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肉有養血安神、壯陽益氣、補益心脾、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 玉竹為百合科,中醫多用於乾咳少痰、津液少及口渴症。 沙參和玉竹常用,可相互協調,加強養陰潤燥及清肺熱的效果。 冬日湯水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部有足夠的滋潤便可止咳,潤腸通便,當體內補充足夠水份,皮膚便更有光澤不易乾燥。 冬日湯水 沙參有南、北沙參之分,南沙參偏於清肺祛痰,而北沙參偏於養胃生津,煲湯用北沙參更為合適。
待湯稠肚熟時,放入去皮切塊的山藥;3. 將豬肚撈起切成肚絲,再放進湯內同燉 20 分鐘,加入少量鹽即可食用。 雪耳浸泡洗淨與蓮子肉、百合同煮,加 4 至 5 碗水;2.
冬日湯水: 冬至2023|習俗
海底椰也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秋冬有幾聲咳的朋友們,可嚐嚐海底椰湯水。 冬至具有深刻的意義,它象徵著陽氣的漸增,陰氣的漸衰。 這代表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帶著希望和機會。 冬至也提醒著我們重視家庭和團聚,共同度過寒冷的冬季。 鮑魚則有滋陰降火和清心減壓功效,一家大小適宜,用青邊鮑魚作材料煮的湯水更加清甜可口,煲湯後的青邊鮑魚也可當作餸菜一碟,切片後配以豉油食用,極之美味。 冬天對應人的腎臟,邪氣則與寒邪相關,因此需要注意保暖。
- 藥材方面可選擇一點肉桂,能夠入腎氣,枸杞可以補腎滋陰,首烏、補骨子等,也有補腎氣效果。
- 另外,舌胎較厚、易肚瀉腹痛人士也不適合食用。
- 更重要是,以上十款滋潤老火湯都簡單易煲,都是新手必試的中式湯水。
- 中醫理論認為,肺氣弱的人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因為肺的位置相對於其他臟腑高,是身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
生薏米、赤小豆、炒扁豆和陳皮分別用清水浸透,洗乾淨,瀝乾水,備用;2. 老黃瓜刷擦乾淨瓜皮,切塊備用;3. 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4. 冬日湯水2025 冬日湯水 然後放入老黃瓜、生意米、赤小豆、炒扁豆、陳皮;5.
冬日湯水: 冬至2023|習俗、禁忌、日期、意思、來源、故事由來一文看清
針對秋冬咳嗽,可利用 止咳湯水食譜或 滋潤湯水,養肺祛燥及對付乾燥天氣。 至於手腳冰冷者,此時亦可飲用冬天湯水進補,因效力易於積蓄併發揮,同時可調養虛弱病症。 以溫暖可口的冬天湯水作保健食療,主攻溫陽保腎,可為身體提供熱力及能量,儲存營養,喝後能改善手腳冰冷問題。 因此,每逢冬天,養生補腎湯水食譜最受歡迎。 林醫師指過敏症患者多數體質偏陰虛,身體容易缺水,在這缺少津液的狀態, 令到身體內流動的水分、血液相對較少,造成循環不順,因而有過敏的情況,如鼻敏感、皮膚敏感等症狀。 此類患者都可以通過進補方法去調整體質,但要以滋陰、 健脾胃為主。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冬日湯水: 中醫師梁軒偉
林醫師又指,現代人多進食生冷食物及凍飲,胃多屬偏寒,所以可以在冬季進食一些溫補食材來補身。 初冬時天氣稍寒,進食性質平和的食物或中藥,如淮山、栗子、芡實等可以健脾胃、補腎;寒冬時,則可以進食羊肉、糯米,或飲少量酒都可以有驅寒效果。 滋潤湯水是香港人食飯經常喝的補身湯水,尤其是秋冬季較乾燥的氣候,透過飲簡單滋潤湯水來滋潤身體為最基本的日常事,因為湯水可改善乾燥天氣帶來的乾咳嗽及皮膚乾燥等不適。 特別是冬天,宜飲補肺的清潤湯水,使身體暖和,增強抵抗力。 因應四時之節氣而飲用適當有益湯水,可調理人體,達致養生的功效。
- 找出疲乏、 水腫原因固然重要,但也可喝清熱去濕湯水的紓緩。
- 豬骨方面,一般會用西施骨,又稱貴妃骨,其實就是豬的肩胛骨。
- 中醫推薦 簡易湯水食譜,一年四季適用,秋冬天氣乾燥必備滋潤湯水!
- 無病痛、感冒期間和熱症人士更不應該亂進補,大家只需要進食上面提及的滋陰潤燥養肺合時令食物就可。
- 2.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加1,500毫升水,大火煮開後,調至小火煮40分鐘。
- 冬至這個節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古代。
- 鍋內注入清水 1000ml,將豬瘦肉、海參、天冬、麥冬、玉竹一起放入鍋中,用大火煮至水滾,轉中小火煮 2 小時,下食鹽調味後適溫服用。
進補中除了中藥,食物也擔起重要的角色,而食物亦有性質分類,不同性質的食物對身體有不同影響,主要分為寒涼、平和、溫熱三大類,食物中以平和中性居多,其次為溫熱性,寒涼性則最少。 方法:將排骨汆水,白蘿蔔滾切成大塊備用。 將排骨放入鍋中,加入水和鹽,煮 15 分鐘後轉小火加蓋,再煮 15 冬日湯水2025 分鐘,加入白蘿蔔,水滾後轉小火,燉煮變軟後關火,適溫服用。 方法:乾香菇泡水一晚,切掉香菇頭後切成薄片,保留香菇水 200ml。 在鍋中放入芝麻油預熱,加入香菇片、牛肉快炒一下,再加入香菇水,調味料和五穀飯,煮沸後加入切斷的鴨兒芹即可。 海底椰含豐富的維他命E,有清熱排毒、潤膚的作用,對於女生想追求的水嫩肌膚很有幫助。
冬日湯水: 冬天湯水食譜推介8. 佛手瓜栗子甘筍湯
天氣寒冷,空氣更乾燥,大家難免會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現象。 冬日湯水2025 「玉竹沙參圓肉湯」便集合了以上三種養陰食材,配圓肉、合桃及無花果來提升湯水的甜味。 節瓜洗淨、刮皮留青,切成大塊,備用;2. 冬日湯水 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內,加清水適量;5.
冬日湯水: 冬天湯水|中醫推介8款冬天滋潤湯水食譜:潤肺湯/潤喉養腎
在這一天,人們會感恩大自然,並期望來年的農作物豐收。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至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家庭聚會時刻,家人們會團圓一堂,共享美食,共同慶祝這一重要的節日。 鮮鮑必須整隻投入湯中煲煮,煲完湯後整隻撈出切片食用,食用時能夠保留鮮味!
冬日湯水: 冬天進補知多點5:三大食物性質
滋陰潤肺的雪耳,益氣益腸的桃膠,配上兼備潤肺及潤腸的杏汁,在乾燥的冬季裡可滋潤養顏,調理身體內外。 秋天止咳湯水食譜繁多,梁醫師指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揀選前應先醫師資詢。 以雪梨、蘋果煲成的止咳湯水,性質溫和,對於急性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有效;以海底椰、川貝、青欖煲成的止咳湯水,則專門治療肺熱久咳。
冬日湯水: 冬天湯水食譜推介6. 桂花燉雪梨
材料:鵪鶉二隻(先出水)、雪耳五錢(先浸開)、鮮馬蹄十粒(去皮)、 南杏一兩、北杏十二粒、淨瘦肉六兩(先出水) 做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半,調味飲用。 功效:清胃腸積熱,除痰咳,潤膚。 適應証: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祕等。 材料:蘋果四個(去心切片)、 雪耳一兩(先浸開)、南杏八錢、北杏一錢 、生魚約十二兩(洗淨) 冬日湯水2025 做法:適量清水,煲約三小時,調味飲用。
冬日湯水: 冬天進補知多點
做法:適量清水,煲約一小時,調味飲用。 冬日湯水 適應証:脾胃燥熱,咽乾,乾咳少痰,胸膈不暢等。 材料:西洋菜約十二兩(淡鹽水浸泡20分鐘)、 羅漢果1/4個、蜜棗三枚、乾鮮鴨腎各二個(先出水)、豬扇排骨四兩(先出水)、陳皮八分 做法:適量清水,煲約四小時,調味飲用。
冬日湯水: 立冬湯水2022|4大食譜-滋陰益氣暖胃 補腎健脾 中醫師分享5個進補注意事項
男士體質以怕熱居多,若體質並非特別偏寒,不需要特別進補,平時可食補腰腎食療,如煲杜仲、花旗蔘、巴戟等。 不少人常說自己屬寒底或熱底體質,但林醫師指 在中醫角度,人的身體沒有寒底熱底之分,因為人的體質會因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而改變,沒有一個絕對定義,只能說是偏向哪類體質。 在補身的概念上,主要分為 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 豬排骨洗淨汆水,其他材料洗淨;2. 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 1-2 小時,稍加鹽調味即可。 材料:(2 人分量)薏仁 1/2 両黨參 4 錢白朮 3 錢紅棗(去核)5 粒牛肉 1 斤生薑 3 片 製法:1.
冬日湯水: 淮山栗子燉雞湯
牛肉洗淨切塊汆水,其他材料洗淨;2. 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 2 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生魚洗淨去雜,先入鍋加薑片闢腥,煎至微黃再加水、贊酒至出白汁;3. 加水 10 碗及其他材料共入煲,煲滾後轉文火煲 冬日湯水 1-2 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冬日湯水: 材料:
其實以上提及的都是「秋燥症」症狀,在飲食方面不可以過於溫補,應多喫點滋陰潤燥養肺的食物,如梨、百合、淮山、雪耳、無花果、蔗、藕、腰果、蜜糖、枇杷、馬蹄。 要穿足夠衣服,以免體內熱氣流失於大自然。 冬天不宜過度勞動身體,如要運動也應盡量在室內進行。 中醫認為腎主生殖,所以不宜房事過密,以免消耗精力。
冬日湯水: 做法:
待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 2 小時至爛熟;6. 稍滾後以少許幼鹽調味,即可以佐膳飲用。 倪詠梅醫師指中醫認為「腦為髓海」、「腎主骨生髓」,因此補腦的食物多數和補腎有關。 人參、淮山、遠志、石菖蒲、黑芝麻、柏子仁、茯神、龍眼肉、枸杞子、核桃肉、菟絲子、白果、大棗、丹參、澤瀉、地黃、五味子、杜仲、松子、腰果等都是常見的補腦食材。 並介紹一些適合小朋友飲用的安神補腦湯水,助孩子在測考期間提神補腦。 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 3/4 煲,細火煲 3 小時;4.
冬日湯水: 滋潤養生湯水食譜:
適應証:乾咳少痰,咽喉乾涸等。 材料:臘鴨一隻、白菜乾三兩、鮮馬蹄十粒(去皮)、瑤柱四粒、瘦肉六兩(先出水 冬日湯水2025 )、生薑二片 做法:先將臘鴨去皮起肉拆骨。再加適量清水其他材料,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清肺生津,潤髮膚,改善便祕。
冬日湯水: 冬天滋潤湯水食譜 1:玉竹百合湯
煮至蓮子爛,再加入雞蛋、冰糖,待雞蛋熟後即可服用。 銀耳浸軟洗淨,白果去殼除心,鮮百合洗淨,南杏仁洗淨,馬蹄洗淨去皮切粒;2. 銀耳、 南杏仁、白果放煲內,加清水 8 碗;3. 用細火煲 1.5 小時,依次放入冰糖、鮮百合、馬蹄粒,待冰糖溶後,放入馬蹄粉攪勻即可。 不少人常說自己屬寒底或熱底體質,但林醫師指在中醫角度,人的身體沒有寒底熱底之分,因為人的體質會因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而改變,沒有一個絕對定義,只能說是偏向哪類體質。
中醫學上的進補,指人體陰陽有不平衡才需要透過調整或進補以調理身體,進補時亦需要因時、因地、因人去取決。 初冬時,天氣稍寒,進食性質平和的食物或中藥,如淮山、栗子、芡實等,可以健脾胃、補腎;寒冬時,則可以進食羊肉、糯米,或飲少量酒都可以有驅寒效果。 中醫推薦 簡易湯水食譜,一年四季適用,秋冬天氣乾燥必備滋潤湯水! 坊間有不少 止咳湯水食譜選擇,但由於 止咳湯水的功效會因不同食材的屬性而有所不同,所以飲用前要應先參考中醫師的說明。 中醫學上進補指人體陰陽有不平衡才需要透過調整或進補以調理身體,進補時亦需要因時、因地、因人去取決。 然而,根據《內經》所載:「秋失其養,冬不能藏,春必多病」,冬季確實是進補養生的好時機,在冬天把身體調理得宜,不但可以提升免疫力,還可以應付寒冷的天氣。
冬日湯水: 增強專注力湯水
做法:清水五碗,沸後用慢火煎至一碗,再放下冰糖拌勻飲用。 中醫認為秋天其實不應胡亂進補,進補即指進食帶辛帶熱的食材,例如鹿茸、紅參、高麗參等等。 這些食材都是辛溫帶燥,因為香港的秋天較為炎熱,除虛寒體質的人士外,大家都不宜過份進食以上食物。 無病痛、感冒期間和熱症人士更不應該亂進補,大家只需要進食上面提及的滋陰潤燥養肺合時令食物就可。 「秋燥症」按時節可分成「溫燥」和「涼燥」。 夏末初秋的是「溫燥」,因混合夏天的暑氣仍然較熱,因此可以進食清燥偏涼性的食物,如雪梨和馬蹄。