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落期可說是無廟時期,只有個人攜帶香火,朝夕祭拜。 部落構成期是建立土地公廟的時期,一般廟祠則以民眾奉祀的祠堂,由拾得的香火或神像而建立的祠堂,個人所攜帶的神像所設之祠堂為部落民信仰的中心。 新社會成立期以各種同鄉、同業、同姓及志願團體所奉祀之寺廟神為主﹝增田一九三九、一九六七﹞。 草屯鎮的土地公廟大部分在溝圳之旁﹝參見圖四之例﹞。 例如敦和福德廟前有「五條汴」,是北投新圳行經下莊分水至北投的閘門處,水分五道,有南勢圳、大圳、六分圳,新街圳﹝一稱北投圳﹞及公館圳﹝一稱湖仔底溝﹞,該廟面向著「五條汴」及下莊部落。 大部分的土地公廟其最初建立的年代都不清楚,居民每回答,他小時候就有了,或是他阿公的時候就有了等等。
- 草屯鎮有二十六里,裏是行政的單位,裏內通常包含幾個人羣聚居的自然單位,即本文所稱聚落。
- 謝言:本文承草屯鎮各里裏長及地方人士熱心提供資料,筆者甚為銘感。
- 這些以石頭廟或小祠為土地公廟的聚落,不是開發較晚,就是聚落很小,人口較少,其祭祀圈自然也較小。
- 臺灣基隆市七堵區實踐路61之1號主神觀世音菩薩、土地公地圖百福中埔福德宮,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七堵區百福社區、基隆河畔的土地祠兼觀音寺,原位在百福橋旁,因基隆河整治而拆遷。
﹝三﹞祭祀圈模式的內容到底只包括寺廟神之祭祀,還是也應包括無廟之神的祭祀? 此外,很多村廟性質的廟宇多祀有土地公,此亦充分表現出土地公的社區性。 土地公是常駐一地,保護該地四境平安的神祇,比起其他雲遊的諸神,土地公是地主神,雖然祂只居於配祀的地位,但其地位並不遜於自擁廟祠的土地公,此乃因社區有大小高低之層級,有位草屯鎮人士比喻得很好,他說村廟中的土地公猶如派出所的主管,鄰近各個土地公廟的土地公猶如其轄區內各分駐所的主管。 水尾福德宮2025 至於商家店內設有土地公神案,在臺灣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土地公傳統上多由農人祭祀,因其為土地之神,能保佑五穀豐登。 水尾福德宮2025 而商人做生意,尤其是店家,與「地頭」有密切的關係,臺人有謂做生意是收五路錢,如地頭繁盛,生意必佳,故能保四境、收五路的土地公倍受信仰。
水尾福德宮: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交通方式&停車資訊
但中埔福德宮尚未成立管理委員會,無法在補償清冊上登載業者是福德宮,基隆市政府工務局便以林俊德名義登列為拆遷補償金發放對象。 12月16日晚,林俊德在里民大會堂召開中埔福德宮遷移相關事宜會議。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 油行尾福德爺廟不是隻有奉祀油行尾土地公公而已唷,昔日府城的亭仔腳街福德祠的土地公公因為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住處被拆毀後,跑來跟油行尾土地公公住在一起。
- 草屯居民大都是漳州籍,泉籍有跡可尋者,此其一,特誌之。
- 以今日來說,油行尾街就是今天的府前路一段122巷,往南通到延平郡王祠,往北則到銀同祖廟,再北則是水流觀音街了。
- 而本廟,駐守於景美溪畔,也有守住地方財富不使外流之意。
- 擴大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聚落本身逐漸擴大,祭祀圈也變大,另一種是擴及其他的聚落,尤其是鄰近晚起的更小的聚落,如中原裏的龍仔頂到鄰近北勢裏的三角城拜土地公,龍仔頂為一客家聚落,只有十幾戶,有一義民廟﹝稱褒安宮﹞,居民正在倡議蓋自己的土地公廟。
此外,烘爐地在臺灣知名的土地公廟中,也屬全臺北最為推薦的代表廟宇之一,而南部則以車程福安宮為主,這二處信仰中心,都已累積百年歷史。 其中,南山福德宮位於烘爐地東北方不遠處的另一山頭上,海拔高度約295公尺,創建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36年),距今已約有260年的歷史,廟內供奉福德正神,為漳州移民呂德進拓墾南勢角時所建。 本文分別從土地公廟的祭祀圈、方位與形制來談土地公廟與聚落的關係。
水尾福德宮: 廟宇介紹
每一次改變廟貌都要再次集結聚落內的人羣,出資出力,隨著聚落的發展,土地公廟越蓋越高,也越蓋越牢固,雖然限於神格以及土地公信仰的聚落性,土地公廟的規模不可能太大。 以上三種形制中,石頭廟可說是最原始的,也就是說其形貌初設時就是如此,未經改變,甚至地點、座向也未改易。 至於小祠與小廟,雖也有初設時就是如此,但不少小祠是經過石頭廟的階段,不少小廟也是經過石頭廟與小祠的階段,或是直接由小祠變成的。 最明顯的證據是有些小祠或小廟內供奉著石土地,或者廟旁仍保留舊有石頭廟或小祠的建材,例如大崛福德廟、下番田福民宮﹝見圖八﹞、下條圳福德祠、水尾仔土地公廟、隘寮土地公廟、溪洲土地公廟內有石土地;坪頂頂城土地公廟與北投埔土地公廟背後留有原來之石頭廟,阿法莊福德正神廟留有原來小祠階段之石材。 ﹝一﹞是石頭廟,是在左右方及後方各豎起一塊石頭,上面再壓著一塊大石頭,裏面或供奉石土地﹝人形或長形頂部稍窄圓的石頭﹞,或僅設香爐,或僅有裝在玻璃框內的土地公畫像。 草屯鎮現有四座石頭土地公廟,即南埔里二坪土地公廟及青宅巷土地公廟,北勢裏下崁底土地公廟﹝見圖五﹞,及雙冬裏三條崙土地公廟。
﹝一﹞北投埔土地公廟,此廟募款的範圍,包括碧峯裏五~一六鄰﹝即下厝、祖厝邊、菱角池、頂厝、大庭、半路店等處﹞,碧洲裏一~三鄰﹝即後壁厝仔與過溝﹞及復興裏一部分。 復興裏為新興聚落,沿復興路兩旁有整齊的屋舍,是八七水災後,由北投埔、月眉厝、溪洲土地公廟及溝仔墘之居民移住,全裏內迄今無一土地公廟,里民大部分往其原來所屬的北投埔土地公廟,溪洲土地公廟及溝仔墘土地公廟祭祀。 北投埔土地公廟位於菱角池,鄰近林姓宗祠,其祭祀圈如此之大,與此地區林姓宗族勢力有關,也就是說這個地區聚落的同質性很高,大半都是林姓的族人聚居,他們之間有確實可尋的系譜關係﹝林一九八六:一九一﹞;此外,此一土地公廟歷史悠久,又較有組織,可能亦促使其成為此一地區祭祀圈最大的土地公廟。
水尾福德宮: 廟宇簡介
此外,有些是在頭牙﹝二月初二﹞,有些是在尾牙﹝十二月十六日﹞,酬神演戲。 水尾福德宮 土地公廟在十月十五日作年尾戲的亦不少,年尾戲是部落重要的共同活動,祭拜三官大帝,又稱下元,部落中如有祭拜其他神的村廟,年尾戲通常在村廟中演,再請土地公去看戲,若無其他廟宇,就在土地公廟前演。 也有些土地公廟則在該廟落成入火的紀念日演戲,如乾溪土地公廟及石灼仔福德宮。 水尾福德宮 土地公廟除了平時的祭祀,最大宗的祭祀費用是年節或神明生日時演戲的費用,這些費用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丁錢,﹝二﹞募捐,﹝三﹞油香錢。
水尾福德宮: 北投賞櫻/東昇路頂湖福德宮墨染櫻與風尾步道田園大山櫻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今天是農曆12月16日,是「尾牙日」 也是土地公的祭祀日,儘管遇到補班補課日,還是有民眾特地起大早,來土地公廟上香祈福,高雄香火鼎盛的新莊仔土地公廟,一早就湧現參拜人潮,不少香客帶著甜甜的麻糬跟花生糖,來祈求新的一年,財源滾滾,業績蒸蒸日上。 今天來到北部有名的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祭拜赫赫有名的「財神殿」,就算遇上大雨也抹滅不了我們上山的熱情,恰巧今趟是來「求財」的,遇水則「發」讓我們覺得更有意思。 謝言:本文承草屯鎮各里裏長及地方人士熱心提供資料,筆者甚為銘感。
水尾福德宮: 桃園市 水尾福德宮
此外,草屯鎮志採訪員洪英聖先生幾次陪看土地公廟,家父亦時而帶路探訪土地公廟,舍弟公餘之暇,以機車載我四處探訪,一併致謝。 無論從祭祀圈的現況,或其擴大,縮小的過程,皆可看出聚落之上,有一個聚落層次,由數個聚落結合而成,此一聚落羣,即稱為村落,但聚落羣也可能沒有結合成功,而各自分散。 如果我們不從祭祀圈來看,就無從明瞭聚落羣之結合與分裂。 這些土地公廟旁的樹仔公,祠宇都比土地公廟小,也更為簡陋,甚至無祠,但信仰者未必少於土地公,其信仰的發生也未必晚於土地公。 水尾福德宮2025 除了樟公與雞柔公之外,上述的樹公皆為榕樹神,且都有「竃貫」的活動,很多小孩子給榕仔公當義子﹝稱契子﹞,每年都要到榕仔公那裏祭拜,拿一個新的「貫」,所謂「貫」是指中有四方洞的銅錢,用紅棉紗線穿過,繫上榕仔公的護身符或榕樹葉,掛在脖子上,或置於宅中,以保平安。
水尾福德宮: 水尾福德宮
土地公廟祭祀圈縮小的情形也有兩種,一種是聚落本身由於人口的外移而縮小,一種是本來聯合祭祀土地公的聚落逐漸坐大,各自蓋自己的土地公廟,例如北勢裏的茄苳腳、屯園仔、三角城本來在茄苳腳合祀土地公,現已各有自己的土地公廟。 除了廟旁有樹仔公、石頭公、好兄弟同祀之外,土地公廟內亦有其他的配祀神。 在草屯鎮,配祀於土地公廟的神明,以土地婆較為普遍,如加老裏頂角與水汴頭土地公廟,新莊裏作生意土地公廟,北勢裏屯園仔土地公廟,雙冬裏雙冬街、粗坑土地公廟,北投裏下街、崁仔腳土地公廟,碧峯裏北投埔土地公廟等。 土地公廟內的配祀神,在草屯鎮所見者尚有屯園仔土地公廟內的五穀王,北勢湳土地公廟內的城隍,石灼仔土地公廟內的張家府千歲與護聖公,南岸土地公廟內的七將軍。
水尾福德宮: 公告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08年度法登社字第26號社團法人南投縣草屯鎮富寮裏水尾福德宮協會設立登記
筆者在採訪頂茄荖福德正神廟時,報導人曾出示一張紅紙是六十年前該廟起建時,地理師所書有關座向及動土、起基、上樑、歸岫、入火、安座等之良辰吉時,其上並寫明主事者﹝主事一人,副事二人﹞之生辰。 其生辰八字已在天庭登記有案,想必這是畏懼為「頭人」的由來。 水尾福德宮2025 最後,本文從土地公廟的形制及其演變探討其聚落發展的關係。 石頭圍成的土地公廟是最原始的形態,見於開發較晚,以及較小的聚落,通常只是居民隨意拜,沒有演戲,沒有祭祀組織。
水尾福德宮: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財神殿
發表的《臺南市之寺廟表》裡則改名為仁者壽廟,位於清水町二丁目五八番。 所以在這裡也能看到,亭仔腳街與仁者壽街的同名關係。 如今在油行尾福德爺廟內,位在中壇元帥後方的便是亭仔腳街福德祠的土地公唷。 油行尾福德爺廟不是隻有奉祀油行尾土地公公而已唷,昔日府城的亭仔腳街福德祠的土地公公因為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住處被拆毀後,跑來跟油行尾土地公公住在一起。
水尾福德宮: 土地公永久託耕逾百年 廟方要收回土地敗訴
後來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紳商周清老與海澄縣儒學黃化鯉等人重修此廟,事後立碑及增加供奉的長生祿位,即今該廟尚存的「重興總趕宮碑記」與「黃化鯉長生祿位」。 該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並在2000年代成為臺南市第一個由政府補助輔導私有古蹟自辦修復工程的案例。 國民黨立委補選候選人王鴻薇今(7)日選前之夜大咖雲集,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桃園市長張善政、臺北市長蔣萬安、等人都到場力挺。
快來中和這間知名廟宇,點盞光明燈,誠心向媽祖祈求保佑,替每個信眾開運招財,招喚一片光明美好的未來。 此外,烘爐地強調,這次選購的商品,將在大年初九後,才陸續寄送,請大家耐心等待。 想要趁新春佳節祈福求財運、補財庫、覓得好姻緣的朋友,可以選擇來烘爐地找超靈驗的土地公伯伯來幫忙,並且這間位在新北中和的信仰中心,同時也有供奉財神、月老等神祇,民眾只要前來一趟,保證讓你「來年財源滾滾,也能姻緣美滿」。 除了能祈求平安,許多人更是為了求財而來,在這可以求籤詩和換錢母,香火十分靈驗,每日幾乎都會有香客,更是過年拜拜的必走訪廟宇。 水尾福德宮 除了上述具體可見之證據外,根據筆者訪問的土地公廟之沿革及發展之歷史,可發現除了石頭土地公廟之外大部分的土地公廟都是屢經改變形貌,甚至廟祠地點、座向,亦屢經改變。
水尾福德宮: 北投十八份水圳步道
雖然絕大多數的土地公廟屬於前者,私人奉祀土地公多設於廳堂,但也有設廟的,草屯鎮內部私設的土地公廟,已知者有三:﹝一﹞中正裏敦和路旁臨北投新圳田間的一個小祠,內寫「福神」,聞係日據時代下莊聞人李昌期所私設,﹝二﹞土城裏二坪仔中羣公司﹝製鞋廠﹞所設的土地廟,﹝三﹞雙冬裏一心農路的紙廠所設之土地公廟。 水尾福德宮 這些私設的土地公廟形制與一般公眾性的土地公廟無異,所不同者在於其沒有社區性的祭祀組織與活動。 土地公廟是神格很低的神,也由於其常駐一方,故無所謂巡境一事;而且它是陰神,一般人遷新居或婚嫁時,通常請別的神到家理來坐鎮幾天,鮮少請土地公來。
最近一二十年來土地公廟接二連三的重修改建﹝參見圖三所示之例﹞,形貌較大也較牢固。 土地公廟為聚落居民所共有,其興建與修護,自是居民合力共成。 再者,草屯尚有一些原具公眾性的土地公廟,由於住民或墾民的遷移,而失去其公眾性,僅有鄰近的二、三戶居民奉祀,這樣的廟宇為數不多,且多集中在土城裏,計有:土城裏頭份土地公廟、十五鄰土地公廟、二坪仔土地公廟,這些土地公廟都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二﹞如許嘉明所言,祭祀圈有角落、莊、鄉鎮,甚至超鄉鎮等大小層級的不同,但祭祀圈不只有擴大的情形,也有縮小的例子,其原因為何?
水尾福德宮: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也許更確切地說,臺灣的土地公廟應是古代里社的遺跡,因為只有里社纔是真正由民間管理,真正與官方無涉。 臺灣的土地公廟之管轄範圍最大隻至村裏,沒有鄉鎮級、縣級的土地公廟,更遑論省級與中央級的土地公廟,其組織、活動全由居民自理,真正是無關乎國家社稷。 南投縣草屯鎮富寮裏有水尾、莊內和隘寮3個聚落,目前各有1土地公廟,而最早的土地公在水尾聚落,當年從山中撿回的奇特石頭供奉為土地公的神像,至今仍保存完好,與木雕的神像同時守護地方。 烘爐地土地公廟指出,今年團隊特地推出「獨家代點太歲燈開運組」,可以讓來往的信眾,透過線上的方式來點燈求財保平安,甚至不用到現場,在手機的另一端就能求得平安順遂、諸事大吉的好運氣。
否則,具有財神性格的神祇尚有玄壇爺,而生意人亦多祭拜關公,以其為誠信無欺之正神;店頭之內獨鍾土地公,不祀玄壇爺,不祀關公,除了土地公的財神性格外,恐怕與土地公的社區性與地緣性有密切的關係,現代的商家看透了傳統的誠信無欺並不足以招徠顧客,只要「地頭好」,就能招來財富,遂大祀土地公。 土地公乃是跟人民最親近的神了,通常每一最小行政單位都會有一位土地公來管理,如同我們現在的裏長 ;而日治前期的府城,因民防需求而產生的街境單位也都有該街境的土地公廟。 日治時期因市區計畫改正,許多影響到日方開闢道路的廟址,紛紛被拆除,裡頭的神像不是毀壞不見就是移入友廟合祀。 綜覽府城街境廟宇,可發現最多的廟是土地公廟,廢除最多的也是土地公廟。 今天要介紹的是位在油行尾街的土地公廟-油行尾福德爺廟,屬六合境。 擁有完整的教育環境(從幼兒園到研究所)及西部有草屯戶政事務所、草屯地政事務所、中山公園、國立臺灣工藝文化園區、草屯青少年活動中心、草屯體育館、植物公園、旭光高級中學、私立南開科技大學、富功國小等文教機構,是草屯鎮重要文教中心。
水尾福德宮: 北投賞櫻/東昇路頂湖福德宮墨染櫻與風尾步道田園大山櫻 0則留言
廟方還委託福州師傅以樟木雕刻三尺六寸高的土地公像,耗資新臺幣20萬元;張新枝說,該神像外表採純金塑造,是七堵地區最大的土地公像。 1999年10月6日,堵北里裏長林俊德向巡查百福橋的基隆市市長李進勇表示,土地公廟以橋邊的鯨世界加油站貨櫃屋也未拆為由拒絕遷移,因此影響整治工程進度。 後來,在兼任中埔福德宮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林俊德爭取下,中埔福德宮的補償費從新臺幣28萬元提高到後來的新臺幣333萬6千6百元。
水尾福德宮: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新廟一樓為祭拜土地公的中埔福德宮,二樓為祭祀觀世音的浮音寺。 水尾福德宮 當時張新枝表示,觀音像是卅多年前一名信徒在基隆河畔所撿拾,因為原廟宇過於陳舊,也一併遷此供奉。 土地祠兼觀音寺的廟宇還有新莊潮江寺、下塔悠福德爺宮。 基隆市七堵區百福社區堵北里的基隆河畔,原有中埔福德宮、水尾福德宮。 其中,中埔福德宮是祭祀當地圳頭、中埔、水尾等三地的三尊石頭土地公神像。 另外在北極殿斜對面的福德祠,原屬北極殿的廟產,一百年前開始租賃他人,原本只有亭仔腳有人擺攤,後來整座祠成為店面。
水尾福德宮: 北投十八份水圳步道
這個最小單位的名稱,臺灣話有時說莊,有時說角落;日本話說部落,英文有時說hamlet,有時說settlement,聚落地理學所說的聚落,除了鄉村的村落之外,還包括街鎮,甚至是都市。 本文採取最狹義的聚落定義,來指涉人羣聚居的最小單位。 但是古代的社與臺灣的土地公廟顯然也有差異之處,自春秋以至漢代,除了里社之外,尚有鄉社、縣社、甚至中央的社稷。
水尾福德宮: 土地公永久託耕逾百年 廟方要收回土地敗訴
一般說來,祭祀與演戲費用的來源以在土地公管轄的範圍內收丁錢或募捐較多。 收丁錢,或稱「提丁」,其方式有好幾種,有時按每戶的丁數,有時按丁口數,固定一丁或一口多少錢,所謂丁是男丁,男子一出生即算,口數通常僅計已婚女子的人數,口錢通常只為丁錢的一半。 不過有時也按人數,有時按每戶多少錢來收集祭祀與演戲的費用。
水尾福德宮: 廟宇介紹
故上述四項雖是祭祀圈很好的指標,顯然已有兩項不適用於土地公。 許嘉明之所以採用這四項為祭祀圈的指標,乃因其認為祭祀圈的具體研究對象是村廟﹝許一九七八:六二﹞,而忽略在臺灣遍存規模較村廟為小的聚落廟,以土地公為祭祀對象。 由於土地公神格與神性的限制,巡境與請神的活動較不可見,因此本文主要以許嘉明之第一項與第二項指標,也就是共同負擔建廟與修廟的費用以及祭祀費用的人,和有資格當頭家爐主的人所居住的範圍來決定土地公廟的祭祀圈。 筆者自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到現在,陸續地調查草屯鎮的廟宇,有關土地公廟的調查一開始即視為首務,本文即以草屯鎮之土地公廟調查的資料為基礎,從土地公廟的管轄範圍、祭祀組織與活動、建造與修護,來確定土地公廟的祭祀圈,並探討其與聚落的對應關係;此外,本文亦將從土地公廟的方位以及土地公廟的形制來討論土地公廟與聚落的關係。 臺灣的廟宇與社區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而土地公廟規模最小,而最小的社區單位─聚落,自然有密切的關係,可以稱為聚落廟而無愧。 臺民每以廟宇來組織地方社區,土地公廟即用以組織最底層的地方社區─聚落,由土地公廟不只可以定義一個聚落的範域﹝territory﹞,而且可以看出聚落內人羣組織與活動的樣貌。
土地公能保佑田產豐饒,又具有陰神性格,配祀五穀王與城隍不難理解。 至於石灼仔土地公廟,具有村廟的性質,故配祀村民信奉的戶護聖公與張府千歲;而南岸的土地公廟原只拜七將軍,相傳是清朝開闢險圳時犧牲的六個人及一條狗,但今廟內土地公放在大位,七將軍之香位設於土地公之右旁。 此外紅瓦厝廣福宮旁,另祀有石爺﹝客家人稱石頭公為石爺﹞。 ﹝三﹞是小廟,高可過人,有些雖然門鬥較低,要低頭才能入廟,但土地公的神位設已在高高的神案上,前有供桌,可放祭品,祭拜比較方便,除上述的石頭廟與小祠,其他的土地公廟形制上都屬小廟。 由以上所述,石頭廟與小祠的分佈範圍,除草屯舊街福德正神廟以外,大都屬於東南部山區及山麓地帶﹝指雙冬、坪頂、南埔﹞以及東北部烏溪沿岸地帶﹝指土城、北勢﹞。 這些以石頭廟或小祠為土地公廟的聚落,不是開發較晚,就是聚落很小,人口較少,其祭祀圈自然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