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藏王菩薩以廣大的悲願著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掌管地獄的「幽冥主宰」,是救渡地獄中受苦鬼靈眾生的大菩薩。 8、地藏菩薩的修法:一般人只知道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以為就是在修地藏菩薩法,其實不只這樣。 地藏菩薩總共有三部經是最流通的,即所謂的「地藏三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和「佔察善惡業報經」。 其中最特別、最難得的,就屬佔察善惡業報經的密行懺法和木輪相法的修法,這是地藏菩薩專門為末法眾生之生活、修行、一切事物所設計出來的特殊法門。 人只要一淪入鬼道就很可憐了,要等待陽上子孫行功積德,並廣設水陸法會,供奉地藏王菩薩或十方諸佛之功德來迴向,鬼魂纔有可能得到利益的,不然不小心死後混到地府去,也只有幽冥地藏菩薩處,纔有正信佛法的。
- 於一食頃,而能成就無量億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
- 在這個浮華的世界,很多人因為貪婪、無知、嗔恨而迷失本心,造下種種罪惡。
- 因此,地藏王菩薩在中國,和文殊、普賢、觀音,合稱為「四大菩薩」。
雖然這是一個民間故事,但讀來是那麼真實可信,自然而然。 你若不是一個佛教徒,你可以不相信佛教,你也可以不相信因果,但你也會覺得這是老公公、老婆婆得到這些賞賜是理所應當的,否則,這個故事就有點不完整、不真實了。 地藏菩薩所以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是因為從久遠以至今日,其悲心大願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度化眾生。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反應了地藏菩薩的大悲願力。 民間佛教認為,目連尊者輔佐地藏菩薩,立志普救枉死城眾生,故各大地藏庵時常以目連尊者配祀,如新莊地藏庵。 目連尊者部下有四大判官:查察司判官李玄邃、賞善司判官楊玄感、罰惡司判官韓子通、陰律司判官崔子玉等判斷死者在死後七七四十九日之內,獲得了多少功德,添增了多少冥福。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王菩薩早已成佛
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會的眾生面前,受釋尊的咐囑,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菩薩成佛之前的娑婆無佛世界擔任導師。 依《地藏十輪經》第一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而名地藏。 處事堅毅不拔的態度,好比大地,以果敢的決斷力救濟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自己決不成佛的菩薩。 又說地藏菩薩是已登十地果位的菩薩,為教化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的眾生,而故意留在菩薩位。 地藏王菩薩和其祂佛教人物一樣都有梵語稱呼,祂梵語為「乞文底蘗婆」,意思為藏在大地中的寶藏。 對於沉淪於地獄受苦的眾生來說,地藏王菩薩真的是祂們重要的寶藏。
因此,後世甚至產生彌陀、地藏王一體的說法 (「沙石集」中有彌陀、地藏王一體的說法,「諸紳本懷集」裡也有法藏、地藏王一體的說法)。 在密教的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中,地藏王菩薩的密號有「與願金剛」、「悲願金剛」、「願滿金剛」等稱呼,由這些名稱可以得知,這正表示他是一位悲願菩薩的意義。 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中談到地藏王菩薩的過去生是一位孝順的婆羅門女以及他普濟六道的本願;在《十方廣十輪經》等也說他是一位具足悲願的菩薩。 一位面如滿月,身披袈裟的出家人(地藏王菩薩),從光中降下;拉著我的手,將我從深坑救出。
地藏王菩薩故事: 慈悲轉蓮臺‧老實唸佛‧阿彌陀佛
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使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數諸有情類,皆得解脫種種憂苦。 傳說兩將軍原為精靈,後受地藏菩薩勸化成為其護法,能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即增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其壽命。 臺灣新北市新莊地區有官將首之陣頭,由人扮演增損將軍,後流傳至北臺灣各地。 民間佛教也認為,諸如各種陰間神祇,如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閻君、五方鬼帝、五道將軍、驅魔真君、普渡真君,皆是地藏菩薩的擁護者。 民間相傳,地藏菩薩的座騎,是能夠分辨善惡賢愚的神獸諦聽。 其常被供奉於地藏菩薩的案側,或直接雕刻地藏菩薩端坐於其背上的塑像。
傳說,因為目連不忍看到自己的母親在地獄受苦,他努力行善的孝心感動了地藏王菩薩,因此成就了輔佐地藏菩薩的願望。 所以許多地藏廟裡,經常會同時供奉「地藏王菩薩」與「目連尊者」。 不過兩尊都是沙門相,區分的方式為,地藏王菩薩的座騎是諦聽,目連尊者坐騎為象、麒麟或是獅子。 這足因為金剛幢菩薩在金剛界曼荼羅中,位於寶生如來酌西方,具足大悲方便功德,為了表徵證得是為菩提的因地菩薩,所以被視為與萬法能生之體的地藏王菩薩同體。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讚頌
因此,一般在舉辦喪事、清明掃墓、中元普度、超度法會等,常供奉地藏菩薩,以祈求亡者得度。 另外,在墓地、靈骨塔,或是亂葬崗、戰亂、事故頻發之地,人們往往建造寺廟祭拜地藏菩薩,希望地藏菩薩保佑生人、超度亡靈。 這是源於佛教的六道輪迴思想,由六種地藏各自拯救六道的眾生而來。 《地藏十輪經》記載,地藏菩薩功德究竟圓滿與佛相齊,自無量劫以來便發願,要在穢惡世界度眾,越穢惡的世界越要去,越苦惱的眾生越要度。 如觀世音菩薩一樣,在十方世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所求皆得滿足。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菩薩的故事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地藏王菩薩從久遠劫來,就發的誓願,令一切眾生皆成佛道,然後自己才成佛,然眾生無盡,地獄也難以度盡,地藏王菩薩就成為不入佛道的大悲菩薩。 《楞伽經》也記載,有大悲菩薩,永不成佛,並非因為修行功德不夠或者修行不夠努力,而是以大悲願力度化眾生,所以雖已成就佛的果位,卻不現佛身,始終以菩薩身度脫罪苦眾生。 據《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記載,地藏菩薩在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度眾生,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皈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 農曆七月十五,我們即將迎來「盂蘭盆節」,這天也是吉祥的「佛歡喜日」與「孝親日」。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為最愛的親人念念佛吧。 為最愛的父親、母親送上一份最吉祥的光明與祝福;也為歷代祖先、七世父母、墮胎嬰靈、冤親債主,以及所有傷害過的眾生唸佛。
地藏王菩薩故事: 供養燒餅的女孩
西元629年間,地藏出生於新羅國的王族,俗名金喬覺;24歲時剃度出家,而「地藏」則是他出家後的法號,又稱金地藏。 之後便輾轉於九華山清修75年,於99歲時圓寂,「地藏」成就了肉身不腐,被人們奉為地藏王菩薩的化身。 鄭阿財<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佛學會議論文彙編2,1998,頁 。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菩薩感應故事研究
信徒稱其「地藏菩薩」,其示現菩薩之身協助釋迦牟尼佛說法,故佛教造像中將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合稱「娑婆三聖」。 西秦聖堅法師譯《佛說羅摩伽經》中有持地藏菩薩,為釋迦文佛說法時的聽眾之一。 首次以持地藏菩薩名字出現的是北涼佚名譯《大方廣十輪經》卷八和北魏菩提流志譯《佛名經》卷十二。 地藏王菩薩故事 其後隋朝三藏法師菩提燈譯《佔察善惡業報經》二卷,說地藏可引渡諸佛淨土。 此二經中的地藏菩薩,其神格和觀世音菩薩及阿彌陀佛相近,職能以人間救苦,或以接引至諸佛淨土為主,常為一般人發願信仰的對象。 行善的人,會被引渡到西方極樂世界;為惡的就會下地獄。
地藏王菩薩故事: 佛教徒對國家社會應做出什麼貢獻呢
民間所有弔祭死者的亡魂,都必先祀地藏王菩薩神像。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地獄,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和痛苦,而不是一般所謂的地獄。 煩惱就是地獄,煩惱滅度了,地獄就空了,這是意識的清淨—意淨。 地藏王菩薩故事 當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莊嚴,心生恭敬,便請佛開示要怎麼做纔能有禰這樣的莊嚴相。 於是長者子立下大願,要在今日起盡未來劫,度脫一切苦惱眾生解脫苦海,然後自己才成就佛果。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於是他們就動手編起斗笠來了,小老鼠看到了也都跑出來幫忙。 地藏王菩薩故事 終於,他們編成了五個斗笠,老公公便背了斗笠到街上去賣。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無知愚人,妄謂地藏菩薩是暹羅國太子,其肉身塔,遇閏大七月,彼國之王親來開塔。
夢參老和尚講述;吳碧濤居士整理《佔察善惡業報經講記》,臺北:圓明出版社,1995,12,第一版四刷。 (唐)阿地瞿多譯,《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六,<地藏菩薩印>,《大正藏》,第 18 冊, No. 0901。 (唐)阿地瞿多譯,《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六,<地藏菩薩法身印呪>,《大正藏》,第 18 冊, No. 0901。 感應故事常會發生相類似的情節或故事結構相同而主角變換的劇情,亦有故事情節和經典內容相互影響。 而信仰者對該名菩薩的祈求重點,即是敘事主題的陳述,隨者當時社會文化的背景變遷,佛、菩薩信仰功能轉變,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亦產生變化;即祈求者或信仰者的祈求重點,與佛、菩薩所擔負角色是隨時代不同而激盪出不同故事風貌。 自古以來,天覆地載的思想賦予地德的,是堅固不壞的德用和無邊廣大的勢力以及生育萬物的功德,而地藏王菩薩的內證外用也不出於此。
又於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 這位如來在出家修道前,身為小國國王,他與一鄰國國王朋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造惡眾生,他們一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然後全部度化罪苦眾生。 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終未願成佛。 發願早成佛道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眾生最後成佛者,即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願地藏王菩薩護佑現世親人、朋友,增福添壽,生命更加順利圓滿,一切有緣眾生皆能得佛光加持,離苦得樂。 也因為地藏王菩薩和眾生的因緣非常的深厚,誠心誦念此咒,能得地藏王菩薩大願力、大能量的加持護佑,消業除障,增福添壽;加持超度往生的親人脫離惡道,清淨吉祥永隨。 而「地藏王菩薩」全名則始於《佛說十王經》,人們將地藏菩薩與地藏十王整合到一起,並強調地藏菩薩的大悲本願,獲得閻王、諸大鬼王的護持與助化,地藏王菩薩由此成了幽冥界的教主,不僅管理人間利益,更重視人們死後的究竟解脫。 地藏王菩薩故事2025 傳說,地藏王菩薩信仰是起源於印度的「地神崇拜」,佛教傳入中國後,初唐時期由玄奘大師翻譯了《十輪經》,地藏王菩薩便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
地藏王菩薩故事: BonCity-棒城市:臺灣好喫好玩好生活
很久以前有兩個國王是好朋友,他們的國家富足安定,可鄰國人民卻生活在恐懼和饑餓中,為了一切眾生的安樂,他們決定…… 閔公素信佛教,樂善好施,得知捐地建寺一事,即對地藏說言:「九子山頭的土地,隨您取用。」地藏卻說:「只要一袈裟的土地就足夠了。」說完,即將一領袈裟擲向空中,袈裟一展,遍覆九華羣山。 閔公見到這般景象,甚為歡喜,不但捐地建寺,而且還遣公子隨地藏出家修行。 地藏王菩薩故事2025 有一天,地方士紳諸葛節與一班村老,登山賞景遊樂。 諸葛節經詢問得知地藏原為新羅王子,遠來求法,深愧未盡地主之誼,於是發心倡議為地藏建造禪寺。 《大方廣十輪經》:地藏菩薩以不可思議功德成就衆生。
所以,真正要修行成就,除了要度盡色身眾生的業,還要度盡心中的業;要讓整個身心都得到清淨,沒有業障和靈障,也沒有違背戒律,如此修行就容易得多了。 不管是地獄,還是眾生,都在自己的身體內,而不在外。 如果我們不能把自身生理上的眾生(細胞)全部度盡,不能把自心的煩惱地獄全部空掉,絕對不可能成佛。
地藏王菩薩故事: 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
且地藏菩薩會慈悲救度眾生,一直到距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菩薩出世成佛時,才了盡釋迦佛之重託。 另一記載,是在過去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年代,地藏菩薩也是一名孝女,名叫光目。 光目知道母親因為殺生的緣故,所以死後一定是的三途惡道的果報。 地藏王菩薩故事 有一次,藉供僧的因緣,光目懇請應供的阿羅漢入定觀察,果然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佔察法門
您如果遇到任何的問題,不用祈求,地藏菩薩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助你,因為,這是地藏菩薩的責任及願力,所以也是感應迅速,無願不成的。 在這裏也要告訴大家,不要怕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不是陰陰的,只是因為他救度惡道眾生的願力最深罷了。 所以不論是地藏菩薩或是觀世音菩薩,您今生都可與他們結緣,甚至誠心的修持這兩位菩薩的法門,最少最少在世時,也能消無量業障,開闢你們的宿世潛能及慧命,臨終時,更得以往生十方佛國淨土的。 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述,由於深知:“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這些眾生,生時死時,自會得到大的益處,最終不會墮落到惡道中。
豈知此係新羅國王族出家,姓金名喬覺,於唐玄宗時來九華。 居數十年,後坐脫,肉身不壞,遂以全身入塔,絕無開塔之說。 當唐之時,高麗有三國:一高勾麗,二新羅,三百濟。 地藏王菩薩故事2025 唐時亦無暹羅之名,彼系兩國:一暹國,一羅斛國,後併爲一,遂名暹羅。 在唐密胎藏界曼荼羅的地藏院,之地藏為菩薩像為,左手持蓮花,蓮花上有如意寶幢,右手持寶珠,坐於寶蓮花上。
在《佔察善惡業報經》裡,釋迦牟尼佛請地藏菩薩開示了地藏佔察法門,即以木質的佔察輪共十九枚、三組,按照佔察儀軌,提出佔察人在修行、業報、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奉請地藏菩薩開示答案。 經中開示了針對了每一類問題的多種回答,如果佔察卦象在回答區內則是相應, 如果答非所問則爲不相應,非開示的答案。 經中還開示了“地藏懺法”,可在拜懺後配合佔察輪使用,佔察業報多少,是否清淨。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告訴觀世音菩薩,將來世界中,若有緣人發慈悲心去救助衆生。
地藏王菩薩故事: 真的「菩薩心腸」!地藏王菩薩佛誕
要想出離幽冥之苦難,也只有蒙地藏菩薩之慈悲,方得以救度的。 雖然老公公、老婆婆過的是那麼拮据的生活,但那樣的生活並不讓人覺得難過,覺得痛苦,相反是那麼美好、甜蜜。 當讀到地藏菩薩送來了一堆禮物,心中也禁不住為老公公、老婆婆歡呼雀躍。
亦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等菩薩一同深受世人敬仰。 地藏王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所以地藏王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
地藏王菩薩故事: 地藏王菩薩的大願:
曾經,有位善良又孝順的女孩,叫光目,她侍奉父母極細心周到,可是她的母親卻不信善法,並且特愛喫魚子,殺生無數,所以死後便落入地獄受苦。 光目為了救母親出苦,便將家中財產全部變賣以做功德,希望為母親贖罪。 地藏王菩薩故事 後來,她的母親承這些佈施供養的功德力,出離地獄,昇天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