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斷定修建大報恩寺時工匠們沿用了宋代長幹寺的地宮,並在其基礎上修建了後來享譽海外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自此揭開了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的神祕面紗。 儘管長幹寺地宮挖出了大量文物考古成果巨大,但是這個時候的考古隊依然沒有放棄對琉璃塔的尋找。 隨著塔基挖掘工作的繼續,工作重心由上至下改為了向周邊開展,很快工作人員便有了令人欣喜的發現。 原來此前挖掘出的八邊形塔基只是這座寶塔遺蹟其中的一部分,真正塔基是由內向外共計5層8邊形結構組成的。 如果以地宮中心為原點,距離最外側塔基大約是15米,也就是說整個塔基的直徑大約是31米和歷史當中大報恩寺琉璃塔的描述基本上如出一轍。
是大報恩寺的核心建築,高78.2米,九層八面,周長百米。 景觀🗽:大報恩寺☺️遺址建成了公園,重建了一系列建築,大報恩寺琉璃塔遺址上修建了一座輕質玻璃塔作爲保護建築,以供後人觀賞。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爲南京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物,被稱爲“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立法保護
正德十五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駕臨大報恩寺,他進入琉璃塔底層大殿時,突然發現地下留著一個長方形的小孔。 他向司值的僧人詢問,僧人驚慌之中說這是“金井”(墓葬中放置棺木的地方留的小孔)。 朱厚照聽了面帶怒容,大報恩寺方丈西林大師不得已道出舍利的祕密,並稱這叫“氣眼”,留此氣眼是為了讓佛祖舍利接觸生氣,保持靈性。 正德十五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駕臨大報恩寺,他進入琉璃塔底層大殿時,突然發現地下留着一個長方形的小孔。 他向司值的僧人詢問,僧人驚慌之中説這是“金井”(墓葬中放置棺木的地方留的小孔)。 2012年4月25日,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在香港開幕,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從發現地南京迎請來到了香港。
- 香水河橋的南北兩側各置御碑亭一座,分別護於“御製大報恩寺左碑”和“御製大報恩寺右碑”。
- 2015年12月16日上午10點18分,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舉行開園儀式。
- 南京大報恩寺御製右碑(貓貓的日記本/維基百科)可以說,南京大報恩寺塔代表了中國古代皇家寺院建築的最高成就,甚至還成為後世部分皇家園林建築的典範,如北京圓明園。
火滅後,朱棣命人把寺址上所有的灰燼雜物全部鏟淨,扔到長江裏,在原址重新建寺建塔——此即大報恩寺和大報恩寺琉璃塔。 大報恩寺琉璃暨遺址園區項目主要分為大報恩寺、琉璃塔、遺址公園和明清街區4個子項目,將著重抓住琉璃塔這一特色建築。 這一項目的實施,還將連通夫子廟、秦淮河、雨花臺三大景區。 大報恩寺的南區與北區的建築格局完全不同,它不是按照中軸線一字排開,而是分成四個相對獨立的院落,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 其西部是貯藏經書、經板的場所,名為藏經殿,收藏了全套《永樂南藏》的大藏經板。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文物保護
大報恩寺的具體地點在南京(古稱金陵)城南的東長幹裏、現今的雨花路東側,民間傳說,早年這裡有「異氣」。 南北朝時,崇佛的梁武帝蕭衍對塔作了改造,復建長幹寺,易名長幹塔。 也就是說,大報恩寺的琉璃寶塔和傳說中的高大雄偉的形象完全一致。 大報恩寺2025 但是在前面我們曾說過,南京城外的土壤曾是黃土,被雨水浸潤以後就會變成一盆稀泥,根本無法承載多層建築物的壓力。 後來果真如銘文描述的那般,鐵函內赫然放置著七寶阿育王塔。 這件文物正是長幹寺地宮內挖出的七寶阿育王塔,塔高達1。
- 大報恩寺的具體地點在南京(古稱金陵)城南的東長幹裏、現今的雨花路東側,民間傳說,早年這裡有「異氣」。
- 待到地面上的木樁和柴草燒盡以後整個地面就成了一個大磚窯,灼熱的溫度把黃土燒成了一個巨型磚塊。
- 16世紀至20世紀間,產生了大量佛教寺廟史志型態的書籍,也就是一般通稱的佛寺志。
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金碧輝煌,晝夜通明。 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有殿閣30多座、僧院148間、廊房118間、經房38間,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為百寺之首。 「報恩寺」顧名思義就是為報答恩情建造的寺廟,據《明太宗實錄》等記載,永樂二十二年春三月,天禧寺將建成,明成祖賜名「大報恩寺」,並親制碑文。 根據碑文,明成祖要報答的是父親明太祖朱元璋和母親馬皇后,因為他們「開創國家,協心致理,德合天地,功在生民,至盛(聖)極大,無以復加」。 這些重大發現對於研究宋代佛塔地官的建造、舍利瘞藏制度,中西佛教的傳播與交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 (南京)
令人痛惜不已的是,琉璃塔這一曠世傑作毀於太平天國的“天京內訌”。 1856年,北王韋昌輝因爲擔心翼王石達開佔領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擊城內,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藥,一面用火炮直接轟擊塔身,最終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礫,而大報恩寺的其他建築也被由此引發的大火全部燒燬。 大報恩寺中最為人稱道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塔身白瓷貼面,拱形琉璃門,門框裝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塔內、外置長明燈146盞,晝夜通明。 修造大報恩寺是由「下西洋」的鄭和等人擔任監工官。 因鄭和中間幾次下西洋,因此工程進展緩慢,歷時十九年,在朱棣孫子明宣宗時最終完工。 朱棣當上皇帝後的第二天,出現一宗怪事:天禧寺突然發生大火災。
大報恩寺: 重要文化財
經版雕刻於大報恩寺並在該寺長期保存、印刷流傳的《永樂南藏》,影響最大。 大報恩寺2025 南京有著二千年的佛教文化積澱,自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當時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內都設有講座,供僧徒任意選修;並雕版印刷了號稱“南藏”的大部頭佛經六百三十七函五千餘卷收藏於寺內。
大報恩寺: 文化價值
七寶阿育王塔的塔剎與四片山花蕉葉之間以長鏈相連,鏈上懸著銅鈴,它的主體是位於底部的方形須彌座。 大報恩寺2025 大報恩寺 值得註意的是,塔身上有一處近百字鏨刻的發願文,記載了寶塔的由來。 七寶阿育王塔的製作者叫做朱誠信,在北宋的時候,大中祥符四年建造。 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和在中國發現的其他阿育王塔結構有很大不同,在銀鎏金的外表之下,是一層木質架構,或稱之為木胎;塔剎、塔身和塔基上都刻有精美的文字、浮雕,畫面和文字內容展現了釋迦牟尼從出生、成道到涅槃的全過程。 阿育王塔被從鐵函內請出時,考古專家在塔內發現了兩套金棺銀槨。 十六至十七世紀,隨著西方傳教士和使團陸續到達中國,琉璃塔逐漸為西方世界所瞭解。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千本釈迦堂の御朱印はこちら
2007年11月,考古隊轉移了發掘地點,在新的區域進行地毯式搜尋,可始終一無所獲。 大報恩寺2025 到了次年正當所有人都感到無比沮喪時,竟意外的在距離大報恩寺主體建築之一的大殿的正後方10米處發現了一塊八邊形的地基。 這塊八邊形地基的發現讓所有考古隊員興奮不已,因為它極有可能就是大家一直在尋找的琉璃寶塔的塔基遺址。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千本釈迦堂)に行こう
同時,還放了王侯妃子富室所舍的金銀環釧等珍寶充積。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南京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2015年12月16日,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開園,12月17日正式開放。 最受關註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在遺址上方作為保護建築修建為輕質玻璃塔,公園中保護性展示了大報恩寺遺址中的千年地宮和珍貴畫廊,以及從地宮中出土的石函、鐵函、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等世界級國寶。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總佔地面積260.5畝,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投資50.25億元,遺址重建工程主要包括遺址博物館、南京佛教文化博物館、報恩新塔、佛教文化創意工坊等。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千本釈迦堂)の基本情報
修造大報恩寺由下西洋的鄭和等人擔任監工官,因其中間幾次下西洋,因此工程進展緩慢,歷時十九年,在朱棣孫子明宣宗時最終完工。 當了皇帝後第二天出現一起怪事,天禧寺突然發生大火災。 火滅後,朱棣命人把寺址上所有灰燼雜物全部鏟淨扔到長江裡,在原址重新建寺建塔,即大報恩寺和大報恩寺塔。 正是基於這些條件,大報恩寺琉璃塔纔能夠以78米的高度矗立數百年而不倒。
在大報恩寺營造期間,正逢鄭和連年出使海外,對這項巨大的建築工程難以兼顧,致使當事人多把相關軍夫人匠擅自役使,以致工程進展緩慢。 直到鄭和擔任南京守備,時常親臨現場督促指揮,工程進度加快,至宣德三年(1428)八月初一始告完成。 整個工程耗資錢糧銀 兩,其中有鄭和下西洋節餘款項100多萬兩,參與營建的軍匠伕役達10萬人之衆。 地宮爲圓形豎井式,從原始山體中垂直下挖而成。 地宮之內,從上至下以一層石塊,一層夯土的方式有規律的填充、夯築,共39層。
大報恩寺中最為人稱道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門框裝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塔內外置長明燈146盞,晝夜通明。 報恩寺出土了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圖:張厚煒攝大報恩寺遺址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遺址 。 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乾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建設於2012年9月16日動工,2010年年初還存在著兩大觀點,即到底是在原址復建,還是異地復建。 他提出三大理由來反對大報恩寺原址重建,包括原址面積有限,算下來只有5畝左右大的地方可用來重建大報恩寺及報恩寺塔,原址復建也不利於文化遺產保護,而且明代的選址就是因為“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