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5大優點2025!(小編貼心推薦)

田夫被先生責之,而怒曰:爾乃何處野人? 乃遺《點絳脣》詞一闋雲:富貴榮華,高官一品功勳大。 由自貪愛,待鐵打亭堂蓋。 家計方成,堤備閻王怪。 怎生得解,難免諸人債。

本來無有情感,可是能夠運轉日月的週流。 本來無有名稱可以標記,但是能夠燮理陰陽,生發消長,養成天地間的萬物。 如此玄妙,我不知道祂的名字是甚麼,又怕後人無所是從,就依據天理來推測,起了一個定而不可移的名字就叫作{道}。 鴻蒙未判,動靜之理已存;清濁既分,動靜之機始發。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靜經講記-語音)

此句言,凡學道之人,若能運用精華,存想神炁,朝拜三元,修功不退久而行之,自得真道。 (55)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家,此指身。 內比喻則家猶身,心為經。 人能清靜行其至道於心,則謂之有此經。 無經則未悟解,故有災障,煩惱所生,若心了達,則無煩惱。

  • 唐初李氏崇拜老子,故崇道抑佛;至武后朝,反崇佛棄道。
  • 有兩種情況:一是貪於世事,外求華飾欲樂,這種情況為陰咎,不合於陽,就不能清靜,是為沉滯;二是貪於進修窮尋真理,堅求至道,這叫內貪。
  • 回東嶽語於府君,府君曰:善哉,令使取沈會於偏閣之中,坐時,天色正午。
  • 枯坐以為參禪,守心以為煉性,種種旁門都在色身上作事,地獄裏找路,一但陽氣將盡,四大分馳,一點靈性,永墮沉淪。
  • 神降形具,十月滿足而受生故知大道無其形質,元炁而能變有形之炁。
  • 此點,凡吾後學,不可不知也。

巧生千種,機出萬端,皆在此神。 神生則形固,形固成神,神藉形而成,形藉神而生,形神相藉,安靜修功,形固神全。 所以說:形神俱妙,內外相應,自然與道合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2025 (50)左玄真人曰:左,指陽。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開經玄蘊咒

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 此皆言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為仙佛,只在有志無志之分耳。 有志者,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身。 在家者,妻為朋,子為伴,人身雖在紅塵,而心出乎紅塵,何等便宜之事也。

其子死,一慟而已,忘遺體之慈,是失父子之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2025 通曰:我聞莊子亡妻而鼓盆,東門喪子不哭,此真達理也。 太上雲: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也。 男者,陽也;女者,陰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無名氏)

自暴自棄,甘墮苦海,全不思想,人稟陰陽五行而生,為萬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載天地之大道。 夫天地之道,顯象於日月;而日月之道,顯象於陰陽;而陰陽之道,亦顯象於消長也。 消陽長陰,凡夫之道,待至陽盡陰純而成鬼。 消陰長陽,待至陰盡陽純而成仙。 況人半陰半陽,半仙半鬼也,若將半邊陰氣煉退,則成純陽,純陽者仙也,何難之有?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50)左玄真人曰:左,指陽。 左玄是道君之號,得一真人,是立其左右陰陽一的意思,所以稱左玄真人。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2025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左玄真人號法解,大慈大仁,多請問因緣,下游五濁,救拔一切、復歸三境。 侍從尊慈,太上保之,稱其名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About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 Song

”無名指有功而不為名的意思。 《道德經》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不有指不為已有,也是指無名之意。 萬物,指世間萬事萬物。 此句言大道自生萬事萬物而不為已有的博大胸懷和無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 院長大人註解

子初曰:大丈夫心中足位高貴可也。 子初既合其目,便覺飄然而昏似睡,忽見一紫綬金章人乘其象笏,奉夫餘國王詔,徵足下子初。 子初曰:僕乃東海下士,沂水儒生,兩失龍榜,今為孤跡之人,安辱國主相徵乎?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圖註

今本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經文不足四百字,《清靜經》分上下兩章,上章言好清靜則得道,下章說務貪求而沉苦海。 內稱:「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麗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大旨以清靜為本。 勸人澄心遣欲,空無常寂,乃至寂無所寂,則體合於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寄是暫時寄寓,託謂永相附託,言能保愛己身不輕馳騖。 謙以自牧,雌而順物者,則可以託化於天下,故德經雲自愛不自貴。 獨不以生為生者,是善能攝衞貴生之人也。 (4)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名,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因無形無象,所以叫無名。 《道德經》雲:“道常無名。

(38)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濁,染。 此句言人的身心逐於外物,憂苦自然而然就產生而擾亂身心,在生死之間反覆,永遠不能超脫,流浪於苦海之中。 憂苦的事不能夠休止,都是出自人心造作的。 學道的人,都內守其一外除其想(一,指身)。 聖人云:“存三守一”。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道教奉《老子五千文》為至道妙言,敬太上老君為「無上大道」的化身

惟惚惟恍,不屬聲聞;曰希曰夷,無有定體。 若作聲聞,會不足以成;若作定體,求不足以應變。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道雖無形,因天地生育,其形可見;道雖無情,推日月執行,其情可察;道雖無冬,窮萬物長養,其名可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簡介

女斬赤龍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經文中所載述的心法,有三個層次。 首先,人必須澄心遣慾以致清靜,因此對心、形、物三者,唯見於空。 這章書是老子特別關心修道的人不要起貪爭的心,不要執德的意思。 既然說是「雖名得道,實無所得」,這顯而易見的,真道是無形無象,無為而無不為的。 明白這個道理,曉得萬象皆空,到時終歸於盡。

呂祖曰:人生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黃老詩曰: 一貫道心孔氏書,於今清靜啟靈圖。 真經真法皆言道,天理天年也在儒。

6、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夫,發語詞。 清為天,正陽之炁,上升為天。 濁為地,正陰之炁,下結為地。 有清有濁,指能清能濁。

公主身如熱油沃心而痛,又急念之,至三毒消滅之處,忽然見金光一道,其鬼吏盡皆乘空而禮拜,見一真人乘紫雲而下,乃太極真人也。 太清官中聞念《混元老君常清靜經》。 自唸經一卷,已達三清之境,太上老君使吾下降幽獄,赦宥罪人。 公主曰:是弟子唸經來,是當今懿宗皇帝女也。

求師指破生死竅,得訣勤修龍虎丹。 個個同登清靜道,人人共上彩雲蓮。 無極宮內受封後,快樂逍遙自在仙。 文昌帝君詩曰: 一部尊經度世船,五湖四海任盤旋。 若不點破經中理,枉費工夫拜幾筵。

月屬坎卦,則有消長之盈虧。 在人為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大道無名者,名是名目。 先天大道,無形無象,有何名字,強名曰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長養萬物者,長為長生,養為養育,萬物是胎卵濕化昆蟲草木之類,皆得先天之氣而生者也。 木公老祖詩曰: 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經一部是真傳。

(中元,指心。)學人之心,若能安靜,自然無染於塵垢,清靜而保固形神。 上等之人,悟鍊金液之道,以固形質。 中士未悟,身外求樂,合和修煉,以寧性命。 若論出入之道,亦先固形體,然後養於神識,而形體固,形瘦力倦。 神者,爲彼之主,主安則外固,假如世之屋宅,無人則不能全。

如此則以和養其神則安於內,清思棲心則不誘於外,神和心清,形無累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無累者,則因遣欲者也。 問曰:自古人能遣其欲?

至若無修之實有,今已身超碧落而拜玉帝,可謂得道矣。 論曰:修真之士,乘斯功德,體道行功;識降本流末之義,知萬物化生之因;扶危拔困,救厄解冤。 有此清淨,行此慈悲,豈不為南官列仙也。

前章說的降本流末,字義非常深遠。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2025 恐怕人戀末失本,所以老子再再叮囑,這樣的苦心,真是令我呆叟也萬分的感激呢! 而且又含著回轉先天的工夫。 後人多以此為搬精煉氣之解,實在貽誤不淺。 本來清濁動靜皆屬後天。

二要做到無情,無情就是無念,就是沒有七情六慾,心地才能清靜,本性才能永住。 此段總的是講,太上老君教人知道什麼是萬事萬物的根源,她是沒有形狀、沒有情慾、沒有名字的大道之體,她是天地萬物的運作長養的惟一操作者。 “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又何患”。 達到不可名狀的元始先天境界,即有無名的大道之體了,到此則萬福並致,圓滿無缺,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