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觀音菩薩為了避免世人中毒,將惡魔噴出之毒液吞食,故其頸部發青,而惡魔也因此改邪歸正。 此故事取材自溼婆吞服毒汁,拯救世間的印度神話。 此菩薩也與常據利觀音、千手千眼觀音、正觀音也有極大關係,或說是同體異名。
不空羂索觀音,即不空羂索菩薩,乃能顯現十方無量佛土聖眾,接引無量有情修得佛法的大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佛教認為與觀音菩薩所有的化身,本質皆是相同。 《法華經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 觀音信仰也深入其他宗教或派別,或言被其他宗教所吸收。 南無觀世音菩薩 在道教稱為「慈航真人」、「南海碧落覺明悟聲圓通自在天尊」等;臺灣民間信仰稱「觀音佛祖」(「佛祖」)、「觀音媽」;中國民間信仰稱「觀音娘娘」;一貫道稱「南海古佛」;靈山派奉為「五母」之一;在龍華教、齋教、越南高臺教中都是信奉的對象。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復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復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聖號感應事蹟:不幸落海,菩薩搭救
足見釋迦牟尼佛在娑婆演說佛法時,觀世音菩薩則從旁協助教化。 南無觀世音菩薩2025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或以為是希臘的阿波羅(Apolla)神,與印度自在天(Īśvara,即濕婆神別名)的混合。 平時常念觀世音,一心不二,可與菩薩的慈心相應,福慧大增,更有機會得大解脫。
- 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壁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
- 觀世音菩薩修“反聞聞自性”的法門,所以用心來觀察世間眾生呼救的聲音。
- 在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中的眾生,統統有苦,苦不堪言。
- 在宋朝由施護所翻譯的相當於的《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中,相當於《無上瑜伽祕密集會怛特羅》中白衣觀音又名為『Ragarati』(愛染適悅女)代表「愛染清淨」。
- 菩提禪修提供各級禪修課程,讓學員能深入領略觀世音菩薩發願救世的慈悲胸懷,歡迎有緣人與我們聯繫,共修佛法寬廣宏量之道。
- 佳福寺最初是由鄉賢吳濟川提倡建廟,共聚資壹仟伍佰圓所創建,並在廟宇慶成之日,於正殿立「普渡慈航」匾額及殿前楹聯一對,作為紀念。
- 《法華經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及過程,在《楞嚴經》中有所記載。 據描述,觀世音菩薩曾在海灘邊練習禪定,每天聽著潮聲的來去,感悟到潮聲一來便打破耳邊的清淨,潮聲褪去,耳邊又恢復清淨,如此往復,無論清淨還是潮聲都是不斷生滅,不能長存的。 但是耳朵的聽覺卻一直都在,並無來去生滅。 觀世音菩薩以此耳根圓通之法不斷深入——聽聲音,接受它、消化它、再放下它。 從聲音之中去體會世界的真相,最終見性成就,並且具有了尋聲救苦的能力,以聽世間一切眾生苦難的求救聲音,讓自己產生慈悲憐憫之心,以慈悲心深度地聽、深度地看,用生命去感應眾生的苦,並發願去解救他們,這也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2025 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座位於瑪布日山(紅山)上的達賴喇嘛宮殿。
南無觀世音菩薩: 形象
妙莊王心裡十分難過,遂祈求於神明,使女兒再生手眼,結果神靈有眼,女兒果然長出了一千隻眼和一千雙手。 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妙善,並稱之為「觀音」。 有些人將〈大悲咒〉前面發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這個發願文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其實這個發願文是〈大悲咒〉的啟請發願,不是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應該是以《無量印法門經》、《悲華經》與《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 證悟後,父王被授記為阿彌陀佛、不眴被授記為觀世音菩薩、尼摩被授記為大勢至菩薩,三人合稱「西方三聖」。
- 觀音三尊:中國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善才、龍女脅侍在菩薩左右兩旁。
- 有一馬姓少年博聞強記,三日不寐,遂能背誦此經,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時,美女已經病死。
- 宗師在小時候修行佛法期間,觀世音菩薩就經常在宗師眼前顯像,如慈母般一路陪伴、呵護宗師的成長與修行,部分故事在記錄金菩提宗師修行成就之路的《袈裟》一書中有所描述。
所以藏密的白衣觀音(白衣佛母)造像如度母充滿女體美。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菩薩摩訶薩名字何等? 善能宣說如是陀羅尼,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 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印度的補怛洛伽山
後來有位來自西域的胡僧來到女子墓前焚香禮敬,不齒這名女子的鄉民紛紛詢問僧人,不知他為何刻意費心禮敬這名淫蕩女人呢? 僧人表示,這名女子的所作所為都是出自於慈悲,還預言她的遺骨會串集如鎖鏈,因為那是菩薩特有的跡象之一。 南無觀世音菩薩 也才知她就是觀自在菩薩,而鎖骨觀音也由此而來。 相較於此,藏密則是忠實的將女尊形象表現出來,方便觀想入三摩地(女尊即三摩地),如《佛說造像量度經解》「像作十六歲童女相,乳瓶廣八指、週三倍,胎偶之胸乳凸高分四指,堅實不傾(胸乳高聳),乳尖珠高闊各一指。雙瓶中間橫二指」。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修行成道的故事
曏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 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騎龍觀音」即慈航觀音的一種,《騎龍觀音像》攝影作品是指1959年八七水災之後流傳於臺灣民間,供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臺灣民間信仰等宗教信徒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攝影顯像。 在臺灣,觀世音菩薩的形像普遍運用在神龕、佛龕之背景,俗稱「觀音聯」、「觀音彩」、「佛祖彩」等,有觀世音菩薩位於最上,脅侍善財龍女,其下有道教神明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福德正神、竈神等,亦有獨尊觀世音菩薩者。 其形像普遍為頭頂梳髻,身著白衣,長髮,頂戴阿彌陀佛像,頭披白紗,胸配瓔珞,一手持楊柳,一手持淨瓶,或是手持念珠、經書、法輪、蓮花、如意、明珠、玉缽等,或者雙手合十,或者指打手印,趺坐蓮座之上。 般若菩薩(Prajñā-pāramitā)亦名般若佛母、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是佛教中的女性本尊,為觀世音菩薩所化現,代表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般若波羅蜜。
南無觀世音菩薩: 密教信仰
安海龍山寺:位於福建泉州晉江安海,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隋越王皇泰年間(618年)開始興建,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海外的大量龍山寺均為該處分靈。 南無觀世音菩薩2025 由於歷史悠久,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潮音洞,及梵音洞。 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 南無觀世音菩薩2025 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 菩提禪修學員分享聆聽或誦唱觀世音菩薩聖號感受
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 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 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南無觀世音菩薩2025 民間故事,唐憲宗時陝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 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現一名絕世美女,公開演講,要求眾人信仰佛教,戒除殺生。
南無觀世音菩薩: 化身其他神靈
藏傳密教則是忠實的將女尊形象表現出來,方便觀想入三摩地(女尊即三摩地),如《佛說造像量度經解》「像作十六歲童女相,乳瓶廣八指、週三倍,胎偶之胸乳凸高分四指,堅實不傾(胸乳高聳),乳尖珠高闊各一指。雙瓶中間橫二指」。 密教的學說主張即身成佛,鑑於身體可為男身,也可為女體,若否定女性佛的存在,即身成佛的理論就顯得不夠完滿。 內門紫竹寺: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在觀亭地區建廟三百餘年、高雄內門宋江陣嘉年華會所在地,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而由莊民共同出資建寺,為內門地區著名古廟。 東山碧軒寺: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山區,創建年代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東山迎佛祖聞名,與火山碧雲寺同源,關係密切。 白河大仙寺: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創建年代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亦稱火山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簡稱大仙寺,俗稱舊巖,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關子嶺,是臺灣直轄市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 竹林山觀音寺:建廟時稱林口龍山寺,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林口區的著名景點,原稱竹林山寺,簡稱竹林寺,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佛道混合寺廟,奉祀十八手觀音,香火鼎盛。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音甘露咒
《法華經普門品》中記載祈求觀音大士,「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誠皆有感應。 南無觀世音菩薩2025 故許多不孕婦女,皆向觀音菩薩求禱,希望能有子嗣。 而廟宇也以觀音菩薩懷抱幼童作為造像,是為送子觀音。 大隨求觀音,乃觀世音菩薩之化身,略稱「大隨求菩薩」,密號「與願金剛」,是以滿足眾生心願為特色的菩薩。 其真言「大隨求陀羅尼」在唐代極為盛行。
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佈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 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西藏密教無上瑜伽續稱白衣觀音為白衣佛母作為「女性身的佛陀」,她是無量壽如來的『性力(Śakti)』。 白衣佛母代表五大中的火大表示為大愛染慈悲,她也代表淨化五蘊中的「想蘊」成為「妙觀察智」,由她的心中發出妙觀察智光引導眾生開悟。 密教與顯教主張的女身轉男身成佛不同,密教主張女性也能以女身成佛,而為女性身如來,依《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主張父母所生肉身,能夠即身成佛,而為女性身如來,這就是密教承認女身如來之緣由。
民間信仰中之媽祖、臨水夫人、菁埔夫人等,皆有和觀世音菩薩有關的傳說故事,可視為佛道融合而產生之現象。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稱做「Chenrezigwangchu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 當時泉州洛陽江,時常有人渡江溺斃,蔡襄不忍,於是發願興建萬安橋(洛陽橋),觀音菩薩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 在吳承恩的《西遊記》中亦曾出現,為協助孫悟空等人收服由原蓮花池中的金魚幻化成的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