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新大樓(現稱東址)整建完成,兩院區間由景福地下通道貫連。 目前有員工6,700餘人,病牀2,600餘張,每日門診服務量逾8,000人次。 ),是臺灣一所公立醫院,乃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為臺灣牀數最多的公立醫院(長庚為臺灣牀數最多私立醫院),總院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並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 於日治初期的1895年創建,當時直屬於臺灣總督府,隨後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多次改隸,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的教學醫院,是國立臺灣大學旗下的非營利事業機構。
- 1963年因臺灣省立臺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併入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改為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附設婦幼衛生中心。
- 2011年8月27日,臺大醫院主動公佈將愛滋病患者的器官移植至其他5名病患的醫療事故,臺大醫院於第一時間緊急通報衛生署,並向病患及家屬致歉並說明原委,此次事件為一名控制良好的HIV帶原者的母親,在兒子意外死亡時,因為不知道兒子為HIV帶原者,而將器官捐出。
- 臺灣醫療院所經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分類為「一般醫院」及「精神科醫院」兩大類。
- 臺大醫院亦致力於推動國際合作,以擷取各先進國家醫療發展的經驗與知識,促進我國醫療的蓬勃發展。
- 病房單元的走道除了作為主要的動線外,亦能將陽光與空氣引進醫護人員的服務區域與病患活動空間。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通常簡稱為臺大醫院,是一所創建於1895年的 … 東址為中山南路7號,原址為醫學院校地,建築物與醫學院大樓相連接。 東址大樓於1991年9月開始使用,主要負責急診,住院、手術與專門檢查項目,除醫院與醫學院大樓外,還有基因體醫學中心(國際會議中心)、東址醫護大樓、研究大樓、醫學人文博物館(原醫學院二號館)。 2021年3月20日 由於營運狀況不佳導致每個月皆產生鉅額虧損(卌千萬多元),臺大校務會議正式將原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降格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成為臺大醫院總院下轄分院。 2021年1月1日,新竹分院、竹東分院及生醫分院整併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而分別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 癌醫分院:2018年12月19日試營運,2019年7月4日正式開幕。
公館院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本模板之學術單位,係臚列《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中之學院、學系(科)、研究所。 2007年 與臺大醫學院藥學系合作,首度於國內成功地製作F-18 FLT(fluorothymidine)惡性腫瘤正子掃描劑,並於臺灣醫用迴旋加速器學會發表。 此為國內在正子掃描藥劑之製作上,首度由前驅物製作至放射標記皆在同一機構完成者。 1898年,遷至現址(明石町)(中正區常德街1號,即目前臺大醫院總院西址所在位置),(第一代建築技師小原益知),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 2011年8月27日,臺大醫院主動公佈將愛滋病患者的器官移植至其他5名病患的醫療事故,臺大醫院於第一時間緊急通報衛生署,並向病患及家屬致歉並說明原委,此次事件為一名控制良好的HIV帶原者的母親,在兒子意外死亡時,因為不知道兒子為HIV帶原者,而將器官捐出。
- 本案位於臺大醫院公館院區,現址道路寬度有限,地上10層以上建築容易造成視覺上的壓迫,因此設計師運用寬廣的弧線來整合基地上的各棟建築,與鄰地界定出友善之區隔。
- 若您是已進行至「付款資訊畫面」卻未成功跳轉至「刷卡介面」的訂單,請先確認您的【會員中心】→【我的訂單】內是否有待付款之訂單,有則表示票券已被保留,若無則請您再重新下單。
- 東址大樓於1991年9月開始使用,主要負責急診,住院、手術與專門檢查項目,除醫院與醫學院大樓外,還有基因體醫學中心(國際會議中心)、東址醫護大樓、研究大樓、醫學人文博物館(原醫學院二號館)。
2018年 婦產部張廷禎醫師成功開發同步矯治婦女尿失禁及骨盆器官脫垂的網膜懸吊手術套組,發表於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醫學期刊,全球首創同時解決婦女尿失禁及骨盆器官脫垂兩種疾病。 2017年 耳鼻喉部楊宗霖醫師團隊在Head Neck期刊發表全球首例經髮際線頭頸部腫瘤切除術(無痕頭頸手術),也開發出自動開創器(楊氏勾),獲得美國日本等多國專利。 公館院區 2016年 婦產部林鶴雄教授與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合作在「停經」發表婦女膀胱過動症持續用藥或復發因子之研究,發現夜尿次數多、服藥效果不理想及膀胱小等因子。 2013年 在刺胳針發表大規模臨牀試驗證實使用抽氣標準治療自發性氣胸病人後追加肋膜沾粘劑有效降低復發氣胸及再度手術機率。 2008年 成功完成無心換心手術,病患在全心臟摘除下,以葉克膜在無心臟狀態下維持生命長達16天後,成功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公館院區2025 網際網路上網區- 臺大醫院全院皆可無線上網,訪客自備電腦即可使用。
公館院區: 醫療服務
2009年11月13日 公館院區2025 公館院區於停止門診服務,並改建成臺大醫學院轄下的新組織「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2009年11月13日,臺大醫院公館院區停止門診服務,改建並成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2018年正式營運。 公館站,副站名臺灣大學,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大安區交界處,為臺北捷運松山新店線的捷運車站。
臺大總院區的倫理牆已經於2011年內部整修時拆除,改為衛教宣導海報。 公館院區 西址即沿用日治時期之原址,位於常德街1號,也是常德街唯一的門牌。 同時,精神部,復健部,腫瘤醫學部,以及牙科部的病房均設在西址。
公館院區: 醫療成就
北方為景福會館、西址醫護大樓、健康大樓(原西址八東九東,鍋爐室煙囪古蹟)、兒童醫院(兒童醫療大樓)。 鄰接公園路及常德街交叉處有憧憬雕塑,基座原為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堀內次雄校長胸像基座,位於臺大2號館西側仁愛與中山北路轉角草地上。 公館院區2025 服務方面:特別強調以病患安全為中心的服務導向,強化行政管理,並以人性化的關懷照顧為基礎,針對各項服務設施及工作流程,進行檢討與重新設計,以提供高品質的精緻醫療服務。
公館院區: 醫療體系
部分同類物業放售多時,亦減價吸客,旺角廣發商業中心高層寫字樓單位,建築面積約542方呎,原叫價700萬元,其後劈60萬元,以640萬元放盤,減幅近9%。 2008年 以葉克膜(ECMO)支持117天,成功拯救溺水呼吸衰竭病人,為全球使用ECMO最長案例。 1983年 李源德教授施行氣球擴張心導管手術及為緊急冠狀動脈內Streptokinase注射溶解血栓。 1897年5月,改為新竹縣新竹醫院,並設立苗栗分院‧;新竹醫院新廳舍於同年6月遷至新竹街南門的龍王祠和育嬰堂。 雲林分院斗六院區:2004年4月1日接收「行政院衛生署雲林醫院」成為雲林分院。
公館院區: 車站概要
1945年11月,中華民國接管臺灣,接收後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立新竹醫院,由於省府之改制而改隸於臺灣省政府衛生處。 2006年底董事會決議爭取改制為公立醫院,經行政院原則同意改制為臺大醫院金山分院,並於2008年4月由臺大醫院醫療團隊進駐。 生醫醫院竹北院區:2019年12月落成開幕,為當時臺大醫院最新的分院。 2021年1月1日隨著新竹臺大分院成立而更名新竹臺大分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 新竹臺大分院:2021年1月1日整併原新竹分院、竹東分院及生醫分院而成立。
公館院區: 使用說明
2003年SARS疫情發生之後,增設6E1負壓隔離加護病房。 西址建築羣除主建築外,西南方為檢驗大樓,北方為景福會館、西址醫護大樓、健康大樓(原西址八東九東,鍋爐室煙囪古蹟)、兒童醫院(兒童醫療大樓)。 2011年7月1日署立新竹醫院及署立竹東醫院改隸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
公館院區: 預約掛號
僅停靠捷運公館站站牌284首都客運汐止社後-景美僅停靠捷運公館站站牌311中興巴士中和-松山僅停靠捷運公館站站牌311區間車中興巴士中和-捷運公館站例假日停駛。 編號經營業者區間備註路線圖0南大都會客運萬芳社區-捷運東門站僅停靠捷運公館站站牌1欣欣客運萬華-松仁路僅停靠捷運公館站站牌52欣欣客運景德站-中興醫院僅停靠捷運公館站站牌109大都會客運萬芳社區-陽明山第二停車場例假日行駛。 每場次有最小成團數15人限制,請先購買此套票並完成付款,系統將於預約出發日前7天發送「成團成功/失敗通知信」至訂單聯絡人email,通知確認是否成團,若未達成團人數,將全額退還,請留意信件資訊。 臺大醫院創建於西元1895年,院址初設於臺北市大稻埕,1898年遷至現址(現稱為西址);當時為木造建築,1912年開始進行整建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 2020年 小兒部暨因醫學部胡務亮教授團隊,以「解開上帝的密碼—守護急重症兒童的精準醫療」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優化全外顯子次世代定序檢驗判讀流程,縮短檢測時間為1周。 2012年 公館院區2025 醫學研究部與清華大學化工研究所研發團隊在疫苗發表利用類病毒顆粒腸病毒71型疫苗,在獼猴試驗發現良好抗體濃度中和病毒。
公館院區: 兒童急重難症轉院外接團隊榮獲資誠永續影響力獎【金獎】
此外,臺大醫院尚提供可上網之電腦設施,放置於每個病房之陽光室,以及東西址大廳,提供病友訪客免費上網。 研究方面:整合研究資源,成立核心研究室,提供同仁最好的研究設備與研究環境。 目前以癌症、免疫疾病、心臟血管疾病、器官移植醫學、生醫光電、與影像醫學為研究焦點。
站名取自附近地名及臺鐵舊站名「公館」,該站位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園的西南邊,故在站名後方以括號加註「臺灣大學」字樣,作為副站名。 於BMTC規劃中本站位於臺鐵新店線公館站、公館圓環附近,但因與工程編號G8站(臺灣大學站,約略在新生羅斯福路口北方)距離過近,而合併調整於現今位置(新生羅斯福路口南方)。 創建迄今百餘年來,臺大醫院培育醫界人才無數,包括醫學生、專科醫師、藥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等,學員分佈全球各地,頭角崢嶸,表現優異。 在醫療服務上,臺大醫院的臨牀醫療品質更是名聞遐邇,備受國人信賴。 而臺大醫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和臨牀試驗藥物研發上的尖端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2020年 公館院區2025 癌醫中心分院院長鄭安理特聘教授團隊領導的國際級多中心第三期臨牀試驗研究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使用免疫標靶治療可提高晚期肝細胞癌的存活期。
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新店線曾於現址附近設水源地車站,東南方設公館車站。 公館車站在捷運通車前, 為日治時代重要地點,原為該時期的夜市與交通樞紐。 自由在線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文件型別 OC/Microsoft Word … 北護分院,眼科門診時…鬥六分院, 公館院區, 虎尾分院 … 身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臺大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
2004年4月,奉行政院覈示,行政院衛生署雲林醫院改制為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原於虎尾籌設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則規劃為雲林分院虎尾院區。 1912年,因為白蟻侵蝕嚴重,開始進行整建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1921年完工,(總督府技師近藤十郎)是當時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魚骨型建築),設置了電燈及市內電話。 公館站區內設置了一系列命名為「偷窺」的互動式公共藝術創作品,由陳健、蔡淑瑩創作,使用玻璃纖維、投影機、攝影機與投影銀幕等現代化材料與設備,將站區內特定角落拍得的畫面投射至其他的位置處。 偷窺的分部位置非常廣,從車站月臺、上層通道一直到車站外地面上的公共空間都可以見到其蹤影。 原先規劃於新生南路口設立臺灣大學站(G08),於基隆路口設立公館站(G07),後兩站合併設站並改為現址。 行程活動如遇臺北市政府宣佈停班停課將取消行程,如遇中正區,士林、北投區發佈豪雨、豪大雨特報,本處將視情況取消行程並傳簡訊通知(請注意預訂時所留之手機簡訊),取消行程本處將主動辦理無償退費,無改期之措施。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友總會 財團法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國立屏東科技 … 臺灣醫療院所經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分類為「一般醫院」及「精神科醫院」兩大類。 為了改善紅包文化,讓捐款透明化並公款公用,在全臺大醫院設立一個大的MG402帳戶,各科別還有上百個帳戶。 2020年 藥理所楊鎧鍵副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 發表內質網蛋白thioredoxin domain containing 5 在肺臟纖維化重要角色。 2008年 完成亞洲首例藉由胚胎著牀前基因診斷技術,正確選擇出非地中海型貧血又具同型人類白血球抗原(HLA)的胚胎,植入母體後成功懷孕,並順利產下女嬰。
公館院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公館分院
1994年臺灣省立竹東醫院於民國83年6月26日開始開辦醫療業務,本著「我為人人」的「人本醫療」服務精神,負起新竹縣13鄉鎮(包含尖石、五峯二個偏遠山地鄉)民眾保健醫療任務。 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即於當時的臺北縣新竹支廳管內設立醫院,隸屬於陸軍局軍醫部,位於新竹支廳廳舍。 公館院區2025 1963年因臺灣省立臺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併入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改為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附設婦幼衛生中心。 2014年衛生福利部通過審議,正式核發臺大醫院兒童醫院設立許可函。
教學方面配合延續醫學院的課程設計,培育醫學及各類專科醫學人才;研究方面整合研究資源,成立核心研究室,提供同仁最好的研究設備與研究環境;服務方面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服務導向,強調人性化的照護,著重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管理,以提供高品質的精緻醫療服務。 臺大醫院亦致力於推動國際合作,以擷取各先進國家醫療發展的經驗與知識,促進我國醫療的蓬勃發展。 公館院區 2008年12月19日 簽訂捐贈合約書,目標設立「華人頂尖,世界一流」之癌症專科醫院。 其中的一百億元,興建達五百牀規模的臺大癌醫中心醫院,以及臺灣第一家質子治療中心;另外的五十億元,則由郭臺銘創辦的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與臺大共同針對高端設備醫療、幹細胞移植、預防醫學與醫學工程四個項目進行合作;這是全球有史以來,單一企業對醫學院最大的一筆捐贈。 2010年8月16日於臺北縣政府舉行「財團法人北海岸金山醫院改制為臺大醫院金山分院」簽署儀式,在臺北縣長周錫瑋見證下,由金山醫院董事長許銘能及臺大醫院院長陳明豐簽署改制協議書。
公館院區: 車站周邊
期能整合研究能量、促進交流合作、保存學術產出、推廣研究成果。 病房層的設計在於強調空間使用上彈性及兼顧病患在個人私密空間與安全上的需求。 病房單元的走道除了作為主要的動線外,亦能將陽光與空氣引進醫護人員的服務區域與病患活動空間。 療癒花園除作為病患休憩與社交的場所外,亦能協助將自然光線深入建築物的內部,提升空間之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