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提撥類型制度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 勞工退休金改革 Plan;DB)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DC)說明僱主依照退休辦法支付定額退休金,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額。 退休時將員工和僱主共同提撥的金額加上投資報酬率所得的利息一併給勞工。 基金運用模式通常設立單一基金方式管理,部分基金可委外投資操作。 通常以多重基金管理方式,或直接開放由金融機構提供多種基金或退休商品。
- 臺灣的年金改革同時面對特有的「高齡化」與「職業間不平等」的雙重危機。
- 她說明,「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於今年1月19日至01月23日、訪問有投保勞保、勞退的一般民間企業在職員工,共回收1068份有效樣本。
- 因此,如何化解臺灣職業別之間的不平等,就成了另一個臺灣年金改革的特有的障礙與挑戰。
- 又受僱勞工勞保費負擔比例仍維持2成,以投保薪資為2萬2千元的勞工為例,費率每調升0.5%,每月保費負擔僅微幅增加22元,未有大幅增加勞工保費負擔的問題。
- 近來,勞保財務危機逼近,因此許多財經學者以及投顧業者,紛紛透過財經雜誌與報紙,表達要拯救危機,必須更積極投入股市以提高獲利率,這種幾乎是拿勞工的錢投入高風險的股市操作,來解決財務問題,完全是誤入歧途,這是以解決政府財務大旗為藉口,行投信業者大賺基金管理費之實。
- 雖然勞動部宣稱0.5個百分點只會讓勞工每月增加30元的支出,但問題是,僱主與政府支出同步增加不說,勞工本來領的退休金就不多,多繳之下恐怕很多人也不太甘願,更何況未來上限12%的天花板還有可能被打破。
原有的勞退金監理會結合勞保局的部分基金運用人力,成立一新的「勞動基金運用局」,未來「勞動基金運用局」將有接近1.3兆元的政府基金管理運用,再加上勞退舊制基金與勞保基金,全數由該局集中管理。 由於該局為三級行政機關,因此在其首長由勞動部長任命情況之下,行政層級低,極易受到政治力影響,等於是將過去相對獨立性的「勞退金監理會」,直接讓勞動部長擁有龐大基金運作權力,未來不只成為脫韁野馬,更恐成金融酷斯拉,勞工血汗錢將淪為金權內幕交易的犧牲品。 2005年勞工退休金條例開始實施,在2005年7月1日,所有在職勞工都必強制以書面的方式,選擇是否適用新制,還是留在舊制,凡在2015年七月後就業的社會新鮮人,或是有轉換工作者,則一律強制適用勞退新制。
勞工退休金改革: 立委挺勞工自提 政府應支持
原來是計算歷年保費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長期以來的潛藏負債所推估的時間。 原先為了讓年金能永續經營,《勞工保險條例》修正條文就已經規畫要在2028年讓勞保普通事故保險費率調漲至12%,但這次的年金改革草案若通過,將加快調漲速度,提早6年在2022年漲至12%,然後會再檢討是否有必要逐年以1%的幅度調升至18%。 舊制勞保給付係一次給付,易因通貨膨脹而貶值,或因投資不當、供子孫花用、甚或遭人覬覦騙取而瞬間一無所有,致使老年生活頓失依靠,也無法確保其遺屬之長期生活。 許銘春在立法院時接受立委曾銘宗、吳玉琴質詢時表示,65歲以上勞工目前月領勞保年金及勞退金,中位數大約是2萬3075元,所得替代率58%,優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水準。 勞保老年年金「活到老、領到老」,無年齡上限,只有在請領人不符合給付條件或死亡時,勞保才會自事實發生之次月起停止發給,絕對沒有領到83歲就停發的規定。 蔡政府推年金改革,22日就要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不過有不少勞工朋友認為新制「繳多、領少、延後退」,勞動部今日則是對外發布了4張圖文來闢謠,簡單跟民眾說分明。
- 到去年底積極型的投資報酬率、累積8年來達77.12%,年化報酬為8.72%;穩健為70.20%,年化報酬為7.94%;保守為19.74%,年化報酬為2.23%。
- 以主計總處所做的最新國人各年齡中位數平均薪資47,000 來計算,工作三十年,僱主都有提繳6%,就是每月2,820 ;以目前勞退新制基金投資績效年化報酬率4.2%計算,定時定額投入後的帳戶總額是2,040,679。
- 這些內建並明訂在勞保條例當中的逐年調整方案,以一次性修法來解決未來將發生的問題,可說是一難得朝野共識的開創性與負責任的修法,能讓勞保長遠的財務問題有了逐步改善的依循路徑,也讓勞保的退休制度,逐步跟上世界各國潮流,從一次給付,過度到年金給付的新時代。
- 勞退新制從2005年實施至今剛滿十五年,依照規定,新制提繳年資超過十五年而且必須到六十歲纔可以選一次領或月領;如果勞工選月領,還必先了解自己領退休金時的平均餘命,也就是還剩多少年可活的意思,才能進一步算出月領金額。
有關質疑「少領」部分,勞保年金給付之年資給付率,仍維持現制1.55%,並未作調整。 至延長投保薪資採計期間部分,已領取年金者仍維持現制,給付金額維持不變;尚未領取年金者,因改革草案是採第一年維持現制最高60個月,之後逐年調升12個月,故繼續加保勞工可同步累積最高投保薪資期間,給付權益不受影響。 問題是,並非所有勞工都會或都能這麼做,勞動部這麼說也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勞工退休金改革: 勞保改革 老年年金恐縮水
勞退新制從2005年實施至今剛滿十五年,依照規定,新制提繳年資超過十五年而且必須到六十歲纔可以選一次領或月領;如果勞工選月領,還必先了解自己領退休金時的平均餘命,也就是還剩多少年可活的意思,才能進一步算出月領金額。 根據集保公司委託山水民調做的國人退休大調查顯示,國人心中理想的退休金中位數是一千萬,一般勞工如果沒有自己規劃退休金,所服務的企業除了退休新制的僱主6%法定提繳外,也沒有特別再為員工規劃退休金,那麼勞工退休後,就只能依靠勞退及勞保了。 除此之外,勞保改革也會同時從費率調升、調整年資給付率、拉長平均薪資採計期間等三個面向來考慮。 目前軍公教相關退休法令當中,皆有關政府預算撥補與最後保證支付責任的相關明文規定。 對於涵蓋層面更廣的勞工保險,更需要得到廣大勞工的信任,因此相關條文一定要於勞工保險條例當中明文記載,也讓目前的勞保被保險人能安心繼續繳交保費。
幸好,隨著金融工具成熟,很多年輕開始學習投資,不過,她建議,政府要讓勞工有更多選擇,投資可以是「兩軌制」。 「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當時每月薪資的比例,也就是勞工領勞保年金時,每1年年資的給付率,乘以個人的年資,以目前狀況為例,現下的年資給付率為1.55%。 舉例來說,如果勞工請領勞保年金時累計年資為20年,則領年金的所得替代率就是1.55%x20,也就是31%;30年資則是1.55%x30,也就是46.5%。 為杜絕勞退舊制的未爆彈,凡是各事業單位之退休準備金專戶總金額未達今後5年內符合退休資格勞工之退休金估算總額80%者,應一次提撥其差額,以確保僱主能確實足額提撥勞工的退休金,保障勞工的老年生活與經濟安全。 由於職業工人之薪資所得難以認定,目前勞保局默許職業工會以每年提高15%投保薪資的方式,逐年提高投保薪資,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風險,並衍生爭議。 因此,為了公平性勞保職業工人應比照國民年金方式繳費,投保薪資固定基本工資,累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超過3%者,應一併調整,以退休當月投保薪資作為退休金計算之薪資。
勞工退休金改革: 請領作業
消息一出,引起PTT網友熱議,不少人質疑,為何勞工拿的不到軍人一半還要被砍? 許銘春表示,不可能讓勞保倒,因此包括勞保費率、年資給付率、平均投保薪資的採計年間、政府撥補、退休年齡等都要調整。 勞工退休金改革2025 勞工退休金改革2025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早於2018年提出修法,出席記者會時他指出,目前制度無法滿足不同勞工對於退休的儲蓄需求,加上勞工因對政府基金操作失去信心,不願自行提撥,也不瞭解自己退休金有嚴重缺口。
勞工退休金改革: 勞保破產聲浪不斷 退休金影響多大?公式教你實際試算
基金管理者僱主或由政府管理 / 監理委員會政府、僱主或金融機構通貨膨脹風險以最後薪資計算退休金,但須擔心退休後通貨膨脹須透過投資報酬率避免倒閉風險企業倒閉提領不到金融機構倒閉提領不到資料來源:股感知識庫整理勞工保險在 1950 年就設立,是臺灣最早開辦的社會保險。 過去勞工保險是以一次提領的方式給付給退休的人,但其實別的國家做法都不是像這樣「一次性提領老年年金」。 方案說明設立年金儲備基金針對勞保缺口找到適合財源成立儲備基金撥補財務缺口,並設立逐年撥補計畫,挹注資金循序漸進縮小逆差,以減緩世代差距。 改變退休基金管理方式效法歐美國家以法人形式經營退休基金,延攬投資團隊提高退休基金投資報酬率。
降低給付率加上拉長平均投保薪資,估計將讓勞工月領金額少掉3成。 此外,由於勞保就快破產,未來降低給付率勢在必行,以2020年勞動部勞保年金改革規劃方向,未來給付率恐降至1.3%,如此20年年資所得替代率就是1.3%x20,也就是26%;30年資則是1.3%x30,也就是39%。 年金穩穩領、領久久,可以長期提供老年生活保障,勞工朋友應理性判斷,之前有勞工衝動趕領一次金,之後反悔想改領年金已來不及。 許多民眾常把勞工退休金與勞保老年給付搞混,以為這是同一筆錢,其實勞工退休金與勞保老年給付是兩種不同的制度,既不會互相影響也沒有替代性。 然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許多民眾常把勞保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搞混,以為這是同一筆錢,其實勞工退休金與勞保老年給付是兩種不同的制度,既不會互相影響也沒有替代性。 本次勞保年金改革是先進行必要性之制度微幅調整,之後每5-10年定期檢討,讓勞保制度永續發展、世代共享,且昨(20)日總統接見全國性勞工總工會團體及工商團體亦達成支持年金改革之共識。
勞工退休金改革: 網路上的謠傳都是不實訊息。 圖/勞工保險局
目前勞保年金採取最高六十個月投保薪資加以平均,而瑞典是採取最高180個月(15年)平均,另根據統計2012年勞工「工作總平均年資」為15.9年。 現行老年一次給付則採去最後三年平均,這些計算方式都會產生道德風險,勞動部雖曾提出採取全職業生涯的投保薪資來平均,但這影響勞工權益太大,政治上幾乎不可行。 務實做法應是,目前無論是年金採最高六十個月或一次給付採最後三年平均的計算方式,一律調整到採計最高120個月平均,以在道德風險與給付水準之間取得平衡,且適用已經請領年金者,都應重新計算給付金額。 近年來外在少子女化與人口快速高齡化等人口結構性的改變,勞工保險老年退休保障將面臨重大衝擊,雖然在2008年完成勞保年金的修法與相關財務改革,但其後續依然必須面對退休人口大增、退休者壽命延長所帶來的龐大給付壓力。
勞工退休金改革: 退休被認為「根本是偷懶不想工作!」粉圓妹:退休11年比上班時更有紀律及效率
透過「讀」跟「Do」將知識內化,體驗實踐,閱讀就能「讓改變,看得見」。 天下雜誌出版持續製作與出版國內外好書,引進新趨勢、新做法,期盼能透過閱讀與活動實做,分享創新觀點、開拓視野、促進管理、領導、職場能力、教養教育、同時促進身心靈的美好生活。 勞工退休金改革 首先得認識三個字「強積金」(MPF),而該計畫也在2000年12月正式上路。 私校退撫儲金的自主投資計畫在2013年就已上路,共有三種風險屬性的投資方案,風險從高至低分別為積極型、穩健型與保守型。 時隔五年、2019年,立委賴士葆領銜提案,再度將「開放勞退自選投資平臺」修法條文送至立院排審,社福衛環委員會卻決議保留提案、擇期再審,終無下文。 勞退新制基金上路16年,一共有4年的績效為負數,平均每年報酬率為3.21%。
選擇勞退新制的勞工,僱主都必須強制按月提撥勞工薪資的6%到勞工於勞保局開設的個人儲蓄專戶當中,勞工也可自願相對提撥最高6%,為鼓勵勞工自願提撥,勞工自提部分將可享有免納入當年薪資所得的租稅優惠。 而所累積的儲蓄專戶,政府將保證最低兩年定期存款的利息保證收益(2009年報酬率為11.8353%)。 等到年滿六十歲且年資滿十五年以上,將可領取「月退休金」(將勞退帳戶中所累積的總額,除以當時六十歲國民平均餘命約23年(276個月),分期發給勞工),年資十五年以下則發給一次金。 立法委員賴香伶表示,很多年輕人對勞保沒有信心,擔心40年後勞退基金可能倒閉,對個人自提沒有很支持。 然而,高齡社會下帶來財政負擔,年輕人更應該要自提、自選,為自己的退休金做好準備。
勞工退休金改革: 勞工憂老年給付砍半 勞改3方向曝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臺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勞保年金改革在 2020 年一度傳出將有草案的消息,原本預計會提出改革方向,但最終在各界意見分歧、缺乏共識的情況下,只好暫緩規劃,並且表示因為涉及的範圍和層面太廣,目前沒辦法有具體的時程。
勞工退休金改革: 勞工保險年金改革說明
臺灣中小企業甚多,許多勞工受僱於四人以下企業,由於目前勞保條例僅要求僱用五人以上企業必須強制為所屬勞工加保,導致了受僱於四人以下企業勞工權益嚴重受損,該勞工必須以三倍保費負擔自行到職業工會加保,也增加了政府四倍的保費負擔,形成受僱勞工的差別待遇,應立即修法改善。 目前勞保投保薪資等級為43900元,自2006年以來,一直未調整,目前勞保最高投保薪資,並無一固定調整公式與程序,任由行政部門專斷,影響勞工的退休權益甚大,因此應採取主計處統計之勞工「平均薪資」(2014年為47300元)作為基準,每三年檢討調整一次,以客觀數字做為調整依據。 2013年1月勞委會改制為勞動部之後,又將原來「勞退金監理會」的定位更加,去獨立化,直接轉變成勞動部下所屬的一個行政單位。
但到了2017年教師節,導入第四種人生週期基金投資選項,讓私校教職員可依年齡讓系統自動配置投資組合。 剛開始,私校退撫的自選設計是,只要成員沒有做選擇,就將其資金自動歸入保守型,以保守型為預設,並享有兩年期定存利率的最低保證收益。 事實上,早在2005年10月《勞退條例》修正草案就曾提列勞退自選機制。 2014年,勞動部又送案至行政院會討論,要將「自提自選」列入討論,卻因共識不足而撤案。 2005年7月施行的「勞退新制」,關於勞退改革的最大倡議莫過於勞退自選投資機制,不僅投資業者積極催生,多位學者專家也站出來力挺。 許銘春曾多次對外表示,勞保年改一定要做,並期盼在1、2年內完成,根據央廣報導,許銘春強調,這次年改會影響千萬勞工,就像古人說的「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就算是掉烏沙帽都要做。
範雲委員與臺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除了股票是必備的主要配置,其他多屬於平衡型、多元資產類型、生命週期基金等,有助於達成退休金資產的長期成長目標。 目前私校、好享退等退休基金都推行的目標日期、人生週期等基金,最早也是401K制度下的產品。 也就是,37歲以下的投資組合全都是積極型,但隨年紀漸長,逐步改為穩健型,直到62歲,投資組合將全部調整為保守型。 好享退方案中的「目標日期基金」的運作原理就類同私校的人生週期基金。
勞工退休金改革: 年金改革 郝柏村:不要追溯既往
依勞動部估算,若以每年薪資成長率1%、勞退基金投資報酬率4%、退休後平均餘命20年推估,一位工作35年的退休勞工,勞保(54.25%)加上勞退(27.4%)的所得替代率可逾八成。 勞保作為一社會保險,最初設計的理想是,能由這一代勞工繳費照顧上一代退休勞工,下一代勞工照顧這一代勞工,形成「永續性互助制度」。 但在現在制度是以勞資政三方各自依照法定負擔,臺灣的人口結構因為「戰後嬰兒潮族羣退休」及「少子化」使得退休人口劇增、青年保費收入不足,使得退休基金入不敷出。 面對勞工老人貧窮與世代不均問題漸趨嚴重,黃泓智建議,首先是勞保財務缺口太大,民眾應及早面對問題;第二,勞退新制自提比例應提高,以減少缺口;第三,民眾應自行進行退休準備,如能拉高投資報酬率,對於未來退休金更有助益。
因此應該於勞工退休金條例的母法當中,明文規定以複利計算,以保障勞工退休權益。 自2005年「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後,所有受僱勞工都必須以書面切結選擇新制或舊制,而通常年資較短的勞工多半選擇勞退新制,仍留在舊制的勞工則大多數為年資至少15年以上,且預計於該公司退休者。 勞工退休金改革2025 由於勞退新制施行後,新進勞工皆適用新制,因此,舊制將逐漸落日,適用的勞工人數只會遞減,過去以全公司勞工薪資總額2%至15%提撥的方式做為屆齡退休勞工的退休金,已無法支應,恐將產生勞工於退休條件成就時,其專戶準備金總額仍未能存到足額退休金予以支應。
勞工退休金改革: 勞工保險破產的原因是?
有學者評估勞保年金改革可能把1.55 的固定基數往下降,再加上平均薪資採計期間的拉長,未來勞工月領會少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也就是如果以21,297 計算,會落在月領15,972 到14,056。 依照勞退新制條例第24條,勞工年滿六十歲,工作年資滿十五年以上者,「得」請領月退休金,而工作年資未滿十五年者「應」領取一次退休金。 勞動部過去一直主張工作年資滿十五年者,一律強制領取月退休金,也就是帳戶總額除以當期平均餘命(約23年)之月數,按月分期給付。 但勞退新制乃為勞工生涯的儲蓄所得,而2005年勞退新制實施當時,勞保年金尚未通過,勞工欠缺年金保障,因此以分期付款的月退休金來充當年金保障,但如金勞保年金已於2009年實施,勞工已有退休年金保障,因此,勞退新制應賦予勞工自行選擇的權利。 以現有的制度和社會人口結構的走向來看,「勞工保險」已經不能是主要的退休金來源。 在符合繳納保費的年輕族羣薪資低、保費費率低的情況下,加上戰後嬰兒潮退休的人數多、平均餘命延長,保費支出劇增,使得勞保基金收支逆差嚴重,但是因為勞保的層面涉及太廣,從既有的制度想以「多繳、少領」的方式止血,一方面提高保費收入將造成社會經濟負擔;而減少保費支出又將影響龐大退休族羣的生活。
勞工退休金改革: 你知道「退休金要繳稅」嗎?一次領、分次領 哪個更省稅?
這些內建並明訂在勞保條例當中的逐年調整方案,以一次性修法來解決未來將發生的問題,可說是一難得朝野共識的開創性與負責任的修法,能讓勞保長遠的財務問題有了逐步改善的依循路徑,也讓勞保的退休制度,逐步跟上世界各國潮流,從一次給付,過度到年金給付的新時代。 由於臺灣人口快速老化與生育率持續降低所導致的少子女化,任何社會保險都必須面對這個挑戰,勞保也不例外,因此,費率逐年提高、退休年齡逐步提高早已無可避免。 因此勞保財務是否會破產,其實是人口因素的結構性問題,而且早有因應。 其實,香港強積金的提撥制跟臺灣勞退新制很像,都是僱主與勞工各自提撥,放在專戶裡。 但香港已在2012年啟動員工自選安排,俗稱「半自由行」的自選投資方案。 勞工可每年一次,選擇將帳戶內、勞工提撥的退休金,轉移至自選的強積金計劃。
加上因為醫療技術進步,死亡率下降、平均餘命延長,同樣加速老年人口比率的上升。 黃泓智認為,勞保財務缺口過大,單靠降低給付、政府挹注或增加保費,延緩破產效果有限,改革必須要「三管齊下」,政府每年撥補勞保基金1,000億元,同時提高勞保基金的投資報酬率至6%,以及降低年金給付至60%,纔有辦法讓勞保財務存續延長至50年以上。 依據內政部統計,60歲以後平均餘命22年,而96年勞保被保險人請領老年給付平均年齡為57.76歲,平均每件老年給付金額僅107萬餘元,實不足以保障勞工退休後平均22年或更長久之老年生活所需。
勞保連3年繳費少於給付,截至去年底潛藏負債已高達10兆元,預期將在6年後破產,勞保年金改革草案預計年底出爐,勞動部長許銘春指出,一定會溯及既往,否則對年輕人不公平。 她指出,調查顯示,有72%的勞工知曉勞工保險可能有破產危機;且有65.2%的勞工認為單依靠政府提供的勞工退休制度,並無法應付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開銷。 勞保老年年金是世代互助的保險制度,因我國人口快速老化及少子女化趨勢,未來繳納保費者越來越少、領取給付的人越來越多,勢將造成勞保財務龐大壓力。
針對有民眾提到「勞保年金改革保費漲超多」,用表格顯示現行費率106年至107年為9.5%;108年至109年為10%;110年至111年為10.5%;112年至113年為11%;114年至115年為11.5%;116年至117年為12%。 而改革後也是逐年微調,並非一次到位,且設停看聽機制,檢討是否繼續每年調升1%至上限18%。 勞工退休金改革 2012年底一份勞保局定期公佈的財務精算報告,根據該精算報告的內容,勞保將提前在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入不敷出造成虧損,勞保財務危機這個早已存在的客觀事實,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注意,甚至引爆勞工提早請領的恐慌潮。
勞工退休金改革: 「年金改革」是許臺灣勞工一個「養不起自己的未來」?!因應高齡化社會發展趨勢之探討/戴國榮./.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
嚴正呼籲,年改會版草案係作為後續國是會議之討論基礎,並非定案,外界勿散佈錯誤資訊誤導社會大眾,扭曲年金改革之目的,應共同以理性的態度,進行討論。 勞保年金目前三十年工作的所得替代率是1.55×30 等於46.5,再加上勞退6%提撥三十年,以薪資30000 勞工退休金改革 起薪每年薪資成長率1%,勞退基金年化報酬率4%計算,得出的結果是21.65%的所得替代率,再把兩者相加得出68%的替代率。 勞工朋友們,每月不到一萬元的勞退金加上不到兩萬的勞保金,這就是您未來的退休金,未來物價如何,我們先不計算,用現在的物價,兩萬五千元的生活金一直到走的那天,您可要有心理和實質的準備呀。 勞動部應協調地方政府以專案方式,一次性地毯式全面查察仍有勞退舊制員工的企業是否依法提存勞退金,並公佈未足額提撥以及未開戶廠商名單,以監督企業有效落實相關法令,並遏止企業盜領勞退金之亂象。 以下提出勞工退休制度的改革大方向,希望能挽救臺灣的退休制度,並藉由此制度性改革來防止社會階層對立,更進一步促進臺灣不同職業族羣與不同世代之間的社會團結。 近來,勞保財務危機逼近,因此許多財經學者以及投顧業者,紛紛透過財經雜誌與報紙,表達要拯救危機,必須更積極投入股市以提高獲利率,這種幾乎是拿勞工的錢投入高風險的股市操作,來解決財務問題,完全是誤入歧途,這是以解決政府財務大旗為藉口,行投信業者大賺基金管理費之實。
其次,為了改革大多數勞工都無法領到,由企業提撥的勞退舊制退休金,而在2005年開始實施的勞退休制個人帳戶,也因累積近兩兆元的龐大基金,所導致的管理道德風險問題,也必須嚴肅面對,甚至思考與勞保基金合併的改革可能性,以建全勞工整體的老年經濟安全保障。 由於這些年來國內人口的快速老化,造成「高齡人口迅速增加」,致出現「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因「出生人口減少」,亦即所謂「少子化」造成「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的問題,爰使得臺灣「勞 動力供給」相對緊縮。 勞工退休金改革 臺灣社會「高齡化」的發展趨勢,加上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促使人口結構出現質與量的改變,已經衝擊到我國的「勞動力結構」,包括:年輕人面臨「工作人口減少,稅賦負擔增加」的問題;退休勞工面臨「退休所得是否足以維持老年生活」的問題;以及老年、青年間造成世代利益分配衝突的問題等等。 除了人口利率、政府財政這些大環境因素惡化外,勞動部計算,勞保費率太低是主要原因。
勞工退休金改革: 目前勞保年金改革還沒定案,所以千萬別相信網路上的假消息。 圖/pexels
目前勞退新制基金自2005年開始已經累積達1.4兆,這龐大的基金管理超過五成委託給國內外投顧投信公司投入資本市場,其中國內委託20%,國外委託36%。 由於勞退新制基金取之勞工也應用之勞工,過去只求績效獲利忽略社會性公共性投資的方向應該扭轉。 勞工退休金改革2025 該基金應配合政府政策主動創設或投資,託兒、託老或社會住宅等公用事業,以降低一般勞工的生活支出。 個人帳戶的保證收益依法不能低於兩年定存,但勞委會在「勞工退休金條例退休基金管理與盈虧分配辦法」第九條當中,卻自行將其收益定義為以「單利」計算,也就是不把前期的利息滾入本金計算,這對於提撥勞退新制大都超過三十年的勞工,其權益影響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