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與中區、東區、南區、北區、北屯區、西屯區、南屯區屬於臺中市都心區域。 西區為臺中州廳的所在地,在臺中市政府遷至西屯區後,西區成為臺中市政府部分局處之所在地。 ,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建築整體呈英國哥德復興風格近代樓房校舍,三層樓長形屋,二端有實驗教室,正面門廊及二側入口均有山牆飾,以淡色面磚及洗石構成仿石造牆面,平頂,女牆做碉堡雉堞狀。 屬臺灣日治時期高等學校校舍之代表作品,規模宏大保存狀況甚佳,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臺中州廳為建於日治時期的官署,整體設計仿法國馬薩風格,充滿歷史樣式華麗的特色,左右二側如雙翼向後延伸,將官廳的氣勢表露無遺,這是日治時期官署建築的重要特徵,見證百年歷史風華。
- 西區為臺中州廳的所在地,在臺中市政府遷至西屯區後,西區成為臺中市政府部分局處之所在地。
- 建廟期間各委員不辭辛勞,出錢出力,以及承蒙各地善信踴躍捐助建廟經費,終於在民國七十一年底廟貌初步完成,同時將興建委員會改組成管理委員會,並召開信徒大會公推主任委員及各職務委員,前後經過六年時間,完成了廟宇興建工程。
- 佔地面積約10200平方公尺(含園區雕塑公園),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美術館。
- 2007年臺中市議會通過用「以地易地」方式,將國立臺灣體院體二用地的市有地,交換教育部的體四用地,並由市府編預算支付新臺幣12億的土地差價給教育部學產基金。
- ,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建築整體呈英國哥德復興風格近代樓房校舍,三層樓長形屋,二端有實驗教室,正面門廊及二側入口均有山牆飾,以淡色面磚及洗石構成仿石造牆面,平頂,女牆做碉堡雉堞狀。
- 從民國九十二年募集經費由於諸位大德踴躍贊迄九十四年五月止已達參百壹拾萬柒仟參佰伍拾元告一段落,本祠管委會決議通過凡認捐新臺幣貳千元以上者,將錄名感恩。
臺中市西區藍興裏是屬於開發相當早的城中區,生活機能極佳,裏內有3個公園,可以說是擁有最多公園的裏,因為休閒空間多,是很多人租屋找房的首選,地價房價相對看漲;隨著裏內信仰中心藍興福德祠即將進行的翻修工程,吳瑞德里長也順勢促成,作為新的關懷據點,將地方重心與長照做結合,就近照顧長輩。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日治時期大正2年(1913年),有位日本九州長崎賀縣人妙亨日持比丘尼來臺灣,在臺中市西區居仁街建立“信受院”,同時運來一尊約十尺的鬼子母尊者雕像,供眾膜拜。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代住持將信受院交與劉祖基居士接任,同時改名為“法華寺”。 全區活動以文教為主,工商次之,農業更次之,因都市計畫緣故,本區原有農田幾變更為住宅區,到處大廈公寓林立,經濟活動逐漸活躍,昔日農村聚落面貌已不復見。 鄭氏開臺以來,漢人陸續入墾本區,歷經清領、日治之墾拓發展,早已形成 有多處聚落,惟尚為臺中市中心—-大墩街之郊區,迄今尚留存世居本地人 士口傳之涵蓋面積較大,具代表性的舊地名有「公館」、「土庫」、「後仔」、 「麻園頭」等四個。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臺中訂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日本臺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將原臺中州下臺中市的末廣町、旭町、村上町、利國町、幸町、明治町、千歲町、壽町、川端町、後壠子、土庫、麻園頭、公館,合併成立「西區」。 國臺灣美術館於民國77年(1988年)開館,館內以視覺藝術為主導,典藏並研究臺灣現代與當代美術發展特色;除提供各項展覽、長期與國外美術館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性重要展覽,提供民眾多元化欣賞藝術的環境。 佔地面積約10200平方公尺(含園區雕塑公園),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美術館。 2007年臺中市議會通過用「以地易地」方式,將國立臺灣體院體二用地的市有地,交換教育部的體四用地,並由市府編預算支付新臺幣12億的土地差價給教育部學產基金。 臺中市府重視兒少福利,在大肚區打造「兒少家庭福利館」,預計民國113年完工,這處「兒家館」,納入親子館、託嬰中心與家庭福利服務中心,也將成為親子同樂的串連式服務示範地區。 Ibike 截至2015年7月10日,共有14個設站點:科博館/金典酒店、中正國小、茄苳腳、萬壽棒球場、公益公園、大墩文化中心、臺中州廳、臺中教育大學、中山地政事務所、市民廣場、經國園道、國立臺灣美術館、忠誠公園、崇倫公園。
- 2008年開始興建舞臺頂蓋,並命名為文心森林公園由臺中市政府建設處管理;戶外劇場則命名為圓滿戶外劇場,由臺中市文化局管理。
- 清領末期隸臺灣縣藍興堡及揀東下堡轄域,日治時期(戰前)本區屬臺中州臺中市及大屯郡南屯莊管轄。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日本臺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將原臺中州下臺中市的末廣町、旭町、村上町、利國町、幸町、明治町、千歲町、壽町、川端町、後壠子、土庫、麻園頭、公館,合併成立「西區」。
- 北屯區軍功裏、和平里兩裏總稱軍功寮,早期地方雖然人口密集,卻無廟宇供人參拜,地方士紳有感於此,於民國六十七年發起建廟,並且成立興建委員會,公推六十六名興建委員,並推選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負責策劃建廟事宜。
藍興福德祠,創立年代不詳,早在清道光15年(1835)已有信徒膜拜,目前主要信眾為藍興裏一帶居民,本祠和香爐年代久遠,原為田頭土地公,民國40年曾進行整修。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2025 藍興福德祠最具特色的歷史文物為一塊「藍興福德祠新造安樂碑」石碑,其字跡為道光15年(1835)所篆刻,已經由臺中市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和管委會申請為文化資產,已公告列冊為臺中市之「一般古物」。 文心森林公園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上,佔地8.86公頃,園內有一座可容納約三、四千名觀眾的大型表演戶外環型劇場-圓滿戶外劇場,每年都會在此舉辦由臺中市政府規劃的相關藝文活動,如:中臺灣元宵燈會、臺中兒童節、臺中傳統藝術節、搖滾臺中樂團節等等。 2008年開始興建舞臺頂蓋,並命名為文心森林公園由臺中市政府建設處管理;戶外劇場則命名為圓滿戶外劇場,由臺中市文化局管理。 新造安樂古石碑的拓文,碑文清晰可見,根據記載是在清朝道光年間,當時碑刻習慣,目前臺中市區已罕見。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臺中太平車籠埔廣興宮
西區區公所是臺中市政府在西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 草悟道(Calligraphy Greenway)是臺中市中心一整段大範圍的綠園道。 帶狀的都市綠園道,範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經國園道(含市民廣場)、國立臺灣美術館到美術園道之間綠帶,全長3.6公里。 根據書法的行草藝術,將綠園道打造出融入律動與韻律都會綠色空間,沿路動線包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全國大飯店、勤美誠品綠園道、市民廣場、世華國際大樓(亞緻大飯店)、藝文空間、國立臺灣美術館、美術園道美食街等活動結點,因其時活動特色、綠意氛圍與街廓上的城市獨特感,如同草書字體般的自然流暢,故以「草悟道」作為此段綠園道的通稱。 原有農耕地因政府土地重劃及都市計畫緣故,新社區形成,高樓大廈林立、外來人口大量移入,在在影響本區原有人文及自然景觀。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2025 日治時期將本區劃屬臺中州明治區及大和區,設有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町、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後仔莊、土庫、麻園頭等街莊。
臺中市西屯區大河裏福德祠採國際競圖方式進行重建,由日籍學生作品脫穎而出,5日舉行開工儀儀式,廟方高掛未來重建完工示意圖。 軍福宮奉祀主神為朱、李、池 三府王爺,奉祀緣起於清朝光緒年間,臺中縣龍井鄉水裏港(今臺中市龍井區)三府王爺出巡軍功寮時,降乩指示要在此地救世,為此地方倡議彫塑朱、李、池三尊王爺神像奉祀。 北屯區軍功裏、和平里兩裏總稱軍功寮,早期地方雖然人口密集,卻無廟宇供人參拜,地方士紳有感於此,於民國六十七年發起建廟,並且成立興建委員會,公推六十六名興建委員,並推選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負責策劃建廟事宜。 建廟期間各委員不辭辛勞,出錢出力,以及承蒙各地善信踴躍捐助建廟經費,終於在民國七十一年底廟貌初步完成,同時將興建委員會改組成管理委員會,並召開信徒大會公推主任委員及各職務委員,前後經過六年時間,完成了廟宇興建工程。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臺中老樹地圖
「藍興福德祠新造安樂碑」為直立式長方形,高116公分、寬60公分、厚13公分,依據石碑落款時間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以及參照中部地區(當時為彰化縣所管轄)同時代的鹿港「重修龍山寺記」、臺中萬春宮…等石碑造型,研判為泉州花崗石。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教育
位於臺中市市之西隅,因而得名,日治時期設明治及大和兩區,戰後合併為西區。 本區東臨中區,南接南區,西為西屯區,北靠北區;境內有綠川、柳川、 梅川、麻園頭溪,土庫溪等河流貫穿。 清領末期隸臺灣縣藍興堡及揀東下堡轄域,日治時期(戰前)本區屬臺中州臺中市及大屯郡南屯莊管轄。 轄內皆平原,與中區市中心咫尺為鄰,市政府、市議會等政府機關設立於區內,是政治樞紐所在地。 系萌生第二代木和第三代木,形成三代同堂的畫面,當地人還為祂成立了茄苳樹王公廟,茄苳樹王文化生態公園。 原臺中監獄)日治時期為司獄官、警日常演習柔道、劍道之訓練場,屬較小之武道設施。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社區規劃
現分為東昇、三民、雙龍、平和、安龍、公民、藍興、公舘、廣民、利民、忠明、民龍、吉龍、忠誠、大忠、公益、昇平、中興、公正、和龍、公德、公平、土庫、後龍、民生等二十五里。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又今日之大里鄉地方原為移民與平埔族雜居之荒埔地,清乾隆初年始由客家移民漸漸著手開墾,直至乾隆五十年代,與內新莊、涼傘樹莊及柳樹湳莊並稱為「田大莊」。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2025 清光緒十五年時擇定鄰接於大墩街之「橋仔頭」為新設臺灣省城之地,並開始修築城牆、建設市肆,以作為今日臺中市街之基礎。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臺中佛居士林
建築形式屬日治時期典型演武場,為臺中市僅存之演武場,歷史原貌保存完整,極具保存、再利用及建築研究價值。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2025 多年來地方人士為本祠土地問題多方奔走,協調努力,於民國八十一年先購置約12坪的土地,另約95坪的土地於民國九十二年也獲地主同意以低於市價及政府公告之價格(總價約新臺幣肆佰貳拾萬元)讓售,本祠歷年結餘壹佰參拾餘萬,不足額部分經本祠管理委員會及信徒大會通過決議同意以籌募經費購買。 從民國九十二年募集經費由於諸位大德踴躍贊迄九十四年五月止已達參百壹拾萬柒仟參佰伍拾元告一段落,本祠管委會決議通過凡認捐新臺幣貳千元以上者,將錄名感恩。 2011年5月19日,臺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榮獲世界不動產聯合會(FIABCI)在賽普勒斯舉辦的全球卓越建設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的公部門基礎建設/環境適意工程類首獎。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
(節錄自〈【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會議記錄】侯延卿/寫作是攸關生命之事〉) 詹宏志推薦楊雙子(代表作《臺灣漫遊錄》): 楊雙子的作品有幾個關鍵詞,例如「日治時期臺灣」、「百合少女」(Girls’ love);還有次要關鍵詞如「臺中州」、「臺灣上流社會」、「殖民者與被殖民… 根據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1年底西區戶數約4.6萬戶,人口約11.3萬人,其中男性為53,329人,女性為59,411人,性別比約為89.76,是臺中市性別比最低的行政區。 區內人口最多的裏為公正裏,人口第二多的裏為吉龍裏,人口最少的裏為廣民裏。 臺中市西區藍興福德祠2025 大和村:1937年,在現在西區模範街附近,興建了大批日本和式住宅,供給在臺中的中堅階級居住,因而形成一個充滿日本風味的社區。 現在已經大多數改建為模範國宅和餐廳,目前只剩下一些零落的日式建築,點綴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