以來移入的恆春阿美族。 池上鄉大坡池 民國39年改制為兩村,大坡山上取名為大坡村、山下名為慶豐村,阿美族以方位命名「嘎娃利娃利」即大坡池東邊的地方。 在池上最愜意的旅行,便是在田野間、大坡池騎著鐵馬漫遊,將綿延起伏的山脈與阡陌縱橫的稻田盡收在眼底,走一遭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深入瞭解池上便當的故事,或是細心品嘗當地製作的米料理、米餅,以行動認識池上的稻米故事。
臺東池上的大坡池真的是必來景點,感受一下與都市不同的自然景色,這邊建議停留的時間約40~60分鐘,長短取決於是否還要進行其他的活動? 若跟我們一樣就是散步看風景,我覺得40分鐘就足夠。 風景優美的大坡池,過去是居民賴以為生的場所,如今雖成著名景點,卻也是居民們忘不掉的過往,於是那「池上米香竹筏季」的舉辦,不但讓居民們再度回味。 環池的自行車道,景色優美,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值得旅人們背著相機一探。 站在一處直筆的大道,放眼望去,無盡稻田美景揮灑入眼,這才發現竟無一根遮住視線的電線桿,原來這就是知名的「伯朗大道」。
池上鄉大坡池: 服務設施
池上鄉公所規劃的環鄉自行車道,部分路段沿著大坡池北面蓮花池而行,春夏期間經此,不僅白蓮盛開,還能看到鄉親們暱稱為「凌波仙子」的水雉。 大坡池原名「大陂」、也稱「大埤」,曾以「池上垂綸」名列臺東十景之一。 ▲再向後走可以看到另一個作品,這是日本藝術家吉田敦Atsushi Yoshida的作品〈等待〉,以一個巨人坐在池邊休息冥想做為主題,有趣的是,作品後方有個入口,遊客可以走進藝術品中,由內部的天窗觀察飛過的鳥類和美麗的天空。 ▲「大坡池」生態豐富,文獻紀載中,小小的溼地中就有高達近100種的植物種類,及鳥類紀錄多達99 種,其中還包含許多保育類和臺灣特有種。
- 在伯朗大道中間,有一條S型的道路叫做萬新道路,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中騎進另一個稻田中,重現當年金城武騎單車的廣告片段。
- 座落在臺東市區的THE GAYA HOTEL是2017年才開幕的新飯店,不僅交通方便,飯店提供的環境相當新穎且精緻,頂樓更擁有臺東市區中唯一的一座高空游泳池。
- 本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為清末以來移入的恆春阿美族。
- 今天出席竹筏季活動的來賓有有縱管處長郭振陵,縱谷區黃瑞華、陳宏宗、楊清順3位議員,代表會主席江鑫貴及各村村長等,晚間6 點起搭配燈光的水舞秀,非常吸睛。
- 三代經營的米廠,在池上市區創立了「多力米故事館」。
對於3C產品也有一定的接觸~ 當然本業旅遊也有一定的瞭解。 所以就開始紀錄有關旅遊的一切,進而延伸美食、3C、生活等相關文章。 只要有3C商品也一定會把開箱以及詳細介紹記錄下來。
池上鄉大坡池: 池上牧野渡假村
那時候沒有充裕的旅費、也沒有普悠瑪、太魯閣號等特急列車前往花東,最快的自強號,從臺北出發到池上也要五、六小時,為了省錢,我只能搭上了更慢的「莒光號跨夜列車」。 記得那次,夢境在火車上的搖搖晃晃的,從黑夜到天明,火車一路把我拉到了池上車站,那也是我第一次觸擊到了池上,也終於到池上了。 高中那年,我在北部念書,一位跟我很要好女同學在某回暑假前夕跟我閒聊,我問她暑假有什麼樣的計畫呢? 她說她要回池上跟外公住一段時間,簡單一句話,瞬間勾勒出我小時候的記憶。 池上鄉大坡池 當時還沒踏入花東旅行的我,深感興趣的繼續追問下去。 好無聊啊,要搭好久的火車,回去也就看看山,就是鄉下嘛。
池上鄉大坡池: 池上鄉
450公尺長的排水溝,及加蓋於其上的鋼筋水泥停車場,還被票選為臺灣首惡十大公共工程之一。 只知道摸黑抵達大坡池時,那忽而紫紅忽而紫藍的天色,倒映在湖水之上,確實叫人震撼,那一刻也確實懂了,大坡池的日出不是太陽升起,而是看太陽爬上山頭之前,變化萬千的雲彩與湖光。 大約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像看了一場大地劇場。 感受大坡池,建議租借一臺自行車,沿著環繞大坡池的自行車環道繞一圈,在六月蓮花盛開的季節,最美。 邊騎邊欣賞湖畔風光,遠望那平靜的湖面映著遠山的碧綠,看著那山嵐,依靠在山谷的懷抱。
池上鄉大坡池: 大坡池,寧靜中帶著優閒騎車散步好地方 | 臺東景點
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行政區改制為臺東縣池上鄉,原日本會社地及日本人私有地皆收歸國有。 池上鄉大坡池 政府將池上地區的593公頃餘溪埔地劃歸合作農場(今臺東農場),355公頃餘溪埔地劃歸臺糖池上農場(今臺糖池上牧野渡假村),1,867公頃餘山坡地劃歸土地銀行代管,萬朝160餘公頃土地則依據《公地放領放租條例》,放領給農民。 在池上駐留訪問的日子,我詢問每一位受訪者:「池上最美的地方是哪裡?」原以為答案是名氣響亮、替池上帶來如織遊客的伯朗大道,不過,幾乎每一位池上鄉親都沒有猶豫,這麼回答我:「大坡池」。
池上鄉大坡池: 臺中人氣「酸菜魚」插旗臺北信義區
這附近也滿多民宿飯店,而且都會提供腳踏車租借所以可以省一筆租腳踏車的費用喔。 大坡池原名「大陂池」或作「大陴池」、「大埤池」。 明治43年(1910),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所公佈之東部地區官營移民預定地,首先登載官方文獻時之面積為57甲,與池上鄉老一輩居民記憶中曾廣達百甲的大坡池,面積差距頗大。
池上鄉大坡池: 美食
這個曾經是池上便當原料供應地,生態豐富的斷層池,也是詩人蔣勳每天必散步的景點。 試著在天亮之前抵達大坡池吧,肯定會被大坡池日出的晨光天色變化震驚呢。 池上鄉大坡池 臺東縣池上鄉今天舉辦竹筏季,以吸睛的水舞秀,為新建完工的多功能碼頭剪綵,未來除了將鄉民日常的傳統劃竹筏轉化為遊憩活動以外,水上舞臺也可辦理各項展演,希望把大坡池打造成熱門新景點,要讓遊客「劃很大」。 ▲改建後的「池上穀倉藝術館」目前由臺灣好基金會經營管理,這裡除了藝術家創作作品的展示空間,更是居民互相交流的平臺,也會定期舉辦不同的展覽。 若來到池上,除了感受田園大自然的氣息外,也不妨來到穀倉藝術館欣賞藝術作品。 原為池上鄉的某條筆直的田園小路,因拍攝伯朗咖啡而廣受歡迎,故取名為「伯朗大道」。
池上鄉大坡池: 池上大坡池|空拍景緻
清治時期,此地稱為「新開園」有「新開闢的田園」之意。 因轄區內有「大陂池」於日治時期訛化為「大坡池」。 還有人在湖畔釣魚,大波池感覺是個大家都滿會忽略的景點,人潮不太多,有著滿舒服的寧靜感,白天太曬,建議可以在黃昏時間在湖畔騎車真的會滿浪漫的。 1.火車:搭乘北迴線鐵路至池上火車站,出站後沿中正路步行約四百公尺,右轉仁愛路再步行約五十公尺,左轉通水巷,即可到達池上大坡池風景區。 ▲因為海岸山脈抬升造成池上平原相對較低而形成的斷層池,「大坡池」28公頃的淡水湖泊水源來自湧泉,目前多做為灌溉和颱風天的蓄洪作用,也就是知名池上米的水源之一,同時也是秀姑巒溪的其中一個源頭。
園區內還設有不少的創意設施、菜園、造景池、造型植物、池塘及觀景臺提供免費參觀遊玩。 附近商家也結合在地可食作物,現場烹煮,不僅可與美景拍照留念還可品嘗在地美食。 振興村位於池上鄉最南端,北以六號橋和富興村為界;南以嘉武橋和關山鎮電光裏為界,振興村原是富興村的一部份。
池上鄉大坡池: 池上地圖
還可以把旅行中所見與大家分享,過程也是一件又累又開心的事。 秉持著為生活找樂趣的宗旨、想要嘗遍世界美食的精神、鍛鍊看產業的角度下,決定拿起相機帶您用鏡頭去旅遊。 我們當天是8點多到大坡池,除了一些在地人到這釣魚之外,幾乎都沒有遊客,加上這個時間的太陽還比較柔和,所以在湖畔散步顯得特別的美好,少了喧囂多了愜意,非常的棒! 本站主要分享旅遊、美食、寵物、綜合生活等,寫文章風格不走浮誇路線,而以真實的目光、溫暖的筆調,用有趣的說故事方式,訴說人生足跡的點點滴滴。 臺九線上的「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訴說著池上鄉與飯包的故事,別忘了點上一份最愛的口味,坐在戶外的池上月臺,靜靜耹聽。 「金色豐收館」,展現製米的過程,小小的磨米機,要讓旅人們親自體驗,學會珍惜農夫的用心。
池上鄉大坡池: 關山鎮景點
簡單的校舍、美麗的樹木,在寧靜的校園中細細欣賞,如同大自然裡美麗的藝術創作。 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中,騎進蜿蜒的田間小路,重現當時金城武騎單車的廣告片段,如此美麗的田園風景,深深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朝聖。 每逢這時刻,池上都會邀請各領域的藝術家們,不論是辦展覽、教學活動或是長期駐鄉創作,透過他們的雙眼與感受,讓你在池上進行在地對話。 後疫情時代身心需要療癒,不能出國就到有臺版越後妻有美譽的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看十位國內外藝術家創作,屬於他們與臺東縱谷之間的情感發酵。 廣達125公頃的池上牧野渡假村,有著可愛動物園區、冰品販售部、自行車道等,遊客不妨租借自行車,從入口處的茄苳林蔭大道,騎入充滿塞外風情的明媚風光。
位於臺灣臺東縣花東縱谷北段,名取自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故稱此地為「池上」。 在清光緒年間被稱為「新開園」,為「新開闢的田園」之意。 池上鄉大坡池 有著得天獨厚的縱谷景觀,孕育豐富的物產,以「米」聞名於世,有「米故鄉」的稱號,是花東縱谷不可錯過的觀光勝地。 新興村北與大埔、福文、福原、東與錦園,南與萬安為鄰,西以新武呂溪和關山鎮為界。
池上鄉大坡池: 交通資訊:
1910年(明治43年),臺灣總督府官方文獻所載面積為57甲。 池上鄉民代表會是池上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池上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 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 池上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2席平地原住民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 池上鄉大坡池2025 平原之北是富南河階地,緊逼西側的中央山脈,此處縱谷寬度僅約1公里,使得池上平原有如半封閉的山中谷地;向南則視野較為遼闊,至鹿野溪始見卑南山橫亙於縱谷之中。
池上鄉東側之海岸山脈自北而南則為:大坡、慶豐、錦園、萬安、富興、振興等六個位於山區或丘陵地帶,人口較少的村。 尤其在藝術節作品的加持下更有話題性,許多人都是來尋找垂釣老翁和巨人,配上臺東令人著迷的風景,是我們在池上最大的收穫。 瞭解大坡池的前世今生後,更對這得來不易的景色感到珍惜,是我們認為值得推薦的池上景點。 ▲大坡池除了步道和美景外,還有3個大型的裝置藝術,這些其實是「2020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的作品,仔細一查後才發現,舉辦三屆的藝術節,在臺東留下許多漂亮的藝術作品,如今都成為著名的打卡景點,像是伯朗大道旁的鞦韆作品。 」絕對值得排進你的行程之中,不僅人潮較少,豐富的景色更勝其它地方,環湖步道上美景不斷,池水配上藍天羣山,美翻了,還有SUP及獨木舟可以玩,高人氣的藝術作品垂釣老翁和休息的巨人也是許多遊客拍照打卡的目標。 在團隊的努力之下,音樂館讓藝術融入自然與生活中,提供在地鄉親一處親近藝文的空間,同時也讓來到池上的旅人沉浸在「藝文米鄉」獨特的鄉鎮文化中。
池上鄉大坡池: 池上飯包博物館
大坡村位處花東海岸山脈西側丘陵地與平地相接之處,站立在本村的臺地山崗上視野廣闊,原野風光可一覽無遺。 山澗溪流邊的平坦地種植水稻,坡地因水源不足、灌溉不便,則多為旱作,栽植玉米、甘諸、梅樹、李樹、柚子、桂竹以及零星的大豆、花生,並有土雞飼養。 在民國40~50年的丘陵地,幾乎全面種植香茅,60年代外銷行情日跌,進而種植者漸少。 部分山坡地為土銀代管的國有地,當地居民植桑養蠶,與土銀合作者有不錯的保證收購價格。 本村位於池上鄉西北端,日據時期屬池上莊,花東鐵路通車後,因位於車站後方,亦即「車路」之「後」,故稱「車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