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紫雲寺2025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從這段文字就可以知道,半天巖的地名是由於半天巖紫雲寺這座佛寺而來,且從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的碑文也可以知道,紫雲寺由來已久。 嘉義紫雲寺2025 因此,紫雲寺的歷史悠久應是無誤,只是歷來志書卻不太提及這座百年古剎。

在這份日本人所作的寺廟調查中,不僅將紫雲寺的創建時間寫成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將當時鎮殿的佛祖神像寫成畫像,還把紫雲寺的住持寫成覺宗和尚,這此記載,並沒有看到其他資料佐證。 嘉義紫雲寺2025 康熙十三年左右,一個七十幾歲的老人從大陸移住臺灣,看中半天巖這個地方,並建一座小祠,將帶在身上保佑自己的神明畫像供奉在此,早晚禮拜。 不久,此老者亡故,從大陸來的臨濟覺宗和尚住持之。

嘉義紫雲寺: 嘉義半天巖紫雲寺 走三寶山登山步道

大門除楹聯與門額外,尚有造型浮雕、吉祥花磚等裝飾。 第一進以洋式建築風格為主,二、三進則使用傳統閩南建築手法。 嘉義紫雲寺2025 正立面巴洛克式的半圓形門樓上,以老鷹意寓「雄鷹飛天」;燈甕臺語為「丁」,時鐘拆字可得「金童」二字,都有保祐家丁興旺的意思。 二崁陳宅位於村落中央,坐東南朝西北,融合閩南式建築與澎湖地方建築特色,並反映日治時期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之影響,成為閩洋折衷式樣建築。

  • 惜字亭又稱「敬字亭」、「聖蹟亭」,乃客家先民專為焚燒字紙的小型建築物,目前全臺僅存百餘座。
  • 臺大化學研究所碩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34歲時接任住持,民國102年5月續任大高雄佛教會第22屆理事。
  • 同治3年(1864年)臺南謝日新再度修繕,光緒6年(1880年)李建成勸募重建。
  • 有版本是以前有三位比丘各揹著一尊觀音菩薩像一同來臺,各尋一地立寺,大媽落腳在赤山巖(臺南六甲赤山龍湖巖)、二媽安居在火山岩(白河關子嶺大仙寺),三媽結茅在半天巖。
  • 每年農曆2月9日舉辦一連3天的繞境祭典繞經番路鄉、竹崎鄉與嘉義市部分區域。

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地圖半天巖紫雲寺,或稱半天巖紫雲寺,是臺灣嘉義縣番路鄉的佛寺,為嘉義縣文化資產、三級古蹟,建築採五開間二進二廊帶左右護龍、座西北朝東南。 半天巖紫雲寺位在嘉嘉義縣番路鄉,主祀觀音菩薩,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1673年)。 民國三十年因地震而倒塌,現今的樣貌,是民國三十九年重建的。 紫雲寺因「山間之彩雲常現紫色,則繞寺不散」得齊名。 半天巖紫雲寺是嘉義縣番路鄉著名的寺廟,寺廟周邊有修慧步道和祈福步道可供遊客漫步健行,步道上的景點有紫雲公園、石頭公公園、羅漢廣場、昇龍觀音廣場等等的景點。 嘉義紫雲寺2025 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原名魚藤坪橋,位於臺灣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為縱貫線鐵路(後屬臺中線)全線開通前一年(1907年)所興建完成的磚造橋墩、鋼鈑梁及桁架樑混合型式之橋樑。

嘉義紫雲寺: 嘉義|嘉義高鐵周…

相傳以前有三個僧人,各揹著一尊觀音佛祖,搭船渡海來臺,在南部各自找一個地方安居,分別找到臺南六甲-赤山巖(赤山龍湖巖)、白河關子嶺火山岩以及嘉義番路半天巖。 第一個版本是:當年一位老和尚從大陸帶了一尊三媽來臺灣,經過火山、赤山,三媽都託夢告訴和尚說:「不是這裡」。 和尚就這麼四處奔波,一直到這附近(在現在寺廟建築後方),和尚坐在那兒休息,三媽就說:「是這裡了」。 於是和尚在那裡搭了一間簡陋的草寮,佛祖只能放在地上,附近的人看到有間草寮在那兒,好奇地往裡頭一看,才知道裡面有一尊佛祖,村裡小孩如果生病、不舒服,就向佛祖請示,給果都非常靈驗。 嘉義紫雲寺2025 惜字亭約建於民國37年至47年間,外觀為三層式六角形建築,無供奉神位,對聯置於亭身三面。

興建餘三館的陳有光(1840年-1909年)為陳義方長子,同治十二年(1873年)捐納而得「貢元」之銜。 他於光緒十年(1884年)擴建舊宅,工程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落成。 永靖餘三館陳家為出身廣東潮州饒平的潮州人,於十世祖陳智可時來臺定居今彰化永靖,在第十二祖陳德耀擔任墾首時逐漸致富。 嘉義紫雲寺 在戴潮春事件中,陳家第十五祖陳義方曾於同治元年(1862年)率鄉勇協助清軍,日後得到臺灣總兵曾玉明與福建兵備道丁曰健舉薦而因軍功欽加五品頂戴。 相傳創建於清康熙21年(公元1682年),《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為清乾隆29年(公元1764年)建立。

嘉義紫雲寺: 景點小檔案

臺大化學研究所碩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34歲時接任住持,民國102年5月續任大高雄佛教會第22屆理事。 據說明鄭時期太僕沈光文曾在此唸佛修禪,清雍正九年(1731年),紹光禪師在此建草菴奉佛。 乾隆28年(1762年)時蔣允焄為臺灣知府,捐私財增修殿宇,命民人各自攜帶磚瓦上山,以表演「使飛瓦之術」,其實只是因為建材搬運不便,而巧飾其言。

嘉義紫雲寺: 嘉義景點懶人包

位在嘉義縣的半天巖紫雲寺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1673年),於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因地震而倒塌,民國三十九年時(西元1950年)重建為現今的樣貌,因「山間之彩雲常現紫色,則繞寺不散」取名為紫雲寺。 紫雲寺中主祀神祇為觀音菩薩,並供奉眾多神祇,包括三寶佛、註生娘娘與神農大帝等。 紫雲寺為二進帶二護龍的建築格式,共有山門、中庭、正殿、配殿與鐘鼓樓等空間,並有石雕、木雕、彩繪、剪黏、交趾陶與堆塑等裝飾藝術。

嘉義紫雲寺: 建築

另一種版本是前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白聖長老根據能元和尚所寫之沿革,說有一名七十餘歲的僧侶在清康熙二十一年來此,嘆曰:「此勝地也,宜為蘭若。」於是斬荊棘闢草萊,結茅其間,再由南海普陀山迎請觀音聖像而供奉之。 因僧從遠望此境,高接雲天,遂名為半天巖;又以山間之雲常現紫色,取寺為紫雲寺。 另一個版本是:以前有三個和尚,各揹著一尊觀音佛祖,一同搭船渡海來臺,到了臺灣之後,各自找一個地方安居,結果,大媽找到赤山巖(臺南六甲赤山龍湖巖)、二媽找到火山岩(白河關子嶺大仙寺),三媽就找到了半天巖。

嘉義紫雲寺: 紫雲寺滾輪溜滑梯須知

同治3年(1864年)臺南謝日新再度修繕,光緒6年(1880年)李建成勸募重建。 澎湖人氏陳嶺、陳邦兄弟於1887年渡海赴臺,初期從事酒廠工作,之後轉業,至金協源漢藥鋪學習藥理。 學成後,即於臺南經營元益藥鋪取得成功,因而獲得「澎湖嶺」與「邦伯」之稱,陳氏兄弟後乃返鄉興築陳家大厝,由池東匠師陳媽挺主持施工。

嘉義紫雲寺: 嘉義|昭和十八J…

惜字亭又稱「敬字亭」、「聖蹟亭」,乃客家先民專為焚燒字紙的小型建築物,目前全臺僅存百餘座。 1942年(昭和17年),日本政府下令疏開禪寺,超峯寺唯一一任客家住持開照和尚,領部分出家師父到屏東內埔、麟洛等客家村落繼續修行,戰後有多名客家師父返回大崗山重建超峯寺,因此超峯寺客籍師父曾多達半數。 1935年4月21日發生新竹臺中大地震,新竹州、臺中州震災嚴重,此區隧道、橋樑、鐵軌損毀至鉅,此橋亦被震毀,造就此一斷橋之景象。 餘三館是位在臺灣彰化縣永靖鄉的縣定古蹟(原為三級古蹟),公告於1985年11月27日。 餘三館是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高都可塘埔鄉大榕社的陳家之宅邸,為陳成鑑(有光)於光緒十年(1884年)將陳家舊宅擴建而成。 1985年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受《文化資產保存法》 保護,其後修繕都以修復為主,本體依舊維持1947年的形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