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生物學者有過激烈的辯論,隨著考古化石證據陸續出土,發現過去北美大陸和臺灣之間,很可能存在可以彼此交流的陸橋。 如作者遊旨價所言,生物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表上生物分佈格局的學問,探討環境變化與生物分佈間的關聯。 從這個角度出發,臺灣高山植物大至扁柏屬的巨木,小至山薰香這種沒沒無聞的草本植物,原來都隱含著與世界連結的密碼。 最近出版的《通往世界的植物》,是國內第一本以生物地理學角度追溯高山植物的身世來源,不但梳理了扁柏屬壯闊的身世,並藉由山薰香、小檗屬、臺灣特有屬華參,及山地溫帶、石灰岩植物、高寒植物等三種臺灣高山植羣等八個主題,一一揭開臺灣高山植物與世界之間的連結。 扁柏 扁柏2025 扁柏屬(學名:Chamaecyparis)是柏科下的一屬,共六種,學術上真正稱為檜木者乃屬於扁柏屬的物種。
- 或許是生物地理學的訓練,關切生物分佈格局、環境變化與生物分佈間的關聯,對遊旨價而言,植物研究者無法自外於「棲地保護」。
- 遊旨價說,中級山沿途大多爛泥、螞蝗、黃藤、不以景色優美為號召,這些經驗讓他有點失望,在經過六隊痛苦的經驗後,他漸漸領悟中級山之美。
- 扁柏常為純林,或者是與紅檜、鐵杉混生,較少與闊葉樹混生。
- 答案竟然是一種名叫華參(Sinopanax formosaus)的神祕植物,它不但是特有種,還是臺灣唯一一個特有屬,充分反映了臺灣島整體的自然歷史。
- 閱讀這本書雖有些難度,卻是遊旨價「不能(想)卸下的門檻」。
扁柏屬植物具有濃鬱香氣、防蟲性佳、不易腐朽等木材特性,因此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被用做木材、建材、傢俱、盆栽等用途,因此人為砍伐使部分物種被列為保護物種。 該屬之物種都長得高、大且長壽,分佈在北美洲、日本、臺灣,其他地區則為人為栽種;而臺灣是檜木生長的最南界,也是唯一亞熱帶氣候卻能擁有檜木生長的地區。 常綠大喬木,幹皮紅褐色,縱向淺裂,枝條平展,小枝綠色。 扁柏與紅檜並稱為檜木,是臺灣過去伐木時期貴重且最受歡迎的木材,其濃鬱的精油香氣曾經是「酚多精」的主要產品。 因為扁柏木材香氣濃、樹幹筆直且不易空心,生長在山稜的頂部位置,過去所受到的砍伐比紅檜木更為嚴重。 扁柏2025 更重要的是,臺灣特有種的重要性並不是由數字或比例來決定。
扁柏: 扁柏的藥方
遊旨價拿到博士學位後,本想找份工作,早點經濟獨立;寫書是未預期的事。 當春山出版社邀請他寫書,他提出一份書綱,交了他最熟悉的小檗屬植物試寫章節,出版社卻從他的文字中,看到事件感和故事感,指引遊旨價找到寫作方向,完成這本知識與人文兼備的臺灣高山植物故事。 乾燥枝葉,長短不一,分枝稠密。 葉爲細小鱗片狀,貼伏於扁平的枝上,交互對生,青綠色。 以葉嫩、青綠色,無碎末者爲佳。 答案竟然是一種名叫華參(Sinopanax formosaus)的神祕植物,它不但是特有種,還是臺灣唯一一個特有屬,充分反映了臺灣島整體的自然歷史。
- 從這個角度出發,臺灣高山植物大至扁柏屬的巨木,小至山薰香這種沒沒無聞的草本植物,原來都隱含著與世界連結的密碼。
- 由於喜愛山,遊旨價進入大學後加入登山社,原以為登山是爬高山,沒想到臺大登山社專攻海拔1500~2500公尺的中級山。
- 種子橢圓形,無刺,淡黃色,質柔軟,長0.5釐米,徑0.3釐米。
- 側柏(《藥性論》)又名:柏(《詩經》),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黃心柏、扁松、雲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 科學的順序是「先知道有甚麼,才知道保護對象」,殘酷的是,往往在還不知道有什麼之前,該物種就消失或變稀少。
球花單性同株,球果圓形,較小,種子也較少。 扁柏 雌球較小而不顯,雄球花黃色或紅色。 在遊旨價心中,華參證明臺灣不但是一座植物驛站,也有自臺灣橫空出世後. 在島上跟著變化的地質與氣候一同演化,最終自成一格的物種,因此最能代表臺灣。
扁柏: 扁柏的效果
科學的順序是「先知道有甚麼,才知道保護對象」,殘酷的是,往往在還不知道有什麼之前,該物種就消失或變稀少。 藻礁的爭議正是當代最鮮明的例子。 扁柏2025 臺灣的2種扁柏屬,和全球其他4種扁柏屬植物,有著緊密親緣,可說是兄弟姐妹。 然而,它們卻散落分佈於北美沿海,與臺灣中間隔了一個太平洋,這個現象是「神的安排」,或自然演化的結果?
幹皮灰紅色,縱淺裂,長片條狀剝落,有時具方形鱗片;外皮纖維質,斷面深紅褐色;新生周皮略顯著,紫紅色;內皮纖維質,淡紅色,刀削後漸變為淡橘黃色。
扁柏: 植物研究最重要的事──保護棲地
他真心愛上「山」,因為山,使他遇見植物。 遊旨價坦承,並不是一開始就特別偏愛植物,雖然喜歡各種生物,但在近十年登山、探知高山生物多樣性,以及決定學術方向過程中,指導教授鍾國芳帶領他從植物切入這個議題,於是「植物找上了他」。 阿里山水山巨木,是2700歲的臺灣紅檜,有如沉默的巨人俯瞰著大地。 全球已知扁柏屬植物只有6種,僅分佈於北太平洋兩岸的海岸和高山。
扁柏: 扁柏介紹:
臺灣的棲蘭山區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扁柏林。 扁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別名:側柏),柏科側柏屬常綠喬木。 扁柏爲中國特產,除青海、新疆外,全國均有分佈。
扁柏: 扁柏屬
扁柏與紅檜並稱為檜木,是臺灣過去伐木時期貴重且最受歡迎的木材,其濃鬱的精油香氣曾經是「芬多精」的主要產品。 因為扁柏木材香氣濃、樹幹筆直且不易空心,生長在山棱的頂部位置,過去所受到的砍伐比紅檜木更為嚴重。 扁柏常為純林,或者是與紅檜、鐵杉混生,較少與闊葉樹混生。
扁柏: 「植物為何在那裡?」開啟人與植物對話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遊旨價解釋,每個地區特有種的發生,都有其獨特的因素,是累積很多物理、化學、地理等條件的結果;讀者認識特有種的過程,需要更多客觀事實的說明,科普的任務就是傳播這些知識的深度。 「身為科學家若未促進知識傳播,社會大眾不懂毫不意外。」能與民眾溝通所學,也是遊旨價寫書的初心。 扁柏 閱讀這本書雖有些難度,卻是遊旨價「不能(想)卸下的門檻」。 生長於中央山脈中至高海拔約 1,300~2,700 公尺的山坡中部、上部或山脊平坦處,窪地、高地也偶見。
扁柏: 物種
葉十字對生,細小鱗片狀,緊貼於小枝上,亮綠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體1個。 種子橢圓形,無刺,淡黃色,質柔軟,長0.5釐米,徑0.3釐米。 扁柏2025 保育生物多樣性是基於人類生存,因為人無法自外於自然界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功能;而農業、糧食生產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平衡,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的重要課題。 華參自1949年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惠林發表為特有屬後,這個地位至今不曾動搖。 它的發現曾使得臺灣植物分類學之父早田文藏驚訝,以為是某個熱帶美洲特有的五加科植物燭參屬的一員,多年後經分子親緣鑑定,確認它特有屬的地位。
扁柏: 扁柏
「認識的生物越多,就越喜歡中級山。」遊旨價說,克服體力後,漸漸感受中級山之美,午後逐漸籠罩的雲霧中,滋養著豐富的附生植物,無論地面上的地衣、樹上厚厚的苔蘚,或是昆蟲、鳥類,都非常多,還能與野生的紅檜不期而遇。 扁柏2025 尤其在一些未經開墾保留下來的森林裡,隨處都能領略多變的自然樣貌。 由於喜愛山,遊旨價進入大學後加入登山社,原以為登山是爬高山,沒想到臺大登山社專攻海拔1500~2500公尺的中級山。 遊旨價說,中級山沿途大多爛泥、螞蝗、黃藤、不以景色優美為號召,這些經驗讓他有點失望,在經過六隊痛苦的經驗後,他漸漸領悟中級山之美。 扁柏的枝條為水平狀生長,枝條末梢疏生而略為下垂,枝條背面的樹葉間常有白粉;細小的鱗片狀葉在較圓的莖上呈十字對生,並且將其包裹在內,幼葉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銳,老齡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鈍;毬果為短橢圓至正球形,這些特徵相對紅檜來說都不相同。 臺灣扁柏的分佈高度通常略比紅檜木高,生長的地域比紅檜木潮濕,且其生長的植被土壤發育較好。
其樹冠廣卵形,小枝扁平,葉小,鱗片狀,緊貼小枝上,呈交叉對生排列,葉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單性,雄球花黃色,由交互對生的小孢子葉組成,每個小孢子葉生有3個花粉囊,珠鱗和苞鱗完全癒合;球果當年成熟,種鱗木質化,種子不具翅或有棱脊。 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枝上,深綠色或黃綠色。 柏科扁柏屬植物有6種,爲觀賞和材用常綠針葉樹。 與真柏不同之處爲球果較小、圓形,種子數較少。 扁柏 幼樹金字塔形,葉鱗片狀,密生於小枝。
扁柏: 扁柏的種植和炮製
臺灣扁柏的分佈高度通常略比紅檜木高,生長的地域比紅檜木潮濕,且其生長的植被土壤發育較好。 臺灣的棲蘭山區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扁柏林。 扁柏的樹皮為灰紅色至紅褐色,樹皮較厚長,呈條形剝落,溝裂較深,皮孔不明顯,因此臺語又俗稱「厚殼仔」,與紅檜的俗稱(薄皮仔)相互呼應。 扁柏的枝條為水準狀生長,枝條末梢疏生而略為下垂,枝條背面的樹葉間常有白粉;細小的鱗片狀葉在較圓的莖上呈十字對生,並且將其包裹在內,幼葉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銳,老齡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鈍;毬果為短橢圓至正球形,這些特徵相對紅檜來說都不相同。 或許是生物地理學的訓練,關切生物分佈格局、環境變化與生物分佈間的關聯,對遊旨價而言,植物研究者無法自外於「棲地保護」。
扁柏: 扁柏介紹:
它們的分佈如珍珠般散落,看似分散,卻又隱約藏著線索。 扁柏2025 而遠在數千里之外的臺灣,不但有兩種扁柏屬植物──紅檜與扁柏,更是扁柏屬在全球僅存的少數棲地之一。 側柏(《藥性論》)又名:柏(《詩經》),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黃心柏、扁松、雲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綠喬木,高達20米,直徑可達1米。 樹冠圓錐形,分枝多,樹皮紅褐色,呈鱗片狀剝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