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報稅眉角一大堆,未注意到細節可能錯失合法節稅良機,甚至面臨補稅、罰則。 談到 2022 報稅,小資族報稅腦中一定浮現各種問題,包含如何報稅、沒報稅會怎樣、2022 所得稅免稅額是多少、學生打工要報稅嗎、該臨櫃或線上用健保卡或是自然人憑證報稅、沒收到稅單怎麼辦、2022 所得稅退稅資格是什麼、如何查詢有無報稅成功等等。 貸鼠先生將一一整理各種常見新手報稅問題以及犯的錯。 如今年你要繳稅,也羅列市場上的所得稅信用卡推薦,一次滿足聰明繳稅和賺回饋的需求。 申報所得稅的管道越來越多,繳費的管道也越來越豐富,加上現在政府都會寄送申報試算書給各位納稅人參考。
- 第二容易疏忽的地方,就是漏報海外所得部分,洪連盛說,海外所得主要以「最低稅負制」為課稅標準,凡海外所得(含投資)超過670萬元者,都必須課稅20%。
- 20歲以下可直接申報扶養,20歲以下仍就學中檢附相關在學證明即可,或是為身心障礙、無謀生能力者,檢附相關證明也可申報。
- 申請補印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影本(健保卡) 可透過線上(健保卡)、臨櫃或郵寄方式,申請補印5年內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
-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 電腦版線上申報:使用讀卡機+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使用下載版或線上版報稅系統申報,以下有詳細說明。
- 前列所稱「直系尊親屬」,包含直系血親尊親屬及直系姻親尊親屬在內,而繼父母在民法上屬納稅義務人的直系姻親尊親屬,因此,納稅義務人若申報扶養繼父母,並符合上述規定時,得減除繼父母的免稅額。
要提醒的是,民眾常忽略往生扶養親屬的免稅額,例如超過70歲的老父親去年1月往生,即使只有扶養幾天,今年5月一樣可以列報扣除13萬2,000元的免稅額。 不過,林嘉焜提醒,「即使符合免稅門檻,民眾最好還是趁早上網申報,因為有些人可能已經從薪水中被預扣了稅款,如果沒有申報就無法領回退稅,因此可能繳上冤枉稅。 繳稅或退稅帳號填寫,下圖是因為我今年不需要繳所得稅,所以沒有繳稅方法的選項,繳稅有相當多種方法:ATM、信用卡、金融機構臨櫃、超商等都可以繳稅。 為了迎接雙胞胎的到來,紫微辭了工作專心轉任全職媽媽,但光靠老公一人的薪水,紫微好幾次都動用到了家庭緊急預備金,為了減輕生活壓力,紫微跟老公商量後決定利用自用住宅房貸平轉的優惠專案增貸150萬元現金,暫解燃眉之急。 這筆增貸的利息被列入了所得稅申報中的自用住宅購物借款利息扣除額項目,沒想到,居然日後收到了國稅局的補稅通知。 又所謂扶養,係包括「扶助」與「養育」在內,非僅單純給予生活費用,尚包括子女之教育、身心之健全發展及培養倫理道德等習性而言,故雙方未就減除扶養子女免稅額為協議,其稅捐優惠應以受扶養子女究係與其父或母同居一家,並實際照顧其日常生活起居及負擔扶養費等事實加以審認。
所得稅申報扶養: 瞭解「扶養親屬順位」
若扶養父母或祖父母、岳父母、繼父母、公婆等等,只要長輩年紀滿 所得稅申報扶養 60 歲,可以直接申報扶養,但未滿 60 歲的長輩則要判定有沒有謀生能力,或是所得低於 18.2 萬元,國稅局便可以認定為無謀生能力而通過扶養。 財政部官員解釋,這次鬆綁有兩大重點,其一是如果未滿60歲以下的父母,過去列報扶養的「免稅額」必須要收入8.8萬元以下纔可以列報扶養,或者是年滿60歲以上的父母。 而且,若要列報扶養其他親屬(如伯、姪、孫、甥、舅等),不僅要符合扶養義務與事實,個人與受扶養人也要在同一戶籍或同居。 申報年度之7月底:網路申報、線上電話語音確認及5月10日前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及服務處申報之二維條碼、人工申報退稅案件或遞送試算稅額退稅確認申報書之案件。 3、同胞兄弟姊妹:未滿20歲,或年滿20歲但因在校就學、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可以申報扶養;申報扶養年滿20歲兄弟姊妹,也要檢附在學證明或醫師證明。 2、子女:未滿20歲,或年滿20歲因在校就學、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可以申報扶養;申報扶養年滿20歲子女,要檢附在學證明或醫師證明。
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在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後如果發現有錯誤申報的情形,要儘速向轄區國稅局的分局或稽徵所辦理更正申報,並補繳所漏稅額,如果是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的案件,依稅捐稽徵法規定可以免予處罰,否則就有被處罰的風險。 納稅義務人的子女及同胞兄弟姊妹未滿20歲或已滿20歲以上因就學、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而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皆可列為受扶養親屬,每人「免稅額」為8.8萬元。 要注意的是「待業」及「沒有工作」並非無謀生能力並不能被申報扶養;實務上,常有納稅義務人誤將不符合條件的待業中子女或同胞兄弟姊妹列報為受扶養親屬,而被國稅局剔除的案例,也就是無業或待業中的啃老族、尼特族,是不能夠被申報扶養的喔。 需年滿60歲,或無謀生能力(須檢附無謀生能力適當證明文件),確係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兄弟姊妹2人以上共同扶養直系尊親屬,應由兄弟姊妹間協議推定其中1人申報扶養,如未達成協議,由實際或主要扶養者申報扶養。 所得稅申報扶養 該局指出,所得稅法有關個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減免規定之目的,在以稅捐之優惠使納稅義務人對特定親屬或家屬盡其法定扶養義務,尚非僅提示扶養切結書,或支付生活費之付款證明等文件,即得列報該項免稅額。 高雄國稅局表示,扶養的相關順位和民法第1115條相同,無謀生能力者的扶養人先是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兒女、孫子、孫女、曾孫子、曾孫女;第2順位是直系血親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第3順位為該戶口的家長,之後是兄弟姊妹、家屬等。
所得稅申報扶養: 報稅地雷 NO.1 幫亡姊扶養小孩,保險費也一併列入扣除額吧!
臺北國稅局指出,如果被撫養人收入比可以減除的免稅額、扣除額更高,那其實申報撫養會讓納稅義務人繳更多稅金,實際上就是喫虧。 報扶養可說是節稅最快、最直接又合法的方式,因為多了被扶養人的免稅額,可以額外扣除每人8.8萬元的額度,年紀70歲以上1人13.2萬元,加上2022年每人基本生活費從原本的18萬2000元提高到19萬2000元,更能減輕負擔。 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 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無須同居,也無須同一戶籍,可以直接在系統上申報扶養。 納稅義務人與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的其他親屬或家屬,同一戶籍者:戶口名簿影本或身分證影本或其他適當證明文件。
若不知道怎麼做纔是最省稅的方式,那就直接利用「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中的稅額試算服務,只要輸入完基本資料認證,就可以直接於國稅局系統內得到稅務試算服務,屆時選擇最優的方式繳納即可。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異國婚姻日益常見,其綜合所得稅申報方式,依外籍或大陸配偶當年度是否在我國境內居住滿183天以上,而有所不同。 一、本表為同仁報到時送交本組之資料,本組會依據同仁所填之免稅額申報表人數及財政部訂定之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標準,計算同仁每月薪資所得是否需代扣所得稅款。 所得稅申報扶養2025 誤報同居男女朋友免稅額:同居男女朋友不是納稅義務人配偶,也不合於所得稅法規定的受扶養親屬,不能列報減除免稅額。 也因此,國稅局也提醒納稅義務人,在列報扶養其他親屬或家屬的免稅額時,依所得稅法規定,應與受扶養親屬間有法定扶養義務及有實際扶養事實,纔可列報。
所得稅申報扶養: 避免 報稅地雷 你可以這樣做
(例如:西元1975年5月27日出生,應填寫為 )請民眾多加配合,以便能順利申報並方便稽徵機關據以核認。 南區國稅局指出,個人申報扶養親屬,不只需實際扶養事實如支付生活費等,另需符合民法第1115條規定的扶養義務順序,也就是父母或其他直系血親尊親屬(如祖父母)、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子女、孫子女等)、家長、兄弟姊妹、家屬等依序負擔扶養責任。 當前面順位者無法履行扶養義務時,像是入監服刑、過世或重病等,才能由後面順位者扶養。 答案:個人出售房屋,其財產交易所得之計算,依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7類規定,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之成本,及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該項資產而支付之一切費用後之餘額核課財產交易所得。 納稅義務人於申報房屋交易所得時,應檢附買賣契約書等證明文件,按實際買賣所得申報,倘相關證明文件因年代久遠遺失,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17條之2第1項後段規定,其未申報或未能提出證明文件者,稽徵機關得依財政部覈定標準覈定之。
所得稅申報扶養: 綜合所得稅
該局指出,所得稅法所規定直系尊親屬,包含直系血親尊親屬及直系姻親尊親屬在內,而繼父母在民法上屬納稅義務人之直系姻親尊親屬。 因此,納稅義務人若申報扶養繼父母,並符合上述規定時,得減除繼父母之免稅額,若繼父母年滿70歲以上時,免稅額增加50%。 扶養親屬是 所得稅申報扶養 2022 所得稅扣除額的項目之一,因此若想在 所得稅申報扶養2025 2022 所得稅申報扶養 報稅季聰明省荷包,靠列舉扣除額vs.標準扣除的項目,以申報「扶養親屬」節稅最顯著有效且合法。
所得稅申報扶養: 申報所得稅的5種方法
一般國民2022 年免稅額為88,000;年滿 70 歲的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其免稅額為132,000。 申請加計利息辦理綜合所得稅分期繳納稅款(健保卡) 納稅義務人因客觀事實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於繳納期間內一次繳清綜合所得稅應納稅款及罰鍰,可申請加計利息分期繳納。 申請加計利息辦理綜合所得稅分期繳納稅款(自然人憑證) 納稅義務人因客觀事實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於繳納期間內一次繳清綜合所得稅應納稅款及罰鍰,可申請加計利息分期繳納。 申請補印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影本(健保卡) 可透過線上(健保卡)、臨櫃或郵寄方式,申請補印5年內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
所得稅申報扶養: 稅務電腦題庫
漏報受扶養親屬的所得:受扶養親屬如有所得,納稅義務人都應併計入綜合所得總額申報納稅。 如不知受扶養親屬是否有所得,可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向國稅局申請查調所得資料。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指出,所得稅法有關個人綜所稅免稅額減免的目的,是以稅捐的優惠使納稅義務人對特定親屬或家屬盡其法定扶養義務,因此,並不是隻要提示扶養切結書或支付生活費等證明文件,即可列報該項免稅額。
所得稅申報扶養: 扶養「其他」親屬申報案例
所得稅應納稅額其實是非常好算的,但難算的是薪資收入,還要加上利息、股利….的所得,再扣掉免稅額、扣除額等,整個計算過程非常繁複。 2020年報稅季開跑,雖說報稅時間拉長到六月底,但是有些申報時候的要注意的細節,可千萬別輕忽,以免不小心踩到 報稅地雷 ,日後還被國稅局追著跑。 綜合所得稅的稅制經過2019年的調整後,有不少扣除額的幅度都被拉高。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 報稅地雷 得注意,以免得不償失。 本文整理「夫妻報稅」最常碰上的 報稅地雷 ,預備報稅的爸媽們務必多留點心。 該局指出,依財政部66年9月3日臺財稅第35934號函規定,離婚者關於當年度扶養親屬寬減額(現行法為免稅額),得協議由一方申報或分由雙方申報,未經協議者,由離婚後實際扶養之一方申報。
所得稅申報扶養: 退稅時程
符合衛生福利部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目之7規定公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 ◎符合衛生福利部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目之7規定公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 扣繳義務人給付員工之資遣費,屬於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9類規定之退職所得。 領取總額在180,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以下者,所得額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