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戰四代重量全攻略

2012年6月26日,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設計師為王耀德先生,專案經理為曾啟信先生,以精鍊、操跑、美型為設計概念,運用消失線的手法呈現「創新、俐落」的立體構成,針對車體懸吊、制動進行最佳化,並調整引擎動力輸出區段。 Forte SV 125R,官方中文為勁魅,風光高階版,型號為XC125R開頭,大約於1998年發售,使用跟風光Forte相同的車體、引擎,但卻配備有碟煞及第二煞車燈,前方向燈有黑色外框,龍頭也附加黑色小風鏡,外觀配色以及貼紙裝飾也採用比較運動化的設計,前斜板進氣口則為橫置飛翼設計。 2000年小改款更換NPA版本的EV4引擎,配色為雙色(主色 + 黑色側導流殼),透明後方向燈殼,紅色避震器彈簧,也推出低價導向前輪股煞版本,但在市場定位上跟風光Forte太過接近而容易讓消費者搞混,最後則研發新車體SV-MAX作為勁魅系列的接班人。 原本勁魅的車體則回饋給新風光使用,日本或歐洲的CYGNUS SV(引擎代號SE07J),約2001年開始販售,則以此車為基礎,後期針對早期NPA EV4引擎因潤滑油道設計問題,針對NPA EV4引擎再度改進。

  • 其中包括輪框、前叉與搖臂,更是屬簧下重量的一環,讓整車操控更加靈活。
  • 從類比化油器步入數位電噴,二代勁戰見證了速可達動力演進。
  • 加上車體輕量化3%、外觀部品與燈具組減重5%與3%,還有傳動系統調整、排氣管內部,運動化工程範圍有內有外、表裡一致。
  • 前煞手感部分也相當的柔順,加上簧下重量變輕以及針對四代Cygnus-X 重新調整過的懸吊設定,在帶煞車入彎時的感覺非常的順暢與穩定,不會有一按前剎就往下沉或被拖住的感覺,這是讓我相當滿意的地方。
  • 再來是全新的加長曲軸傳動箱(同BWS 125),想要加大後輪尺寸不再是困擾。
  • 邁入1990年代,速克達出現各種級距與分眾,可以出門買菜、可以環島、單騎雙載兩相宜的四行程125c.c成為主力機種,光陽豪邁、三陽迪爵、山葉迅光三分天下。
  • SV MAX電視廣告請來演員張震與後藤希美子拍攝兩支廣告,分別是咖啡篇與順路篇。
  • )是日本山葉發動機公司製造販售的一款輕型速克達,型號是「XC」。

以下為風光系列各版本風光Forte,1996年發售,前輪為股煞配置,無第二LED煞車燈,斜板進氣口為垂直柵欄設計,車殼顏色為單一車色。 外銷版風光稱為CYGNUS Si,引擎代號SE01J,約1998年開始販售於歐美地區。 正式型號為XC150(臺灣稱為迎光,引擎代號3UH),使用149cc排氣量引擎。 雖然這臺由臺灣製造的車種在銷售上並不是很好,但在Majesty發售後依然可以看到CYGNUS GT在商品型錄上。 臺灣車型在2005年發表採用噴射引擎的CYGNUS-X FI,2006年進行車體外觀大改款,配置了數位儀表、定位燈、33mm前叉等裝備。 2007年10月12日發售全新大改款,使用搭配FI噴射引擎的臺灣版本車型,為了對應日本國內汽機車氣體排放法規做了許多設定跟裝備上的更換。

勁戰四代重量: 四代勁戰雙碟版 深度剖析 -『 動力篇 』

而是在GP的工廠賽車中曾使用的鎳磷基(Nip-Sic 硬度750Hv以上),故在商品導入時採用GP cylinder之名稱以突顯其技術經過MOTO GP考驗的高科技感。 其實,GP cylinder就是硬度(耐磨度)更高的電鍍汽缸。 第二代勁戰在2006年出現: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並以New CYGNUS-X新勁戰 125之名發售。

  • 這次的改款原廠將前碟後鼓的煞車設定進化成雙碟煞,引擎方面針對常用轉速域提升扭力和馬力輸出。
  • 近來三陽Jet SL從急起直追甚至超車,水冷125運動速克達市場不再是勁戰獨大。
  • 臺灣是速克達王國,勁戰是臺灣速克達之王,也是臺灣國產史上首款運動型速克達。
  • 屬於大改款車型,配有前後12吋輪框、55W/60W H4鹵素大燈、四氣門GP電鍍陶缸超合金引擎、大容量座墊下置物空間(Met-in Space)、雙槍後避震器。
  • 外型以簡約為底,加上動感的車側線條與科技感的燈組和儀表,打造出新一代的Cygnus-X。
  • 雖然日本市場上CYGNUS-X有150cc的車種,但這些都是由車行自行進口並將引擎改裝的產品,並不在Yamaha官方保固範圍。

側面同樣保留Cygnuc-X 記號元素,結合前方與車身充滿流體速度感的車體線條,讓整體線條連線後增加穩重,產生具力量的感受。 車架在保持原有3代Cygnus-X 的強度與扭轉鋼性下,重量也減輕629g,其他輕量化部份包括前叉減輕830g(10%)、搖臂607g(40%)、前輪框107g(6%)、後輪框670g(16%)等,整體而比前一代Cygnus-X 輕了3Kg 勁戰四代重量2025 以上。 其中包括輪框、前叉與搖臂,更是屬簧下重量的一環,讓整車操控更加靈活。 而全車車體尺寸如軸距等,因為整體操控感的訴求,則比三代略為增長一些。

勁戰四代重量: 發表留言 取消回覆

外觀設計上增加更多的圓弧線條,銷售也有顯著的上升,以往大幅降價求售的情況已經很稀少了。 正式型號為XC125,引擎使用124cc排氣量,以圓弧曲線為設計特徵的車體外觀。 雖然並不是一臺很人氣的車種,但卻是販賣相當久的商品,1988年的小改款後,持續在日本市場販售了10年以上。 經過至今長達近18年的銷售,CYGNUS-X以「勁戰」之名膾炙人口,是臺灣人心中運動型速克達的代名詞。 它的與起,帶領了後續其他車廠跟進,推出不同的運動型車款,讓運動型車款市場變得更加興旺。

2018年7月4日,臺灣山葉推出第五代勁戰,設計師為陳彥榕先生,專案經理為林永芳先生,以「優良操控、運動洗鍊、便利機能」為設計概念,Aero 勁戰四代重量2025 Dynamic(外型表現)傳達Power Feeling(精實)與Airflow(流體感),Advanced Tech(先進/科技感進化)展現先進燈類。 代號為NXC-125SA(ABS版)與NXC-125S(一般版)。 並加上200mm後碟盤、35mm單一活塞卡鉗設計,代號為NXC-125R與NXC-125RA。

勁戰四代重量: 全新CYGNUS X雙碟版 發表

自從一代戰在臺灣速克達賽車圈出現之後,靠著優異的體質幾乎可以說是直接霸佔了頒獎臺,在賽事中打出口碑與知名度之後,除了銷量長紅之外,也帶著相關改裝品的成長,從外觀、燈具、輪框、制動、傳動到最核心的引擎與汽缸,通通都有得改,也因為勁戰出色的體質、不改說不過去的改裝品市場,讓網路上出現了不少的以改裝勁戰為主角的梗圖。 三代勁戰內藏不少優化細節,例如採用新版卡鉗、加大12%煞車皮尺寸、縮短煞車油管長度15%,制動效果因此進步19%。 輕量化碟盤、前叉阻尼調整、新版後避震器,操控感有所升級。

勁戰四代重量: 臺灣的CYGNUS

自第一代起,CYGNUS-X就以良好的引擎和車架體質,被用作賽道改裝之用,這樣的優勢直到如今的第五代依然不變,也讓他成為賽道頒獎臺的常客,CYGNUS-X與性能和運動性從此掛上等號。 整體來說,勁戰系列一直以來都是相當受到男女車友們喜愛的車款,這次四代Cygnus-X 不管在動力加速上,過彎穩定性,外觀便利性,車重、油耗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原廠在一般道路比上一代優異許多,如果稍微調一下電腦與傳動後,賽道上這會是一臺比三代更加輕盈與侵略的車輛。 雖然日本市場上CYGNUS-X有150cc的車種,但這些都是由車行自行進口並將引擎改裝的產品,並不在Yamaha官方保固範圍。

勁戰四代重量: 第二代勁戰 2006~2012

對,Cygnus並不是一開始就叫作勁戰,從1991年的迎光,到2001年最後一批的頂級迅光,整個車系都是以光字結尾的,甚至連Cygnus這個單字,都是從2002年臺灣正式取名為勁戰纔出現的,但是你看了這麼久的勁戰,知道這臺”把妹神車”的來頭嗎? 這篇就獻給八年級生最熟悉、也最懷唸的那段記憶-Cygnus-X。 新車外型上加設跑車般的進氣口,前面設有內嵌光導式 LED定位燈,發光面由點擴大成面,光源強大,看起來更具皇者氣派。 霸氣十足的造型設計,配合條狀光導式LED尾燈,與車身弧線合而為一,為跑車 般的設計增添不少識別造型,令第四代CYGNUS-X雙碟版。

勁戰四代重量: 操控對決!Kymco RacingS v.s Yamaha Cygnus-X四代勁戰

2019年4月,臺灣山葉勁戰推出Moto GP配色ABS版,車身配色採用MotoGP廠隊的藍黑配色,車身上也有大量的魔爪和其他贊助商貼紙,僅車身配色改變,卡鉗為金色,後避震器彈簧為黃色,內裝與一般ABS版無異。 風光Deluxe,約2000年發售,以NPA風光為基礎的小改款車型,有第二LED煞車燈配置,外型同NPA SV 勁戰四代重量2025 125R鼓煞版,但龍頭並沒有黑色小風鏡配置,方向燈為透明燈殼無黑色外框。 車架方面捨棄了從初代勁戰以來使用的引擎支架(狗骨頭)設計,改用鎖付式的牽力桿,用以調整車架剛性與彈性間的平衡(車臺左側2組牽力桿、右側1組牽力桿)。 在大陸雅馬哈公司,Cygnus GT是大陸地區獨有賽鷹 125踏板車代號。 賽鷹 125採用Blue Core引擎,大陸雅馬哈公司宣傳稱其為創核科技。

勁戰四代重量: 發表留言 取消回覆

車廂跟三代比起來有大一些,我的全罩PREMIER 竟讓可以塞得進去,真心讓我覺得超驚喜的。 在外觀上,頭一次看到四代時,感覺就是一、三代的頭加上二代屁股。 這次四代的外觀比上一代更加有肌肉感與流線,H 殼將上半部逆向延伸,讓我聯想到的玩命關頭七的唐老大穿上西裝的樣子〈笑〉讓前板的肩膀視覺上更加顯眼。 看到飛鏢的部分,這次就不是V 字形,變得更加融合車身的設計。 從側面看,四代的屁股沒有三代的翹臀了,但因為四代多了面發光導光條在視覺上有往上延伸的錯覺,這是一個讓我覺得相當特別的地方,這也成為了四代Cygnus-X 的最大識別處。

勁戰四代重量: 第二代勁戰 2006~2012

四、五代勁戰的升級重點是煞車,四代前後雙碟,五代則是啟用來自MT-09的ABS液壓元件,125cc速克達導入重機煞車系統。 再來的新增配備是手機12V充電孔,讓智慧手機成為一路隨行的移動裝置。 五代勁戰的頭燈從沿用四個世代的H4鹵素大燈改為反射式LED,燈具模組得以小型化,加上更流暢的車體線條與尾燈具,整體視覺更純熟洗練。 勁戰四代重量 廢除原本的儀表改裝AIM多功能顯示器,可記錄選手每圈個別成績以及引擎運轉狀況,讓選手對於車輛調校更有方向。

勁戰四代重量: 操控對決!Kymco RacingS v.s Yamaha Cygnus-X四代勁戰

五期新勁戰採用燻黑大燈座與LED尾燈,強化車尾辨識度。 2010年,五期新勁戰進行小改款,多了浪花碟盤、飛旋踏板與側邊反光片,大燈分為燻黑(運動版)與玫瑰金(豪華版)兩種、尾燈反射面分為銀色電鍍(運動版)與紅色電鍍(豪華版),與稍微縮短車身軸距。 然後在2011年9月,臺灣山葉為紀念CYGNUS-X(勁戰)車系邁入第十年,推出New CYGNUS-X(新勁戰)帝黑紀念版,全車顏色採消光黑與亮光黑交錯設計,大燈與尾燈反射面均採亮紫色電鍍設計。

新款RacingS此次同樣將懸吊模式改為下懸吊系統,並且採用大口徑33mm襯套,搭配引擎震動模擬分析計算,特殊曲軸配重更將引擎共振幅度降至最低,因此同樣為下懸吊設計的RacingS大大減緩車輛共震的情況。 上山之後,原廠四代勁戰擁有較輕盈的車身重量,加速上也較有優勢,以全原廠車來說,出彎補油可以說連貫的十分順暢。 但是在原廠所配置的輪胎前提之下,中柱與地板的摩擦則是在所難免了。 在上一篇我們瞭解到兩臺車「Kymco RacingS v.s Yamaha 勁戰四代重量 Cygnus-X四代勁戰 」的安全配備差異之後,接著,我們要來針對兩臺車的操控性能做深入解析!

勁戰四代重量: 四代勁戰雙碟版 深度剖析 -『 動力篇 』

首先動力在修改凸輪角度,強化進氣部份外,也重新設計相搭配的傳動系統並提高排氣管容積增加17%,讓整體動力比起前一代在常用轉速域擁有15%的提升,油耗也比前一代更省12%。 SVMax 125’,官方中文為車玩,是作為勁魅的後繼10吋車種,也是當時臺灣山葉主打的125cc主力車種,引擎一樣採用NPA EV4 2v SOHC引擎,最大馬力有9.5ps,但是初期車玩在高速行駛時曲軸的機油潤滑潑濺效果會降低,加上機油濾清器位置設計不佳,一般店家不懂也不想拆下保養,使得引擎潤滑油路阻塞。 Max sv在外型方面對當時臺灣市場相當吸引人,曲軸箱與迅光車系相同,只需將汽缸安裝處加大便可借屍還魂,讓保險公司丟車賠車險賠到入不敷出,是當時臺灣市場失竊熱門車種。 當勁戰上市後便停產,改由GTR車系接手10吋輪胎車種市場,引擎也由NPA EV4改為馬力更大的5TY引擎,與勁戰系列互通有無。 SV MAX電視廣告請來演員張震與後藤希美子拍攝兩支廣告,分別是咖啡篇與順路篇。 直線上面與三代比起來,加速性有明顯提升許多,彈射速度有比三代再快一些,高轉速降到低轉再補油門的接合感也很順,加上四代也將車重減輕了3kg〈前叉、排骨、傳動、輪框、車架都變輕啦~〉,因此再直線與彎道靈活性跟三代比起來有了相當靈活地表現。

勁戰四代重量: 臺灣的CYGNUS

2020年7月21日,臺灣山葉推出第六代勁戰,引擎代號為B8R,與之前幾代勁戰不同的是使用了Blue core水冷引擎與VVA可變汽門,捨棄了過往車架與引擎支架(俗稱狗骨頭),改採不對稱車架與牽引支架設計,散熱系統從原本的空氣冷卻改成水冷,後制動碟盤也從原本200mm升級到230mm。 ABS版售價為99800臺幣,UBS版售價為88300臺幣。 SVMax 125’第二代,NPA EV4引擎改成離心式潤滑,用以改善引擎機油潤滑問題,曲軸也從日本山陽特殊鋼進口,並引入與山葉大型重機引擎相同電鍍汽缸技術,稱之為GP cylinder。 YAMAHA在電鍍的材質上有異於光陽、三陽採用的鎳基(Ni-Sic)成分(硬度:三陽514Hv、光陽529Hv)。

勁戰四代重量: 發表留言 取消回覆

一般俗稱為”二代勁戰”或者”新勁戰”,後雙筒避震改為三段可調式。 Yamaha125級小綿羊Cygnus系列,英文名字雖然是天鵝,但臺灣和澳門常用名字是勁戰。 香港以前一直叫4V,直至其他同級綿羊引擎也開始採用4V設計後,香港人才追隨臺灣和澳門,叫它作勁戰。 而後碟的單一卡鉗部分也補足了三代後煞完全不給力的劣勢,轂煞跟碟煞比當然是碟煞比較線性〈廢話! 〉,帶後煞入彎更加穩定好掌握,直線更是直接感受到煞車性能的提昇。

在臺灣將排氣量從100cc改為125cc、125cc改為150cc讓動力升級的人相當多,因為在市場上有許多廠商販賣排氣量升級套件,所以在改裝上相當容易。 2008年,為了因應政府五期環保制度,推出搭載含氧感測器噴射引擎的版本,以CYGNUS-X新勁戰 125 五期FI為名發售。 勁戰四代重量2025 五期新勁戰採用重車級雙油門線設計、燻黑大燈座與LED尾燈,強化車尾辨識度。

2017 Cygnus-X 125除了採用新顏色之外,排氣規制也由第五期升至第六期,排氣更潔淨。 現款Cygnus-X來自第4代的CYGNUS勁戰,在2015年推出時,擁有多項全新的設計:包括強化起步性能的強勁Fi引擎、光導式LED定位燈和尾燈 、前/後雙碟煞、輕量化輪框(重量減輕12%)。 以下為迅光系列各版本迅光Fuzzy,1992年發售,型號為XC125,引擎代號4CW,是迅光初期版本,外觀使用配有前輪擋泥板的可動設計,前避震器為防俯衝多連桿避震,煞車為股煞設計,大燈為雙燈泡設計(30w燈泡),一般俗稱為老迅光或者可動版迅光,外銷版XC125T(引擎代號4KP)以此車型為基礎。 CYGNUS Si(臺灣稱為風光)在1998年發售。 事實上他就是XC125T的大改版,產品定位在Cygnus 勁戰四代重量 D的低價版本,雖然沒有配備前輪碟盤煞車,但車體重量下降為97公斤。

由於New Cygnus-X 引擎進氣效率提升,空濾也進行修改相配合,空濾容積提升60%,並將濾紙改為圓筒式設計,並在外層包覆濾綿,提高空濾使用壽命,同時空濾外蓋也使用三個螺絲能更簡易的進行保養。 整體加速性的提昇除了引擎強化之外,車體輕量也是重點之一,傳動Case 也比前一代減輕500g。 2006年,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設計師為一色知行先生,在臺灣以New CYGNUS-X新勁戰 125之名發售。 一般俗稱為”二代勁戰”或者”新勁戰”,後雙槍避震改為三段可調式。 化油與噴射版之間的差異為儀錶框與輪框是鈦色、車側兩旁的CygnusX金屬立體LOGO與定位燈是噴射版本專屬。

加上車體輕量化3%、外觀部品與燈具組減重5%與3%,還有傳動系統調整、排氣管內部,運動化工程範圍有內有外、表裡一致。 臺灣山葉針對CYGNUS-X進行外觀大改款,以「操、跑」為設計概念,針對車體懸吊、制動進行最佳化,並調整引擎動力輸出區段。 外型以簡約為底,加上動感的車側線條與科技感的燈組和儀表,打造出新一代的Cygnus-X。 在保留Cygnus-X 家族特徵之下,正面線條加入轉折線,讓全車視覺感更精實。 LED 定位燈也參考超跑概念,改以內嵌式的設計,強化科技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