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淵源最早倡議興建新莊武聖廟者為汀州永定貢生胡焯猷,他與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組「胡林隆戶」,在北臺各地拓墾,因開墾有成,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興建「西雲巖」(今五股鄉)主祀觀世音菩薩,更在新莊街倡建「武聖廟」,作為祭祀中心。 由於為北臺灣創建年代最早的武聖廟,因此分香範圍廣,故每年正月十三日「關帝君飛昇日」前後皆有各分香廟宇返回祖廟進行謁祖的活動。 清同治元年(1862),新莊縣丞郭志緯為感謝關帝神靈護祐,平定亂事,捐銀重建,並諭地方士紳響應於原址重建,於同治七年(1868)完工。
胡焯猷為武聖廟建廟時之董事,即說明其為重要的建廟倡議者與組織者之一,其之所以熱衷於關帝廟的修建,可能與當時新莊碼頭的商業繁盛有關:關帝廟蓋在米市旁,意味著祈求關聖帝君「商業神」神格保,保佑當地米穀等買賣興隆。 胡焯猷除了捐建關帝廟(武廟)外,乾隆廿八年 將自身之田宅捐出設立義學「明志書院」、乾隆卅三年 武聖廟2025 捐建西雲巖觀音廟,另外也有捐獻山林給觀音山凌雲寺、捐獻田地給滬尾鄞山寺的紀錄。 新莊武聖廟是發起組織臺北縣道教會及臺北縣關聖帝君爐下聯合慶典委員會創始者,新莊武聖廟除了落實道廟課誦道經外,並且到全省各友宮贊揚道經,推廣「有廟有教」理念。
武聖廟: 新北新莊武聖廟
根據記載,武聖廟是在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由貢生胡焯猷所建,鹹豐三年(西元1853年)新莊發生漳、泉械鬥事件時被焚毀,後於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擴大修建,今則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武聖廟大門平常不開放,只在農曆正月一日至三日、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開啟。 在每年元宵節前後,廟前都會舉辦”擲炮臺”活動,藉以顯示民生安樂。
(關羽就是關公,信徒稱”關聖帝君”,他是三國時蜀漢的大將軍,為人正義稟然、盡忠效主),後人稱譽關羽一生行事,五德兼備,五德指的是:” 千里尋兄日仁、華容釋曹之義、秉燭達旦之禮、水淹七軍之智、單刀會之信 “。 前殿後檐尚有同治四年之左蟠龍柱與右蟠龍柱,雕工精 美,左蟠龍柱刻有「同治乙丑年瓜月」。 重要的有同治七 年(1868年)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置產二木碑文,嵌於第二進左右側牆。
武聖廟: 桃園關聖帝君廟宇
廟方表示,新莊武聖廟為國家三級古蹟,設立至今已有260年,名列新莊老街三大廟,見證了新莊作為北臺灣最早開發都市的興起,今年除了歷年固定活動,初一發放金鼠開運幣、初十二遶境、初十三關公飛昇儀式與元宵節大遊行外,今年更推出四大亮點活動。 又名新莊武廟、新莊關帝君廟底新莊武聖廟是清乾隆二十五(1760)年在當時新莊最熱鬧的米市街所建,如果不算因漳泉械鬥等糾紛損毀 於同治元年從建的部份,如今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寺廟,已經有著近兩百五十年的歷史。 新北市新莊區在清朝雍正(也就是四爺)、乾隆時代曾經是臺灣北部的重要市鎮。 「新莊廟街」(現今新莊路)主要就是從東邊「保元宮」、中段「廣福宮」、「慈佑宮」,延伸到西側「關帝廟」的一條長街,鄰近還有一間「文昌祠」,這四間古廟全部是國定古蹟。 參閱「新莊武聖廟」網頁、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新莊武聖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3)。
- 因此只要在開放時間,不只宮廟部分,周邊一帶也湧進不少人潮。
- 新莊一年一度的「轟炮臺」習俗,每年都吸引大批民眾參與,盛況絲毫不輸臺南鹽水蜂炮,藉由將鞭炮扔向高空中的鐵桶砲臺,成功丟進後,砲臺內便會發出震天聲響,象徵去除舊年惡運、迎來好運氣。
- 客家淵源最早倡議興建新莊武聖廟者為汀州永定貢生胡焯猷,他與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組「胡林隆戶」,在北臺各地拓墾,因開墾有成,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興建「西雲巖」(今五股鄉)主祀觀世音菩薩,更在新莊街倡建「武聖廟」,作為祭祀中心。
- 廟的建立與當時新莊商業鼎盛有關,因商家以關帝君為膜拜對象。
- 三層樓高的廟身是黃瓦紅牆的宮殿式建築,莊嚴華麗,近年來關帝廟致力將宗教文化與觀光結合,特別是每年春節至元宵期間都會舉辦活動,其中包括乞平安龜、喫平安壽麵、猜燈謎和創意花燈大展等,是認識臺灣傳統民俗節慶、祈福參拜的最佳場所。
- 重大慶典:武聖廟定期舉行春秋兩祭,春祭於農曆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舉行,正月十三日是關聖帝君的飛昇之日;六月二十至二十四日在這幾入舉行秋祭,而六月二十四日乃是關聖帝君的聖誕,皆曾往祭典中舉行三獻禮。
- 民國68年前殿翻修改以鋼筋水泥,民國74年內政部認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正殿屋坡含拜殿,面闊三開間,含屋架前後共十七檁,在形制上屬於大型廟宇建築,棟架碩大精美,燈樑為一六角形橫截面的彩繪橫樑,各架彩繪為蔡龍進彩繪匠師承接的作品。 背牆及兩側的牆身是以紅磚及烏磚層層交互疊砌,臺基則以北部唭哩岸的砂岩。 武聖廟2025 次間山牆上的木質匾額,左為「忠孝」,右為「節義」,每字距若四尺見方,四週嵌以泥塑線腳層層疊起,極具古意。 正殿龍柱則為單龍的八角蟠龍柱,由霧峯林奠國所捐獻的,龍柱左刻同治乙丑年(1865年)梅月穀旦,右龍柱刻有賞戴花翎候選知府林奠國敬獻。 新莊「武聖廟」自創建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在文獻及重修碑上,重要的修復記錄自道光元年起,共有四次大修,建築架構歷經數次變革。 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縣丞郭志緯所撰的置產木碑,有詳細的記載。
武聖廟: 臺南武廟 – 大小關帝廟的故事
簡述臺灣廟前文化情況,只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類項的事實。 它是生活的信仰中心,是文化智能的研習場所;是文化媒介體的現場;是人數眾多,民氣可感的地方等等。 我們更相信廟前民俗表演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地,也是實踐場所。 不論是生活藝術中的文化印象、廟宇建築藝術、包括建築風格與廟宇陳設佈置的壁飾花紋、形式風格、內容展現中的文化特質,如福、祿、壽、郭子儀、麻姑、文武官員,來自中華文明與歷史,均全有教忠教孝,親子倫常的故事。
武聖廟: 服務項目
新莊「武聖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開間三進兩廊的縱深式廟宇,廟貌巍峨,三進深邃,其山牆渾厚宏偉,連成一氣。 新莊武聖廟奉祀武聖關公,分春秋兩祭,春祭農曆正月十三日〔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五天法會〕,秋祭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五天法會〕,農曆五月十三日、十月三十日分別祭祀關平太子及周倉將軍。 於農曆十月一日開始接受點光明燈登記,十二月十五日謝燈謝平安。 安太歲要在冬至過後,故約在於農曆十一月十五日才接受登記。 本廟住持是蔡道長志清,本廟朔望及早晚課誦道經外,並替信眾消災解厄安奉太歲、解說籤詩等等相關服務之提供。 然而傳統的「轟炮臺」這個傳統習俗,必須使用鞭炮投擲,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往往都只有大人能夠參與。
武聖廟: 臺灣首廟天壇(天公廟)
國際對新疆問題的矛盾態度消磨著維吾爾人以及人權捍衛者的希望。 〔記者王善嬿/嘉縣報導〕嘉義縣大林鎮武聖宮建立迄今邁入55年,廟方近月購地將建新廟,昨天中午志工擲筊詢問廟務,第一次擲出笑筊,第二次擲出立筊,且因宮廟鄰近臺鐵鐵路,經數十班列車經過震動,仍屹立不搖,信徒見了嘖嘖稱奇,表示感受到神明鼓舞。 本廟奉祀神明頗多,主神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虛構人物)。 還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鬥星君、北斗星君、鬥母元君、紫微大帝、文昌帝君、玄天上帝等等,都屬於道教神祇。 陳培桂,〈志五 典禮志/祠祀〉,《淡水廳志》卷六,收入《臺灣文獻叢刊》172(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1962),頁149。
武聖廟: 景點資訊
新莊武聖廟和漢人在臺北盆地移墾史以及新莊發展史都佔有非常重要地位與價值,並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福德祠(土地公)更接近庶民的文化,有求必應、生死皆然的土地神,原本就是「社稷」中的土地農業的崇拜,之後被大眾寄以感激而成為感謝對象,不論傳說的神靈如何演變,但「自然神」的福德公,卻是臺灣民眾最多信眾之神。 或生前的寺廟膜拜,或死後的「后土」守護,土地公儼然成為庶民文化的信仰中心,也是傳遞中華文化道統學習、儒道皆是的傳習者。 相對於民間的車鼓陣、南管、北管、宋江陣等等表演,透過藝術創意,甚至說唱藝術的傳承,「歌仔戲」的興盛,這位被理想化的人間守護神,豈只是文化形態的再生,也是庶民生活價值的傳習場所。
武聖廟: 交通資訊
沒有旅館的拘謹,讓妳感受如民宿的人情味;旅館的乾淨、安全,我們卻也沒有少。 武聖廟 ,是臺灣最早的關帝廟,入清後民間集資於1669年建成,其主祀的關公神像,為鄭成功部將從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塗門關帝廟恭請而來,今為市定三級古蹟。 南城除了古蹟多,傳統民間信仰也很蓬勃,臺南武廟便是一例,除了坐擁全臺首座關帝廟,大小關帝廟更盛名遠播,其中,祀典武廟還擁有臺南四大月老之一,下面便簡單介紹並教大家認識區分兩間武廟。 新莊一年一度的「轟炮臺」習俗,每年都吸引大批民眾參與,盛況絲毫不輸臺南鹽水蜂炮,藉由將鞭炮扔向高空中的鐵桶砲臺,成功丟進後,砲臺內便會發出震天聲響,象徵去除舊年惡運、迎來好運氣。 第一進三川門即是門面,相較於其他一般廟宇的華麗裝飾,武廟三川門簡潔卻盡顯不凡氣勢。
武聖廟: 澎湖披薩推薦
武聖廟的建築與其他廟宇最大不同處是大門不畫門神,原因是關聖帝君本身就是武藝高超之人,所以不須門神來保護,但大門上卻佈置有108顆門釘,門釘原本功用是遮掩門板上的釘頭,現多做為妝飾用。 108為九的倍數,九是最大的吉數,此種裝置是遵循古制的門扇作法。 新莊「武聖廟」是新莊重要的信仰中心,尤其關公身為「武財神」,不僅與新莊老街商業發展息息相關,還吸引了許多求財民眾,更常有政商名流特地來此供奉。
武聖廟: 【美食大攻略】 澎湖香腸黑輪攤名店大PK(澎湖旅遊 澎湖美食) 0則留言
廟前附祀馬使爺祠(祀關帝坐騎赤兔馬,現改稱部將祠),前殿供奉民族英雄關聖帝君、嶽武穆王,後殿供奉文昌帝君、朱衣公、魁星公、倉頡夫子、關聖帝君先代神位。 武聖廟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祀神有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玉皇大帝、南鬥星君、北斗星君、三官大帝、五老天君、鬥姆元君、左輔星君、右弼星君、天皇大帝、紫微大帝、文昌帝君、文財神、五路財神、玄天上帝、魁星、張天師、太歲星君、歷代聖賢、施主神位。 擇日供奉聖神進殿安座大吉,萬眾參觀聖闕巍峨,爐煙篆繞,景仰面東南神觀、福海背西北廟壯,屏山詩曰:地靈人傑,繚繞香煙,篆上一角觚,稜傳禮教。
武聖廟: 臺灣廟前文化的意義
為表達對關聖帝君武藝高強之崇敬,前殿(三川殿)大門上不畫門神,而以108顆門釘代替,象徵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民國68年(公元1979年)重建時,前殿兩廊則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之仿木結構。 前殿後檐有1對同治4年建造的左右蟠龍柱,雕工精美,左蟠龍柱刻有「同治乙丑年瓜月」(公元1865年),見證武聖廟於清領時期的整修歷程。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4、分別提倡優質、有深度的藝文活動,包括流行廟前表演的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或民俗的過火陣、車鼓陣等等表現內容,除可保持文化的傳承外,對於大眾精神生活有激發的作用。
武聖廟: 新莊人一定要朝聖!堪稱超靈財神廟「新莊武聖廟」大型藝術燈光秀登場,拜完再喫遍新莊老街9家小喫美食。
不論是碑、是祠、是像,每年法師鎮符時都必須去更換新的竹符,聚落的住屋一般都建在營頭的防衛線之內,有些村落還會因為某些拖點被認為比較「不乾淨」,而由村廟的主神指示多安置一個營頭,這類增設的營頭常稱「小營」、「副營」或「偏營」。 近年來馬公市區人口不斷增加,市區的範圍逐漸往外擴張,一些原本各自獨立的聚落已連成一氣,使得營頭的部署成為難題。 馬公南甲與北甲的營頭早已因此而全被拆除,東甲則首創將五個營頭集中,樹立在由該甲負責管理的武聖殿廟後(照片5-8)(餘光弘、黃有興2005:2-3)。 100元加價入園「熊大的麗寶小鎮」今天就衝臺中賣萌,「7大沉浸式樂園、提前預約攻略」要知道。 秋祭於農曆6月20至24日這幾天舉行秋祭,6月24日相傳為關聖帝君的聖誕,舉辦三獻禮祭儀。
武聖廟: 桃園明倫三聖宮
在正殿上方的牌匾,題為「萬古精忠」,《新莊武聖廟徵獻錄》中記載傳說乃沈葆楨所書;往正殿左右兩側所見「忠孝」、「節義」壁書是拓自朱文公筆蹟。 武聖廟 清嘉慶二年(1797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人張穆獻上錫口莊(臺北市松山區)田園數畝做為廟產,以其租金為香火錢,現今在後殿左邊過水廊牆上,嵌有「置產」木碑,這種跨越地域的捐獻現象,說明新莊「武聖廟」的信徒具有超街莊的特性。 武聖廟 武聖廟的大門平常不開放,僅於每年農曆新年正月一日至三日、十一日至十五日及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春秋二祭)會定時開啟。
行天宮又叫恩主公廟,是臺北地區極為重要的信仰中心,除了是臺灣香客朝聖的地標,宮廟建築的莊嚴美感也吸引非常多來自海外的觀光客。 因此只要在開放時間,不只宮廟部分,周邊一帶也湧進不少人潮。 武聖廟2025 再加上行天宮的靈驗,讓周邊和地下商場聚集許多算命攤,甚至形成了獨特的「算命街」文化。 光復後,武聖廟即著手進行重修,民國卅七年完工,並於民國卅八年組織管理委員會。 二二八事變前後,軍隊進駐武聖廟,致廟祀荒廢,古蹟遭受破壞。
從這段方誌紀錄可知,「武聖廟」在清代是稱以「關帝廟」,且是國家認定的祠祀。 武聖廟 新莊的關帝廟是由汀州永定籍貢生胡焯猷等於清乾隆廿五年 所倡建,這也可從廟內文物、在後殿右邊過水廊上,清同治七年 縣丞郭志緯所撰的重建木碑上記載:「……新莊開闢歷今百有餘年,自乾隆二十五年間,董事胡焯猷等建立武廟一間於米市街,此權輿託始之意也……」證明創建之歷史。 胡焯猷是汀州永定籍客家人,為清代乾隆年間臺北新莊平原之大墾戶,乾隆十三年 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組「胡林隆墾號」開發新莊北部平原,註5. 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光復,重歸祖國懷抱,萬民騰歡,新莊地方人士,仍倡議重修武聖廟,歷經三年,廟貌恢復舊觀,美倫美奐,翌年,組織管理委員會,可惜功能不彰,形同虛設。 至民國四十六年地方人士又組織新莊武聖廟梵誦團,以董廟祀,並奉朔望之課誦。 在歷任團長及全體團員通力合作下,經之營之,廟譽漸隆。
碑文可見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新莊武聖廟調查研究與修護計劃》(臺北:臺北縣政府民政局,1997),頁65、66。 三人當中,胡焯猷的籍貫為汀州永定,為客屬;林作哲為漳州漳浦,應為閩南人;而胡習隆的籍貫不詳,但有可能是胡焯猷的永定同鄉。 因此乾隆十三年 成立的「胡林隆墾號」可說是粵閩合作的代表,在臺灣開發初,期閩粵關係和諧,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三人之中以胡焯猷排為首位、若胡習隆也是永定客屬,這代表著客家人在「胡林隆墾號」中佔有主要的地位。 新莊「武聖廟」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是當時的貢生胡焯猷等董事所倡建。
武聖廟: 交通
新莊區公所表示,武聖廟長年推廣公益慈善,在260週年時刻也特別捐贈了10萬元善款及10套消防衣、500個住宅警報器給新北市消防局,使消防員救災防護及民眾居家安全更有保障,展現關公忠義仁愛的精神。 新莊區公所指出,因傳統「轟炮臺」具一定危險性,今年武聖廟特別打造兩座「兒童版轟炮臺」,一座是「迷你城門轟炮」,象徵早期轟炮臺歷史,另一座為「樂不cheese 鼠轟炮臺」,蘊含鼠年氣息,並改以金鼠摺紙投擲,讓小朋友也可以開心體驗這項百年文化。 【民眾網葉柏成新北報導】今日農曆6月24日為關聖帝君聖誕,新莊武聖廟特別舉辦三獻大典,市長侯友宜特別前往武聖廟向關聖帝君祝壽,並祈求國泰民安、市政建設順利、百姓安居樂業、疫情早日消退。 此外,擁有全臺最大關聖帝君銅像的金瓜石百年「勸濟堂」也於上午舉辦擲杯拿金龜活動,現場準備多隻金龜,只要擲筊6次聖杯即可獲得,晚上5點舉行祝壽法會,歡迎共襄盛舉。 廟宇是早年臺灣社會的重心,大家不僅到廟宇上香祈求保佑,許多鄉裏活動也都是在廟宇進行。
因祀典武廟為官祀廟宇,其山門是用位階較高的「門釘」作裝飾,不畫門神。 將祀典武廟各進各落建築連接一氣的山牆,全長66公尺高約5公尺,綿密而完整。 新莊武聖廟主委林俊德說,在民間信仰裡,關聖帝君忠孝節義的形象深植人心,為儒釋道所尊崇,不但被軍警奉為武神,民間傳說其首創帳簿,也被商人敬為財神,更被讀書人視為「文教之神」,與文昌帝君、孚佑帝君、魁鬥星君、朱衣神君合稱為「五文昌」。 最重要的碑有二:一是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重修時之捐獻碑,目前置於廟後空地;二是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新莊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與置產二木碑文,目前仍留於廟中左、右廂廊壁上。 在牌匾方面,則有「萬古精忠」匾,傳說是沈葆楨所書;另有拓於正殿左、右之朱文公筆蹟壁書「忠孝」、「節義」。 在古物方面,有神位數座,如艋舺分縣王丞烈、獻業施主張氏祖考批、鄭六及文衡聖帝等。
凡移民或航海人都會供奉媽祖,「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也有媽祖神像,一般漁民除了隨身攜帶媽祖香火包外,建廟的熱忱更是無以倫比。 臺灣各地有關媽祖廟巍峨雄偉,香火日夜紅熱,除了平日廟前的民眾聚集、談古論今、說唱表演或舉辦各項活動,尤其每年遶境祈安,絡繹於途的信眾連綿數公里,在一星期的「進香」行程,帶動的民心士氣(求取平安好運)文化不可勝數。 以此類推近2,000 座的媽祖廟,其文化張力在非物質遺產究竟如何推舉? 豬肉跟油脂的比例分佈剛好,變溫冷掉也不油膩非常好喫。 連單人房都配備租屋處鮮少有的浴缸,搭配房型提供Dyson吹風機(非所有房型配備),澡可以盡情泡;三折式高密度牀墊,好睡到淺眠者都易入眠。
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顧問、中興大學講座教授、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專長水墨畫創作、中國美術史、美術理論、美學、美術行政及博物館學等。 相對於開基武廟,祀典武廟早期因屬官廟,所擁資源更多,除了有正殿、三代廳、觀音廳、太歲殿、西社等空間,更有曾經的六和境所設立的六和堂,營運過全臺第一所幼稚園。 而祀典武廟供奉的神明,如五文昌帝君、月老、觀音、關公,都頗富盛名。 三學舍,原址北港武德宮香客大樓,透過專業設計團隊打造,賦予舊建物新生命。 信仰文化濃厚的北港小鎮,在地特色小喫、知名伴手禮一應俱全,三學舍除了結合人文、藝術、信仰、記憶的休憩空間外,更提供齊全的會議設備與多元化會議環境。 於2018年正式啟用,三學舍—塵囂中的心靈殿堂,希望您能在此得到沉澱與成長。
搭乘捷運在新莊站下車,公車在新泰路口下車,沿著路牌就能看到位在新莊路和武前街口的武聖廟。 在此給大家一點小提醒,如果迷路怎麼走都找不到,偏偏旁邊也沒半個路人經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危急時刻,快快把頭抬起來離開你手上的Googlemap,找尋紅燈籠的蹤跡,跟著燈籠走就可以找到廟囉。 此外,許多人一家大小都來討個新年吉祥財運籤,特色關刀籤、擲筊也吸引民眾紛紛打卡,初四開跑的關刀籤活動也將持續到本週末,廟內也設有「時光解壓縮」有獎Q&A,祭出最大獎 iPhone 11。 武聖殿廟後的營頭澎湖的民間信仰都認為各村廟主神或蒞境代天巡狩的「王爺」掌有神兵,可以抵抗妖魔邪煞;因此村廟主神多按照中國古時的營制,把神兵分成東、南、西、北、中五營,各營由一名元帥(神將)率轄下神兵駐紮,以鎮壓邪魔鬼怪,保佑閤境平安。 新莊武聖廟正殿上方的牌匾,題為「萬古精忠」,此匾並無落款,《新莊武聖廟徵獻錄》中記載民間傳說乃沈葆楨所書。
武聖廟有別於一般民間廟宇,大門平時皆關閉,僅於春秋二祭會定時開啟。 春祭於農曆正月11至15日舉行,正月13日是關聖帝君的得道之日。 武聖廟會於農曆正月12日舉辦遶境活動,正月15元宵節時,舉辦「轟炮臺」活動,參加者須戴安全帽、自備炮竹,向懸吊在十餘公尺高、挖有圓孔的鐵筒內猛力丟擲,最先投進洞內者獲勝,將獲得廟方所提供的金牌。 另於廟前進行「平安橋」儀式,讓信眾鑽轎腳,在一年年初祈求化解災厄迎來福氣。
新莊武聖廟正殿上方的牌匾「萬古精忠」,之前看到報導,《新莊武聖廟徵獻錄》中記載民間傳說為臺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的字跡。 新莊武聖廟為慶祝建廟二百六十週年,特別與設計師合作,以傳統工法配合現代藝術,運用廟中蠟燭紅色燈條及簍空設計,突破傳統設計出一座牌樓「赤曜牌樓」。 新莊武聖廟座北朝南,是1座三開間三進兩廊的縱深式廟宇,依序為前埕、前殿(三川殿)、中埕、正殿、後埕及後,兩側有過水廊與各殿相連接,圍塑成前後2個中庭。 座落武聖廟後埕有許多歷代置換下來的石柱,由左而右有六根方形柱、一對八角柱及兩對圓柱,推測應為同治年間舊石柱,可近距離欣賞柱上與客家相關的對聯,登上後殿三樓,更可以清楚看見石柱與柱礎準接凹處,可深入觀察建築工法。 歷史文物前殿有兩對同治七年(1868)所刻的石雕蟠龍柱,及兩塊嵌於左右後廊的古石碑,一是同治七年重修之捐獻碑,二是同治七年新莊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與置產二木碑文,目前仍完善地保留於廟中左右廂廊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