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還有一幢五層樓,為1936年建成的女生宿舍。 東吳大學舊址東側是古城牆遺址,東臨葑門內城河,校內樹木蔥蘢,綠蔭紅瓦相映,環境幽美清新。 東吳大學2025 2002年10月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不久,蘇南地區的人民政府為發展教育事業,把當時的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以及私立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中國文學院)合併,組建成蘇南文化教育學院。 文學院及理學院在蘇州,法學院在上海崑山路。
出自新約聖經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十三節,寓意「教育成人」;1929年校政部會議通過楊永清校長提議,以「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中文校訓。 曾獲雙溪現代文學獎者:鹿憶鹿、彭樹君、張曼娟、陳稼莉、陸愛玲、裴元領、須文蔚、管仁健、張清志、孫梓評、張維中、陳大為、謝旺霖、陳栢青、黃文鉅等。 金牌賽事資格根據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IAU)金牌賽事認證標,24小時制超馬賽男子組選手完成240公里,女子選手組完成220公里,達標人數合計5人,方可獲得IAU金牌賽事認證。 東吳大學 2014年,東吳24小時國際超級馬拉松再創佳績,正式通過、榮獲世界唯一的國際馬拉松總會「金牌賽事」認證。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學士學分班【隨班附讀】
1951年,東吳旅臺同學會辦設「東吳補習學校」,於1954年藉校友捐款及學費支持財政,以「東吳大學法學院」名義艱苦在臺復校,成為首個在臺復校的私立大專校院,於1969年復名為「私立東吳大學」。 1901年3月,宮巷中西書院遷入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東吳大學堂正式開學,成為美國基督教在中國建立的早期教會大學之一。 該校西學課程大體倣傚美國大學,國學則自作安排,分設有文理,醫和神學三科和附中數所(分別位於蘇州、上海和湖州)。 1952年,王寵惠先生任董事長,施季言先生任校長。 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實施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於東吳大學文理學院原址籌建江蘇師範學院,上海法學院撤銷,法律學系師生轉入華東政法學院,會計學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10月宣告東吳大學 (蘇州)在蘇州正式結束。 1915年9月東吳大學招收不到10名學生在上海開辦了法學院,而當時教法學的教師則有10多人。
- 1944年初夏,豫湘桂會戰,日軍逼近曲江,1944年6月東吳大學解散。
- 而後1980年起舉辦全校性之現代詩、散文、小說徵文比賽,並正式命名為「雙溪現代文學獎」。
- 1952年,王寵惠先生任董事長,施季言先生任校長。
- 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詮釋,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
- 1954年,7月9日,奉中華民國教育部覈准在臺復校,先行恢復「東吳大學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及會計四個學系,並附設外國語文學系,由陳霆銳先生任校長,為在臺復校的第一所私立大學。
- 1972年臺北市城中校區第一大樓竣工,自此學校即擁有兩個校區;發展至今已有二十二學系、二十一個碩士班及六個博士班,學生總數約一萬三千人。
1911年3月,孫樂文去世,校董會選舉同一宗派的上海中西書院的校長葛賚恩(J.W.Cline)為東吳大學的新校長。 這一任命也就使上海中西書院與東吳大學合併組成了東吳大學的文理科。 臺灣東吳大學經過過去二十年的耕耘,已成爲一結構完整的綜合性大學。 東吳大學2025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外雙溪校區位於文化風景區,安置文、外語及理三學院;城中校區位於政經文化中心,安置法、商兩學院及推广部。 東吳大學已演變成一有特色、有內涵、有制度的精緻大學。 歷任校長致力於提升學術研究能力、拓展與國際及大陸的學術交流、推行校務運作制度化,並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東吳大學: 日文檢定班
並設有麥當勞、郵局、小型體育館、健身中心、校車、咖啡廳、書局、圖書館、第一閱覧室、第二閱覧室及電算中心。 東吳大學在生物及化學方面的教學科研力量十分雄厚,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1917年東吳大學第一次頒發碩士學位,這或許也是在中國授予的第一個化學方面的碩士學位。
總館樓高九層,設有流通服務區、參考服務區、資訊檢索區、非書資料區、期刊資料區、書庫區(含密集書庫)、閱覽區等,並設有張佛泉人權學程專區、陶晉生院士贈書專區與漫讀區等特色專區提供閱覽。 東吳大學2025 1991年,設立政治學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博士班、法律學研究所博士班;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分甲、乙兩組,乙組招收非主修法律學並具有相當工作經驗之大學畢業生,開法學教育之新紀元。 購置臺北市延平南路書院段土地,興建第一大樓,而後陸續購置土地、建置教學大樓,闢為今之城中校區。 東吳大學 1954年7月,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以東吳補習學校辦學績效卓著,覈准先行成立東吳大學恢復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會計四系並附設外國語文學系,爲臺灣第一間擁有私立大學建制的學院,也是第一個設立會計系的大學。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展望未來,在本校優質教學的深厚基礎上,以整合、創新的概念,發揮綜效建立特色,以期在我國高等教育界建立卓然的領先地位。 秉持中、西文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Grown Man」的精神,致力發展成一所精緻、有特色、具前瞻性的優質教學大學,培育兼備專業與通識,富創意及執行力之社會中堅人才。
東吳大學: 相關連結
法律學系改為五年制,修習比較法,以符東吳在大陸時期之體制。 王寵惠董事長及黃安素董事長相繼安息主懷,由黃仁霖先生接任董事長。 1949年,中國共產黨政權建立,教會學校行政多改由親共教授接任。 韓戰爆發後,由中國共產黨接管,改制成蘇州大學。 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文、理學院遷移湖州,旋告停課,一部分師生西遷安徽,止於四川;一部分師生進入上海公共租界,與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及之江大學同賃慈淑大樓(今東海大樓)上課。
東吳大學: 日文經常班單日班進度總表
1901年3月,宮巷中西書院遷入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東吳大學堂正式開學,成爲美國基督教在中國建立的早期教會大學之一。 該校西學課程大體仿效美國大學,國學則自作安排,分設有文理,醫和神學三科和附中數所(分別位於蘇州、上海和湖州)。 日文經常班 日文JSA週六午班 好師資才能創造屹立不搖的好口碑! 1979年,東吳大學首次舉辦中國文學系新文藝(現代詩)創作徵文比賽。 而後1980年起舉辦全校性之現代詩、散文、小說徵文比賽,並正式命名為「雙溪現代文學獎」。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文學獎創辦以來,經歷屆努力與成長,培養出許多文壇新秀,其中不乏今之名家巨匠,成果備受肯定。 本活動於2007年第27屆迄今,由中國文學系承辦。 1981年第二大樓(鑄秋大樓)竣工,第六、七兩層設為城區分館,以典藏法、商兩學院之資料為主,設有借還書服務區、參考服務區、期刊資料區、非書資料區、博碩士論文區、資訊檢索區、書庫區;另於第一大樓B1及第五大樓B2設有普通閱覽室 。 紅黑二色原是法學院的院徽顏色,反映了當時強調鐵血精神的時代背景,其後成為東吳的校色。 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詮釋,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活動
1938年初,校長楊永清回到了上海,師生大部分進入上海租界,與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之江大學同賃慈淑大學上課;法學院遷租借中區,假慕爾堂上課。 2004年由前臺灣行政管理機構副負責人劉兆玄接任校長,即展開多項重大校園制度及建設更新,將東吳明確定位爲“一流的教學大學”,連續2年獲得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教學卓越計劃2億多新臺幣,爲公私立排名第一。 也獲得政治系校友、富蘭克林證券總裁劉吉人捐贈1億元作爲人社院學生雙修商學院之獎學金,這也是東吳在臺覆校53年來,金額最高的一筆捐款。
東吳大學: 日文暑期密集班
1972年,增設歷史學、音樂學、電子計算機科學(後更名資訊科學、即今資訊管理學)等三學系及外國語文學系東方語文組。 提供個人基本資料維護、學務系統(預警、導生)…等功能; 另行政人員之電子公文、線上請假、總務系統…等功能。 東吳大學 03 日文檢定班 希望朝更高一個日檢級數挑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