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旦中國以導彈發動攻擊,將有極大機會可以突破我方反飛彈防禦。 解放軍開發中的東風29型與東風21丁型中長程彈道飛彈的彈頭部在重返大氣層後具有機動飛行能力,擬將用以對付美國的航母戰鬥羣,增加美國介入臺海事端的風險。 同時,解放軍也持續發展出各種不同地地導彈彈頭,以對付各種不同目標,除了傳統的高爆彈頭(對付建築物)、殺傷彈頭(對付人員)外,已有穿透彈頭(對付洞庫等強化工事目標)、延時子母彈頭(對付機場)、石墨碳纖彈頭(對付電力設施)、穿甲燃燒彈頭(對於集結之部隊與機艦)等等。 白皮書首次全景式展現中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白皮書說,進入新時代,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邁出了強軍興軍歷史性步伐。
- 2008年6月18日,解放軍在河北省石家莊國際機場,進行一項名為「航空應急投送演練」的軍事演習,根據當天新華社的報導,這項任務的目的在於「特種作戰控制機場」,是為了「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任務」。
- 其水下封鎖兵力具有數量、動員效率、戰力恢復與戰場瞭解等優勢,已對我海上交通生命線已構成相當威脅。
- 內容區分「軍事情勢」、「國防政策」、「國防資源」、「國防現況與戰備整備」、「國民與國防」等5篇,內容以軍事戰略範疇的介紹為主。
- 在戰時更可利用戰術壓制,對解放軍戰力進行有形與無形的切割,破壞其犯臺計畫與作戰節奏,遲緩其後續梯隊增援能力,破壞其整體的作戰協調性,以減輕我軍防守壓力,增加我軍的獲勝公算。
- 針對國軍與美軍的匿蹤武器,在浙江、福建、廣東一帶密集建置超視距雷達與偵察預警雷達,大幅提昇其對東南方向空、海域的長程預警與反匿蹤能力。
其中臺北港鄰近首都,位置重要,與松山機場一樣,亦將是敵以特戰達成斬首、點穴及癱瘓戰的樞紐之一。 國防白皮書2025 看到美軍在波灣戰爭中以優勢的科技與資電戰戰力,在短時間內瓦解世界第四大規模的伊拉克軍隊,解放軍深受啟發,在近十年內極為重視資電作戰。 解放軍認為資電作戰能夠彌補解放軍在傳統武力上不足之處,能夠扮演軍力倍增器達成武力犯臺時速戰速決的效果。
國防白皮書: 軍事刊物
俄羅斯深入推進“新面貌”軍事改革,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印度等國都在調整優化軍事力量體系。 在基礎教育、進修教育階段增加聯戰課程,另增設聯戰班隊,並建立嚴格的認證制度;在深造教育階段,以聯戰為主要課程。 聯戰教育、訓練應與晉升制度結合,國防部應律定與聯合作戰直接相關者為聯戰職缺,由具備一定聯戰認證資格者擔任;並參照美國高尼法案,與作戰直接相關之重要軍職的晉用,應具有一定聯戰資歷。
報導最後更說,若上述草案最終獲得通過,這將是《國防白皮書》自2016年以來,時隔6年重新採用視北韓政權和朝軍為「敵」的表述。 韓國總統尹錫悅跟電視臺MBC的關係可說是越鬧越僵,從拍到尹錫悅罵髒話、不準登總統專機跟訪、到總統室取消每日聯訪,這樣強硬的對應記者已讓外界質疑尹政府是否在打壓新聞自由,若持續惡化對尹錫悅政府會產生什麼影響。 國防白皮書,是將一國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對外界公佈,性質著重於國防方面的白皮書之通稱,因為世界上有公開此類報告書的政府間,其名稱並無統一。 國防白皮書2025 第一章國防政策 國防白皮書20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防100問手冊》,中華民國國防部,2010年7月,第18頁。 1996年5月的《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則兼具工具書的功能,內容包括了國防土地使用、管理、兵役制度、役期、軍品採購、基層管教等。
國防白皮書: 中國情色文灌推特掩蓋「白紙革命」 美議員要求馬斯克給資料
如今看來,我國飛彈防禦能力的建置進展委實有限,相較於飛彈威脅較小與較間接的日、韓等國強化飛彈防禦能力的不遺餘力,實令人汗顏。 自1999年起至今(2009)年1月為止,在飛彈預警上,1套長程預警雷達仍在興建中;在飛彈防禦上,立法院通過將現有3套愛國者2型飛彈升級之預算,而美國也甫同意臺灣續購4套愛國者3型飛彈(臺灣提出之需求為6套),自行研發之天弓3型飛彈,具有部分反飛彈能力,但尚未完成測評與量產部署。 在臺灣如此龜速地建置飛彈防禦系統時,中國的導彈在數量與質量卻大幅地成長。 誠如前述,在2012年前後,中國地對地導彈數量將會突破1800枚,達成足以對臺發動大規模、全面性導彈打擊之戰力;因此,在現有愛國者2型尚未升級與新購愛國者3型尚未成軍前,臺海兩岸在飛彈與飛彈防禦的戰力差距將達前所未見的新高,在未來四年,將是我國飛彈防禦的空窗期。 資通能力作為重要之戰略資產,當然成為敵方所欲率先打擊的目標。 國防白皮書 對資訊、通訊的威脅除了針對破壞設施實體的「硬殺」外,也有癱瘓、幹擾、減效、混淆資通效能的「軟殺」。
- 從1998年中國首版國防白皮書迄今,從白皮書的內容看,中國軍隊開放、透明和自信程度逐年提升。
- “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新時代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首次構建形成了中國國防政策體系,清晰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指向、基本遵循和世界意義,有助於國際社會理解中國軍力發展、化解所謂‘中國威脅論’。
- 空軍建軍首要,不在戰力「保存」,而在戰力「發揮」;戰機疏遷東部,或許可以保存戰機,但自斷戰力。
- 依國防部估算,臺海制空戰力在2007年已經開始向中國傾斜,等到2010年時,雙方空優戰力失衡之比例將更形擴大,我恐難掌握臺海制空。
- 2009年10月的《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國防報告書》,則強調推動中華民國募兵制的決心,並宣示將遵從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指導,規劃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積極促進兩岸和平,並且是首次推出漫畫版的國防報告書。
- 一定金額以上之武器裝備採購均由該基金支出,除健全國軍中長期武獲規劃外,在暫時無法對外獲得時,累積資金等候適當時機或爭取談判籌碼。
報告指出,中共認知戰手段近年不斷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加快融合,以提升媒體認知戰支配能力。 現階段中共認知戰著重以網路社羣媒體為平臺,散佈及操作具有大量迅速產生、多元管道傳播、逼真細膩包裝、真偽夾雜混淆等假訊息特點。 這類手段往往具非戰非和的模糊性,且未達戰爭門檻,以切香腸戰術漸進式的升高威脅,運用政軍實力形塑有利態勢,不僅消耗臺灣戰力,也動搖民心士氣,企圖改變或挑戰兩岸既有現狀,達成其「不戰奪臺」的目標。 對臺侵擾手段部分,內文提到,中共灰色地帶威脅態樣多元,可分為軍事與非軍事手段,前者如共機頻繁侵入西南空域、東沙島周邊針對性演練;後者則包括快艇衝撞臺灣海巡、抽砂船違法於臺灣周邊海域作業等。
國防白皮書: :::相關網站
是以,建立在敵火下仍具相當存活度之機隊,並能在敵綿密打擊下堅定捍衛空優,爭取首戰決戰勝利,為空軍建軍必須面對之嚴肅課題,也是國防建軍的重點。 (1)現階段,我國應加速現有已成案的各項飛彈防禦措施之建置,預警雷達的建設、愛國者2型飛彈的升級與新購愛國者3型飛彈的成軍並加速量產部署天弓3型飛彈應為當務之急,以期有效縮短飛彈防禦的空窗期,而其部署應以指管樞紐、海空基地的要點防禦為優先。 (5)現階段,國防部應厚植情研人力,或增設軍事預警情報專業軍官,或於各情蒐部門強化預警徵候研判能力。 (4)現階段,強化現有以「國家政軍指揮中心」為核心所建立之跨部會軍事危機應變機制,並精進各項預警發佈流程。 國安局、國防部應通力合作重啟遙測衛星發展計畫,挹注資金,克服技術與外交困難。 為奪取制海與制空權,打擊臺灣海空軍基地以癱瘓或重創基地內國軍海空兵力,進而尋殲國軍在空、在航機艦,為解放軍必然之舉。
國防白皮書: 國際熱門新聞
反分裂鬥爭形勢更加嚴峻,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加緊推行“去中國化”“漸進臺獨”,圖謀推動“法理臺獨”,強化敵意對抗,挾洋自重,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 “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始終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是祖國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 境外“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活動頻繁,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但國際安全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世界並不太平。 多數國家的發表週期為一年、二年、四年不等,比如,美國、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每年發表一次,英國、韓國四年發表一次。 之後,韓半島2000年代迎來和解氛圍,2004年起的南韓國防白皮書便將針對北韓的說法改為「直接性的軍事威脅」,至2008年保守派的李明博上臺後,則改為「直接且嚴重的威脅」。
國防白皮書: ‧ 日本「陪睡女」簡體字道謝香港大哥 兩派網友討論真實身分戰翻
陸軍領導士官缺員嚴重,在推動「志願役專業士兵」招募後,缺員狀況反而益形惡化即為一例。 國防白皮書 根據審計部2007、2008年決算審查報告發現,2007年1月1日時,國軍士官編現比為63.99%,到年底降為62.14%。 基層士官的流失,顯然並未因為志願役士兵的引進而有所改善。 但訓練的問題,出在「訓」非所「用」,訓練單位與用兵單位脫節所致;而且也非所有士兵都擔任高技術工作,審計部調查也發現國防部從2003年到2007年共招募3萬4000多人,但是許多志願役士兵在部隊中擔任文書、駕駛、一般勤務等職務,技術門檻較低,訓期短,替代性高,由義務役士兵即足以勝任。 兵力素質背後有複雜的打裝編訓問題需要解決,而「全募兵制」以砸錢來逃避這些問題,無異鼓勵國防部浪費。
國防白皮書: 「美國無名之子」終於確認身分!費城65年懸案現曙光
(3)中長期,仍應積極尋求彈道飛彈與射程1000公里級之地對地巡弋飛彈的技術突破,並積極向美提出要求供售聯合直功彈藥JDAM與反輻射飛彈HARM。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之精神在評估未來四年期間的敵情威脅消長,並擬具因應威脅的建軍方向。 基於同樣目的,我們根據對於解放軍對臺威脅的評估,在此提出 7項建軍重點建議。 我們亦主張:核心戰力之建立應強調「制人不制於人」之不對稱戰力。
國防白皮書: ‧ 南韓所有人「將年輕1~2歲」 新法通過最新年齡計算方式
首先在評估當前所處安全環境中指出,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政策,加劇大國競爭,為破壞全球戰略穩定之主因,而美、日、澳強化軍事投入,則為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帶來不確定因素。 今年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同樣也是在呈現相近的內涵,而重心在凸出共軍使命任務及「軍改」中的部隊建設現況,只是時值國際社會普遍質疑中共軍力積極向外擴張之際,其藉發表國防白皮書,企圖展現和平發展形象的作法,恐難達宣傳之效。 謹就內涵要旨進行對我威脅評析,並試擬全民國防的因應方案。 網路戰威脅方面,中共近年透過組織改革及調整,積極提升網路作戰能力,平時以情蒐及竊取資料為主,掌握關鍵節點,建立攻擊清單,以利後續作戰階段執行精準打擊之網路攻擊任務;戰時針對國家關鍵基礎建設及指管系統破壞攻擊,造成社會動盪及秩序混亂,破壞國家軍(警)備治安及政府運作能力。 2013年版防衛白書概要特點是強調對中國軍事力量增強和朝鮮核及飛彈開發動向的警惕,明確寫道「安全保障環境的嚴峻性進一步增加」。 國防白皮書2025 白皮書聲稱,在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存在利益對立的問題上,中國採取了被認為是高壓的對策。
國防白皮書: 中國政府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
從1998年中國首版國防白皮書迄今,從白皮書的內容看,中國軍隊開放、透明和自信程度逐年提升。 各國政府正式發表的白色封面的關於國防事物內容的官方文件被稱為國防白皮書。 世界各國以國防白皮書或相近形式的政府文告,對內對外進行國防政策闡釋,以進一步明確防務或軍事動向,增加軍事透明度,努力樹立自身良好國際形象,並滿足國內民眾的知情權。 根據《韓聯社》,尹錫悅今年5月就職南韓總統後至今已滿百日,南韓政府多名關係人士今(6)日透露,即將於下個月對外公開的「2022國防白皮書」,其草案將會明確指出「北韓政權與北韓軍隊乃我方的敵人」。 韓聯社引述多名政府消息人士報道,南韓政府下月發布的2022年版《國防白皮書》,會重新將北韓政權和軍隊描述為南韓的敵人,是南韓的《國防白皮書》時隔六年再次出現視北韓為「敵」的字眼。
在此兵力必須做廣義的解釋,包括人員、訓練、裝備、領導等。 國防白皮書2025 關於離島防衛,白皮書說,日本正在構築情報收集、警戒監視和發生事態時的快速應對體制,將在自衛隊部署空白的西南地區離島部署沿岸監視部隊,並新建快速反應部隊。 中國海外利益面臨國際和地區動蕩、恐怖主義、海盜活動等現實威脅,駐外機構、海外企業及人員多次遭到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