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天宮管理委員會表示,配天宮主祀天上聖母,創建於清嘉慶4年(西元1799年),迄今已有218年歷史,依媽祖旨意,平均每13年舉辦1次建醮活動,此次將在明年國曆1月7、8、9日登場,跳脫宮廟而以「裏」為承辦單位,則是最大特色,盼藉此拉近鄰裏之間互動,強化對社區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1948年,信徒將暫時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神像從龍山寺迎接出來,改供奉在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先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所建立的弘法寺,戰後失火燒毀後,新興宮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更名為「臺灣省天后宮」,不久又改稱「臺北天后宮」,真是一段曲折的歷史。 新興宮 本宮草創於清嘉慶元年前(西元1796年前), 斯時,宮址有一溪流朝暮潺潺流著不習,有一天孩童在溪畔拾一佛象,奇哉,該孩童在溪畔用泥土假造一形似小廟在玩耍,並稱曰:新興宮復將此一佛像安置於小廟 內。
- 從1973年以來,日本高野山金剛峯寺及東京別院每年10月到12月間都輪流派遣高僧到臺北天后宮,舉行朝聖禮佛法會。
- 大正十一年(1922)呂典、呂傅、呂耀等發起集信徒寄附金重建廟宇擴大廟規。
- 後來配合天上聖母尊稱及臺北市改制院轄市,而更名為現在的「臺北天后宮」。
- 而新興宮興建的起源,就是串連兩個不相干的人卻同感神召,一個是單純小孩的無意之作,與信眾夢境的化現而成。
- 新興宮建立於清嘉慶年間,斯時,宮址前有一溪流朝暮潺流不息。
- 答:前面提過斗六與嘉義爭取縣址的經過,斗六雖然輸給嘉義,但從這件事中,顯示出斗六人的特質─做事規矩、老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稍嫌消極、保守。
- 因為夢境逼真,於是自大陸運來一副石柱並說明緣由,附近居民認為乃神農大帝顯靈,於是當地的善信就捐錢出力為大帝興建廟宇,且奉祀大帝為「新興宮」的主神。
由第十四屆管理委員會向媽祖請示,正名為開基斗六媽,並於民國一○○年完成屋頂北式建築,於民國一○一年並陸續完成三樓凌霄寶殿神龕,重新彩繪,經請示天上聖母後增設供奉南鬥星君、北斗星君;二樓增設供奉文昌帝君及文財神;月老星君,供佑十方善信大德完成為斗六文化薪火傳承的信仰中心。 並由天上聖母(開基斗六媽)擇於壬辰年(民國一○一年)十月份完成安龍謝土拜斗儀式,於甲午年十月(民國一0三年)完成三載圓醮儀式。 在因緣際會下由高僧自湄洲祖廟迎請 天上聖母(四媽軟身)金身來宮奉祀,道光二十八年,沈長盛倡捐監修新興宮;鹹豐年間士民捐資重修。 嗣因年數久遠時有傾頹之慮,宣統辛亥年間由地方仕紳吳貫世、吳盛金倡導重修,捐獻七百八十元作為重修工資。 於民國六年重修一次,迨至民國十七年(歲次戊辰年)六月復由地方善信出錢出力重新修建巍峨宮貌,奉祀 天上聖母(四媽會媽祖)。
新興宮: 臺北萬豪推「菲力牛排喫到飽」
除此之外,媽祖也有閉著眼睛移出元神去救人於海難的能力,所以航海的漁民、經商的船商、渡海的移民都將媽祖視為海上的守護神。 因此,以船隻往返各地經商貿易的艋舺地區,便興建了守護行船人安全之媽祖廟。 算命以八字算命、紫微鬥數算命、姓名預測學為核心,同時集成星座算命、取名、寶寶優先擇時、抽籤占卜、周公解夢、手機號測試、稱骨算命、生男生女、人體生物曲線等眾多功能為一體。
- 另清朝早期有福建人氏,一對老夫妻從湄洲請來天上聖母乙尊,交本府祀奉,閤中壇元帥經建廟發起人與本村長老等議決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擇農曆三月十六日吉時安座,並訂為每年慶典日,是時鹹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後歷數十年冬一直神威顯赫,祈報無虛,遠近信徒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 鼻頭角步道是北臺灣熱門打卡景點之一,沿途不但可以瀏覽壯闊的山海景緻,和奇特的海蝕地形,還能欣賞陣陣的銀白浪花。
- 年)以來,日本高野山金剛峯寺及東京別院每年十月到十二月間都輪流派遣高僧到臺北天后宮,舉行朝聖禮佛法會。
- 擁有百年歷史的太平老街,分建於日治的明治、大正、昭和等三個時期,保留歐式巴洛克的建築風格,也彰顯出斗六市的輝煌年代,各具特色的女兒牆,值得細細品味。
- 加上醮壇也將設在廟前空地,萬一發生狀況,恐牽累廟方信譽,遂決定張貼「聲明公告」方式以正視聽,也讓社區民眾瞭解責任歸屬。
新興宮重建委員會成員表示,新興宮舊建築歷史為五十八年,並不是古蹟,由於早期建築地基不穩固,歷經多次地震後,主要結構已經受損,樑柱也出現裂縫,如果要修繕得花幾千萬元,且不保證安全,因此有信徒提議拆除重建,為慎重起見,廟方也向神明擲筊,並非廟裡的委員自行決斷。 另清朝早期有福建人氏,一對老夫妻從湄洲請來天上聖母乙尊,交本府祀奉,閤中壇元帥經建廟發起人與本村長老等議決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擇農曆三月十六日吉時安座,並訂為每年慶典日,是時鹹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後歷數十年冬一直神威顯赫,祈報無虛,遠近信徒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廟附近總有一間令人回味的特色小喫,而有些小喫店也伴隨著廟宇的歷史成長。 位於新興宮廟旁的「魷魚興嘴喫嘴魷魚嘴羹」,就是斗六人氣美食王,它的魷魚嘴羹麵與川燙魷魚配上老闆特調哇沙米醬油膏就是一絕,魷魚咬起來脆又彈牙,哇沙米的嗆辣又提出了魷魚的鮮甜,來新興宮除了求得媽祖心靈的慰藉,更要來此祭拜一下我們的五臟六腑。 聖母雙手置於龍椅兩端,氣勢凌人似勸人莫造惡,而眼露慈光似垂憐鼓勵眾生多行善事。
新興宮: 斗六新興宮
新興宮每年於媽祖聖誕前舉行遶境祈福活動,同時響應斗六市公舉辦「九十八年斗六市民俗文化節~歡喜迎媽祖系列活動」,協助推動與保留斗六的傳統民俗技藝。 除外,約莫此時臺北「柴寮媽祖會」的柴寮媽也固定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三日都會恭迎新興宮的斗六媽前往臺北會香,而新興宮會從神龕請出年代僅次於三百多年的開基媽,據傳有百年歷史的副駕四媽,又稱北巡媽,前往會香,直到媽祖聖誕過後農曆三月二十五日送駕回鸞,每年回鸞柴寮媽祖會都會幫斗六媽打造金牌一面,可見柴寮媽祖會對斗六媽的尊重與虔誠信仰。 斗六新興宮,位於臺灣雲林縣斗六市的一間媽祖廟,為斗六市四大媽祖廟之一,創立於清嘉慶元年前(西元一七九六年前),當時主祀神農大帝,現在殿內主神為天上聖母,當地信眾稱「斗六媽」、「斗六媽祖」、「開基斗六媽」。
答:日據時期,臺灣人子弟如果要進入小學校就讀,必須先通過入學考試,測驗瞭解日本話程度,當時本島人(臺灣人被如此稱呼)子弟而入小學校就讀的人,被稱為「共學生」,人數很少,通常一班只有四、五人左右。 答:據史料記載,平埔族共有九族,斗六地區為洪雅族,與埔里、草屯地區相同,斗六平埔族分斗六門社及柴里社,斗六門社可能在今天中華路(舊名番社)、社口裏一帶;永安路及中華路交叉路口,也有一個舊名為「番仔井」,另外埤仔頭也有舊名為「番仔埤」,斗六地區有「紅」姓人士,此一姓氏,可能是平埔族的後裔,但未經當面證實。 答:前面提過斗六與嘉義爭取縣址的經過,斗六雖然輸給嘉義,但從這件事中,顯示出斗六人的特質─做事規矩、老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稍嫌消極、保守。 而斗六人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特質,和斗六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斗六土地平坦,東面有山脈屏障,平均地勢約五十公尺,地勢高、排水好,沒有淹水的顧慮,夏季颱風很少正面侵擊,冬季也沒有漫天風砂,土地肥沃,生活無虞,自然養成不疾不徐,保守、樸實的特性,但缺乏競爭性,也阻礙了斗六發展與進步。
新興宮: 媽祖文化學院
自此「新興宮」成為斗六地區媽祖信仰中心,信徒日增,民國五十年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由吳榮洲為主任委員。 第二、三屆沈傳利先生,第四屆沈鴻仁先生,第五、六、七、八、九屆王瑞棠先生,民國六十六年鑑於信者日增,且原廟土磚建築廟宇狹窄,重建為鋼筋混凝土廟宇;民國七十三年間竣工。 增設三樓正殿供奉玉皇上帝,左奉祀三官大帝,右奉祀神農大帝;二樓左側供奉註生娘娘、觀世音佛祖,右側供奉福德正神以彰顯神恩福祉。 第十、十一屆王傳財先生,第十二、十三屆盧元山繼任主任委員。 嘉慶元年(1796年),有高僧自湄洲媽祖廟迎請媽祖神像來宮奉祀。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沈長盛倡捐修建新興宮,鹹豐年間士民捐資重修。
新興宮: 相關連結
民國九十四年經由信徒大會同意通過改採擲筊遴選委員監事,民國九十八年八月由擲筊方式選出第十四屆委員、監事,並由賴建文擔任主任委員。 戰後民國三十四年(1945),呂典、黃薑母、沈駕等發起協議莊民增建南面廟廂。 民國四十四年(1955)歲次乙未莊民協修一次,後來廟貌日漸簡陋,莊民協議重建,並推黃本、黃呂波等主事重建事宜民,後於國八十一年(1992)重修。
新興宮: 雲林科技大學夢湖
答:大約民國五十年左右,舊街(今太平路)曾八生大火,中華路與成功路中邊那段店舖、住家被燒燬。 日據時期(約民國二十七、八年間)曾有大地震,有些樓房整面牆倒下來。 早年斗六市舊市區都是富人或大家族所居住,很少搬遷或轉手易主,因此變化很小。 由於斗六人的這些特質,形成了一股濃厚的人情味,許多外地人在斗六工作,退休後大多常住在此。
新興宮: 嘉義縣一貫道
新興宮建立於清嘉慶年間,斯時,宮址前有一溪流朝暮潺流不息。 有一天孩童在溪畔拾一神像,奇哉,該孩童在溪畔用泥土塑造一形似小廟在玩耍,並稱曰:「新興宮」,復將此一神像安置小廟內。 後受來往信徒焚香膜拜,靈蹟顯赫,奇蹟卓著,有求必應,香火日盛信者漸增。 時有大陸福建地方一善信,一夜夢見一神祇現身稱 神農氏,遊境臺灣至斗六門時金身受當地善信安座在小廟內奉祀,託其興建「新興宮」之異夢,因夢境逼真遂自大陸運來石柱一副並說明因由,附近居民更以神靈為奇事,地方善信即捐錢出力建立「新興宮」,奉祀 神農大帝為本宮主神。 福興宮於大正14年(1925)及1955年兩次整修,今廟於1990年重建,1992年農曆12月初8日入火安座,為四層宮廟建築,宮基鞏固,廟貌巍峨,本宮並擇定於每年農曆12/8為本宮入火、謝土紀念日,舉辦慶典活動。
新興宮: 大里新興宮
其四是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派員要拆除彰化南瑤宮,而在準備動手之際,八媽率領著千里眼與順風耳及諸神前往迎救,南瑤宮頓時金光乍現,拆除人員都跌的四腳朝天,從此不敢再說要拆除南瑤宮,八媽也因此成為南瑤宮的座上賓。 寺廟內入口處龍邊宮置有古鐘一座,由鐘上所鑄字樣可以得知可見清朝建廟之時其名即為「新興宮」,鑄造年代為1792年(乾隆57年),鑄造地為江蘇無錫。 新興宮 入口處虎邊則置放一座「八仙香爐行宮神龕,八仙蓮花木燭」,原為新興宮神龕,為1820年唐山師傅刻造。 早期臺灣有賴海洋以維生,又有東南沿海一帶渡海來臺墾拓,碼頭處即為羣眾所居,寺廟亦常築於河巷,是以各地港口多建有媽祖廟,其廟口朝向河對岸的山頭,希望保佑每個討海人及渡海移民安全。 擁有百年歷史的太平老街,分建於日治的明治、大正、昭和等三個時期,保留歐式巴洛克的建築風格,也彰顯出斗六市的輝煌年代,各具特色的女兒牆,值得細細品味。 神傳遞訊息給信眾,除了靠不可思議的降鑾、定力強或心夠沉靜者的福至心靈,或以擲筊方式詢問神明的指示,最多是透過夢境。
新興宮: 臺中燒肉喫這裡!爽嗑30公分厚切牛舌
斗南一名的由來,據說清朝時期,有一為由唐山渡海來臺的地理先生,以[南斗六星]為名,命名為斗六,斗南因位置在斗六南邊,而名之為斗六,同樣的情形,也有其他的例子,像北斗就是以[北斗七星]而命名。 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 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 JavaScript 或是升級成可執行 JavaScript 的瀏覽器,以便正常使用網頁功能。 趨步向前,正殿前的龍堵主要雕的是隻手持毛筆的石龍正微笑迎眾。 進到正殿,浮雕的門神雖經年累月被煙燻黑,祂們的神眼依舊炯炯有神,似乎可以看穿每一個人的心事。
新興宮: 斗六景點
福興宮至今仍保存清嘉慶16年(1811)的香爐、清鹹豐年間的神農大帝座椅,以及「德可配天」、「海島蒙庥」古匾。 歲時的祭祝活動,以農曆3月23日天上聖母誕辰為主要廟慶日。 據稱,日據時代日本人推行皇民化運動,原建於斗六街頭的媽祖廟遭焚毀,所幸新興宮因設有學堂而免於拆除,有信徒不避危險,將神尊移駕「草嶺」避難,於風聲過後,迎回四媽回鑾奉祀,自此,新興宮成為斗六地區媽祖信仰中心。 新興宮管理委員會顧問林森元表示,新興宮建立於清嘉慶元年間(235年前),最早的開山祖師主祀神農大帝,因緣際會下,由高僧自湄洲祖廟迎請天上聖母(四媽軟身)的金身來宮奉祀,開基立廟,巡守轄域斗六堡境內,迄今近218年。
「臺北天后宮」鎮殿媽祖是由大陸奉迎而來,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在清朝時期,淡水河與沿岸市街發展關係相當密切,回溯臺北盆地的拓墾歷程,當時先民渡海來臺時,因對環境不安、生活不易的恐懼,多會隨身攜帶原鄉信仰的神像以保平安。 新興宮 在清領時期,船運對於平民生活相當重要,因此,碼頭邊常聚集為鬧市,寺廟亦隨之興築在河港邊,在民間信仰裡,多敬奉媽祖為行船人之守護神,因此,各地的港口多建有媽祖廟,其廟口朝向河對岸的山頭,一方面與風水有關,另一方面也護佑行船者平安。
12月25日,新興宮聖三媽聖駕將與斗六5個宮廟,一起參加佛陀紀念館舉行的「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在顧問張燕合引介下,聖三媽將二度出巡佛館。 林森元強調,「歷史上很多因宗教引起的戰爭,造成民生疾苦,唯有宗教融合,世界才能和平,星雲大師對推動宗教聯誼不遺餘力,涵容大度實在令人敬佩」。 「斗六媽」在市民心中有著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林森元說,自從媽祖巡守斗六境內,百姓不論出行、航海、病痛、嫁娶、安產,所有吉凶,只要有所祈願,必予護佑,靈驗非凡,因而香火鼎盛。 在圓醮大典當天,日本宮川文子特地回臺還願,她感激表示,因為媽祖的庇佑,女兒的憂鬱症痊癒,並有美滿歸宿。 二樓為主殿,三門兩進二殿,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型式,正殿主祀池府千歲,陪祀天上聖母、雷府千歲、泗府千歲、伍府千歲、朱府千歲、董府千歲、黃府千歲、千里眼、順風耳、印將軍、劍將軍、中壇元帥,左龕奉祀註生娘娘、溫府千歲,右龕奉祀福德正神、五營兵將,龕下祭祀虎爺將軍。 「旅行」本身就是目的,它可以時而瘋狂,也可以時而沉靜;它可以與眾同遊,也可以獨自前往,當我們不賦予任何框架的時候,它就會以最適合的方式,來到我們的身邊。
新興宮: 斗六永福寺
而殿堂內好幾個樑柱上都出現毛筆字,每一段都是一個謎題要人猜,令人忍不住不停抬頭看。 而正殿的藻井,每一個結網都有一尊佛像朝中,中間為太極八卦,而八卦四周圍是四隻腳朝內的麒麟,麒麟之外又有四隻鶴朝中,又像一個謎題,仿如呼應斗六媽欲傳達的訊息,舉頭三尺有神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神龕上的木雕金碧輝煌,最引人注目的是神龕兩頭的浮雕龍,那攝人的眼神與姿態就像要從天而降。 而面對神龕正面有一面由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祀所贈的「螺港尋源」匾額,匾額四周的浮雕龍爪破框而出,顯得活靈活現。
其中新莊莊民洪志忠就將此神安奉於村莊中心的私堂,供人膜拜,迨1935年冬才移奉到現址的新莊裏芬草路二段348號,稱為「憲德堂」。 年)以來,日本高野山金剛峯寺及東京別院每年十月到十二月間都輪流派遣高僧到臺北天后宮,舉行朝聖禮佛法會。 臺北天后宮的主神是媽祖,陪神是弘法大師,全臺只有臺北天后宮有供奉弘法大師,因此遠從日本而來的觀光客非常多。
新興宮: 雲林西螺福天宮(社口媽)
一般廟宇都是文昌帝君主掌學子的考運,而斗六新興宮卻於斗六媽神桌前供文昌神筆組,若逢考試的學子或謀求公職者可以到斗六媽前跪求,幸得『斗六媽』的三連聖筊,就可以順利取得文昌神筆組一組。 新興宮 另有,信徒自願提供愛情寶石,贈送天下有情人,只要能獲斗六媽擲一聖筊同意,就可免費獲得愛情寶石一組。 當然,喜獲斗六媽的祝福與庇祐,更要自己努力並廣結善緣,才能讓這好運持久。 民國五十年正式成立第一屆新興宮管理委員會,由信徒選任第一屆吳榮洲為主委,時值連任多屆的王瑞堂主委,有鑑於信徒日增,原土磚造的廟狹窄,於是在民國六十六年拆除舊廟,歷經七年,於民國七十三年竣工,為目前鋼筋混泥土的廟貌,同年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吳敦義自從擔任行政院院長後,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都會返回新莊里老家,在祭拜祖先後,就會照慣例來此裏的信仰中心新興宮參拜,然後再往草屯敦和宮等廟祭拜。 南投所祭祀的慚愧祖師為「慚愧三祖師」信仰,為精通堪輿的潘達禮、精通岐黃的潘達德、通曉法術的潘達明,分別被信徒尊稱為「大公」、「二公」、「三公」。
新興宮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二段122號,為主祀福德正神之道教廟宇。 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二。 新興宮2025 新興宮2025 本宮草創於清嘉慶元年前(西元1796年前),斯時,宮址有一溪流朝暮潺潺流著不習,有一天孩童在溪畔拾一佛象,奇哉,該孩童在溪畔用泥土假造一形似小廟在玩耍,並稱曰:新興宮復將此一佛像安置於小廟內。
新興宮: 臺北市廟宇寺院
新興宮管理委員會主委於秀英議員說,新興裏辦公室向家戶收取活動費時,便有許多人來電探詢是否與廟方有關? 加上醮壇也將設在廟前空地,萬一發生狀況,恐牽累廟方信譽,遂決定張貼「聲明公告」方式以正視聽,也讓社區民眾瞭解責任歸屬。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縣開基斗六媽新興宮年度三大重要慶典之一「中元普度法會」今天舉行,新興宮管理委員會表示,今年法會增為2天,且特別為全國因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 新興宮2025 往生者超度。
而斗六人外出奮鬥,功成名就之後,也都十分關心鄉裏的發展。 當年爭取興建省立雲林醫院,最後順利設在斗六,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新興宮2025 但因洪水分流轉而流經東大墩及其他村莊,八媽因而觸犯了天條,有一天廟中大殿的磚瓦掉下來,砸斷了神像的頭部,八媽因此遭受到監禁天牢的懲罰,十幾年廟裡的乩童不再起乩,媽祖神像也出現異狀。 1936)農曆一月十八日興工,不料動工翌年(西元1937)中日發生戰爭(七七事變,中國正式發佈對日抗戰),旋即爆發二次世界大戰。
新興宮: 新興宮 (臺北市)
在2005年報導時,全臺灣八成以上慚愧祖師廟都在南投縣內,縣政府曾於此宮合作,該年10月29日舉行慚愧祖師遶境。 1982年裏民大會,由裏長何鎮元發起建廟,籌畫以原來的集會所改建兩樓建築,即一樓仍做為集會所,二樓即做為廟殿。 為取得公有地,藉由草屯鎮鎮長林宗男出面洽商,並獲得該裏出身的時任南投縣縣長吳敦義協助,讓彰化縣政府及議會同意讓售。 1985年,成立建廟委員會,決定該廟稱為「新興宮」,1986年奠基興建,歷時三年落成,於1990年農曆正月十日入火安座。 新興宮2025 南投縣草屯鎮新莊一帶昔日是阿立昆族的狩獵場,至乾隆年間,從漳州的洪姓族人攜眷入墾。 當時移墾南投的漢族,將慚愧祖師視為「防番之神」,認為可防原住民侵擾,便紛紛奉祀。
新興宮: 南投市建醮「裏」當家 新興宮聲明「與廟無關」
然於民國二十六年日據時代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不幸將原建於斗六街頭所奉祀 天上聖母之受天宮媽祖廟拆除,同時「新興宮」因設有學堂,夜間為文盲教習語文,經地方仕紳陳情,倖免被拆除,又信徒心誠不避危難,神尊移駕「草嶺」,故四媽金身得以保全未遭焚毀,於風聲鶴唳過後迎四媽回鸞奉祀。 答:「街頭媽祖廟」,原址在今天圓環水利會附近,廟名為「受天宮」,後來被日本人拆掉,媽祖神像移往新興宮。 東市新興宮原為神農聖帝廟,受天宮則是媽祖廟,當年日本人拆除受天宮時,宮內媽祖神像金身四散各地,大媽金身被一名老百姓迎回家供奉,二媽金身在東和,三媽神像則在鎮北,還有一尊神像則被迎往新興宮。 鎮北里老榕樹已有二百多年,當年,鎮北大乾宮(弟爺廟)建廟時,種植了七棵榕樹,現在還有二棵,一棵住在北平路口,另一棵在鎮北里莊內。
新興宮: 臺中天后宮
太平路福德宮有一塊清朝時期的石碑,曾有一段時間被棄於廟旁水溝,後來被發現後,才將此一珍貴古物鐫刻在廟內的牆壁上。 正殿供奉著天上聖母八媽配祀五媽及六媽,是全省罕見供奉天上聖母八媽的廟宇,堂上高懸著「天後撫我」「海晏河清」等匾額,牆壁雕飾著精巧的陶塑圖案,廟內畫樑雕棟,裊裊馨香中,信徒虔心膜拜,這座百年古廟雖曾在民國六十年仿古重建過,但仍洋溢著古樸典雅之氣,是內新莊一帶的主要宗教信仰中心。 臺北天后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現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上,於1746年時由郊商捐建(當時名為新興宮),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臺灣清領時期艋舺3大寺廟。 1943年因西園路馬路拓寬,所以遭到拆除,神像寄於龍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