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ssd推薦2025詳盡懶人包!內含外接ssd推薦絕密資料

PCIe 在儲存裝置上採用四通道連接,讓資料傳輸比 SATA 連接快上四倍。 M.2 SSD 如 Crucial P1,可透過 M.2 插槽連接到主機板,專為空間有限的平板電腦與超輕薄筆電所設計。 M.2 可以連接 PCIe 或 SATA 介面,有些主機板的插槽可供其一或兩者使用。 以每秒 MB 速度來測量裝置的最高連續效能,在具備 Crystal Disk Mark(6.0.2 for x64 版)的高效能桌上型電腦上由 Crucial 進行測量。 比較速度的聲明測量為類似裝置的 SSD 行動硬碟、主流 HDD 行動硬碟和主流 USB 隨身碟的最大連續性能,這些硬碟來自於 2019 年 6 月自有品牌銷售的垂直整合製造商。 此外,這款商品在相關商品中擁有極高的傳輸速度,且能藉由程式開啟「遊戲模式」提昇加載速度,對於需要頻繁讀取、寫入資料的遊戲玩家、以及追求最大化效能的 DIY 使用者來說,使用這款固態硬碟便足以發揮出電腦的最大潛能喔。

答:要裝一顆SSD(系統+遊戲碟)或二顆SSD(一顆系統、一顆遊戲),其實都可以,如果你問我,我是覺得直接裝一顆1TB SSD當系統+遊戲碟這樣最簡單,也比較便宜。 至於舊款的2.5吋Sata接口的SSD,目前也還有,如果你的電腦是2017年以前的舊電腦,建議裝Sata接口的SSD會比較保險一點。 ▲Seagate One Touch SSD 提供的 Sync Plus 連續備份軟體強調簡單易用,設定一次之後,每次都只要插上即可自動備份,不怕重要檔案遺失。 瞭解該怎麼選購、以及市面上有哪些商品以後,各位是否還有一些其他的疑惑呢? 三星的 SSD 在穩定度與效能方面一直以來都是位列前段班,作為970 PRO 的後繼者,980 PRO 採用了三星自研 PCIe Gen4 控制器,在各方面都擁有最佳表現,其提供7GB/s 的讀取速度與5GB/s 的寫入速度,在遊戲、創作方面都能提供最棒體驗。 尤其 SSD 內用上自家研發的 Elpis 控制器,全方面監控整體運作狀況,就算是長時間進行讀取與寫入的動作,整體的傳輸速率也不會有顯著下降,再加上可靠的品質管理,除了遊戲以外,也非常適合影片剪輯等專業創作人士使用。

外接ssd推薦: 【TEKQ 璿驥國際】CUBE 1TB Thunderbolt 3 M.2 外接式 SSD 行動硬碟(PNY CS

如果您手上的是初版PS4或PS4 Slim,請務必使用外接硬碟的方式代替更換內建硬碟,如果您是PS4 Pro,也推薦使用外接的方式加裝SSD硬碟。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顆目前沒使用的硬碟,那麼單純外接盒型式的裝置就是最適合你的,你只要將多餘的硬碟放入外接硬碟盒裡,馬上就可以擁有一顆USB 3.0外接硬碟;要是你有多顆備用的硬碟,那就選購一顆抽換方便的USB 3.0硬碟外接座吧! 只要一個裝置,就可以讓你隨時插換不同的硬碟,你可以隨你的喜好插入各式不同大小的硬碟或SSD,讓你可以隨著使用情境不同更換你的USB 3.0外接裝置。 相較於一般使用者,攝影師或剪輯師等創作者當然需要更大量的儲存空間。

  • 這是因為 Windows 使用 NTFS (新技術檔案系統) ,而 macOS 則使用 APFS (Apple 檔案系統) 來格式化硬碟。
  • 答:Gen4是2019年以後的CPU纔有支援,所如果你是2022年的全新電腦,那Gen4或Gen3都可以,主要的理由是現在Gen4 SSD的價格已經降下來了,不像去年比Gen3貴上一倍。
  • NVMe SSD 也只可插在 PCIe 擴充槽,無法插到不同擴充槽。
  • 即使最新型外接式 SSD 具備超快的寫入速度,但若使用較舊式的連接介面(如 USB-A)就無法達到這種速度。
  • 同場加映:實試WD、SanDisk兩款最新款式便攜式外置SSD,以及分享4大選購便攜式SSD硬碟的重點。

由於主機板的限制,即使內建的HDD硬碟有多好,或是將內建硬碟換成SSD,也無法突破3Gbps的讀取速度,因此PS4、PS4 Slim將內建的HDD硬碟更換為SSD根本無法將SSD的讀寫速度優勢展現出來,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 照片、影片愈來愈多,這些珍貴的記憶都要好好保存,所以買個外接硬碟來進行備份是相當必要的。 小編在此介紹了採用USB 3.0介面的隨身硬碟、外接硬碟盒以及方便更換的硬碟座,給大家做參考。 答:隨身碟/行動硬碟支援熱拔插,如果是win7保險起見建議你每一次要拔行動硬碟插頭時,請做「安全地移除硬體並退出媒體」的動作會比較保險。 隨身碟主要是方便讓你臨時COPY檔案使用,而行動硬碟主要是讓你「備份」用,而不是讓你一直插在電腦上使用,那是叫內接硬碟。 以速度來說當然是Type-C比較快,但以普級性來說是USB-A(3.0)比較普級,你在購買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為了速度買了Type-C接頭的隨身碟,但你的電腦根本沒有Type-C,那就搞笑了。

外接ssd推薦: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現場直擊,看新創如何應用 AI 與創新思維協助改善環境與日常生活體驗

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情況下,升級電腦和裝置上的儲存類型和容量,纔是最明智的選擇。 SATA 是一種比 PCIe 還早問世的介面,在剛研發出來時,為電腦運算帶來了重要進展,例如熱交換能力或快速更換硬碟。 當固態硬碟在市場上推出時,採用了相同的介面,讓使用者能輕鬆升級他們的儲存裝置。 SATA 採用專為機械 HDD 設計的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AHCI)命令協定。

答:簡單講就是C槽不能全滿,最好要留20%左右的剩餘空間比較保險,如果裝到全滿確實會變慢;變熱的問題就是要加裝散熱片。 外接ssd推薦 PCIe Gen4是2019年以後出新的規格,例如裝AMD Ryzen第三代再搭配X570主板,這樣就有支援PCIe Gen4,否則只支援到PCIe Gen3。 TCL耐用性比較差,但相對的成本比較低,所以你可以發現SSD一直在降價,道理就在這裡,儲存的晶片不一樣了。 SSD通常是C槽(系統碟),除了放作業系統之外,就是放一般的應用程式軟體,如防毒、office、繪圖軟體、常用軟體、遊戲等等。

外接ssd推薦: SSD 品牌排名

如果是專業的影音工作者,就可以考慮直上 1TB 的版本,畢竟空間用時方恨少,如果檔案太大、太多,臨時要找第二臺外接硬碟更麻煩。 想買外接硬碟,上購物網站一查,可能會發現自己突然罹患選擇障礙,要選便宜的傳統硬碟、還是最新的 SSD 外接硬碟? 直接先說重點: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外接硬碟,最主要就是從「容量」、「傳輸速度」、「攜帶的方便性」去考量,且現在各類檔案越來越肥(例如 4K 高畫質影片越來越普及),想購入外接硬碟的讀者們不妨追加一些預算,選擇外接式的 SSD,不僅檔案傳輸上更流暢、攜帶也更方便。 下面我們也針對各項特點提供詳細的選擇說明,讓大家都能依照需求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外接硬碟。 極高的通用性及穩定度,讓這款 SSD固態硬碟受到不少專業玩家們的推薦,除了能夠應用在電腦上,也很適合安裝在 PS4加快下載以及讀取遊戲的速度,可說是款無可挑剔的優質產品。

外接ssd推薦: 【IMMOTO】PCIe NVMe M.2 SSD 轉 USB 3.1 Gen.2 Type-C 10Gbps外接盒(SSD 固態硬碟外接轉接盒)

答:SSD的優點是速度快,主要是讓你拿來當系統碟用的,不是讓你拿來當下載碟用的。 如果您要拿來當下載碟也可以,但請注意兩點:一是買容量大一點的,二是請買五年保的。 簡單講您在買SSD的時候,主控晶片並不是選購重點,重點通常是廠牌與容量,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你要什麼介面(接口)的,請繼續往下看。 總之用SSD除了速度與價格之外,請不要忘了穩定性與維修給力這兩點。

外接ssd推薦: 【評價】2021 年最佳的 7 款 SSD 固態硬碟推薦

因為SSD故障就是故障,你無法判斷到底是主控故障或儲存顆粒故障啊。 此外,此產品的容量選擇相當多元,並採用目前較為罕見、但各項表現都十分優秀的記憶體顆粒;還能透過專屬軟體來升級韌體與進行健康度檢查,讓使用者能輕鬆掌握硬體狀況,各種需求都能一次滿足,很適合想要掌握硬碟壽命並適時更換的人選購。 若對電腦規格較不熟悉卻又想使用 SSD 的話,則可以選擇方便、好攜帶的 USB式外接硬碟。 其不僅只需接上 USB連接埠即可運作,甚至在電腦及家用遊戲機上都能使用。 但為了發揮 SSD 的高速傳輸實力,請記得確認電腦是否支援 USB3.0以上的連接埠。

外接ssd推薦: 【Meet Mind】GEN2-01 SSD 固態行動碟(128GB)

且比起前代的 外接ssd推薦 SU650,採用快閃記憶體的本款穩定性更高,產品壽命也延長許多。 雖然整體性能僅是中規中矩,但作為入門的 SSD 購入也算是恰到好處了。

外接ssd推薦: 【Thermaltake 曜越】TOUGHRAM 鋼影 RGB 記憶體 DDR4 3600MHz 16GB 白色(R022D408GX2-3600C18A)

另外,構造中不含任何會位偏的零組件,在日常使用時就算受到震動或搖晃也不容易損壞,延長壽命的同時亦能保護資料安全。 本土品牌宇瞻專門研發硬碟等儲存類硬體,這款 SSD 雖然在網路上並沒有太多的討論,但規格及設計上其實有著頗多的亮點。 首先吸引人的是機身上豹紋與 LOGO,不只有著有別於市面上其他硬碟的風格,更彰顯了品牌標榜的高速傳輸性能。

外接ssd推薦: 【TEKQ 璿驥國際】583 SuperVeloce USB-C PCIe M.2 NVMe SSD外接盒 固態硬碟(夜幕綠)

NVMe SSD 也只可插在 PCIe 擴充槽,無法插到不同擴充槽。 新款主機板都內建 NVMe SSD 專用的 PCIe平躺式插槽;如果你的主機板較老舊,想要安裝PCIe/NVMe的SSD固態硬碟,則需要準備M.2 NVMe SSD 轉 PCIe 3.0×4 轉接卡。 如果你是要安裝M.2 PCIe / NVMe SSD,是將「具 NVMe 規格的 SSD 插在 PCIe 的擴充槽」。 PCIe是主機板上標準的擴充插槽,已出現近10年,因此多數主機板都有支援,其設計供任何「視訊卡,音效卡…..等各種不同功能擴充卡」並非是專為 SSD 設計。 外接ssd推薦2025 另外,桌上型電腦安裝SATA SSD需要加上 SATA 排線來連接供電和傳輸數據;筆記本電腦安裝SATA SSD,可以直接將SSD裝入插槽中,不需另外連接排線。

在從HDD傳統硬碟過渡到SSD固態硬碟的過程中採用SATA介面有其優勢,因為與一般標準硬碟使用的插槽相同,亦可以相容於其主機板。 傳統硬碟通常尺寸有2.5吋和3.5吋,桌上型電腦每臺主機都可以容納至少一個(有時很多)3.5吋硬碟(超小型的桌上型電腦可能就只能安裝2.5吋),而筆記型電腦皆為2.5吋。 固態硬碟的廠牌眾多,包括美光(Micron)、威騰(WD)、晟碟(SanDisk)等國際大牌。 不過選擇SSD比起看品牌,更該考慮的是其保固及維修的服務,因SSD是將資料儲存在「晶片」,若晶片損毀就無法搶救資料,因此在購買時就可考慮入手保固期間長、且能在臺灣送修的廠商產品。

外接ssd推薦: Lenovo 為 IdeaPad Pro 和 Slim 筆電換上最新的 Intel、AMD 晶片

如果只看主機板上的插槽,很難分辨 PCIe 和 SATA 連接介面的差異。 您也可使用 Crucial System Advisor™ 外接ssd推薦2025 或 System Scanner 來找出相容的零件和介面。 多年來,標準的規格尺寸是 2.5 吋,如 MX500,可放置於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硬碟槽中。 由於許多使用者將硬碟換成固態硬碟,2.5 吋硬碟即成為所有 HDD 與 SSD 的標準規格。

有些產品具有便攜功能,也有些強調以輕量為主,日本甚至推出了重量只有8公克的商品呢。 建議選擇可放入胸前口袋的名片尺寸,可以長約10公分、寬約7公分為基準來挑選。 除了大小外,如果選購能另外加裝吊繩或是傳輸線一體型的產品,在攜帶上也會更便利喔。 接下來要開始拆解 PS4 Pro ,把內建硬碟換成 SSD 硬碟,這裡會遇到幾個問題:SSD 硬碟應該要外接或是內接? 其實見仁見智,如果外接可能需要找一個外接盒,內接的話就要移除原有硬碟、換上新的 SSD(而且還少一個裝置放在外面),在這裡我是直接把原有硬碟拆掉換成 SSD,之後重新安裝系統並將備份還原回來就可以了。 一直到最近在玩「刺客教條:奧德賽」發現讀取時間有點久,對於 PS4 Pro 來說不該是這樣的吧!

其實這外接硬碟的支援說簡單也蠻簡單的,但依據裝置,可能會需要不同的配件。 先講最簡單的,小編手上有一顆支援 USB-C 的外接 SSD 硬碟(其實是無線硬碟),遇到了已經支援 USB-C 連接規格的 iPad 外接ssd推薦2025 Pro 11,就只要直接接上即可使用。 每秒 MB 速度測量為裝置的最大連續效能,由具有 Crystal Disk Mark (版本 6.0.2 for x64) 的高效能桌上型電腦上的 Crucial 進行測量。 比較速度的聲明測量為類似裝置的 SSD 行動硬碟、主流 HDD 行動硬碟和主流 USB 隨身碟的最大連續效能,這些硬碟來自於 2019 年 6 月自有品牌銷售的垂直整合製造商。

外接ssd推薦: 【Crucial 美光】P2 250GB M.2 PCIe QLC 固態硬碟

如果你有許多硬碟甚至是SSD,那麼選購臺外接硬碟座是個方便的選擇,你可以在不同的場合抽換不同的硬碟,而且不論是2.5或是3.5吋,外接硬碟座都喫得下去,可以說是最方便的USB 3.0外接裝置。 不過外接硬碟座由於是採用抽換的方式,在防震性方面就比其它兩個方案來得差,因此別以為你的硬碟可以一直插在外接硬碟座上使用,因為較差的防震性加上易進塵,會讓你的硬碟一下就掛掉的,所以最好是在傳輸完成後,就將硬碟拔起另外保存,這樣纔可以維持較久的硬碟壽命。 不過現在的USB 3.0裝置可不只有外接儲存功能而已,如Seagate推出的GoFlex Satellite不但是個USB 3.0外接硬碟,更是一個無線儲存裝置,讓你可以使用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存取其上的內容,再也不用煩腦手持裝置上的容量不夠用。 另外單純的外接硬碟容量也愈來愈大,即使是2.5的外接機種也推出了2TB容量的機種,讓外接硬碟有更多容量選擇,使用的情境也更多樣。 完成設定後,不論是電腦啟動Windows系統或是開啟程式,從SSD載入的速度都會比從傳統硬碟HDD來得快很多。

可以透過文章最上方的目錄連結快速找尋到你要的商品活動資訊,當然可以直接點擊目錄最後一個比較表進行查看所有的優惠活動。 Engadget 編輯團隊致力為你蒐羅優質產品及優惠價格,文章內部份連結商戶與 Engadget 有合作關係,定價及供應量有機會更改,一切以商戶最新資料為凖。 所有 外接ssd推薦2025 Crucial SSD 在設計及測試時,皆預設為使用 Trim 的電腦作業系統,不過並非所有作業系統都支援 Trim,但沒關係。 答:要速度快建議直接裝SSD會比較簡單一點 請參考:Intel Optane Memory,可以裝嗎?

擁有全面的三防護,讓 SD700 的安全性非常值得信賴,讀寫速度最高也達約 440 MB/s,可說是在攜帶性、安全與效能上達到完美平衡的產品。 如果你預計將SSD設定為Windows主系統硬碟,並且電腦主機板僅支持UEFI引導模式,也建議請選擇分割為GPT。 SSD安裝完成後,你可以先關閉電腦並設定新安裝的SSD重啟系統。 在電腦重新啟動時,按下Del鍵以進入BIOS並將新安裝的SSD設定為主系統磁碟,這樣之後開機就不會從原始的硬碟啟動了。

採用SATA3介面的它有著平均之上的速度,除了可用於個人電腦,也能夠支援 PS4等遊戲機。 接下來由編輯部介紹8款各有優點的 SSD固態硬碟,除了直接安裝或是外接的款式以外,容量、價位與傳輸速度都不盡相同,請參考選購要點以後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喔。 加上硬碟要有可以相互配合的裝置硬體,才能達到規格上標註的最快速度。 因此若非特別要求效能的話,則建議依照預算及耐用度為前提,挑選有口碑的品牌即可。 太重或太大的 SSD 就不太適合隨身攜帶,因此購買前要仔細比較產品間的大小及重量喔。

外接ssd推薦: 【UMAX】DDR4-2400 16GB 筆電型記憶體

這款 SSD固態硬碟雖未特別標榜高速讀寫,但規格上來說速度仍十分出色,以日常的使用習慣來說已經是可圈可點。 此外,產品同時也支援了多種加密、快速儲存與資料保護技術,而且跟前一代相比耗電量也減少了50%,是十分可靠而且廣受消費者歡迎的固態硬碟款式。 只是相較於同類型商品來說,這款 SSD固態硬碟的價格高於平均,而且 M.2規格在安裝上需要注意的細節比較多,如果是比較沒有經驗的新手,建議事先詢問相關資訊。

外接ssd推薦: 【CyberSLIM】S25U31 2.5吋外接盒 USB3.1 + 1TB 固態硬碟(SSD)

如果沒有能保護硬碟的加密功能,任何人只要插入您的硬碟,就能竊取資料並加以破壞。 Crucial X6 的讀取速度快達 540MB/s,比大多數硬碟快 3.8 倍1。 Crucial SSD 行動硬碟能讓您快速載入及傳輸檔案,讓您省下寶貴的時間。 筆記型電腦的優點不言而喻:輕巧、攜帶方便,而且功能幾乎與桌上型電腦一樣強大。 筆記型電腦內接式 SSD 的儲存容量通常為16GB 到 512GB,空間很快就會填滿,尤其是在處理大型檔案的時候。

外接ssd推薦: 【SanDisk 晟碟】E81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 1TB 行動固態硬碟(讀取2000MB/s)

在專家監修企劃中,本次邀請到的專家、達人針對選購要點、使用方法提供了客觀的分析及建議,並參與評價了精選的2款商品與回覆常見問題。 在產品資訊頁或包裝上一定會有適用系統的標示說明,除了挑選自身正在使用的系統標示之外,若能對應其他多種 OS 的話更能提高相容性,以備不時之需。 若要攜帶簡單的圖像或文書資料等檔案的話,大約200GB 左右的容量就很足夠。 而如果是 Word 的純文字檔,即使頁數大約在60頁左右,其檔案大小也不會超過1MB。 其實 Sony 有留後路讓用戶自行多安裝一支 M.2 SSD 到主機機身內的擴充插槽,但 Sony 表示在 PS5 遊戲機發售初期,將不會開放這個擴充插槽。

由於是處理器晶片大廠推出的商品,與各種軟硬體的相容性非常高,運作時的穩定度也無話可說,使其受到許多 DIY 裝機者的喜愛,是款很適合拿來當作系統硬碟使用的 SSD。 容量也是挑選 SSD固態硬碟時很重要的一環,請依照自身用途以及需求挑選適合的容量,以免因裝不下大量資料而後悔莫及。 外接ssd推薦 你可找到 PS5 主機的「擴充插槽」,起出它的螺絲後,就可看到 M.2 SSD 插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