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併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音樂性:現代詩不一定要押韻,句子長短也不拘,但好的創作者不會濫用這樣的由,而會小心地經營整首詩的節奏,使它與所要表達的情意緊密扣合。 此外,對一些講究的詩人來說,「字音的開闔」也是會影響詩情氣韻的。 例如開、齊、合、撮四呼中的齊齒音,就特別適合傳遞哀婉淒惻之情。
- 「它寫的是在送別筵席上觸發的對於人的感情的看法,在委婉的抒情中表達了一種人生的哲理」,劉逸生說:「歐陽修這首詞,居然從兒女柔情中提出帶有哲理的大問題,不能不說是大膽的嘗試」。
- 這本《世界情詩名作一百首》裡的詩其實不只一百首。
- 七零年代,現代派及超現實主義風格造成作品空泛虛無的質疑,1977年余光中發表《狼來了》引發臺灣鄉土文學論戰,掀起現代派與鄉土派的對立。
- 更多 【圖書類〡金典獎、蓓蕾獎】洪明道《等路》 洪明道混合使用華文、臺語文與日文,以臺南到岡山一帶村莊為背景創作,書寫之時代橫跨終戰到現代,藉由語言混用,營造文字的詩意與氛圍。
- 從彰化老家來到臺北,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朗讀,溫暖的聲音、一字一句都是對彰化海岸深深的愛戀。
銀鈴會及《潮流》詩刊的重大意義,不只在於它是臺灣戰後新詩發展的開端,尤其在於這是臺灣新詩史上銜接兩個國族敘述的過渡團體。 「銀鈴會」的活動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才因「四六事件」,成員陸續受政治蒙害而入獄,復加語言變遷所產生的障礙,而被迫解體。 著有《臺灣人如是觀》(一九二九年出版)及《臺灣人的要求》一九三一年出版,是記錄臺灣民旅運動史最珍貴的文獻。 林燈文教基金會今在蘭陽女中舉辦林燈文學獎頒獎典禮,文學獎分國、高中組,作品分為新詩及小品文,共有50人獲獎。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宜蘭秋冬時常下雨,蘭陽女中高二學生鍾庭恩將多雨的宜蘭當作創作題材,以一首新詩《晴朗的今天適合思考》,描寫久違晴天的感受,獲得今年林燈文學獎高中組首獎。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情新詩: 經典愛情詩句選
烏俄戰爭爆發導致能源短缺,也迫使主張廢核的德國四處尋找能源,甚至重啟核電、和火力發電、也擴大開採煤礦,希望解決能源的國安問題。 情新詩2025 但擴大開採煤礦也引發環保人士的激烈抗爭,因為燃煤會加速全球暖化速度,因此人… 1.私人:有些人因為興趣或習慣用創作新詩來抒發自己的情緒,所以會在網路部落格上張貼自己的創作,並且藉由此方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
格律派認為詩所以能激發情感,全在它的節奏,所以格律就是節奏。 許多格律詩都是每節4行,每行字數相同,看來方方正正,被戲稱為「豆腐乾詩」。 情新詩 蚊蠅這類有翅目昆蟲,每天和人們生活在一起,揮驅不去伺機偷襲。 作者把蚊子在耳邊飛繞的經驗,連結到錢幣和存摺上,嗡嗡聲變成一枚枚響亮的錢幣,身體變成一本存提錢幣的存摺,意象活潑逗趣。 國內中青輩新詩人中,書寫寓言體詩較為出色的中青代新詩人有筆者、丁威仁、蘇家立、薛莉等幾位,作品往往呈現令人莞爾的黑色幽默劇喜感。 寓言體詩是用詩的語言來講述一個簡短而生動的故事,並寄寓一定的道理、教訓,從而引起讀者的回味和思考,具有濃厚的教育意味和色彩。
情新詩: 愛情現代詩
如余光中在「車過枋寮」中形容香蕉田的廣大,說:「長途車駛不出牧神的轄區」。 「牧神」與「轄區」就是兩種不相係屬、沒有主從關係的兩種客體,詩人將它們連在一起,就產生了奇妙的詩意。 再說到「對比」,像「車」詩的最後一段,甜鹹對比,就是極精采的表現。 情新詩 2.羣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偏向論壇式的網站,可以欣賞過去那些詩人的作品,也可以在裡面發表自己的創作,以供欣賞與指教。
- 此外,嚴羽曾指摘黃庭堅和江西詩派“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
- 1922年1月15日,出版了第一本新詩刊物《詩》創刊,在創刊號上發表了汪靜之的《蕙的風》等七首詩,葉紹鈞、朱自清、劉延陵任主編輯、,中華書局印行。
- 格律詩是1928年以後新月派常用的形式,著名詩人有聞一多、徐志摩、卞之琳、梁宗岱、吳興華等,但未能成為主流,1940年代後,作品漸漸減少。
- 代表作品:王獨清《但丁墓旁》,李金髮《棄婦》《我揹負了……》《里昂的車中》,胡也頻《曠野》,穆木天《落花》《煙雨中》等。
眼球固然是最自然的攝影機,但是透過可以調整光圈和焦距的相機鏡頭,可以觀察到自然界更多的變化,而且看得更遠更細膩。 作者將在大武山旅行的所見所聞,以感性的筆觸逐一點染,加入狩獵、飲酒、石板屋等魯凱族這層文化元素,整首詩就顯得豐厚有質感。 地景詩具有文化景深,融合自然和人文美學,可讀性當然比單純的寫景詩,更能緊緊抓住讀者眼球,敲響讀者心裡那座美感的晨鐘暮鼓。 情新詩 ,將近八十年時間,臺灣人的命運一直就跟「次殖民地」牽扯不清。 日據後期臺灣人被日本總督府徵兵去中國、南洋等地參戰﹔接著又被國民政府募兵去大陸內地參加國共內戰,許多臺灣兵魂斷戰地,家屬接到的「遺物」有的竟然是骨灰盒裡裝著沙土,因為根本找不回陣亡者的遺骨。 在這首詩裡,妻子接獲的遺物是一條來自前線的死者的「手絹」,因為找不到死者遺骨,妻子「睹物思人」,一時間情緒崩潰。
情新詩: 第10屆國藝會董事與董事長出爐 詩人向陽當選董事長
羅馬詩人卡圖盧斯(Catullus,84-54 B.C.),是繼希臘詩人莎茀後又一位抒情詩名家。 他出生於今義大利北部的維洛納,家境富有,父親是凱撒的朋友。 他愛上了一名已婚的女子(在詩中他稱之為蕾絲比亞——據莎茀所住的雷斯伯斯島而來),為她寫了許多情詩。 這些詩作坦然率直,質野無飾,流露出透徹的自剖,讀起來像日記或寫給友人的信,雖然我們並不全然清楚其背景。 情新詩 大睡長她十八歲,千代少女時代曾隨他住了幾年,學習俳句。
情新詩: 人生自古傷離別,最早的送別詩——《詩經·燕燕》
格律詩是1928年以後新月派常用的形式,著名詩人有聞一多、徐志摩、卞之琳、梁宗岱、吳興華等,但未能成為主流,1940年代後,作品漸漸減少。 現代社會的許多題材大部份屬於自由詩的調子,格律詩的題材比較難得,1950年代時受臺灣的現代派大加貶抑,從此一蹶不振。 情新詩2025 情新詩 1926年4月6日徐志摩在北京《晨報》編了十一期《詩鐫》。 主要作者有聞一多,朱湘,劉夢葦,於賡虞,饒孟侃等。 1928《新月》創刊,以後又出版《詩刊》,在這幾個刊物上發表的,還有孫大雨,陳夢家,邵洵美,林徽音等。 這些都被稱為新月派詩人,大多傾向浪漫主義,其共同藝術主張就是要試驗建立無固定格律的現代格律詩。
情新詩: 年節送禮世紀難題 不同性格各有喜好
也就是說,如果創作的主題內容需要,那自由詩也可任意使用格律的句法。 情新詩 然而,仍有些詩人並不認同自由詩那排除押韻的創作方式;於是在1925年時,聞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在《北平晨報》副刊《詩刊》開始撰文提倡格律詩。 《詩刊》停刊後,他們在1928年創辦《新月月刊》,繼續探討和創作格律詩,因此形成了著名的「新月派」。 新月派對於如何分行、分段等新詩之創作形式的問題,發表了一套自己的主張。
情新詩: 愛情的淒美詩詞, 歷史上十大唯美的愛情詩句
但無節制的口語氾濫,使一些詩寫淪為口水或夢囈,破壞了良性的詩歌生態,詩壇對此譭譽不一。 代表詩人是伊沙、徐江、侯馬、阿翔、秦巴子、馬非、謝湘南、賈薇、趙麗華、巖鷹、魯西西等。 代表作品:伊沙《餓死詩人》《車過黃河》《結結巴巴》,徐江《豬淚》,侯馬《金別針》《精神病院的花園》等。 中間代詩羣——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命名,收羅了部分六十後出生的詩人,沒有相對成熟的流派主張,但部分詩人的創作成就是可圈點的。 代表詩人有陳先發、餘怒、楊鍵、沈葦、葉匡政、李輕鬆、馬永波、樹才、趙麗華、汗漫、老刀、楊子、路也、格式等。
情新詩: 聞一多詩選 中國新詩格律標杆之作 朱自清、巴金、汪曾祺高度評價。 99首超經典詩歌,帶我們體驗滿腔愛國情。 “
代表作品:王獨清《但丁墓旁》,李金髮《棄婦》《我揹負了……》《里昂的車中》,胡也頻《曠野》,穆木天《落花》《煙雨中》等。 雖然現代詩因其內涵的冷僻而逐漸沒落,然而分行自由詩在臺灣的新詩創作風潮中終究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而格律詩則因其形式上的限制以及紀弦對自由詩的提倡而從此一蹶不振。 情新詩2025 新詩的形式中國文字因為不要動詞構句,所以中國文字極富黏附性,為中文新詩的特色之一。 格式大體可分為分行詩、分段詩及圖象詩三類,當中分行詩最流行,作品最多。 的詩作《關不住了》(Over The Roofs),並聲稱這是「新詩成立的新紀元」。
情新詩: 與 經典愛情詩句,愛情古詩,浪漫詩句 有關的
例如聞一多便強調,新詩應包括「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 5─7─5─7─7,三十一音節構成的一種日本詩歌形式(可惜我們的中譯未能反映出),亦稱和歌(waka)。 傳統上用以表達溫柔、渴望、憂鬱等題材,每每是男女戀愛傳達情意之媒介。
情新詩: 情詩大全
詩人用幽默愉快的語調顯現對充滿情愛、情趣的大自然的禮讚。 最後第二首寫於石上(今奈良縣天理市)的石上寺,小町有次訪此寺,日已暮,決定在此過夜,天明再走,聞「六歌仙」之一的僧正遍昭在此,遂寫此帶調侃、挑逗味之詩,探其反應。 第一首詩中,冬至是一年晝最短夜最長之日,漫漫長夜獨眠難熬,詩人大發奇想,要剪下一段冬夜儲存起來,等待所愛回來,取出延長春宵。
情新詩: 感覺像十一月
文史學家把三十年代出現的這一羣體稱為“現代詩派”。 1936戴望舒主編《新詩》雜誌,把這一詩派的藝術成就推向頂峯,但同時也意味着它開始走向沒落,抗日戰爭的炮聲打斷了他們在幽齋裏的內心抒情獨白。 他們中大多數詩人走向了新的起點,開始新的藝術追求。 1921年1月,中國第一個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在北京宣告成立。
情新詩: 世界末日,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1932年,蒲風,任鈞,王亞平,柳倩,曼晴等人組織成立“中國詩歌會”,創辦《新詩歌》雜誌,他們熱情關注着時代情緒,企圖用詩來喚起民眾,使現實主義詩歌有了更廣闊的發展。 中國新詩已有近百年曆史,它有如青松翠竹,卓然而立於世界詩歌之林。 新詩的主流是現實主義,而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則時隱時現,與之互補而共存。 代表詩人有肖水、春樹、水晶珠鏈、巫女琴絲、鬼鬼、阿斐、鄭小瓊、吾桐樹、三米深、鐳言、丁成、阡陌塵子、澤嬰、阿斐、山葉、蘭逸塵、遠觀、八零、蘇瓷瓷、嘎代才讓、唐不遇、莫小邪等。 口語寫作消解了傳統的經驗行寫作,給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鮮活的詩風,有些近乎原生狀態。
以都市詩為例,林燿德、羅青等意識到資訊工業與電腦的出現,強調要「面對此一傳播媒介的革命,詩人應該把詩的思考立體化,把此一新的傳播方式納入構思體系。 楊渡、詹澈、莫那能、施善濟、鐘喬等人繼承中國韻文傳統,堅持現實主義與抗爭精神,主張詩應平民化、社會化,以詩參與社會改革。 詩集著作:《笠》、《靈魂的產聲》(日文)、《長的咽喉》、《林亨泰詩集》、《爪痕集》、《跨不過的歷史》等。 一九五零年畢業後,林亨泰長期從事中學教學,亦努力參與文學活動。 一九四七年加入「銀鈴會」,一九六四年參與「笠詩社」創辦,主編詩刊,一九五六年也曾加入紀弦的「現代派」。 其一生的詩論與其詩作風格頗相符合,大抵以「主知」為主,追摹現代派。
就文學的發展而言,貴獨創而不貴拘泥,宋詩人在唐詩已然興盛至斯的情況下,難以為繼;窮則思變,於是開闢新境,涉足唐人未到之處,另創一格與唐詩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元明之後,詩儘管也有所變化,卻均越不出這兩大派的藩籬。 情新詩 通常區分唐、宋詩,除了時代概念以外,則還指風格。 風格當然與時代有關,不能幾械的用時間段來劃開;唐詩從韓孟詩派起下啟宋調,而宋朝也有傳承唐音者,比如宋初的白體和西昆體。 就總體而言,唐宋詩風頗有不同,自宋以後直到近代,我國古典詩歌的風格,一般都沒有超出過唐、宋詩這兩大類的範圍。 林榮三文學獎是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主辦,自由時報協辦的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