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腔粘膜或牙齦出血:乃因體內動情激素上升,導致粘膜腫脹,容易發生口腔或牙齦出血情形,建議使用軟毛牙刷,且刷牙時動作宜輕柔。 一.孕期噁心及嘔吐:導因於懷孕初期體內絨毛膜性腺激素上升。 多在第3個月末自然消失,極少數孕婦會持續至生產。
- 數傷於血,或產多乳眾,病後體虛,飲食減少,化源不足,營血衰少,沖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溢,遂致經行錯後。
- 如果狀況嚴重,也可以在產檢時請醫師開軟便劑來緩解便祕問題。
- 因此,陳思宇醫師補充,小腿抽筋很常發生在夜間的睡眠之中。
- 惠氏營養品全力支持母乳餵哺,並在可行情況下長時間持續母乳餵哺。
臨牀抗生素種類非常多,目前只有少部分會影響胎兒健康,只要孕婦在就診時提早跟醫師告知正在懷孕中,醫師就會避開禁忌藥物了。 雖然我只是一位婦產科醫師,不是性學大師,但畢竟「性」也是孕期生活中的一環,難免會遇到大家諮詢懷孕做愛姿勢的相關問題。 母體構造中的子宮頸、羊膜囊和子宮肌肉都能提供胎兒充分的保護,因此關於懷孕性生活會影響胎兒這塊無須擔心。 更年期的治療主要可以分成荷爾蒙療法及非荷爾蒙療法。 荷爾蒙療法主要是以雌激素的衍生物來緩解更年期的症狀(特別是熱潮紅),也是醫師常使用的第一線療法。
後期不適: 脂肪VS.肌肉 看了想減肥的照片
雖然卵巢一直扮演著生育、供給女性荷爾蒙的角色,但卻在停經後正式退休,女性到此時也邁入不同的階段。 後期不適 後期不適2025 皮膚開始萎縮、沒有彈性,老化更加快速,加上自律神經受影響,又適逢空巢期,可能會罹患憂鬱症、恐慌症,更嚴重的則是會產生躁鬱症,值得注意的是罹患三高和糖尿病的機率也隨之攀高。 通常來說,整個孕期建議增重約12公斤,懷孕晚期建議增重大約一個月1公斤左右。 飲食上,多攝取鈣質可以避免腰痠背痛、抽筋;多喫蔬果避免排便困難。 即使已經決定剖腹產,也不應大喫大喝,因為如果胎兒過大,剖腹產傷口較大,復原速度慢、感染機會也較高。 三.頻尿:通常發生在懷孕初期及末期,乃因子宮脹大所影響。
陳冠羣中醫師表示,孕期頻尿是因子宮向下壓迫膀胱引起,而中醫認為補脾、腎之氣能夠幫助臟腑向上升提,能維繫胞胎,繼而緩解頻尿症狀,患者可在中醫師指導下用黃耆來補脾,杜仲與桑寄生來補腎。 到了懷孕後期,有時候可能會溢乳,身體已開始為哺乳作準備。 後期不適2025 由於小腿抽筋與血液循環狀況有關,陳思宇醫師建議,每天撥點時間,適時適量地做點腿部延展的動作,有助於緩和緊繃的肌肉,暢通血流。 例如將足部往後向自己的方向板起來反屈幾秒鐘,再放鬆,重複緩和地做,能伸展後側肌肉。
後期不適: 孕期急性脂肪肝:孕期急性脂肪肝所引起的腹痛大多為右上腹持續劇痛,並可能伴噁心、嘔吐症狀,抽血會發現肝功能指數明顯上升,如果懷孕前就有這樣的隱患,也建議必須趕快回診,寶寶可能會有點危險。
常見的副作用有增加靜脈栓塞、中風、子宮內膜增厚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荷爾蒙藥物成分是以雌激素的衍生物為主,這類藥物有幾種不同的投以方式,如口服、皮膚貼片、藥膏⋯等。 一般來說,荷爾蒙藥物的治療時間不會超過 5 年,且接受治療的年紀也不會超過 60 歲。 生殖年齡晚期:女性平均從 40 歲便開始進入生殖年齡晚期。
- 若併有痔瘡,則應避免攝食辛辣食物、避免久站、多採溫水坐浴,必要時可請醫師給予藥物使用。
- 趁好天氣到戶外慢步行走10到15分鐘,除了可以鍛鍊臀部及腿部的肌肉耐力,同時也可以增加整個身體的體力,對於孕媽咪自身的健康以及腹中胎兒的成長,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 因為胎兒要從母體的骨骼和牙齒中獲取發育所需鈣質,俗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所以孕媽咪的鈣質流失特別大。
- 孕媽咪只要瞭解這些孕期會發生的變化,放鬆心情,即可輕鬆度過孕育生命的奇妙過程。
- 下腹部、骨盆腔不舒服:後期子宮快速長大的結果,會使下腹部的腸道往上、或往兩側移動:有時候腸子會被擠到肝臟附近;子宮在長大的同時,也會作一個旋轉的動作。
- 「落紅」為分娩機制啟動,落紅呈鮮紅色、暗紅色的濃稠黏液,點狀出血。
- 胎兒持續長大,子宮會被撐大,雌激素上升,具備降低自體免疫的功能。
為了預防和避免這些危險症狀,妳最好多喝水、多移動。 一般在懷孕20週之後, 孕婦的血壓值為「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即稱為妊娠高血壓。 不論妳是本來就有高血壓症狀或懷孕之後才被診斷出妊娠高血壓的人,對母體及腹中寶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險性。 後期不適2025 尤其當合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則會形成「子癇前症」。
後期不適: 懷孕後期不適症狀
建議可參考上述舒緩方式,如抬腿、按摩、熱敷等,改善狀況。 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了孕媽咪和胎兒的健康,最忌讓孕媽咪做任何與移動重物相關的行為。 從預防痠痛方面來看,黃文助醫師表示,孕媽咪已經用全身來支撐肚子的重量,如果還要去提重物,不但可能提不穩、提不動,還可能造成肌肉多餘的拉扯與傷害。 懷孕時,孕媽咪的整體重心都在下半身,加上血液循環較不佳,這也是導致下肢易浮腫的原因之一。 陳思宇醫師建議,孕媽咪每晚睡前可以抬抬腿數分鐘,幫助靜脈的血液迴流,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舒緩整天緊繃的肌肉狀態。
後期不適: Q:便祕怎麼好像更嚴重了?怎麼辦?
剛發現自己懷孕時,大家都經歷了程度不盡相同諸如噁心反胃、孕吐、胸部脹痛等症狀;到了後期,寶寶快速長大,伴隨而來的各種身體變化以及不適,甚至影響生活,雖然期待寶寶的誕生,但過程也可能相當辛苦。 在此同時,胎兒與孕媽咪都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讓胎兒健康出生、媽咪能順利生產。 如果能正確認識這些關於懷孕後期的變化和營養補充的課題,提早準備可以更從容度過,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喔。 到了懷孕後期,寶寶依然正在持續長大中,羊水會增加,子宮亦隨之變大,因此整體體重還是會呈現上升的狀態。
後期不適: 孕期怎麼睡?後期宜左側臥姿
當孕媽咪確定已經得了妊娠糖尿病,這時會建議孕媽咪租一臺測血糖機回家每天飯前與飯後各測一次,以此來檢視自己的飲食控制有沒有效果;大部份的妊娠性糖尿病只要飲食控制即可。 一旦用到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就必須一直注射到生產,中間不能中斷,因為愈到懷孕後期血糖值會愈高,必須好好控制纔行,等生產結束後血糖就會慢慢的恢復正常了。 除了上述原因,膀胱發炎也會產生漏尿問題,所以孕媽咪有漏尿的困擾一定要跟醫生討論,找出原因才能對症處裡。 在懷孕期間因血液迴流受阻造成的生理性水腫,多發生在膝蓋以下的下肢部位。
後期不適: 改善懷孕中後期不適動作1:
脂肪類,咖啡因,巧克力,柑橘類,以上都是被專家建議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問題的食物種類。 但是,會使妳不舒服的食物,不見得會引發別人的不適。 後期不適 就像有些孕婦可以喫麻辣鍋、或喝下一大杯飲料,也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後期不適: 失眠危害大 孕期睡不好5大原因
如果狀況嚴重,也可以在產檢時請醫師開軟便劑來緩解便祕問題。 孕婦如果在懷孕前就已經有便祕、甚至痔瘡等問題,孕期便祕問題會更嚴重,更需要在飲食與運動方面加強。 多數孕婦是在懷孕七個月後出現水腫的問題,通常九個月後水腫的嚴重程度會加劇。 水腫是皮下水份聚集所造成,發生水腫的部位以小腿以下腳踝腳部為多,當手壓下皮膚放掉後產生凹陷就是發生水腫了。 保健的方式要讓腳部多休息,不要穿高跟鞋,儘量穿好穿的平底鞋;飲食不要喫過鹹的食物。 腳是很重要的,有時間就讓腳抬高,可以緩解水腫的狀況。
後期不適: 懷孕後期5個常見不適現象!如何減緩不適?
太快的變換動作有可能會加劇妳的不適症狀,甚至還可能會讓妳跌倒。 後期不適 如果妳的水分攝取不族,很容易會出現水腫、尿路感染等問題。 因此,妳應該讓自己補充大量的液體,來預防這類的問題。 懷孕日記寫到這裏,也進入尾聲了,很感謝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地度過孕期,小樂也健康活潑的在我孕肚裡成長茁壯。 抵抗力較弱,相對得到膀胱炎的機會增加,若感染到腎臟,會造成腎盂腎炎,會有發燒的現象。
後期不適: 懷孕可以跑步嗎?掌握4訣竅讓不適、水腫OUT
然而透過產檢瞭解胎兒體重變化,便能確認自己的營養攝取是否足夠,擬定自己的飲食計畫。 孕期28~40週屬於懷孕後期,也是這段奇幻旅程的最後一個階段,而懷孕後期症狀包含腰痠背痛、肚子痛和頻尿等等。 以下將列舉懷孕後期的常見症狀,瞭解自己身體可能產生的變化,減少孕期焦慮的產生。 李毅評醫師認為,「便祕是否會造成早產」並無嚴謹的科學證據,但用力大便的動作確實可能增加腹內壓力,長時間便祕也有可能引起子宮收縮。
後期不適: 更年期會持續多久?不舒服的感覺沒完沒了!婦科醫教你分辨
知名胃腸病學和營養學以及食道疾病中心主任Joel Richter博士警告說,喫了一頓豐盛的大餐然後上牀睡覺,絕對是引起胃灼熱的原因。 飯後不要立刻躺下,可以嘗試悠閒地散步,或做一點家事、坐下來看書,只要不是躺下或是需要彎腰的事都可以! 由上觀之,孕晚期其實是個較普遍的現象,無須驚慌,更不要自我增加心理壓力,只要認真對待積極解決,相信良好的睡眠定能很快回歸。 有方法:孕16週開始,及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及鈣劑。 在喫鈣片時,可以選擇劑量小的鈣片,每天分2-3次口服。
後期不適: 胎兒臍帶打死結!醫「改剖腹」救命
同樣500毫升牛奶,如果分成2-3次喝,補鈣效果要優於1次全部喝掉。 其實,這種情形並非異常,所謂「最後一次月經來後1年以上沒有再來」的「停經」定義是人為制定的,絕大多數的婦女普遍都是如此,但是總有少數的例外,只要透過內診及超音波,就能確定是不是月經又來或子宮內膜出現異常。 女性荷爾蒙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可以增加好的膽固醇、降低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所以停經前的女性很少發生心血管方面的病變。
懷孕3個月之後,孕婦的腹部會增大,因此也會妨礙呼吸。 為了減少這樣的感受,妳應經常深呼吸,好吸收足夠的氧氣給胎兒。 很多人稱這為假陣痛,但妳需要觀察追蹤,告知醫生。 妊娠出現低血壓是很常見的,因為孕婦站立或突然坐下,血液不能及時流通,就會出現頭暈目眩。 然而,在最後階段,子宮的重量顯著增加,壓迫腔靜脈,孕婦會更容易頭暈。 一般於懷孕 1個月以後才會發生,有些人在3個月以內就會緩解,有些人則持續較長時間。
後期不適: 2 月 懷孕後期不適 孕婦輕鬆面對
胎兒持續長大,子宮會被撐大,雌激素上升,具備降低自體免疫的功能。 推薦3種有助媽咪的懷孕骨盆運動 3種輕鬆讓孕婦訓練骨盆的運動,想避免腰痠背痛和順產的媽咪趕緊看過來! 停經後1~2年內,月經重新來過,也表示更年期可能會再來一次,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同樣的症狀,也許會有更年期症候羣的困擾,也許不會有,也是因人而異。 更年期的時間大多是1年或2~3年就會結束,但也有長達5年還未結束的。 我就曾在門診時遇過年逾70、80歲的老太太停經超過20多年,又開始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這種情況應為「停經症候羣」,至於為何停經10~20年以上又出現症狀? 很多媽媽都認為自己坐月期間「冇啖好食」,其實月子餐亦能變得多元化,參考50款產後月子食譜,日日不同菜式完全無難度。
李毅評醫師表示,催生不需要自費,絕大部分的催生藥物都是健保給付的。 根據統計,96%的初產婦在接受催生藥物後15小時,會進入正式的產程活動期,初產婦進入產程活動期後,大約再經過14~16小時之後會完成生產。 所以絕大部分的初產婦能夠在2天內完成催生及生產。 倘若催生超過3天仍未生產,可能就必須評估產程遲滯的原因,或者改為選擇剖腹產。 李毅評醫師說明,通常減痛分娩施藥後大約15~30分鐘就開始作用,可以有效減少疼痛的感覺。 但由於每個人對痛的感覺不一樣,倘若覺得止痛效果不好時,可以調整硬脊膜導管的位置、調整藥物劑量、或是重新放置導管。
要緩解孕期的便祕並不容易,可多喝水、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少喫油炸食物、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必要時醫師會開軟便劑。 吳文毅醫師解釋,懷孕初期因為荷爾蒙改變、腸胃蠕動變慢,不少媽咪都會歷經孕吐的階段,應少量多餐,不要喫太飽、也不要空腹。 出生時體重在2,500~3,500公克,是最理想的範圍,如果寶寶體重超過3,500公克以上的寶寶,則可能造成生產困難,體重低於2,500公克則屬於體重過輕,就必須要詢問醫師寶寶的健康狀況。 後期不適2025 最後幾次產檢至生產時都會有時間誤差,平均體重在200~300公克以內都算是合理的誤差範圍。 陳思宇醫師說明,當子宮擴大後,會壓迫到下腔靜脈,加上引力作用,假如靜脈瓣膜無力,將會導致靜脈血液逆流或迴流受阻,而發生靜脈曲張現象。
後期不適: 健康情報
在懷孕時孕婦體重增加,重心前傾,走路的姿勢改變,不僅令腿部疲倦,亦增加了腳底筋膜韌帶的壓力,足弓位因而下陷,引致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 懷孕初期嘗試這3種運動,給你最舒適、溫和的孕動時光! 文中提供3種最適合的運動項目,孕媽咪趕快一起安心動起來吧! 少量多次喝水,在睡前一兩小時不喝水,可以避免頻尿。 白天時可以用託腹帶將腹部託高,可以讓膀胱比較有空間,就不會一直想尿尿。 胎動次數較前幾日明顯減少/3小時內胎動少於10次/完全沒有胎動,可輕拍肚子、改變姿勢,如果都沒有反應,建議就醫檢查。
一般害喜的現象,西醫認為是絨毛性腺激素上升(β-HCG),即腸胃蠕動變慢而 引起。 而中醫則認為是因脾胃虛及肝氣失和而產生,脾胃虛者腸胃功能不好;肝氣失和則容易緊張有壓力。 通常,有家族性高血壓病史,以及超過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都屬於妊娠高血壓的危險族羣;體型比較肥胖,或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血管性疾病的媽咪也要格外留意。 因此在產檢方面,須配合醫師看是否需要較密集的安排。
後期不適: 子宮出現痙攣
孕期便祕和個人體質、飲食習慣、工作壓力以及孕期荷爾蒙改變有關。 到了懷孕後期子宮變大壓迫直腸,再加上孕婦此時運動量又減少,更容易引起便祕。 頻尿出現的時間點有兩個,一個在懷孕初期、一個在後期。 後期不適2025 懷孕初期子宮仍在骨盆腔內,隨著胎兒的成長,子宮會慢慢變大,壓迫到前面的膀胱,會出現想解尿的感覺;到了懷孕後期,胎兒的頭部下降進入骨盆腔,再度壓迫到膀胱,頻尿狀況又會出現。 懷孕初期,最令孕媽咪痛苦不堪的事,排行榜第一名非「孕吐」莫屬。
李毅評醫師表示,目前的文獻指出,任何時間點,只要產婦覺得痛,想打就可以打,並不會「大幅影響產程,導致需要接受剖腹產」,通常也不會造成剖腹產率增加。 子宮收縮:下腹部會有一陣一陣的緊縮疼痛感,收縮時子宮會變硬,懷孕30週後可能會出現假性陣痛,只要沒有出現規律陣痛,躺著休息後,症狀就會開始緩解,而且也不會有落紅的現象喔。 橫膈膜上下活動會受到增大的子宮影響,孕婦需增加每次呼吸的深度,才能讓寶寶有充分的氧氣,平常呼吸沒那麼深,這種呼吸深度的增加,常會讓人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陳思宇醫師補充,到了懷孕中後期,因為子宮壓迫,血液循環不佳,下肢的症狀表現也就特別多;因此除了抽筋之外,孕媽咪也別忘記注意靜脈曲張的問題。 後期不適篇 比起初期和中期,懷孕後期的不適症狀,不但狀況多,變化也大。 此時因為子宮呈現最大狀態,所以不適感多是因壓迫導致相關症狀居多。
妊娠高血壓是懷孕至20週才會出現的高血壓,而且生產結束約12週血壓就會恢復正常。 患了此症,通常會請孕媽咪先做飲食控制,希望將一天的總鹽量控制在3至5克內來降低血壓。 建議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太鹹的食物一定要避開。
懷孕性行為出血少量:若出血量少,也沒有宮縮、腹痛等狀況,可以先休息觀察是否有持續出血,如情況未改善建議就醫。 夜間盜汗:由於熱潮紅常在夜晚發生,會讓更年期女性在睡覺時容易盜汗,進而讓身體感到過熱或過冷,影響睡眠品質。 更年期:停經過渡期之後,距離最後一次月經,要至少連續 12 個月無月經產生,我們才會定義為更年期。 藉此我們才能推測在正常的女性生理退化階段中,雙側的卵巢都已經真的退休了。 而卵巢負責製造雌激素,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雌激素濃度的低下。 此時的寶寶已經嚴重壓迫到妳的膀胱,因此妳會更容易想要上廁所,可能打個噴嚏就會不小心漏尿,發生讓妳尷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