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建築被完整保留下來,重新整理成為現在的糖鐵故事館。 來到高雄旗山老街必喫的經典老店旗山紅糟肉,是當地人瘋狂推薦的美食店家,每到用餐時間總能看見小小的店裡坐滿一堆人,旁邊還有長長排隊人龍,在遠處就能聞到油炸紅糟肉的香味。 店家是古早味小攤販,販賣麵食、滷菜、湯品和黑白切等等,其中,招牌紅糟肉是來店非喫不可的一道小菜,紅糟肉表皮顆粒脆度足夠,裡頭肉質多汁且有嚼勁,微甜口感不用沾醬料就很有味道,喫再多都不會感到油膩。 下次來旗山老街,別忘了一訪著名的旗山紅糟肉,品嘗一下在地人鍾愛的古早味。 「旗山老街」主要指旗山火車站前的中山路段,連接起周邊幾條街道的範圍,形成一個充滿特色的老街商圈,走於街上,兩側的歷史建築在時代變遷下仍留有充滿歲月的歷史輪廓,除了巴洛克式風格老建築物的濃濃懷舊感外,美食更是吸引臺灣各地遊客前往的原因之一。 旗山是高雄山地區域少數的平原,適合耕耘、發展甚早,後來日治時期日本人統治下旗山周邊大量種植甘蔗,建設了五分車糖業鐵道連結了高雄大樹區的九曲堂車站,用送製糖原料也兼辦客運,為旗山帶來繁榮與熱鬧。
店家平日只營業到下午三點,想喫得要趁早,也由於鄰近旗山老街,不少觀光客也因此慕名而來品嚐這一碗碗美味又暖心的豬心冬粉,假日時節更是需要排隊等候。 興建於西元1913年的旗山車站,淡藍色的八角型尖屋頂外觀相當清新,融合了和式、維多利亞式及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據傳是日本建築留學生帶來臺灣的建築形式。 車站內保留著旗山車站古典美的樣子,購票後入園則是糖鐵故事館的營運空間,有著一座巨大的比利時製蒸汽機車頭及客運車廂可以體驗過去搭乘五分車的回顧感,展覽區也用文字、圖片等方式讓人認識旗山的繁榮時代。
旗山7-11: 分享此文:
喫米不知道米價,也總能夠瞭解怎麼從稻穗變成能煮成熟飯的生米過程。 緊鄰旗山老街的「旗山碾米廠」是旗山很冷門的景點。 西元1942年建成的碾米廠為木造二樓建物,分成進米區、穀倉、碾米及出貨區,主要負責稻穀收割後的後續處理,廠房採用現代化的機電系統運轉,使米穀倉儲和碾米一次完成,是日治時期精米工業的代表性作品。 現在這座日式老舊碾米廠則由旗山農會負責管理,展示了製米的過程,也能在這裡買爆米。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過去為「鼓山國民小學」,現在成為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列為古蹟的大禮堂、教職員辦公、教室內分別陳設了不同的展覽,仔細陳述著旗山的歷史。 園區除了展覽外,建築也是一大看頭,三連拱及圓拱窗,屋頂尖端為木造的交叉山牆簡潔俐落,和洋式建築的典雅風格,充滿線條美感,也成為不少旅客到旗山一日遊時的打卡熱點。
- 高雄市區→旗山方向:民族路進入→楠梓市區→轉旗楠路→經大社→燕巢→至旗山南勝裏走臺21線北行至→旗山。
- 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 現在內部已改裝為糖鐵故事館,大廳販售鐵道相關的兒童玩物及紀念品,大廳是免費進場的;如果要進入候車區就需要收費$30元,可以欣賞『糖業鐵路客運車廂』及『比利時製蒸汽機車頭』還有『 糖鐵故事館 』介紹旗山車站歷史及歷史重要性。
遊客可以在週末假日進入碾米廠參觀,但如果週一至週五來,則要事先預約。 位在旗山老街中的「朝林果汁店」是我學生時期第一次到旗山買果汁、喝飲料的記憶所在,隨著時間過了十年,再次回到旗山老街看到他就像是看到老朋友一般。 一見如故的小店面,外頭擺滿了各式新鮮蔬果,現點現做的果汁系列,已經在此營業超過70年時間,在年輕人接手後楊桃杏仁露的味道依然不變。 店家招牌是楊桃杏仁露,脆彈的口感的杏仁露加上了酸甜的楊桃汁,不僅組合很特別,酸甜的味道層次更是豐富,假日時期更時常要排隊才買得到!
旗山7-11: 旗山|鼓山公園
旗山孔廟的前身為「旗山神社」的舊址,在日本退出臺灣後,旗山神社也旋即改建為孔廟,在1985正式落成。 現在沿著公園的階梯拾步而上,還可以看到過去留下的石燈籠。 隨著腳步慢慢爬到了位於山頭上的孔廟,在瞭望臺上可以俯瞰整個旗山小鎮風景。 看到巨大的牌樓後,也象徵走完了500階梯,後方那棟黃色琉璃瓦、朱紅樑柱以及白玉欄柵組成的孔廟,隨即映入眼簾。 旗山孔廟從兩座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等格局設計都充滿霸氣規格,樣式與傳統孔廟截然不同。
- 高雄旗山區原為高雄縣旗山鎮,是杉林、六龜、那瑪夏、內門、美濃等山城區域的門戶,也是北高雄第一大城,與鳳山、岡山並列高雄三大地區,是原高雄縣相當重要的城市之一。
- 漫步在歷史與人文氣息匯集的百年山城老街,巴洛克立面裝飾的紅磚建築與砂岩堆砌的石拱亭仔腳,無不散發優雅古典的氣息,更有多棟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文化資產,值得一一尋訪品味。
- 雖然平日館中沒什麼特別的,周邊因鄰近鼓山公園及旗山體育場,仍有不少居民聚集於武德殿前休憩聊天,也是很熱鬧。
- 旗山建天后宮,於道光四年落成,正殿「坤德配天」係道光二年匾額,另一說建予清嘉慶廿一年,為五尺八寸軟身媽祖,。
- 其間當地居民嫌「蕃薯藔」之名不雅,曾陳情要求將蕃薯藔街復名「太平街」,唯未成案。
旗山老街很多老店已經相當出名,這也是很多遊客喜歡到旗山的原因之一,覓食方便又好喫。 老街保留著日據時代的建築和特色,餘留的韻味和風情仍是旗山老街最迷人的所在。 若要前往旗山美濃遊玩,一定要安排去一下附近的田寮月世界地景公園!
旗山7-11: 旅遊足跡
其間當地居民嫌「蕃薯藔」之名不雅,曾陳情要求將蕃薯藔街復名「太平街」,唯未成案。 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時,終依「旗尾山」之名而改稱為「旗山」至今。 根據史籍記載,有關旗山的開發,最早記載是在清康熙年間。 《臺灣府志》記載:「羅漢內門(今內門區)、外門田(今旗山區)、北大傑巔社」。
旗山7-11: 高雄市旗山區公所
為有效區隔進口與國產稻米之市場,突顯產地及品牌特色,高雄市輔導美濃區農會推動「稻米產銷專業區」,擴大稻米產業經營規模、突顯產地及品牌特色,以產銷一體的營運機制與品牌化營運模式行銷,建構具內外銷競爭力的稻米產銷體系,提高農民收益。 旗山7-112025 本市美濃區農會持續配合辦理,年契作面積可達330公頃,推廣品種為高雄147號,品牌名稱為「美農米」。 屏東→旗山:於屏東市屏東火車站左前方搭乘屏東客運往裏港方向之屏東客運公車,在里港站下車轉搭乘高雄客運或興南客運往旗山方向之聯營公車行至旗山轉運站。 高雄市鳳山區→旗山方向:由高雄客運鳳山站搭乘往旗山方向之高雄客運公車行至旗山轉運站。 臺南市南化區→旗山方向:由南化站搭乘往旗山方向之高雄客運公車行至旗山轉運站。 高雄市岡山區→旗山方向:由高雄客運岡山站搭乘往旗山方向之公車行至旗山轉運站。
旗山7-11: 旗山|天后宮
從旗山老街彎進旗山天后宮的巷仔內才會看見這個低調熱賣超過50年的無店名小饅頭店,饕客們習慣直稱「旗山天后宮前小饅頭」,就連GOOGLE地圖都搜尋定位不到,絕對是當地必推的隱藏版美食了! 古老的廟宇經多次修復,存在廟內的剪黏藝術、彩繪、石雕、匾額、石碑碑文、歷史文物、稀有瑰寶皆有其看頭之處。 現在內部已改裝為糖鐵故事館,大廳販售鐵道相關的兒童玩物及紀念品,大廳是免費進場的;如果要進入候車區就需要收費$30元,可以欣賞『糖業鐵路客運車廂』及『比利時製蒸汽機車頭』還有『 旗山7-11 糖鐵故事館 』介紹旗山車站歷史及歷史重要性。
旗山7-11: 旗山地圖
地形西側屬嶺口丘陵、東北側為楠梓仙溪河階、西南側為屏東平原北端;本區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為攝氏23度,每年5月至9月為雨季,降雨量全年約1,500-2,000公釐,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1.6度,平均最高溫為攝氏28.4度。 臺南市區→旗山方向:由臺南火車站對面圓環搭乘高雄客運或興南客運往旗山方向之聯營公車行至旗山轉運站。 高雄市區→旗山方向:由高雄火車站東側高雄客運站搭乘往旗山方向之高旗號公車行至旗山轉運站。 高雄市區→旗山方向:由翠華路上→國道10號東行至旗山端出口→走旗屏一路轉→延平二路左轉→西行經過旗山橋進入→旗山市區。 Reach R20 臺南182縣道半日消脂路線,來回關廟、龍崎、內門到旗山喫喫喝喝, REACH R20 單車臺17縣北門遊客中心&鹽場建築羣&七股鹽山, REACH R20 單車遊 …
旗山7-11: 高雄旗山|四座必訪古蹟懶人包:武德殿、天后宮、旗山車站、鼓山公園,旗山歷史景點一日遊行程推薦
創建於西元1909年的旗山糖廠舊稱「旗尾糖廠」,也稱高砂製糖旗尾製糖所。 是帶動旗山繁榮的火車頭,隨著糖廠於西元2002停止營運後,糖廠逐漸轉型,採多角化經營,不僅成為是一個地方旅遊的尾聲都會來走走看看的地方,而旗山糖廠中附設的冰品店也有各式美味好喫的糖廠冰,像是糖廠最經典的莫過於紅豆牛乳冰,好喫又便宜。 而旗山糖廠的腹地廣大,園區有不少百年老樹,原製糖工廠及辦公室遺址等等,曾經為臺糖鳳山園藝廣場,也養過鴕鳥,但現在正在轉型成為文創園區的路途上。 臺灣廟宇大概不外乎拜的是媽祖、關公就是孔夫子了,在旗山鼓山公園內的旗山孔廟是全臺最大面積的孔廟,更是全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
旗山7-11: 旗山老街:鄭家陽春麵
旗山為山地的平原,氣候上應屬於亞熱帶氣候型,因而每到夏季雨量充沛,在農業經營上非常適合耕耘,尤其是在香蕉的栽培上,使得旗山有「香蕉王國」、「香蕉的故鄉」之美譽。 旗山7-11 根據記載;旗山的種蕉大約起始於1925年左右。 當然除了香蕉的曾經風光一時之外,農產仍以稻米及甘蔗為大宗。 清領時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行政上改稱太平街。 旗山早期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荷蘭時期,平埔原住民由臺灣西岸向內地遷移,沿楠梓仙溪開墾。 明鄭時期,旗山鎮原為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在溪州地區太山建置「大傑顛社」(即今溪洲國小後的山腰處),做為宗教中心。
這麼多精緻可口的餐點,只有來「雙胞胎廚房 Twins Kitchen」才品嘗得到。 山頭紋飾常見有花草紋,還有藉由文字(中文、羅馬文)顯示家族姓氏。 旗山7-11 「山頭頂」常以鳥獸、貝殼狀等圖騰飾物來表現各家特色。
很特別的菸樓,紅磚瓦堆砌著,原來美濃在煙草鼎盛期可是高達將近兩千棟,每一家家戶戶頂樓都隔了一間小閣樓作業,不過現在已經越來越少,有著不少座菸樓成了廢墟,像是一棟棟歷史走過的證明。 邊騎邊欣賞著美景,而這樣的景色不是隻有這天才能去,而是在借問站都能問到的美濃景點,尤其沿路上週邊景色相當美不勝收。 才剛揭幕完畢,局長就到旁邊超商考店員,而這間美濃7-11超棒,在休憩區竟然還有借問站的旅遊地圖,說明清楚又能看著介紹。 從日治時代開始,甘蔗的生產主要是作為製糖原料,直到戰後時代,糖業經濟仍為旗山帶來重大的利益。 現在的旗山糖廠,雖已停止運轉,但仍足以代表糖的生產歷史,且向來在旗山地區,被視為生產報國的重要指標,也是一般旗山偏遠外圍地區,人民生活的依靠。 就以往以旗山地區而言,從手巾寮以迄鄰近的杉林,都是製糖原料白甘蔗的主要種植範圍,但目前已轉作多樣化農作物,如毛豆、西瓜、玉米等。
旗山7-11: 歷史
這一家杏鮑菇香腸真的挺酷的,臺灣現在已經有多到不能再多種口味的香腸,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色的香腸口味,但旗山老街這家龍驛食品商行的杏鮑菇香腸卻是獲得金猴獎(美味、衛生、食材安全),就是不用擔心食安問題的美食啦! 高雄旗山區原為高雄縣旗山鎮,是杉林、六龜、那瑪夏、內門、美濃等山城區域的門戶,也是北高雄第一大城,與鳳山、岡山並列高雄三大地區,是原高雄縣相當重要的城市之一。 更早之前舊名為「蕃薯寮」,據傳有一老嫗在路旁茅寮販售蕃薯糊,提供往來旅客歇憩飲食之處,久而久之形成聚落,得以為名。 後來在民國九年地名改革下,因當地最高山「旗尾山」看似清代蛟龍旗,在鎮民的堅持下才更名為現在的「旗山」。
旗山7-11: 高雄麵包雞 沒預定就喫不到的超人氣麵包雞!石窯披薩超好喫der~
另外,店內的豬血腸湯加入了滿滿豬血,搭配清淡湯頭順口又不油膩。 來到吳記肉圓,點一份招牌肉圓,再外加一碗豬血湯,用銅板價就能換取美味的一餐。 旗山7-11 而店家從早上開始營業,聽說很多在地人一早就來這喫一頓有著古早風味的早餐。 旗山7-11 旗山曾是香蕉及蔗糖的集散地,拜訪古色古香的老街商圈,除了可以深入瞭解歷史文化及老建築物的風貌,此地著名的各式傳統小喫及在地特色的香蕉點心、冰品也都讓遊客回味無窮。 獨一無二的美食與建築,是旗山老街商圈特殊的魅力所在。
旗山7-11: 高雄旗山加盟店
臺灣糖業鐵路旗尾線(已廢;1910-1979年)在旗山鎮中心設有旗山車站。 其路線北至美濃竹頭角、南至臺鐵九曲堂車站。 除了大推鎮店招牌脆皮雞排,這裡的魷魚、黑輪、雞肉、雞皮也都令人一喫難忘。 外頭天氣熱,走進店內非常清涼,滿適合帶家人、朋友一起來用餐,喫飯時間客人滿座,人潮陸續前來,不論遊客或在地人都會來「碧蓮餐館」。 以餐車起家的碧蓮餐館,最早在老街上賣鐵板沙威瑪,而後增賣酥皮濃湯,開設店面至今走過八年多,不僅內用空間舒適,有冷氣吹,還提供WIFI網路,而這裡賣著精緻鍋物、咖哩飯、焗烤類、義大利麵等美食,可搭配成套餐組合更超值,味美實惠,飲料選擇也多。
旗山7-11: 旗山7-11泰毅店
南二高國道南下:車行至燕巢系統交流道→轉國道10號東行至旗山端出口→走旗屏一路左轉→延平二路西行→經過旗山橋進入→旗山市區。 在日治時代,公園未開闢之前,這裡曾是一座亂葬崗,當時的蕃薯寮廳長(旗山鎮長),為了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且因當地地勢高可觀看風景,故將此山整頓及開闢重建。 綠意盎然的景色讓人相當放鬆,是一間很適合全家大小出遊玩樂喫飯的景觀餐廳,因為一個套餐大概是6~8人份,所以人太少可能喫不完,不過喫不完也是可以打包的唷。 從日治時期就營業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的朝林鮮果汁,熱門飲品就是「楊桃杏仁露」,由於實在太搶手,楊桃汁不到傍晚,就早已賣光光,這次只能跟大家分享紅茶杏仁露的口感。 旗山7-112025 QQ的杏仁露搭配微甜的紅茶,相當讚,就可惜少了楊桃的微酸一味。 每每講到旗山,腦中就會出現黃黃彎彎的圖形,香蕉早已成為旗山最具代表性的象徵。
旗山7-11: 高雄部落客「野田咩」
旗尾線到1978年停駛,並於1982年全線拆除,只剩下火車站本體和幾根位於河牀上的橋墩。 旗山有許多家伴隨著旗山人長大的當歸鴨店,這家『郭家當歸鴨』則已有六十年歷史,早期來旗山車站搭車的當地人必喫的當歸鴨。 旗山7-11 屬於配料超大份,麵線少少卻很香Q,湯頭美味的一家鴨肉麵線。 正逢羊年,整個碾米廠室內外喜氣羊羊,到處都是可愛的綿羊,幾十隻羊咩咩周圍,不時還穿插了幾隻卡哇伊到爆的高通通公仔,整個碾米廠設計的相當有藝術感,並有旗山古貌的巨幅油畫,已然成為高雄拍照的一個新景點。 旗山7-11 旗山火車站內部現在用來展示旗山從古至今的歷史,整個空間很小,擠了滿滿的人潮,不想和人擠,就到後門賞花去。
漫步在歷史與人文氣息匯集的百年山城老街,巴洛克立面裝飾的紅磚建築與砂岩堆砌的石拱亭仔腳,無不散發優雅古典的氣息,更有多棟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文化資產,值得一一尋訪品味。 主侍「黑麪媽祖」,西元1700年從大陸媚洲恭請而來,一開始供奉在旗山福德祠旁 , 而因很多的靈驗事蹟 , 1817年由地方仕紳、官員及商家築廟供奉。 所以媽祖娘娘已保佑旗山鎮民321年,天后宮也是市集、信仰、精神等活動中心 , 不僅當地居民,連過路遊客經過旗山老街也會進去跟媽祖娘娘打個招呼。 這個櫻花蝦米米高算是隱藏版美食,一個小小的攤販,就位於很多人排隊的春捲旁,不仔細找都不會發現。 但非常有特色的竹簡包裝,讓人一看就食慾大增,很多行家一買都是十幾個呢! 口味則是,櫻花蝦、香菇等配料味道濃重,完美的搭配了油飯,飯粒口感軟Q,喫下去回味無窮啊!
說到旗山必喫的就是香蕉冰,而說到旗山冰店,這間開業超過70年的「常美冰店」經常因為政治立場而上電視新聞;也因為日本捐贈臺灣疫苗,宣佈永久招待日本人喫冰,不少知名人物也都是座上賓客,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高雄冰店! 常美冰店第三代接手後,傳承了店家最高人氣的古早味香蕉冰,第一次來品嚐點上一份「招牌冰」是最棒的選擇,有香蕉冰、清冰搭配紅豆、芋頭、仙草及一球綜合口味的冰淇淋,料多味美,成為特色招牌。 而店內的裝潢則保留著古早味的純樸感,從裡到外都是相當迷人的一間冰店。 枝仔冰城在臺灣各地都有分店,總店就位於旗山老街之內,是已經開業將近百年的老品牌。 枝仔冰城旗山總店於1926年開業,當時為「鄭城冰枝屋」,賣著一隻又一隻沁涼人心的枝仔冰。 隨著時間過去、店家轉型,現在不僅成為連鎖冰店,店內賣的東西更是多角化,主打冰品,冰淇淋,枝仔冰、聖代之外,還有多樣特色的烘培商品,甚至賣起了熱食及小火鍋等各式套餐,更找了不少網紅、藝人來推廣自家冰品,讓冰店變得更年輕化之外,冰城也不再只是冰城。
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美濃、旗山這邊共有11間7-11有借問站功能,只要看到門口掛著黃色借問站招牌,放心,直接進去問就好了。 日治時代明治34年(1901年)設蕃薯藔廳,以蕃薯藔街為廳治,至明治42年(1909年)10月蕃薯藔廳併入阿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