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山稜線延伸而上的步道,考驗著登山客的體力,但一路上的風景也非常壯觀,有些路段可以徜徉在樹林中,有些則可以遠眺臺中市景,步道曲折,充滿挑戰性,全長約1.9公里。 頭嵙山,是一座臺灣小百嶽,位於臺中市北屯區與新社區交界處,隸屬加里山山脈之豐原丘陵,屬於大坑風景區之內,可由大坑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五之一號步道攀登,海拔高度859公尺,為原臺中市的最高峯。 大坑4號步道這邊沒有大眾運輸可直接抵達登山口,僅能搭車至鄰近的中正露營區再步行一段路程,建議開車或騎車前往較方便,google map導航可設定在中正露營區停車場。 臺中市觀光旅遊局配合防疫,重啟大坑步道,目前僅開放1號至5號、5-1號、6號至8號;親子級的9、9-1及10號等3條步道,則因人潮眾多,且有工程仍在進行,安全考量下仍不開放。 大坑4號步道 要前往步道健行的民眾仍應全程配戴口罩,並注意保持社交距離。 臺中大坑步道是熱門的登山步道,假日吸引許多民眾造訪,市府為提升休憩品質辦理再造工程。
6號步道可抵達觀音亭,區內擁有涼亭與兒童遊憩設備等硬體設施,週末有時會提供早餐;7號步道植物種類豐富,可抵達臺中縣市交界處、知名景點風動石;9號步道停車方便,採用木棧道與木階梯的複合方式,很適合第一次來大坑爬山的朋友。 而其中最具挑戰的大坑4號步道,坡度落差頗大,其中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被稱為「軟腳坡」;踩著圓木步道登上稜線,不僅考驗著登山客的體力、平衡感、還有協調性,4號步道終點即抵達頭嵙山三角點。 大坑4號步道2025 9-1號步道全長只有大約600公尺,是所有大坑步道裡最新建成也最短的一條。 跟9號步道頭尾相接,不一樣的是9-1號步道全程大部分都是以階梯為主,上下山比起9號步道要考量一下腿力跟腳力。 木棧道階梯經過整修後平整好走,來登山健行想要多運動的朋友可以選擇挑戰9-1號步道。
大坑4號步道: 大坑6號步道
觀旅局提醒,3-1號登山步道全長約350公尺,屬健腳級登山步道,富挑戰性,行前請做好自身評估,適合與大坑3、4號登山步道一同挑戰,結合3、4號登山步道的環狀步道全長約共需步行5.2公里,全線不只有高自我挑戰的步道形式,沿途也有豐富的生態及絕美的風景等著登山愛好者來探索。 大坑4號步道2025 其最具特色的景點即為12條登山步道,第1~8號步道自民國70年初開闢,依大坑山與溪流交錯的天然地形闢建而成,海拔最高為859公尺,即臺中市最高點:頭嵙山。 公車:因4號步道沒有公車直達,可以搭下面的公車路線,在大坑圓環站下車,再轉搭臺中客運的66號(大坑循環線)在中正露營區站下車,步行約15分鐘可到登山口。 以上班次均搭至「經補庫停車場站」下車(東山路與松竹路交叉口),再轉搭乘臺中客運66路,66路從慈濟醫院發車,在大坑山區內隨招隨停,於「中正露營區站」下車,步行約1公里,20分鐘可抵達中正露營區,再循指標往「四號登山步道」小路上行約0.9公里,20分鐘可抵達長青橋,過橋即為4號步道登山口。 而其中最具挑戰的大坑4號步道,坡度落差頗大,其中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被稱為「軟腳坡」。
後來看見遠方飄來烏雲有下雨的預兆,就趕緊下山了,分享給大家。 本站所有文字、圖片、影片與相關創作,均為智慧財產著作權法律保護範圍內,未經同意嚴禁改寫、轉載、轉貼於任何地方,違者將採取法律途徑。 大坑步道分為: 1、2、3、4、5、5-1、6、7、8、9、9-1、10號,共12條,以下表格列出三種等級供大家參考。 大坑步道分為: 1、2、3、4、5、5-1、6、7、8、9、9-1、10號,共12條,一共有三種等級供大家參考。
大坑4號步道: 推薦閱讀
當完成4號路線以後,接著就會進入相對來說比較平緩的5號路段,這邊沿途有很多比較大的休息區以及廁所,大家可以在這邊用餐或是稍作休息。 但這邊有露營客的需求,來登山的人潮又多,停車位數量還沒有經補庫停車場那麼多,假日更有可能會找不到車位,老話一句,能早點到就早點到,爬山時也不會被曬得頭昏腦脹! 橘編也要叮嚀大家,別把車停在產業道路邊,因為這邊的道路不寬,再停車的話,因耕作、採收農作物的農民上下山會很難會車,別貪圖一時方便而惹人厭喔! 另外,大坑10號步道邊坡多處崩塌,損壞最嚴重段為0K+750處,崩塌面積將近一個籃球場大小,最大垂直落差將近32公尺,經工人以蜘蛛人式施工方式,已完成邊坡保護工程,且為避免因豪大雨再次造成邊坡崩塌,特別增加草溝及導排水等相關設施。 我和友人互看了一下,半小時很久耶,阿伯體力好可以走,可是我們不想再走,所以只好返回剛才的四號三號口,從三號半下山,一路跟著山友走下去,其實三號半也算是捷徑,但是…….下去的木棧非常的陡又滑,快要呈現45度角,太可怕了。
- 6.7.9三條步道較為平坦、易走,適合全家人出門踏青,或是想輕鬆散步的人。
- 特色短評:大坑風景區是登山客踏青健身之地,更是中部地區熱門的觀光景點,其最具特色的景點即為12條登山步道,第1~8號步道自民國70年初開闢,依大坑山與溪流交錯的天然地形闢建而成,海拔最高為859公尺,即臺中市最高點:頭嵙山。
- 以上班次均搭至「經補庫停車場站」下車(東山路與松竹路交叉口),再轉搭乘臺中客運66路,66路從慈濟醫院發車,在大坑山區內隨招隨停,於「中正露營區站」下車,步行約1公里,20分鐘可抵達中正露營區,再循指標往「四號登山步道」小路上行約0.9公里,20分鐘可抵達長青橋,過橋即為4號步道登山口。
- 大坑4號步道這邊沒有大眾運輸可直接抵達登山口,僅能搭車至鄰近的中正露營區再步行一段路程,建議開車或騎車前往較方便,google map導航可設定在中正露營區停車場。
踩著圓木步道登上稜線,不僅考驗著登山客的體力、平衡感、還有協調性,4號步道終點即抵達頭嵙山三角點,山頂極佳的視野,可俯瞰臺中市區、太平區、新社區、東勢區一帶,秀麗風光是最好的報酬。 特色短評:從新田登山步道口出發,沿途的相思樹、黑板樹、竹林等各式闊葉林樹種,浸沐在芬多精的SPA中。 從登山口的停車場走到最高點的賞鷹平臺,單趟上山約20分鐘,若有更多時間,建議前往山稜線的眺望臺,可見一望無際的雲層薄紗。
大坑4號步道: 大坑3號步道
有網友最近就在臉書發文表示,在Google Map打上「臺中大坑四號步道」,手機裡隨即出現一條建議路線,未料途中Google Map捨大路走產業小徑,車子卻開到一處岔路,左右兩邊都是繼續上行的農路,但Google Map建議往左邊隱密處行去。 接著來到這一段就是號稱全大坑步道最美的地方,如同萬裏長城般的稜線綿延不絕,遠眺一側的山脈羣峯,真的很難讓人不得不停下腳步慢慢享受此刻美景。 由於全程幾乎都是原木棧道,不太適合用登山杖,但建議可攜帶手套來抓兩側的圍欄繩子,比較不會傷皮膚,記得水要帶足夠。
大坑4號步道: 大坑1號步道
新都生態公園是臺中市第一個以生態工法開闢的公園,佔地約2.5公頃,以生態工法結合整體綠美化,引進臺中八寶圳的河水,並放養錦鯉魚作為觀賞之用,小朋友可以沿著水上步道走到水中央,體驗觀賞暢遊在池中的魚兒,一旁還有蜻蜓、各式鳥類以及秋冬限定的美麗落羽松,場地寬敞,也可以在這邊放風箏、玩飛盤。 大坑4號步道2025 大坑4號步道終點即抵達頭嵙山三角點,山頂極佳的視野,可俯瞰臺中市區、太平區、新社區、東勢區一帶秀麗風光。 7號步道全長大約1.3公里,多為坡度平緩的石頭步道,步道沿途大多被周圍蔥鬱的樹林環繞,被大自然包圍十分適合全家大小悠閒地散步健行。
大坑4號步道: 嘉義景點|5處必訪嘉義仙境 體驗古色古香 挑戰海拔最高吊橋 親近大自然
因此,臺中大坑步道因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網美界的高顏值登山步道。 特色短評:由枕木鋪設完成的知高圳步道沿著圳修建,位於烏日區與大肚區之間,步道往返路程約6公里,步道入口至好漢坡頂峯學田山高低落差僅約80公尺,不需耗費太多體力即可輕鬆走完全程。 大坑4號步道2025 特色短評:位於外埔區的水流東桐花步道,舊稱水流東情人幽徑,全長2.4公里,當地居民於水圳兩旁種滿桐花,讓這裡每年4~5月下起桐花雪。
大坑4號步道: 最新!澎湖海景露營車 擁抱湛藍海景以及澎湖夜晚繁星 完成指定條件還可免費入住
那就從號稱大坑最美,也是最硬的,有臺中萬裏長城之稱的4號步道爬起。 植物 因為地勢陡峭,天然林廣泛分佈,昂然聳立的大樹更是獨特的自然景觀,受到特殊地理環境等因素的保護,分佈密集及物種豐富,除了有上百棵相思樹大樹外,臺灣五葉松、杜英、無患子、臺灣櫸、木荷、香楠、臺灣黃杞等,胸徑達50公分以上大樹亦有30餘株,其中以5號步道臺灣五葉松巨木胸徑最大。 動物 豐富的林相,造就許多鳥種的羣聚,例如白頭翁、綠繡眼、繡眼畫眉、紅嘴黑鵯等,特定區塊,也發現五色鳥、山紅頭、小彎嘴等鳥種的蹤跡。 除此之外,猛禽活動也時有所見,大冠鷲、鳳頭苔鷹、松雀鷹…等不勝枚舉。 最常見的哺乳類有臺灣獼猴及赤腹松鼠,臺灣獼猴多在清晨或黃昏出沒,常在樹叢間或步道上活動,另外還有蛙類、爬蟲類、蝶類、蛇類等豐富物種出沒及棲息。 頭嵙亭是四號步道的”終點”,所以有的人選擇原路返回,而我們則是往下沒有回頭,友人說剛才的路回頭走很可怕,所以我們聽了山友的話,再加上還沒有找到我要拍照的那個稜線,山友說在下面往三號步道方向就可以看到了。
大坑4號步道: 臺中市長盃電競賽登場 8強爭奪冠軍
大坑4號步道過中柳亭後續上爬,過一山頭後轉為下坡,旁有涼亭,續行上坡,此時一位美眉頭戴毛帽、身穿毛大衣走在前面,但是我覺得也沒這麼冷呀~~~借過超前揚長而去,又過一山頭,設有涼亭及公廁(目前整修中)。 大坑4號步道2025 最後這一支影片,我將爬山的過程用第一人稱視角拍攝360影片紀錄,讓大家感受一下大坑4號步道徒步健行的感覺。 許多山友也會在此時稍作休息,開始喫東西補充一下熱量,我也趁這個絕佳的景點拍一張360度全景照片留作紀念。
大坑4號步道: 大坑四號步道
居高臨下,近距離看高鐵列車飛奔而過,適合徒步、騎單車,是外埔在地人的私房路線。 今日計畫走走大坑4號登山步道,從大坑生態園區旁產道進入,看一下路口導覽路線圖,從4號步道爬上頭嵙山再3號步道下來,續走橫坑巷繞回可O形1圈。 大坑生態園區至4號登山步道間產道約有1公里,路狹不易會車,緩坡而上約13分鐘至長青橋。 大坑風景區的步道依大坑山和溪流交錯的天然地形闢建而成,海拔最高為859公尺,也是臺中市的最高點頭嵙山,其中4號步道地處海拔470至850公尺之間,高低落差大,但原木鋪成的步道卻格外有鄉野的氛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運動兼看風景。 地處海拔470至859公尺之間的4號步道,坡度落差極大,其中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考驗遊客的體力及耐力,被稱為「軟腳坡」。
號稱大坑最美的4號步道,為大坑風景區難度最高的步道之一。 大坑4號步道全長1.9K登頂三角點頭嵙山小百嶽,與5號步道相連可通往123號步道。 全程皆為木棧道且有300公尺垂直陡升軟腳坡,非常有挑戰性,上面多處設有涼亭休息區,每到週末假日人氣也是非常夯。 大坑4號步道海拔介於470至850公尺之間,視野極佳,可遠眺臺中市,沿山稜線曲折而上的步道,挑戰登山者的體力與膽識,全程總長度約1810公尺,全程攀登約2個小時,其中一段垂直陡坡長約300公尺,由於坡度落差極大而被稱為軟腳坡,適合體力較為充沛者攀登。 臺中大坑步道是當地非常著名的步道,除了非常靠近市區以外,景色也是十分的特別,其中的頭嵙山更是臺中市的最高點,而大坑步道總共有十條路線,而我們這次則是從4號經過5號從3號下來。 先前我們也挑戰過大坑2號,每條步道都很有特色,是臺中市我們最推薦的登山步道。
大坑4號步道: 臺中文心南路大坑已回填 市府:下午開放通行
和一般森林步道不同,大坑步道的階梯是採木階梯設計,是拍照起來仙氣十足的原因之一,也是較難行走的原因,天然相思圓木建成的棧道,縫隙大且不規則,每一步伐都要踩穩、踩好,一不小心就可能腳陷進去踩空。 兩旁都有麻繩可以輔助攀爬,也有不少遊客自己攜帶手套,避免受傷。 另外感謝熱心維護步道的山友義工們,及搭建修理步道的工人師傅,及臺中市政府的幫助給我們有很好的的步道環境可以運動遊玩。 其實爬完大坑4號步道之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只有一開始的陡坡稍微需要讓身體適應一下,中後段只會越爬越輕鬆。
由於地震緣故,步道中段植被面積較少,山稜線步道蜿蜒,遠觀狀似萬裏長城,居高臨下挑戰遊客的膽識,終點可連接5號步道最高點-頭嵙亭,全程約需2.5小時。 3號步道介於海拔415至795公尺之間,步道大多行經在山稜線上,沿途樹木也較稀疏,不同於其他步道的遮蔭,行走這裡時可要記得做好防曬,這是一條能夠欣賞各種鳥類的路線,所以也吸引不少攝影玩家前往;5號步道景色相當美麗,有多一個眺望點能一覽市區美景,海拔介於595至859公尺之間,是屬於南北縱向的步道。 6.7.9三條步道較為平坦、易走,適合全家人出門踏青,或是想輕鬆散步的人。
9號步道於94年12月開拓,10號步道則於97年3月建造完成,9-1號步道於102年11月建造完成。 這一次來爬大坑風景區主要是從【中正露營區停車場】走到【大坑4號步道】入口開始,到達小百嶽頭嵙山臺中最高點涼亭後,再轉往【大坑5號步道】一小段,接者走【大坑3號步道】路線回程至中正露營區,剛好是一個環型路線,全程約2小時40分。 大坑登山步道位於號稱臺中人後花園的大坑風景區,擁有12條登山步道,山林環繞結合木棧道的怡人景色,吸引民眾登山健行。 也因為是人氣很高的登山步道,地方政府對步道設施安全維管相當重視,經過幾處涼亭好像都改建中… 臺中大坑風景區有12條登山步道,其中難度最高的4號步道全長1.9K登頂三角點頭嵙山小百嶽,與5號步道相連可通往123號步道,全程皆為木棧道且有300公尺垂直陡升軟腳坡,頗具挑戰性,人氣非常夯,但卻頻傳被導航到迷途。 大坑風景區是臺中近郊踏青的好地方,全區共有12條登山步道,其中難度最高的就是大坑4號步道,棧道用相思樹木依著山稜線鋪成,坡度落差大,爬起來相當喫力,有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考驗遊客的體力及耐力,被稱為「軟腳坡」。
由臺中市的文心路穿越北屯路,再進到東山路即算進入大坑風景區的範圍,主要對外聯絡道路為129 大坑4號步道 道路。 假日山上各登山口的停車位很容易客滿,建議可停在東山路與松竹路交叉口附近停車場再轉搭公車至登山口。 接著往上走後就會開始今天的行程,大坑步道4號,這條路線算是大坑步道裡面比較陡峭的,所以需要一些體力。
大坑4號步道: 臺中大坑魔王級4號步道!頭嵙山小百嶽,挑戰300公尺軟腳坡眺望絕美市景
一路下坡,經過一株五葉松巨木,樹型優美、蒼勁挺拔,旁有休息平臺,續行一小段土石路,遇叉路,取左往3號步道。 洗石子階梯約2-30階之後,正式開始進入森林間高架木棧梯,一路上爬。 發覺從圓木頭梯級爬上來,每一步要小心踩踏行進,雙手扶著左右護欄,避免踩空掉落,其實也蠻費力氣的,難怪會被稱為「魔王級」步道。
大坑4號步道: 臺中大坑步道走法攻略|新手必看交通資訊,走對絕美4+5+3號路線!
比起前段比較清幽的路程,後段除了木造階梯外還有一些路段保留比較原始的山路,不同路段的步道鋪設完善程度落差比較大,走起來比較考驗腳力也要更加小心。 6號步道最有特色的就是步道半途上沿著峭壁設置的繩索小吊橋,雖然只有短短幾公尺,但也增加了一些像是遊樂設施般的樂趣。 步道最終則會接到6號、7號、8號步道連通的終點風動石公園。 9-1號步道跟9號步道還有10號步道的登山入口處相同,三條步道的終點也連結相接,可以依照個人體能狀況選擇不同步道上山下山。 因為難度低,假日人潮比較多,也會有不少攤販市集出攤,9-1號步道啟程處還設有農夫市集,下山後可以來這裡購買一些大坑在地的農產品。
大坑4號步道: 推薦行程
想要開始記錄我們每一個旅行,每一場馬拉松,還有每一座山…… 原本我們計畫要走大坑一、五、四號連走的路線,後面發現太晚上山了,時間不是很足夠,依照我們悠閒與邊走邊拍的爬山習慣,勢必會摸黑下山;搞不好還要走一個小時回到一號登山口牽車,討論了一下後,決定這次只走四號就好啦! 從地方政府對登山步道投入的安全維管與建設,也是一種施政指標吧! 4號步道木棧道隨著山稜起伏,接近頭嵙山時高架木棧梯從邊坡繞出陡上,藍天乍現,視野豁然開朗。
大坑4號步道: 挑戰自我臺版萬裏長城
搭乘臺中捷運綠線至「松竹站」、「舊社站」、「北屯總站」下車,轉乘 922 號公車至大坑 9 號步道站。 臺中市最高點,這個角度傳說中可以俯瞰整個臺中市,不過我們來的這天臺中市被覆蓋在厚厚的霧霾之下…… 不過有許多騎機車的人會直接騎進去到吊橋登山口停車,這樣可以減少20分鐘左右的路程。
步道才一開始就失心瘋狂拍了好多照片,其實可以冷靜一點,因為大坑4號步道到終點頭嵙山,總共約1.9公里的路程,大多是這樣的相思圓木步道,所以真的不用怕拍不到。 大坑步道的特色就是沿途的道路路線都是由木頭鋪設而成,有別於一般的登山步道大多數都是實心的地面,這邊大多數都是中空的路線,所以步行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避免踩空。 我們從中正露營區管理站出發,離螢火蟲復育區也很近,起登前可以在這上個廁所、順便整裝。 大坑4號步道2025 特色 用相思圓木舖設的木棧道為全臺罕見的特殊步道景觀,有如平衡感及膽量的訓練場,步道蜿蜒於稜線上有如「萬裏長城」,放眼望去視野極佳風光明媚。 大坑風景區內共有12條步道,其中1~5號及5-1號共6條步道與頭嵙山相接,整條山稜及支稜皆用相思圓木舖設木棧道並架設扶手,綿延而成著名的「萬裏長城」,是全臺罕見的特殊步道景觀。
大坑4號步道: 大坑四號步道、頭嵙山,臺中景點新手登山路線推薦,含GPX路線檔下載及交通攻略,登上相思圓木萬裏長城遠眺臺中市
中正露營區 位於臺中市大坑風景區內,海拔465公尺,是大坑規模最大的公營露營地,共可容納1500餘人在此紮營活動,區內公共設備齊全。 園區內還包含蝴蝶生態教育區、螢火蟲復育區、野生獼猴園等豐富的生態景觀。 大坑風景區 位於臺中市北屯區,海拔介於112公尺至860公尺之間,共有12條登山步道,全長約15494公尺,各有難易度。 921地震後發現了溫泉,以及保留車籠埔斷層帶遺跡,與步道銜接成為觀光景點,堪稱臺中的後花園,是市民鍛練身體,假日出遊踏青的去處。 一直聽說臺中大坑步道很有名氣,是不少人假日出遊登山的好地方,從易到難共有十二條大坑步道。
楓仔林步道為草嶺登山步道的支線步道,步道總長720公尺(楓仔林步道長70公尺、草嶺登山步道長650公尺),全線以木棧道及卵石步道組成,沿途經過三座休憩涼亭、林蔭步道,步道頂端有景觀臺,視野遼闊,可將太平山山谷風貌盡收眼底。 特色短評:位處東勢區軟埤坑農業休閒園區的天梯步道,每年的4~5月份是臺中知名的賞螢地點,天梯步道全長約3公里,走完約2~2.5小時。 名為天梯,意指山勢陡峻,有上天取經步道之涵義,步道是一個迴圈,不需來回走,也因為是一個迴圈,也有人說這是向上天取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