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地標因一九四一年的草嶺大地震而震毀,於是當地政府徵購周圍民地,擴大規畫出第五代北迴歸線標誌。 因此,北迴歸線以每年14公尺餘的速度向南移動,於西元1788年通過本市博愛路與世賢路路口北端附近。 目前靠西北方的中央安全島上建有「圖文碑記」一座,大理石刻簡要說明立標重點,附上簡圖更能使人充分了解18世紀末葉北迴歸線曾經靜悄悄的飄過這個路口,而且與嘉義命名息息相關。 1995年於標誌東側興建北迴歸線太陽館,與第五代標誌並立,自此從單一紀念碑之型制,擴大為場館建築物。 2.在北迴歸線附近有知名的豐濱海稻田,當稻穗成熟時,金色稻浪與蔚藍太平洋的絕美景緻,吸引無數遊客前往拍照。 北迴歸線標誌 在縣長陳明文的推動下,第六代地標塔改建為北迴歸線太陽館,第二期工程已於2005年十月二十二日完工並正式開幕,成為全臺唯一可以供民眾進入參觀的地標塔。
相信北迴歸線不僅是北緯二十三點五度的科學意義,更代表難忘的歷史記憶和珍貴的在地情感。 西元一九九五年,透過水上鄉的企業家捐款,以及地方政府的經費補助,完成造形與飛碟相似的第六代地標館。 在西元二○○五年,第六代地標塔又改建為北迴歸線太陽館,成為全臺灣,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可供民眾進入參觀的地標塔。
北迴歸線標誌: 景點照片
所以很多中外遊客們都來北迴歸線拍照留念,一腳站在熱帶,另一腳站在亞熱帶,用腳和眼建立與地理名詞之間的聯繫,增進對地球的理解。 並且,受歲差、章動和極移等天文因素的影響,南、北迴歸線位置並非固定不變,並不是一條恆定的線,每年陽光直射到的最遠的點並不完全一致,會在一定範圍內移動。 北迴歸線的緯度上限:陽光直射最北的時候在會北緯24°14′39″,最南的時候會在北緯22°37′56″,也就是說,陽光直射的最遠點有誤差會高達約180公里,這個往復週期約為37,158年。 瑞穗鄉的北迴歸線標誌設立於昭和八年(1933年),當時是設置在瑞穗火車站西側;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到由舞鶴村民捐出的舞鶴臺地上,臺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
西元1908年,臺灣當時是日據時代,為「慶祝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特別在嘉義市的西南3.3公里處,及北緯23度27分4秒51鐵道旁的稻田中,建設了一座大型的「北迴歸線標」。 回歸線為天文學名詞,地球上在赤道南北各約二十三度半與赤道平行圈稱之為回歸線,南為南迴歸線,北為北迴歸線, 北迴歸線也是太陽直射地球的最北界,即北緯 23度27分4秒50,以此為界。 ■以前只知道臺灣有北迴歸線的地標,現在才知道全世界共有九個,其中臺灣就有三個,甚至還有一個有百年歷史。 南、北迴歸線是指在南、北半球,太陽光所能夠直射到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大約就在南、北緯度二十三點五度。 當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時,即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會逐漸南移,就此反覆在北緯二十三點五度和南緯二十三點五度間,周而復始的移動。 雖然前四代地標塔因戰亂及自然災害而損毀,但後人仍依照圖片仿製模型,展示在太陽館旁。
- 溫馨提示: 北迴歸線標誌公園位於海拔高度為224米的舞鶴臺地上,五公裡外的瑞穗火車站的海拔為105米,立志騎車環島的單車旅客,需要爬120米高的臺地才能抵達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 北迴歸線就是北半球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學和人文意義,因為地球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迴歸線與人類接觸更顯緊密,它是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
- 當您希望使用本站會員服務甚至領取廣告收益時,依相關規定本網站將要求您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生日、銀行帳戶匯款資料等)。
- 後來我在網上搜到,此塔位於從化市太平場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北緯23°36’28”44),1985年12月17日竣工,1986年夏至日揭幕。
根據中央社報導,目前嘉義縣北迴歸線廣場上,共有六代北迴歸線地標,每一代地標塔都有一段特別的故事。 例如第一代地標是日據時代興建,以竹子為建材,建造於水上鄉下寮村北迴車站前的稻田中,用來慶祝臺灣縱貫鐵道全線通車。 北迴歸線標誌 嘉義縣水上鄉的北迴歸線地標塔,建立於西元一九○八年,是全世界第一座北迴歸線地標,而今年正好是立標滿一百週年的日子。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有鑑於第一代北迴歸線地標已嚴重受損,1921年日本人又在原地以木頭搭建第二代地標,1923年日皇裕仁以皇太子身分來臺巡視,在前往阿里山旅遊後,途經水上鄉時,發現北迴歸線地標竟以木頭搭建,當場指示改建為水泥塔,並於1926年改建完成,第三代地標由此誕生。
北迴歸線標誌: 個人工具
針對武漢肺炎疫情,五一連假全臺熱門景點將進行車流管控、總量管制及分流,縱管處配合中央防疫,加強轄內景點防疫工作,其中超級熱門的北迴歸線標誌公園,在連假期間開放參觀後,5月4日起將暫時封閉3個多月進行修繕。 圓潭自然生態園區(圓潭遊客中心) 「圓潭自然生態園區」位於嘉義縣竹崎鄉與梅山鄉交界處(166縣道上…… 於去年年中正式成立,北迴歸線通過澎湖虎井嶼西山公園外海,澎湖管理處於虎井嶼西山公園中,特別以北迴歸線23.5°N的概念,運用23.5數字和愛心造型設計了「幸福天梯」及「幸福緊依偎」兩個新地標。 1981年(民國70年)因東線鐵路拓寬而拆遷至舞鶴臺地上,臺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重新建造。 這個盤子中間應該有一根杆子 攝影:佐拉比如,這個牌子有兩處錯誤:數據落後,臺灣在2013年又修了兩個新的北迴歸線地標,現在總共五個了; 另一個錯誤是語法錯誤,臺灣廣西廣東雲南四省不是逗號前面提到的十六個國家之一。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地球公轉時,在一年之中,太陽直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斷變換,才形成了四季更迭。
鄭榮峯表示,北迴歸線經過十六國,之前臺灣包括嘉義水上鄉、花蓮瑞穗鄉及豐濱鄉等都有地標,吸引許多遊客取景拍照;東石漁人碼頭新地標主要運用紅白兩色系設計,同時融入愛神的箭、高跟鞋與婚禮馬車等意象,營造愛與幸福氛圍,與其它北迴歸線標誌大異其趣。 北緯 23.5 度北迴歸線標誌分隔了北半球的溫帶與熱帶,而『靜浦北迴歸線標碑』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最南端,同時也是臺 11 線公路的必經之路 (70.5 公里處) ! 白色燈塔狀的『靜浦北迴歸線標碑』搭配藍天白雲,許多遊客都會在此停留拍照打卡留個紀念,標碑前有休憩區方便停車休息。 竣工日1995年開放日2005年10月22日地圖嘉義北迴歸線標誌是指位於臺灣嘉義縣水上機場附近的一系列北迴歸線標誌物。 首座標誌碑設立於1908年,是世界首座於回歸線上設置的標誌物;1995年於標誌碑旁興建科學教育設施「北迴歸線太陽館」,2005年10月22日對外開放參觀,具有科學、教育、觀光等多重意義。
北迴歸線標誌: 瑞穗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五一連假後封閉修繕
在慶祝北迴歸線地標設立滿一百年的同時,也要進一步瞭解它所帶來的地理、自然意義。 在每天的日升日落,春夏秋冬四季不斷輪替,讓我們擁有多變的氣候與地理景觀,這些都來自於太陽對地球的特別眷顧,賜給我們一條美麗的錦帶——北迴歸線。 但第一代地標在西元一九一七年因颱風襲擊損壞,四年後日本人又在原地以木頭搭建第二代地標,數年後改建為水泥塔,成為第三代地標。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及服務條款。 北迴歸線標誌 在『靜浦北迴歸線標碑』您可一眼欣賞山景海景,因為標碑兩旁就是海岸山脈和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當公路旁的稻穀成熟時,跟鄰近的藍色大海形成海線獨特的「海稻田」,運氣好時還可看到跟著海風一起搖曳的金黃色稻浪。 不得不讓我們十分折服當年負責測量的日本工程師們,他們以分秒不差的運算,在立碑的過程中豎立永垂不朽的精神典範,其建標曆元根據絕對是正確無誤的。
北迴歸線標誌: 嘉義景點| 北迴歸線太陽館 一秒踏入太空星球| 嘉義免費親子景點!
每逢夏至的那一天,太陽就會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成為北迴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除此之外,北迴歸線經過的國家、地區大部分是沙漠,臺灣是北迴歸線上罕見的綠洲,海島型氣候與季風造就這份特別的地理景觀。 北半球僅有十處設有紀念意義的地標,臺灣就佔了四席,包括了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以及去年年中才加入的澎湖縣的武井嶼,均設置具有意義的地標。
北迴歸線標誌: 臺灣米師傅 帶領米食新航向
本網站將妥善保護您所填寫的資料,如未獲得您的同意及授權,絕不將此一資料透漏給其他第三人,並且依法限制內部人員私自使用此一資料。 從建築物的基座來看,第三代的北迴歸線的三角形地標基礎十分堅固,一直沿用至今的第五代標塔,均僅是上半部及週邊環境的整建。 1923年,日本裕人天皇以太子身份來臺巡視,駕臨嘉義,在遊玩阿里山後繼續南下臺南,途經水上鄉時,看到築子搭建的標塔,當場諭示改建時塔,逾1926年重修完竣。 北迴歸線標誌興建至今已歷經六代,而建立北迴歸線標誌的材質也由早先的石材,轉變為今日眾人所見的鋼骨水泥,連帶的標誌外觀也有著極大的改變。 日晷是一種由視太陽位置來得知每天時間的裝置,晷影器是三角形的葉片,其傾斜的邊緣是晷針。 狹義而言,它包含一個平面(盤面)和將影子投影在平面上以指示時間的晷影器(gnomon)組成。
北迴歸線標誌: 地址:
從南面航拍 瑞穗鄉舞鶴村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攝影:佐拉因此各地所立的北迴歸線界碑實際上沒有天文意義,但研究北迴歸線的變化週期則具有重要天文、地理和歷史人文意義。 北迴歸線標誌2025 因為地球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迴歸線與人類接觸更顯緊密,它是北半球的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 北迴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其中在臺灣就有三座北迴歸線標碑,分別位於嘉義的水上、花蓮的舞鶴及花蓮的靜浦,每年夏至時(6月21日或22日),正午的太陽直射此地,呈現燈塔狀的北迴歸線標碑形,中間有狹長細縫,一柱擎天的景象十分壯觀! 臺灣一共有三個北迴歸線標,分別在嘉義水上鄉、花蓮舞鶴臺地、豐濱鄉,而這座北迴歸線標碑位於臺11線70.5公里處;潔白的地標坐擁海岸山脈與太平洋的美景,常常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拍照、休憩。 日本時代的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臺灣總督府於北迴歸線經過的鐵道西側、嘉義廳柴頭港堡下藔莊(今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回歸村)建置一座地標型的標誌,爾後又增設北迴歸線火車站,距嘉義市西南約3.3公里。
北迴歸線標誌: 旅遊王TravelKing
北迴歸線為紀錄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 每逢夏至的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迴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在臺灣一共有3處設置北迴歸線標誌,分別在嘉義水上鄉、花蓮瑞穗鄉、豐濱鄉。 其中瑞在瑞穗的北迴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放在瑞穗火車站的西側,爾後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於現址。 不過,北迴歸線通過臺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迴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
北迴歸線標誌: 北迴歸線立標100年 六代地標各有故事
中央林蔭道全寬 22 公尺,植栽及舖面之變化,使遊客在道上觀 覽地標時爰獲得不同之智識。 本標誌主體工程地球館經費須靠上級 政府全額補助,由於籌措困難,故工程嚴重拖延落後,於民國 84 年 地球管主體工程完工,嘉義縣政府將此北迴歸線地標等工程,全部 移交給水上鄉。 由前任鄉長林崑山接管,林鄉長同時向省及中央爭 取補助 3,900,000 元逕由補選鄉長鄭來居先生規劃完成整體公園圍牆 及造景等設施,於民國 86 年 10 月 1 日玆告完工成為嘉義縣唯一具有國際性宏偉之建築標誌。 北迴歸線在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均設有北迴歸線標誌。 1933年(日昭和八年)日本人在瑞穗火車站西側建造全省第二座北迴歸線標(第一座是嘉義水上鄉的北迴歸線標) web66這座北迴歸線標是當時遊客前來遊玩的重要據點。
北迴歸線標誌: 景點分區導覽
二千多年前西方人觀測到北迴歸線時,其夏至日位置正處在天空中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座(Cancer)方位,從此回歸遠處,故稱「巨蟹座回歸線」(Tropic 北迴歸線標誌2025 of Cancer)。 南迴歸線叫的英文名字叫Tropic of Capricorn,即「摩羯座回歸線」,二千多年前冬至日太陽直射到此處時,是處在黃道十二宮的摩羯宮位置,目前在天球上冬至點太陽的位置位於人馬座。 以公元2014年夏至日為準,太陽在北半球能夠垂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點位置約在北緯23度26分14.675秒。 您可在不需輸入任何資料的情況下瀏覽與使用本網站多項服務(不包含:發表個人文章與留言、累積廣告收益等),本網站將不會在未明確告知的情況下,收集您的任何個人資料。 當您希望使用本站會員服務甚至領取廣告收益時,依相關規定本網站將要求您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生日、銀行帳戶匯款資料等)。
北迴歸線標誌: (玉里, 花蓮)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紀念碑) – 旅遊景點評論 – Tripadvisor
縱管處表示,民眾趁著五一連假把握機會走訪的不只北迴歸線標誌公園,花蓮知名鯉魚潭賞螢活動,也僅剩5月1日、2日最後2梯次,今年因受武漢肺炎影響,取消現場報名,全面採網路報名並實施實名制措施,每場次遊客上限150人。 西元 1908年,臺灣當時是日據時代,為「 慶祝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 」特別在嘉義市的西南3.3公里處,及北緯23度27分4秒51鐵道旁的稻田中,建設了一座大型的「 北迴歸線標 」。 但這首代的標塔,在西元1917年的颱風季節中被吹毀,開始剝落,終至殘破不堪。 這個區域要玩其實就能漫遊個半天~一天了 七星潭(美美的鵝鑾石海灘,藍藍的海水,很適合放空拍寫真) 北迴歸線標誌 慶修院.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光復糖廠.瑞穗牧場.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北迴歸線標誌:
佔地面積1024平方米,塔高23.5米,塔身為火箭型,主體部分為花崗石混砌結構。 塔頂有一鋼球,其圓孔的垂線與塔底正中的經緯線交點相互垂直,北迴歸線正從這個圓孔經過。 每年6月22日夏至中午12時26分,太陽直射光線經過這個圓孔,人站這裏,有立竿不見影的奇觀。 塔基部建築是天壇式樣,由三個臺階組成,第一、二臺階為方形欄杆 ,第三臺階呈半圓球形,每臺階為9級,均用花崗巖砌成,塔身像一 枚昇火待發的宇宙火箭。 塔頂有一象徵太陽的銅球,是用26塊6毫米厚的銅板貼製成的,銅球直徑為120釐米。 塔底中央嵌有一顆銅心與頂球相對,塔身是空心的,北迴歸線正從這裏通過,遊人立於塔底銅心,抬頭仰望,從塔心及銅球的一個圓孔窺見蒼穹。
二OO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北半球的夏至日,臺灣,嘉義博愛路與世賢路口矗立的六座北迴歸線歷年標誌羣正式啟用,是全球第十處興建北迴歸線標誌的地方。 北迴歸線標誌是北溫帶與熱帶的界碑,極圈碑、回歸線標誌、赤道碑同屬世界性重要地標,以區分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等五帶。 嘉義市的北迴歸線標誌羣,位於嘉義市西南交通要衝之地,基本上是一羣路口地標,分屬四個年份。 目前靠西北方的中央安全島上建有「圖文碑記」一座,大理石刻簡要說明立標重點,附上簡圖更能使人充分了解十八世紀末葉北迴歸線曾經靜悄悄的飄過這個路口,而且與嘉義命名息息相關。. 北迴歸線標誌2025 北迴歸線向南漂移圖文碑記「回歸線」係依天文學的黃赤交角之等值而劃定的緯度線。 造成黃赤交角變化的因素有三︰一為歲差運動、二為章動週期、三為極移問題,另外板塊運動也會造成回歸線變化。
北迴歸線標誌: 花蓮掃叭遺址、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以臺灣來說,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氣候比較熱,北迴歸線以北的地區,溫度會比較低一些。 民國93年(西元2004年)6月21日,北半球的夏至日,臺灣嘉義博愛路與世賢路口矗立的六座北迴歸線歷年標誌羣正式啟用,是全球第十處興建北迴歸線標誌的地方。 1.北迴歸線位於北緯23.5度,它是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換言之,夏至時太陽沿著此緯度線東昇西落,這座標碑特地設計一個細縫,讓遊客可以透過這座建築觀察這種現象。 邵冰瑩也指出,根據1976年召開的第十六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00年北迴歸線的位置在北緯二十三度二十六分二十一秒四四八,專家據此推算出今年在北緯二十三度二十六分十七秒七零零三,已經遠離百年前興建的第一代地標位置了。 陳明文表示,北迴歸線並不是在固定的位置上,它會南北漂移,根據天文學家研究,北迴歸線漂移到最南端的屏東、最北端的臺中,一個週期要一萬八千年,如今距一百年前興建的第一代地標塔,約往南漂移一千四百公尺,如果從地圖上來看,大約在水上鄉柳林國小的北方。 邵冰瑩指出,目前在嘉義縣北迴歸線廣場,共有六代地標,每一代地標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例如第一代地標興建於1908年(民國前四年,日治時代明治四十二年),當年是日人為了慶祝臺灣縱貫鐵道全線通車而設,設置緯度為北緯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四秒五一。
縣長張花冠昨致詞時表示,除現有水上鄉太陽館、東石漁人碼頭地標,未來還計畫在觸口牛埔農場打造北迴歸線新標誌,串聯後連結阿里山觀光旅遊與神木下婚禮,建構為一條「愛情天空線」,讓北緯廿三‧五度線變的更具美麗意涵。 溫馨提示: 北迴歸線標誌公園位於海拔高度為224米的舞鶴臺地上,五公裡外的瑞穗火車站的海拔為105米,立志騎車環島的單車旅客,需要爬120米高的臺地才能抵達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如果對北迴歸線標誌公園上的自拍照片沒有興趣,或無體力爬坡,瑞穗鄉到玉里鎮這一段請改走193縣道,比臺九線更安全,風景更漂亮。 東面拍攝北迴歸線碑 攝影:佐拉因為地球會進行自轉,所以會產生晝夜更替的現象,但地球的自轉軸其實並不是正的,而是與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呈約66.55°的夾角,稱乎「黃赤交角」。 所以太陽直射點看起來就像是在到達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之後,立即掉頭往赤道的位置回返,所以中文叫”回歸線“。 王鑫說,北迴歸線地標除了是觀光旅遊的指標外,也具有地理和天文的意義,不僅能幫助人們理解空間方向,也可以藉著認識北迴歸線,進而認識北迴歸線所經過的不同國家,並瞭解這些國家的風土民情,踏出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花蓮臺11線最南端, 公路旁就是太平洋海景!
全球共有9座北迴歸線碑,3座在臺灣,其中2座就位於花蓮縣的縱谷及海岸公路上。 花蓮舞鶴北迴歸線標,斜角狀的碑頂,碑身兩面有北迴歸線字樣,上端有一根雙向箭頭指標,旅客戲稱它像是個八爪章魚,但另有一說,舞鶴北迴歸線標的造型靈感來自於白鶴,舉起頭精神的振翅,到底比較像哪個? 在北迴歸線公園兩側的木迴欄裡,設有許多跟節氣、天象、地球科學…等相關的解說牌示。
北迴歸線標誌: 嘉義北迴歸線標誌。六代同堂|天文廣場太陽館。行星體驗區老少咸宜
地球自轉會造成晝夜更替,但地球之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之公轉軸並非平行,而是呈「黃赤交角」。 所以太陽直射點就像是在到達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之後,立即掉頭往赤道的位置回返。 無論北半球或者南半球,只要每日接受太陽直接照射的時間比較長,就是該半球區域的夏季。 北迴歸線就是北半球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學和人文意義,因為地球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迴歸線與人類接觸更顯緊密,它是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 在舞鶴臺地的公路左側,有一白色日晷造型的北迴歸線標誌,每天夏至中午太陽將直射此地,園區內充滿各種天文圖表極富教育意義,遊客到此必與之合照。
北迴歸線標誌: 北迴歸線標誌
除有特別說明或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外,本網站不會將您個人資料移作其他目的使用。 每年6/22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迴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第六代的北迴歸線標誌—地標館—遂於1995年興建完成,其公園的美化,綠化的工程和圍牆陸續在1997年完工。 這座面積達3.1公頃的北迴工縣公園將以美輪美奐的清新形貌呈現世人眼前。 北迴歸線標誌 北迴歸線、南迴歸線和赤道,雖然只是一條虛擬的線,卻就此分隔出不同的氣候帶,以及相異的地理植被。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北迴歸線標誌公園」設有一個白色日晷造型的標誌,四週還立有中國傳統觀察天象的4種代表動物,分別是東方的蒼龍、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以及北方的玄武,稱為「四象」。 另外在公園兩側的木製迴欄裡,設有許多跟天象、氣候、節氣、地球科學等相關的解說牌示,使得北迴歸線標誌公園成為一處極富教育意義的遊憩據點。 北迴歸線標誌2025 北迴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北緯23度27分4秒51的北迴歸線經過臺灣的嘉義、高雄、南投、澎湖、花蓮,每年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迴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從西面航拍 瑞穗鄉舞鶴村北迴歸線標誌公園 攝影:佐拉北迴歸線標誌公園內的標誌是白色日晷造型的碑,上面有北迴歸線字樣。 四週還立有中國傳統觀察天象的4種代表動物,分別是東方的蒼龍、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以及北方的玄武,稱為「四象」。
呈現燈塔狀的北迴歸線標碑形,中間有狹長細縫,一柱擎天的景象十分壯觀,遊客們可以到此感覺一腳站在熱帶,另一腳站在亞熱帶的奇妙的感受。 附:廣東是世界上建有北迴歸線標誌最多的省份,中國大陸最早的北迴歸線標誌在封開,中國大陸最東的北迴歸線標誌在汕頭,世界最高的北迴歸線標誌在從化。 我是瑪格,曾擔任精品行銷顧問多年,2008年2月開始寫網誌,長期關注人文藝術、生活美學、美食旅行、繪畫攝影、文字創作等題材,在網路世界發表具個人風格的文章。 ↓第五代的北迴歸線標誌,從1968年整建完成至今一直矗立在省公路旁,當年8月21日縣長黃老達立碑以完整的敘述其整建經過。 滿分是個喜歡出遊拍照的女孩,相信親眼看見的美景,一定比相片來得精彩;和Kevin記錄每一次的旅行,拍下屬於我們最美的畫面,寫下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再美的景色都一定要與景合影,咱們熱愛旅行出走,並分享給和滿分一樣喜歡到處賞景美拍的旅人。
北迴歸線標誌: 景點排名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