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這個房子在,不管格局做了什麼改變,或者換了多少屋主,祂依然堅守崗位,守護這棟或這層房子。 祭拜供品:五味菜碗(家常菜餚,有雞腿與雞蛋更佳;供品需全熟)、2 碗飯、2 雙筷子、3 杯酒(亦可使用清茶替代)、水果。 祭拜供品:熟食飯菜(供品需全熟;6 碗,雙數以上的倍數皆可)、7杯酒(亦可使用清茶替代)、7副碗筷、牲禮、水果。
一般民間在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等,會以便飯菜、紙料祭拜地基主,也可依照各地不同習俗拜拜;有些比較講究的地區,甚至每月初一、十五都會祭拜地基主。 過了初一後的初二初三,通常就是女兒回孃家的日子! 已婚女性會在這天回孃家團聚,祭拜祖先,準備的供品不用太複雜,只要鮮花、素果、水果 3-5 樣和糖果等,目的是祈求祖先繼續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健康。 其實按照傳統習俗,尾牙是民眾欸了感念土地公這一年來守護土地,讓人民有豐衣足食而舉行的年終祭祀活動,當天除了要祭拜土地公外,也會感謝地基主護衛家宅。
地基主供品: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很多人可能存有疑問,卻真的是拜地基主的正確場所。 也有專精命理方面的老師說,大雞腿、滷豆乾、一顆完整滷蛋,是前一世紀流傳至今的基本款,不過現今只要時令水果、乾糧,冬至時再加碗湯圓,慰勞其辛勞,其實也夠誠意;是否要基本款還加個飯啦菜的,隨各人心意,真的不必太過拘泥。 蘿蔔糕的閩南話為「菜頭粿」,在中元普渡祭品中象徵著「好彩頭」,也會有人準備「芋粿」,有庇佑子孫之意。
- 明(7日)就是大雪,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指出,在古人認為北方地區出現較強的冷空氣,因此會有規模較大的降雪,而大雪這天也有不少禁忌、習俗,大家不妨可以參考一下。
- 小旭山脈專門:『發覺果物的美好』,並且讓他成為生活的小確幸,也許從一顆小種子、一顆小果實開始。
- 家家戶戶則於每年的除夕進行祭拜,除了感謝地基主一年的辛勞外,並期望來年能保佑該宅闔家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 如果還是覺得擔心,建議可去家中附近的大廟,點香秉報神明家人姓名、住處地址以及說明來由,請神明作主、慈悲庇佑,並於下回拜地基主時拜對方向即可。
- 我相信如此虔誠地對家神、神祇表示敬意,祂們也必以相同的心回應我們。
有說法認為,普渡要滿足每位好兄弟的喜好,因此供品必須要保持完整,例如魚不可以去尾,斷尾代表「無後」,而豬肉一定要使用完整的三層肉,要帶皮帶油。 地基主供品2025 菜餚簡單,有肉、菜、飯即可 (最好有葷食,因為地基主喜好肉食,但家中茹素者,全素也沒關係),買個三菜一飯的便當即能祭拜。 臺灣人和福建人一般會在廚房,或後門偏僻之處奉祀地基主(地主),且會用矮桌子、板凳當作供桌,而不似一般神桌香案之高大。
地基主供品: 地基主要怎麼拜
另外再教大家一些敬拜土地公的方法,方法正確了纔能夠帶來好運。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拜土地公的日子,再來農曆2月2日是土地公的生日也別忘了,而祭拜供品則包含三牲、3~5種水果以及米酒三杯,傳說因土地公牙齒不好,所以供品還會有較軟嫩的食物,像是紅龜粿、麻糬等等。 祭拜地基主,要抱持著一顆感恩的心,畢竟它(房子)讓我們有一個平安的居住環境。 如今,我們將它放大到靈的層次,不論它是以前居住在此處的先人(地縛靈、祖靈)或土地神,祭祀它們是希望大家和平相處,這樣的心態才能連結天(靈)、地(屋舍)、人(祭祀者),創造和諧的關係。 然後每隔3~5分鐘添一次酒,總共添三次酒,沒有擲筊雖然可以,但至少要等到香燒到超過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才能開始擲筊,請示地基主是否已享用完菜餚? (擲一次即可,出現一正一反代表已經享用完畢)接著可以開始收供品,並且燒化金紙。
道教或佛道混合家庭長大的朋友,應該有時會看見長輩在比較重要的幾個節慶日子,在廚房拜拜,甚至有些家庭,每個月都會拜拜。 因應現代社會,祭拜地基主的供品也往往變成了便當、零食等。 地基主信仰在福建和臺灣的普遍性極高,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也往往會加以祭拜。
地基主供品: 地基主歷史淵源
今年因疫情影響,普渡活動多有限制,民眾除了實際前往廟宇參與之外,也可以選擇網路普渡,或是「代辦普渡」服務。 「代辦普渡」是指線上訂購普渡供品寄送給廟方,由廟方直接代為供奉,後續可以依照選擇將供品寄回,或捐贈給需要的弱勢團體。 在水果的供品上,建議以奇數三、五、七為主,且水果不可以切開。 在種類上,避免選擇多籽的品種如芭樂、番茄等,因為籽無法消化,被視為「不潔」。 另外還有香蕉、李子、梨子不可一同祭拜,因為有臺語「招你來」諧音。 地基主供品2025 普渡供品種類包含三牲與四果,三牲指的是雞、豬、魚,而四果則是指四季當令的水果。
地基主供品: 臺灣地基主信仰
謝沅瑾指出,地基主原本是古代對於地基的崇拜,在傳統的信仰中認為萬物都有神靈,像是門有門神、竈有竈神、井有井神等。 對於地基的崇拜,後來慢慢轉變為對歷代住於這片土地之上的人的祭祀。 換言之,地基主就是住在這個房子裡,更精確的說,是蓋房子的這塊地上的歷代住民。 因此傳統上地基主是沒有神像的,高矮胖瘦、男女老少都有。 地基主供品 地基主供品2025 民間信仰認為,如果地基主作祟,家內就會不平安,連帶影響家族運勢的發展,因此家家戶戶都會祭拜地基主。 拜天公主要準備三牲或五牲,拜祖先是準備六至十二道家常飯菜、三牲、一鍋飯;而地基主則要一隻雞腿、一碗白飯、一碗湯、家常飯菜、刈金;其他供品如:水果、飲料、年糕、發糕、蘿蔔糕也是可以準備的選項!
地基主供品: 彰化社頭織襪芭樂節!織襪業、農友推好物
「日本東北遊樂日」將在12月17日及18日於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 由東北七縣:青森縣、巖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福島縣、… 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剛同居的男友無意間在收納椅裡翻出她的「大人系玩具」,…
地基主供品: 【2023 過年第五拜|開春拜財神!】
民間人士在工地動土開工、遷居入厝時會舉行盛大的祭拜儀式,表達如有打擾或不周延之處,請求地基主能夠見諒,並表達祈求庇佑工程順利之意。 家家戶戶則於每年的除夕進行祭拜,除了感謝地基主一年的辛勞外,並期望來年能保佑該宅闔家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其他如清明節、七月半(中元節)、冬至等節日,家戶亦會祭拜地基主。 地基主供品 地基主的祭拜,通常在午後時刻進行,最晚不過天黑以前。 常以廚房或後門等偏僻處,或是家中最低樓層位置,面朝屋內下方地基所在方向進行。
地基主供品: 更多關於「拜拜」
2022 年鬼門開時間為國曆 7 月 29 日,在祭拜的形式上通常為協助好兄弟們接風洗塵。 正式的祭祀時間為中元普渡當天(農曆 7 月 15 日),2022 年的國曆時間 8 月 12 日,祭拜時間為下午 14 點後、17 點之前完成儀式,避開陽氣最盛的正中午,並趕在太陽下山以前。 地基主是居家的守護神,主要是負責家宅內全家的平安、健康、財富、運勢等,所以當居家需要施工或入厝時,記得要跟地基主報備一聲!
地基主供品: 生活體驗
供品的選擇則以雞腿、米飯、米酒等為主,這與早期人們如何看待地基主有關,他們大多認為地基主是鬼魅、鬼靈或祖先。 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供品的選擇也隨著現代人飲食變化而被簡易的便當、速食所取代了。 地基主供品2025 一位從小拜佛茹素的朋友告訴我,現代人入厝拜地基主的習俗是拜全雞,取「起家」之意,但那只是諧音,一切都該回到人心如何看待此事,只要誠心敬意,就算拜素雞也沒關係。 由此可知,拜拜儀式除了要融入信仰心和虔誠心,具足正知見看待也很重要。
或許也有可能是我守護靈的「傑作」,然而當下並無感應。 以我家為例,地基主很客氣,不會常現身,但若有狀況,我猜祂會用各種方式提醒,要家裡的人特別注意。 地基主供品2025 例如有天我緊急加班甚晚,午晚餐都沒喫,回家餓得半死,於是煮開水準備泡杯牛奶,接著進房間,關起門,戴起耳機開啟音樂,想放鬆一整天的緊繃情緒;只是這樣做,就犯了居家安全大忌! 地基主供品2025 普渡時,準備空心菜做供品的方式有許多種,有部分說法為煮「空心菜水」,讓不小心搶輸的好兄弟還有食物可以填飽肚子。 另也有說法認為要準備「半生不熟」的空心菜,意即人們和好兄弟的關係與空心菜一樣半生不熟,喫飽後請好兄弟離開,大家好聚好散。 普渡時間:未時(下午 1~3 點)後,太陽下山前(約下午 5~6 點)。
地基主供品: 倍券 振興券全攻略 一次全搞懂 人人有份 7月15日上路!
臺灣民間習俗都會固定祭拜地基主,甚至在過年除夕當天也會有不少家庭都會準備菜餚祭拜地基主,就是能祈求全家一年內能平安又順遂。 又要準備哪些金紙、水果供品、什麼時間拜、祭拜方向與位置,甚至拜地基主有哪些禁忌,如果你現在還不清楚,在這篇2022地基主拜拜就整理告訴大家。 不只有住宅需要拜地基主,公司行號或是公家機關都該予以祭拜。 而祭拜時間除了農曆12月16日要拜地基主外,每年農曆2月2日和端午節也要祭拜地基主,有些地區則是比照拜土地公,每月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地基主。 另外供品應有菜餚、米飯、水果、米酒及紙錢,而且通常都以數個碗分裝飯菜,所以又稱「五味碗」,加上有民間傳說地基主喜歡喫雞腿,因此雞腿也是必備供品之一。 隨著文化越來越開明,在祭拜的儀式上也相對簡化,只要誠心誠意,心意都能傳達到。
也有人會在祭拜地基主之時,一併祭拜好兄弟,則召請神明時,以“地基主好兄弟”稱之。 地基主,別稱地主,開基祖,是住宅、房舍的守護靈,是全球範圍內受福建文化所影響地域人們獨特的信仰。 世界各地的福建人和臺灣人常會在春節、清明節、中元節時,或者舊曆每月初二、十六作牙時,以簡單菜餚爲祭品,並焚燒紙錢,加以祭拜。
現在市面上賣的現代金紙「地基主專用金」,是1990年代以後的產物。 在臺灣民間信仰中,拜「地基主」一事出自於對房舍守護靈的感念之意,不像祭祖是絕對必要,地基主不拜亦可。 但既然拜了,就得持續,每年至少拜一次,直到遷居他處為止。 或者應在最後一次拜地基主時,加燒一些紙錢,虔誠向地基主稟明,「因故以後不再祭祀地基主。懇請見諒。」臺灣民間傳說,因為曾經祭拜過的家戶,時間到了,地基主就會「討」祭祀。 普渡的時間為中元節當天國曆8月22日,祭拜方式有許多說法,最完整的流程就是分別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與好兄弟。 一般來說,上午祭拜神明、中午祭拜祖先、傍晚祭拜好兄弟、最後再祭拜地基主,不過也有說法是先拜地基主、後拜好兄弟,或是將神明與祖先一起祭拜,與普渡公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